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困境破解探索 - 范文中心

乡村治理困境破解探索

05/30

乡村治理困境破解的互联网探索

2016年5月,当我们再次来到这里,却不禁惊叹于其风清气正和经济繁荣。老百姓津津乐道如今的干部是如何深入乡村与农民交流,帮助穷困群体的,干部们则不断地表示深入乡村农户之中对自身心灵的净化以及对开展基层工作的启发。

三年来,在这一平台上,梁寨镇干部共写下了近10万篇民情日记。正是通过这种形式的精准对接,梁寨老百姓三年来反映的1827件问题中,已经有1530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显然不是机关干部走下去、发张卡记记民情日记这么简单。镇干部下乡过程中发现村干部人熟事儿熟,处理矛盾比镇干部相对容易,于是,梁寨镇便把全镇所有的村干部纳入乡村治理体系中,每名村干部和镇干部配对包挂农户。

在村镇干部包村挂户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和村里那些普通党员相比,村干部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往往积累了很多矛盾,尤其是过去参与过计划生育的村干部,所以梁寨党委政府又想到把村里的普通党员动员起来,让每一个普通党员都发挥作用。从2013年11月份起,全镇1301名农村党员,每人负责联系周边农户10到12户。

“镇干部、村干部、党员都解决不了的,农村还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群,当地叫„大老执‟的,就是张罗事儿的人。”王磊说,“我们梁寨有357个„大老执‟,群众对他们非常信任,谁家办个红白喜事都找他们,家庭小矛盾、邻里小纠纷也找他们,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选择那些辈分长、经验足、德高望重的人物,成立了梁寨镇乡贤理事会,将乡村„大老执‟纳入培训和管理范围,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这种氛围之下,梁寨镇的干部们明显地感受到了工作职能的转变,并且逐步“动”起来。每个人都在考虑分到自己头上的包挂农户的情况,忙着跟村干部联系,讨论如何到户里去做走访工作。镇宣传委员李芳在走访中发现村民陈茂松老两口生活困难,仍然住着危房,就及时向镇党委反映,从县里协调了专项资金,帮助老人建起了新房。

随便走进梁寨镇的一个村子,总能看到一些人家门口挂着一块金黄色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共产党员户。上面还有一行小字:“牢记党的宗旨,事事向我看齐”。原来,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很多党员不以自身是党员而自豪了。为了凝聚人心,加强党员的“身份”认同,并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出来,梁寨镇在每户党员家门口都挂上了“共产党员户”的牌子,时刻提醒党员这个身份代表着什么。如今,全镇共有1301块“共产党员户”的牌子在乡村熠熠闪光。

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回归了,干部的一举一动不但让百姓看在眼里,而且渐渐让他们打心眼里佩服。就在“走村串户”开展的第二年,为了美化镇里的环境,为梁寨旅游打基础,有一天梁寨镇在家的干部全部到渊子湖边上去种花,谁也没通知,却自愿来了上千名出义务工的群众。

“也是为了检验一下我们的工作到底干得怎么样。”王磊说,“出发之前我就跟大家说,如果老百姓都站在旁边看,那证明咱们的工作还没做到位。可是那一天,老百姓放着地里的农活、家里的生意不做,带着工具和我们一起干,那场面让你感动不?上千人啊。”

脚上的泥土有多厚,跟群众的感情就有多深。从“四个一”到“五位一体”,梁寨镇的干部们放下架子,抹开面子,俯下身子,走村串户,把基层的很多矛盾化解在了萌芽之中。一年到头,就像农民种地一样:翻土、点种、浇水、施肥、除草,最终开花结果,细腻中透着真诚。因为他们知道,哪一个环节没做,或者没做到位都不会有好的收成。

“说来也巧,那天我们镇党委王磊书记第一次上我店里理发,问我对政府有啥意见和要求?我就说镇上连个公共厕所都没有,外面来人就在旮旯里解决。没想到没几天公厕就动工了。”镇街上“美加美”理发店老板王凡军对记者说。正是看到政府脚踏实地干实事,他们两口子没多久就捐了1万块钱给镇里搞建设,而那个时候,剪一个头才3块钱。

“农民最怕三件事,一是政府处事不公,一碗水没端平;二是出了事儿没人管。三是办事最怕踢皮球。”梁响远说,“有一次一个小孩走丢了,看孩子的老人都吓死了。王磊书记就发动公安、城管、镇机关人员都去找。当时他脸上、脖子上那个汗,哗哗地往下淌。后来找到这个小孩了,跑到他姑姑家去了。就这一件事儿,老百姓心里就踏实,知道出了事儿不会没人管。”

王磊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号称梁寨„四大金刚‟之一的人,一天晚上看见有辆车把街上的护栏撞坏后开走了,他就一直追,边追边给我打电话。第二天我们在大屏幕上播出来表扬他,没想到接着他就给政府捐了两万块钱。从那以后,捐款、种树、栽花,镇里的什么事都争着报名。为啥?他说从记事起就没受过表扬,这次上了大屏幕很光荣,他也要做梁寨好人。”

干部接地气,工作作风更扎实。机关干部走村串户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问题,群众观念得到增强,党性修养得到提升,宗旨意识得到回归。

百姓纾怨气,矛盾化解更有效。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有事,干部上门解决问题;无事,干部上门问寒问暖。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遗留,矛盾不上交”。3年来,全镇没有再发生一例上访事件。

社会扬正气,干群关系更和谐。通过走村串户宣传,村民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人人向善,争做“懂法、守法”公民和“梁寨好人”的风气愈加浓厚。通过干群结对,干部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参与政府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政令更畅通,党委政府工作赢得群众理解,工作效率更高。

“8月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出来啦,不知道哪个村谁家的孩子又该上这大屏幕了。这对农村的父母和孩子来说,脸面上该是多大的光彩呀!”站在梁寨镇中心街那块大屏幕下,一个农民对记者说了这么一番话。言语中,既有几分感慨,更有几分羡慕。农交天下了,助力乡村治理困境的改善!


相关内容

  • 公共管理必读书目
    公共管理必读书目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早期研究范式的确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1988年第1期中文版.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中文版. 泰罗:&l ...
  • 20**年最新申论范文
    2016年最新申论范文 传承民族经典 弘扬黄河精神 来源:申论一点通 作者:佚名 申论一点通网站编者按: 黄河,这条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的蜿蜒长河,繁衍生息出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她不仅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 ...
  • 注重城乡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是当务之急,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着力破解的难题之一,需要国家.社会.城镇学校以及农村学校协同努力,使教育教学成果惠及所有国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关键词]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2. ...
  • 用不断创新破解社会管理新课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4月20日   11 版) 周晓虹: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外社会建设理论比较研究>首席专家 李治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 ...
  • 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困境与出路
    2013年7月(第7期,总第195期) [管理学与企业发展] 社会科学家 SOCIALSCIENTISTJuly.,2013 (No.7,GeneralNo.195) 乡镇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困境与出路 张菊梅 (惠州学院 政法系,广 ...
  • 中国近现代乡村治理的经验总结
    摘 要:乡村治理关系着中国几亿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也与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治理的好坏体现了政府对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管理能力,本文总结了我国乡村治理的相关经验,希望对我国的乡村治理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能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 ...
  • 中国纵向政权组织法治体系的解构与建构
    作者:江国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9期 一.引言 就其核心内容而言,所谓纵向政权组织法治体系,即中央与地方政权之间的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法治化总称,其不仅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之间的权力配置关系,亦内 ...
  •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年)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特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
  • 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作者:敬翰 敬采云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 摘 要:在分析三农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提出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即在农村问题上 ...
  •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述评
    当代中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述评 [原文出处]中国农村观察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61 [原刊页号]74-79 [分 类 号]D4 [分 类 名]中国政治 [复印期号]200605 [作 者]蔺雪春 [作者简介]作者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