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主体应该多元化 - 范文中心

?孔祥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主体应该多元化

03/01

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改中对联合社进行界定十分必要,其中,联合社的成员资格是基础性问题。联合社主体应该多元化,除了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均可以加入,但也应该在法律上控制比例。

当前,全国已经注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0000家以上,尤其是湖北、江苏、山东等地,联合社发展迅速,对于单个农户在合作社基础上的再联合、提高市场话语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改中对联合社进行界定十分必要,其中,联合社的成员资格是基础性问题。

目前的观点主要有二:一是联合社的成员只能是合作社,其他主体(如农业企业)可以先加入合作社再进入联合社;二是联合社主体应该多元化,除了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均可以加入,但也应该在法律上控制比例。我坚持第二种观点,理由有七条。

第一,目前把联合社界定为合作社已经成为共识并纳入这次法律修改。根据2006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五。”针对这一条在本次修改中并没有提出修改意见。那么,依据这一条,应该允许非合作社成员加入联合社。可能正是依据这一条,目前已经出台的省级联合社登记管理办法中,至少有7个省份(湖南、山东、浙江、河南、吉林、山西、甘肃)规定:成员总数在20个以下的,可以有1个与联合社业务直接有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总数超过20个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5%(另有黑龙江、安徽、贵州三个省份限定联合社成员“应为”合作社)。因此,目前已经注册的1万余家联合社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拥有非合作社成员了,如果新修订的合作社法不允许非合作社主体加入,必然会造成混乱。

第二,在多元主体联合社的构成中,合作社、企业、事业单位均具有法人资格,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奶站等主体大多数不具备法人资格(少数地区要求家庭农场到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并给予法人资格的除外),但他们都是独立经营的经济主体,按照《民法通则》中关于联营的规定,他们可以按照合同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允许非合作社主体加入联合社,对于农业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比单纯的合作社联合要好,以后很可能发展出家庭农场和大户搞经营、合作社搞服务、企业做市场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这也和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大思路是一致的。而且,在多元化主体中,除了合作社和企业,还可能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这对于促进合作社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能够弥补农业社会化服务不足的“短板”,符合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

第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实践中看,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为农服务中都起到了互相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果通过这次修法能够促进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其他主体的融合发展,则对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弥补社会化服务不足的“短板”也是一个重大贡献。

第五,现实中很多联合社是由包括合作社在内的多主体构成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主体的优势,尤其是一些以销售业务为主的联合社更是如此。至于合作社在联合社中能否居于主导地位,那是由经济实力决定的,而且在新修的法律中可以对不同主体的决策权、盈余分配权予以原则界定,并要求体现在联合社的章程中。事实上,如果某个合作社认为在联合社中吃亏,他完全可以退出联合社,或者另外组建联合社。

第六,一种观点认为,联合社由单纯的合作社构成,在构成主体上是同质的,可以构建符合合作社法要求、在决策和盈余分配中充分体现农民利益的联合社。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变异”情况令人心痛,现实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合作社要求的合作社,其重要原因就是现行法律中允许企业加入或领办,使农民成员在合作社中失去了主导地位。如果允许企业等主体加入联合社,会产生目前合作社层面的“异化”演化为联合社层面的“异化”。实际上,现实中出现的合作社“异化”现象(姑且使用这一概念)并不是法律本身的问题,而且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现实中对合作社原则没有贯彻的问题,原因十分复杂。企业等多元主体加入联合社,在制度设计上完全可以做到各个主体权益均等化(如“一人一票”演化为“一主体一票”等),在注册时严格审查并跟踪管理,加上人们的民主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异化”现象完全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消除。

第七,我们专门就联合社成员资格问题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并在一定范围内就专家群体和合作社理事长群体进行了调查,有意思的是,在专家中,多数不赞同非合作社成员加入联合社,理由是担心合作社权益受到企业的侵蚀;而合作社(或联合社)理事长则基本全部同意非合作社主体加入,理由是联合社需要企业的带动。有的合作社理事长甚至明确地问:如果没有企业加入,我们还组成联合社干什么?一些理事长还考虑到了深层次的联合社治理结构问题,建议在新修改的法律中明确不同主体的地位,防止企业权力过大。可见,是否允许非合作社主体加入联合社,关键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在联合社中的地位及其与合作社成员的关系问题,如果新法对联合社的股权结构、决策机制等给予明确规定,这些争论很可能就不存在了。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内容

  • 新农保论文1
    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probit 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在安徽省和县.蒙城.霍山.广德县400 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 模型,从不同角度研究农户参与新农保的动机,并分析影响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 ...
  •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 ...
  • 西南交通大学公管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百年交大一所年轻的学院,是培养和造就从事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管理(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经济与政策.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国际经济.教育经济与科技管理等领域专 ...
  • 如何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如何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摘要: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近几年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线始终是发展与规范,规范化的农民合作社有利于实现农民成员的权利和利益.推进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农民权益和利益.政府 ...
  • 大学历史论文
    蒋介石政权崩溃的原因 高朋,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摘 要:从1927年蒋介石政权在南京建立到1949年退守台湾,蒋家王朝在大陆共统治了22年.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要远远大于中国共产党,为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被中共打败?历史的发 ...
  •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策略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策略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7513.htm 摘要: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发展的失衡,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农业产业化可以促 ...
  •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陈生萍 (吉首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还处在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发展的初期.与国外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农业电子商务 领域的成熟度比较高,应用发展比较快. ...
  •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国民积极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其核心当然是帮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拉大的收入差距,以此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达到强国富民的宏伟蓝图,从而让整个国家稳定.和谐.可持续发 ...
  •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全市农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具有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 ...
  •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经济 2007.专刊 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张广智 王军茂 魏国强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对河南省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就及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河南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