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结构图 - 范文中心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知识结构图

08/25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体现在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初级次级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减Ⅱ或生殖细胞散乱中央分极

染色体有丝有配对前中后 偶数 减Ⅰ期期期 无 减Ⅱ

二、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

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

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遗传图的判断

致病基因检索表

A 1 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 1 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 常染色体 B 2 与性别有关

C 1男性都为患者„„„„„„„„„„„Y 染色体 C 2男多于女„„„„„„„„„„„„„X 染色体

A 2 图中无隔代遗传现象(代代发生) „„„„„„ 显性基因

D 1与性别无关„„„„„„„„„„„„„ 常染色体 D 2与性别有关

E 1男性均为患者„„„„„„„„„„„Y 染色体 E 2女多于男(约为男患者2倍) „„„„„X 染色体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本质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

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 ,无毒活小鼠

② 活S ,有毒小鼠死小鼠;分离出活S

③ △杀死的S ,无毒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 ,无毒死小鼠;分离出活S

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型

活型 培养基型 + S型 水解物型

转化因子是DNA 。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952年赫尔希、蔡明 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 32

P 标记DNA

35

S 标记蛋白质DNA 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 也是遗传物质。

二、DNA 的分子结构

1.核酸核苷酸核苷含氮碱基:A 、T 、G 、C 、U 磷酸戊糖: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鲍林年威尔金斯 + 富兰克林年查哥夫

3.DNA 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 ② 骨架 ③ 配对:A = T/U G = C

4.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每个DNA 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A +G

1.在两条互补链中T +C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 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 +T

3.整个DNA 分子中,G +C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 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

2.特点:① 边解旋边复制 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是通过水解A TP 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基因是DNA 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 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编码区+非编码区

②区别

原核: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控制 蛋白质的DNA 蛋白质结构性状影响 环境 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 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 的过程。 (2)① 信使(mRN 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 ② 转运RNA (tRNA ),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③ 核糖体RNA (rRNA ),是核糖体中的RNA 。

(3)过程 (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 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实质:将mRNA 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m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 ,这是起始密码;UAG 、UAA 、AGA 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 狭: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 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③ 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蛋白质(性状) 氨基酸序列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基因突变诱变育种 可遗传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多倍体、单倍体育种 一、基因突变

1.定义: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 复制时 3.外因:物理、化学、生物因素 内因:可变性

4.特点:①普遍性 ②随机,无方向性 ③频率低 ④有害性

5.意义:①产生新基因 ②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2.意义:①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缺失 1917年 猫叫综合症 果蝇的缺刻翅 结构的变异重复 1919年 果蝇的棒状翅 易位 1923年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如: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如:人的核型:46、XX 或XY 3.

一倍体雌性配子二倍体 单倍体 直接发育 合子生物体雄性配子多倍体(秋水仙素)

1.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隐性基因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显性基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 D 佝偻病 多基因遗传病 :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 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 危害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 :羊水、B 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 :人体DNA 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①提出: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⑤2000年6月20日,初步完成工作草图

⑥2001年2月,草图公开发表 ⑥2003年圆满完成

△直系血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数三代和向下推数三代;,

△旁系血亲是指与(外)祖父母同源而生的、除直系亲属以外的其他亲属。 △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 分子做探针,利用DNA 分子杂交原理, 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人类遗传病

第六章 育种方法

单倍体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

多倍体

转基因

二、基因工程

受体细胞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细胞等 :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的性状

第七章 进化论

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 基本单位:种群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现代进化理论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 必要条件:隔离

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VS 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 必然) 补充VS 突进) 灾变论(渐灭VS 突灭)

一、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

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 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

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 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有限的生活条件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获得性遗传

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等位基因 不定向变异 选择微小有利变异 显著有利变异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定向进化

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 地理 小种群(自然

选择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新物种

全书小结

从亚显微结构水平到分子水平

细胞核→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mRNA →蛋白质(性状)

[例] 间要论述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蛋白质(性状) 和生物多样性之

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是DNA 的主要载体,而不是全部载体,因其还存在于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原核生物和病毒中的DNA 不位于染色体上,DNA 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DNA 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叫基因,DNA 分子也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间区,DNA 上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位于DNA 分子上,也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占据一定的“座位”(位点) ,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随染色体的移动而移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的三个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DNA 分子基因上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并不是DNA 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叫遗传信息(基因间区不含有遗传信息) ,基因所在的DNA 片段有两条链,只有一条链携带遗传信息叫有义链,另一条配对链叫无义链,DNA 双链中的一条链对某个基因来说是有义链,而对另一个基因来说,可能是无义链。

遗传密码是指在DNA 的转录过程中,以DNA(基因) 上一条有义链(携带遗传信息)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 ,G —C) 形成的信使RNA 单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遗传学上把信使RNA 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密码子”,也叫“三联体密码子”,和遗传密码的含义是一致的,应当注意,20种氨基酸密码表中每个氨基酸所对应三个字母的碱基排序是指定位在信使RNA 上的,并不是位于DNA 或转运RNA(叫反密码子) 上碱基排列顺序。

性状是指一个生物的任何可以鉴别的形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由蛋白质体现出来。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体现的。

DNA 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一个DNA 分子中的一条多核苷酸链有100个四种不同的碱

基,它们的可能排列方式是4100

种。而事实上DNA 分子中碱基数量是成千上万,其可能的排列方式几乎是无限的。DNA 分子的多样性,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原因。

二、以人类遗传病为例分析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 下图是六个家族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

(1)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的是图 ; (2)可判断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的是图 ; (3)可判断为 Y 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4)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遗传的是图 。

[解析] 按Y 染色体遗传→X 染色体显性遗传→X 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顺序进行假设求证。

D 图属Y 染色体遗传,因为其病症是由父传子,子传孙,只要男性有病,所有的儿子都患病。 B 图为X 染色体显性遗传,因为只要父亲有病,所有的女儿都是患病者。 C和E 图是X 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C 图中,母亲患病,所有的儿子患病,而父亲正常,所有的女儿都正常;E 图中,男性将病症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A和F 图是常染色体遗传,首先通过父母无病而子女有患病者判断出是隐性遗传,再根据父母无病,而两个家系中都有女儿患病而判断出是常染色体遗传。

[例] 下图为某家族性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若Ⅲ1与Ⅲ5近亲婚配,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概率为 (基因符号用A 、a) 表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系谱图的分析判断和简单概率计算能力,解题关键为运用多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去分析人手。

(1)在该遗传系谱中,发病率比较高,占子代的1/2,且子代之中有患者,则双亲之中必定有患者,儿子是患者则其母必定是患者,且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该病的遗传为显性伴性遗传。

(2)Ⅲ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X a

1个体的父亲表现型正常,Y ,他的X 染色体上的基因必定遗传给他

女儿ⅢA a a

1个体,Ⅲ1个体又表现为患者,所以Ⅲ1个体的基因为X X ,Ⅲ5个体为隐性个体,基因型X Y 。(3)画遗传图解(略) ,Ⅲl 与Ⅲ5婚配,他们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2。

三、以染色体概念系统为例,分析染色体与遗传变异进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与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细胞质遗传

①主要特点: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②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

③物质基础: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

2.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例] 下图是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等培育出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的过程图。

(1)A、B 、D 、R 四个字母代表 。 (2)Fl 之所以不育,是因为 。 (3)F1人工诱变成多倍体的常用方法是 。 (4)八倍体小黑麦的优点是 。 (5)试从进化角度,谈谈培育成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异的原理,联系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远缘杂交、秋水仙素作用机制,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等众多相应知识点综合分析解答。阐明有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通过人工选择加快培育新物种的进程这一观点。

答案 (1)4个染色体组 (2)F1产生配子时,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3)秋水仙素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生长点,使其染色体加倍 (4)耐土地贫瘠、耐寒冷、面粉白、蛋白含量高 (5)我国育种专家鲍文奎教授培育成功的小黑麦品种,是人工创造异源多倍体很成功的实例。小黑麦本来是自然界没有的物种,科学家利用远缘杂交,通过人工选择在短短的十几年就创造出这个新物种。若靠大自然的恩赐,通过自然选择形成高等植物的一个新物种需要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人工选择大大地加快了物种的进化。

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②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这种影响是通过性激素起作用。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
  •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几点看法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
  • 人教版必修一 细胞器 教学设计 彭庆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陕西省丹凤中学生物组 彭庆 一.设计思想 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 ...
  • 五张图,搞定高中生物重难点!
    生物姐说 shengwu 「距高考还有187天」 生物学习,其实主要是以逻辑性为主,一个知识点可能连续出现在三本必修教材上,大家学习生物的时候就是把这部分知识都整合在一起学习,生物姐为大家分享五张框架图,有什么看不懂的,可以在后台留言问我哦 ...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细胞的基本结构
    高中总复习·新课标·生物知识清单 临淄三中生物组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本章知识结构 细 细胞膜―系统 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的边界 细胞膜的功能 结构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胞 功能 的 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细胞器―系统细 ...
  • 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 和第II 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2.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3.第I 卷做到机读卡上,第II 卷做到答题卷上. 第 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