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 范文中心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06/15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国民积极和社会发展的热点,其核心当然是帮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拉大的收入差距,以此实现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达到强国富民的宏伟蓝图,从而让整个国家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然而,制约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是——整个社会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中国农业仍然停滞在较落后的阶段,就算一部分在农业领域中曾得到发展的优秀企业,因为国家金融体制倾向工商业投资,也改变经营战略,拱手将做熟做大的农业生产经营淡化,转向房地产等热门产业;而现在涉足农业的某些可以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龙头企业,因为资本薄弱或告贷无门处于难以壮大的尴尬境地,中国农业投资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

在一次中国农业国际投融资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真不明白,我们的银行、投资家为什么不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业,给嗷嗷待哺的农业、农民、农业企业多输点血?”

● 贫血的农业病症何在?

中国农业生产资金贫乏、金融投入不够,从如下的数据可窥一斑。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0余年,上市企业超过千家,而“农业板块”企业不足40家; ———农业和乡镇企业获得的贷款总和,仅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1%左右;

———中国农业吸收外商投资项目数占外商投资项目总数的比例不足3%,投资额不足2%。 农业如此缺钱,获得的投融资如此之少,其中障碍究竟何在?

安徽省兴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0家分公司、400多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成功农业企业,其老总吴尚澧说:“企业发展到今天,没有得到过一分钱贷款。我们曾做过贷款尝试,但是对于涉足农业的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我们得到贷款实在太难了。”农业龙头企业融资上尚且如此难,普通小资本农业生产单位就更难了。

银行家们分析认为:农业领域的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比大,农民手里的抵押物价值也十分有限,客观上造成了农业融资难。

学者们说:阻碍向农业投资的深层次的障碍源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制度障碍,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各种条件是依据工业企业规定的。其次是所有制障碍,按照现有政策,融资渠道普遍向国有企业倾斜。再次是地区障碍,现有融资渠道是为城市“量身定做”的,与农村情况不相适应。

当然,农业融资难也与农业企业管理运营不规范有关,许多农业企业产权结构、管理、财务不够规范,使他们失去了很多融资的机会。一些专业融资机构的专家说,投资资本最看重企业的成长机会,如果农业企业不朝高科技方向发展,同时不在打造品牌、企业管理和销售网络上下功夫,将很难得到资本的青睐。

从农业整体现状深层次看,农业的资本投入存在着以下障碍:一是农业中剩余劳动力太多,农业劳动的成本太高,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出去,农业资本无法替代农业劳动力;二是农业土地的规模太小,资本无法也不能规模化投入。即使走农业机械集中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因土地规模太小并太分散,生产经营的周转费用太高,与各农户谈判和其他交易的费用也很高。

虽然农业投资障碍重重,但是,中国农业前景依旧乐观,随着国家对农业投资加大力度,并制定了若干惠农政策,农业投融资环境的坚冰也正在化开。

● 消溶农业投融资冰封的大环境

为了将昔日农业投融资冰封的环境消融掉,营造出有利于资本进入到大有可为的农业产业领域,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转移农业剩余的劳动力,使资本对过剩劳动力有替代的空间,将农业劳动成本降低下来,资本才能正常地进入农业领域。要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在小城镇中办企业、就业和定居,进入大中小城市,去东南沿海一带务工,从而减少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 二是农村土地要流转。只有流转,才能作为资产抵押,才能作为资产吸引到合作资金,才能在流转中体现它的价值。在法律上,除了国家征用转变成城镇国有土地外,也可以允许农村土地将土地使用权租赁和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也可以作为投资资产,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合作。农民以自己的土地资产,寻求其他的融资和发展方式。但是,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三是要发展农村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金融支持,在许多国家里,是由农民自己入股的合作金融组织进行的。如果没有农民入股,信用社就会成为纯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不会对农业进行借贷.

四是农业的规模和企业化经营。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一些开发性的农业,如大规模经营的灌溉农业,生态和用材林,蔬菜果园,养牛场,旅游和观光农业等,可以农场化和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收益率。只有规模化,才能提高生产率;而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吸引投资进入农业。将土地资产长期转让给投资者,让投资者投资基础设施等农业,发展现代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农业。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国家除了加大农业投资外还要在农业投融资领域安排制度上的创新,不仅完善国家本身对农业投资的制度,而且要为多种体制外的民间资本、外资进入农业制定优惠政策或者开放更多途径,从而为众多农民和农业企业因地因时便利地寻找到资金的投入。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对金融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对金融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市场经济体系的金融资本运行规律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国家财政资金与市场经济体系对接的机会越来越成熟,在这种形式下,国家根据财政体制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特点,探索两种投资体制的对接点,提出一种过渡性的、便于两种体制对接的方式,以提高国家财政投资效益减少投资成本,推进国家财政资金向金融资本的转化,解决农业生产资料缺少农业金融资本支持的问题。为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解决农业生产力提高缓慢的经济体制瓶颈问题,国家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农业投资策略——国家农业产业化投资策略。该策略强调国家应加大对农业领域中市场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的投资,同时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投资,并且把国家财政投资农业再保险作为银行转贷款的担保,之外推动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及安排多种金融融资与农业结合,探索如何解决农业中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农民贷款难问题。

为此战略的实施,各界对农业投融资拟设了多种方案,归纳之形成一套理论上比较现成的“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但是,此路线图的具体操作还要靠政府及广大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当今“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大致是政府投资是主力,只有政府投资

农业基础设施的力度加强,并改善农业投资软硬环境,才会让农业投资格局发生巨大的改变。因为政府加强农业投资不仅是向社会发出强有力的振兴农业产业信号,同时也在制度上探索试验各种金融资本投向农业的可行性方案,从而为众多层面的农业产业解决投融资的路径。目前,根据现有的各种金融现象,中国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的路线图大约将形成这样的格局:主力投融资仍为农业开发银行、国家开发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其次是其他商业银行、世界银行、外资,再其次就是目前充满活力、被称为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组织。

●农业产业化投融资路线图具体描述

一、建设新农村时期的政策性银行之贷款现状和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仅限于单一的国有粮棉油流通环节信贷服务,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随着中国粮棉市场的放开,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已经不断萎缩,职能减弱。这既是银行资源的巨大浪费,又阻碍和动摇了有关方面设立真正的农业发展银行的决心和决策。因此,应尽快适应全国农村和银行业发展的新需要,或与时俱进地对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和业务范围进行重新界定,让其承担办理农业基本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扶贫贷款等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业务,使其真正承担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或将原来的农业发展银行改名,并建立真正的农业发展银行,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2006年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已经纳入其经营范围,并在重庆、山东等省市开展试点。

为了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真正做到为农业服务,国家应考虑为农发行彻底进入农业金融体系设定一种担保机制。新时期国家农业产业化投资如采取政府管理与银行贷款相结合,那么彼此就会分工负责落实国家财政农业投资。国家负责筹集资金,省地县各级政府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区域农业发展规划和地方农业产业化总体规划,各级政府都不负责具体项目规划,其后以银行贷款形式落实国家财政农业投资,国家财政为银行贷款担保——农业再保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直接授权贷款权限给政策性银行,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作为国家农业投资政策的重要执行人之一,以转贷款的行为体现国家农业政策,强令被授权银行抛弃“零风险”做法,必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损失(任何银行都会有属于正常范围的损失,这个损失不会影响银行的总收入和发展)。超过银行可以承担的损失由农业保险公司分担一部分,再大一些的损失(严重自然灾害、重大市场波动等)由国家再保险。这样承担农业转贷款任务的银行实际负担减少到银行可以接受的程度,有利于调动银行的积极性,调动银行对农业贷款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减少国家财政的负担。银行在执行国家的农业转贷款时刻采取不同的操作模式,如根据市场原则研究贷款项目的市场潜力如何,市场风险如何等基本原则,这是银行贷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银行必须要按照市场原则对项目评估,对项目、企业、企业法人等凡是涉及到贷款风险的一切问题都必须严格评估。要建立贷前项目评估制度与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合作。银行内部建立的评估机构要小,不能借机扩大银行编制。国家财政资金不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审批,通过银行以贷款形式投到生产中,这符合市场原则,从制度上减少政府部门对农业资金的干预,同时,银行要承担责任与风险。银行在执行国家农业投资时应把投资对象定位于:从事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单位,这种生产单位可以是广大的农业中小企业,以家庭为核心的规模化生产单位。如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企业(家庭可以办私人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种养殖业,应该建立

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中草药产业等大农业的概念,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最重要的最有潜力的领域,这些都应该包括在国家扶持农业的对象范围之内,由政策性银行给予转贷款以体现国家农业政策。

总而言之,国家的政策银行必须按照国家鼓励农业投资的方向为农业资金解燃眉之急。当然,为了将政策性农业银行投资的风险降低,并且调动银行的信贷积极性,国家相应地建立一套保险和再保险的机制。如国家财政资金为农业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作再保险,承担大型农业灾害或者大型自然灾害以及特殊原因造成的国内外市场巨大波动带来的农业贷款损失。农业保险公司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项目贷款做保险,农业保险公司承担一般性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政策性银行农业转贷款的一部分风险和损失。超出农业保险公司承保能力的重大农业风险和损失由国家买单。然而政策性银行按此模式操作国家资金进行农业金融投资并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只是过渡性策略,最终当国家金融体系彻底走上市场化道路后,政策银行的转贷款就将完成其历史使命。

在现代农业巨大发展空间中,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以扩大企业的发展,即农业生产性长期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重要代表——广大的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支持才能使市场化的农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国家财政行政管理式的农业投资很难进入中小企业。没有市场化的银行,没有适应市场需要的中小银行,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致命的束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工业化、农业市场化的发展受到致命的束缚,需要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致命束缚。

我们的现行金融体制和管理体制束缚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农业生产性投资,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农业,但是能够发挥农业生产性投资作用的资金,能够发挥金融资本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的资金,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资料存量快速有效增加的农业投资的资金太少了!

通过银行转贷款的形式落实加大国家农业投资的目的,就是要加大对符合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需要的中小企业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通过银行转贷款的形式使国家财政资金转变为金融资本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国家财政农业投资以农业再保险的投资形式实现,基本不直接投资。国家可以委托一家保险公司作为国家农业投资的承接单位,执行农业再保险业务。有国家再保险的支持,银行农业项目贷款和农业保险可以发挥更大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农业投资领域,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广大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生产性投资。

比较效益明显是农业产业化投资策略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强调市场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大的农业生产性投资,就体现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侧重,对具有市场发展前景项目贷款的侧重。 提高对中小企业的生产性投资,可以发展壮大一批中小企业,使农业产业化获得巨大的发展,使以现代农业、大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农业获得巨大发展,形成一批大的支柱企业,形成一个大的农村和农业就地就业的空间,形成一个对新农村建设起到经济支撑的来自农业内部的资金源泉,形成一个持久的不断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力,是农业产业化投资所追求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投资策略是依靠国家的力量为农业筹集资金,但不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式的拨款,又不是单纯的银行贷款。随着农业产业化投资策略的实施,一大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地方的产业支柱,推动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银行对农业贷款的业务也更加熟练,银行的责任性损失、体制性损失将会大大减少,效益会大大提高,国家财政的负担相应逐渐减少,直至完成农业产业化投资策略的历史使命——适合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

逐渐完善,农业生产性投资全部由银行解决,国家为农业筹集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的任务没有存在的必要。

目前,农业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已就农业政策性投融资达成了协议,双方一致认为,“十一五”期间,农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将重点扶持农业“七大体系”建设,先期扶持五大领域:一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农业资源开发相关的现代农业建设;四是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重点工程,如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秸秆气化工程等生物能源利用工程;五是利用境外土地和水资源实施农业“走出去”项目。此外,开发银行还将积极参与农业部重大工程的规划编制工作和重大领域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融资模式提供咨询意见。双方将在上述范围内探索开发性金融支持方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合作领域。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把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致力于在广大农村建立人人享有平等机会的融资体系,支持农村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教育、医疗等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同时,农业部将及时向国家开发银行通报有关政策和信息、推荐好项目,并在项目选择、资金整合、信用结构搭建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与开发银行加强协作,逐步建立部行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

所以,中国的农业企业,一定要深入了解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更要随时关注国家制定的农业金融政策,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的重点,寻找与自我相配的政策性融资渠道。

如果政策性银行将自己的贷款投向上述农业产业中,这对一大批农业中小企业来说,当是一场融资的盛筵和资本的福音,然而,当那些即将做龙头企业的中小农业企业找到一条仍旧粥少人多的融资之路且弹冠相庆时,那些小额贷款的农民或者小型乡村企业又到哪里寻找贷款之路呢?说农业银行或者农业发展银行拒绝小额贷款的农民或者小型乡村企业也许很刻薄,但它们现在的触角从农村撤离是不争的事实,农村的农民和家庭要想就近获得贷款就只有选择农村信用社了。

●“山中无老虎”的农业小额贷款路线图

一,农村信用社回归小额信贷之路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商业银行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大量撤并机构,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也逐级上收贷款权限,对农村的放款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国债配套资金和生态建设等大型项目,而对迫切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的农业生产和中小型工商业活动却处于全面紧缩的状态。作为农村地区重要金融机构的农业银行,也撤并了大部分县以下的营业网点,其经营重点也从农村转向城市。

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撤离既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自然选择,也是国有银行本身在信息的完备性、搜寻、监督和执行的成本方面理性计量的最优选择,但却打破了原有农村商业金融供求的均衡,农村金融供需缺口加大。

早期农业发展银行还承担着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体的各类农业开发和技术改造贷款等生产性贷款和扶贫贷款等功能,后期由于政策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业务功能弱化为单一的“粮食银行" ,抑制了政策性支农作用的发挥。另外,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农业银行代理部分政策性金融业务(如扶贫贷款与政府贴息贷款) ,导致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这种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安排与解决我国农业长期投人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科技水平落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的要求很不适应。

于是,农村信用社几乎是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正规金融组织,农信社在大力支持“三农”和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其垄断性特征使它在农村金融体系一枝独大,其在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的弊端日益明显:一是相对于庞大的资金需求而言,农信社独木难支,长期超负荷经营不利于其稳健可持续发展。二是因缺少充分竞争,在贷款定价方面拥有单向决定权,利率普遍上浮(有的一浮到顶) ,加大了农户贷款成本。三是追求规模效应的盈利性偏好使其经营中的商业化倾向难以避免,资金流向相对收益率较高的城镇或非农业部门。最后,农村信用社自身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升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方面步伐缓慢。

当金融界的“大老虎们”从乡村抽身而去,原本在农村信贷的农村信用社就成了唯一垄断性金融组织了,国家把它定位于为农业小额贷款服务,可是,现实中的农村信用社难以支撑偌大的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在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下,农村信用社必定会回归原先国家所赋予它的使命之轨道上来。农村信用社将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一是制定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贷款审批、利率定价、风险防范和内部财务等内控制度,建立动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良性的运作方式。二是建立健全不同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有效管理、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三是实施有效监管,强化股东和社员风险、股权意识,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建立监管部门交流和协调机制,构建有效监管网络,对出现问题的信用社,要启动限制分配分红、差别准备金率、限制或停止部分业务等及时校正机制,防止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票据兑付后走下坡路。四是控制改革后的新风险,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当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增强服务功能。

二、新农村建设战略中民间小额信贷将再次走上历史正剧舞台

(一)农村民间金融信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民间信贷组织早已有之,例如“合会”,早在一千年前就有了,它作为金融中介,主要是民间融通资金,建立一种借贷联系。比如钱庄,始于明清,起初经营货币汇兑业务,逐步开展起存贷业务。目前,钱庄小范围地存在于闽浙一带,又称为“钱背" 、“钱中" 。由于国家法规明令禁止私人公开挂牌经营金融业务,钱庄由“地上”转为“地下然而,钱庄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模较小,由于信用问题引发金融纠纷,甚至暴力冲突等。”再如农业合作基金会(简称农金会),始建于1984年,是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其成员遵从自愿互利、有偿使用原则,主要从事集体资金管理和融通活动,通过调节资金余缺,支持本地农户及乡镇企业发展生产。农金会强调互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故不办理存贷款业务,会员筹资多用于短期、小额的农业生产活动性周转。当今,农村民间信贷虽然不成大气候,但是民间信贷活动却是广泛而普遍的,其突出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农村各经济主体之间互助性无息民间借贷;二是有息甚至高息的农村民间借贷。

农村民间信贷组织活跃的根本原因是——正规的金融体系在农业贷款的方面大撤退造成的。正如一些经学家分析的那样,农村资源型小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体,它们立足于当地资源,多数通过乡镇政府投资和农户投资经营发展起来,生产面向市场的资源产品,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但由于市场供需变化不确定性较大,信息不够对称,因此其生产经营风险较大,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特别谨慎,其资金短缺问题一直十分突出。有些依靠脆弱的乡镇政府担保获得贷款,但总体而言,资金短缺始终制约着资源型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正规金融体系捂紧钱袋子不贷或少贷时,别无出路的借贷者只好向民间贷款者发出请求贷款的支持了。

关于全国民间小额贷款组织的运行情况,温铁军(1999)对东中西部l 5个省份的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发生率高达95%;何广文等(1999)的调查也发现农户贷款中来自民间借贷的比重高于75%;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调查显示(曹力群,2001) ,2000年每个农户累计借款中来自民间借贷的约占68.6%,私人借款中有息借款的比重高达47.7%。调查结论很明显,农村民间借贷发生率证明了农村民间金融的旺盛生命力。

(二)实践证明了小额农业民间融资的可行性路径

1,中国式" 乡村银行" 瑞安农协的乡村合作实验

温州瑞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农村合作协会,这是一个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组织。该组织组建合作银行并增资扩股后,原有社员作为合作银行的小股东同时加入合作协会,并通过合作协会托管持股合作银行,形成产权纽带;合作银行又依托合作协会、合作社发展信用评级、互助联保,拓展营销网络,既控制银行风险、又放大农村信用。新协会认定农民本身有良好信用,农村的社会资本贷给农民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

通过瑞安农协贷给农民朱应迪小额贷款的个案,可以看出民间融资产生出的良好效益。 40岁的朱应迪是瑞安市马屿镇朱岙底村村民,马屿镇朱岙底村是远近闻名的“扫帚村”,200多户人家,有一半以上加工制作扫帚。朱应迪做了七八年的扫帚,扫帚的供货季节一年只有秋天一次。对于朱应迪来说,他必须在这个时候筹足所有的进货资金,才能保证接下去一年里不缺少原料。

去年,朱应迪向农村信用社借钱,担保人是村委会主任,花了好几天,才批下来两万多元。今年,朱应迪通过合作社申请联保贷款,一个下午就办好了,而且数额还比去年多了3万元。更让朱应迪心动的,是联保贷款的利率比较低,这样算下来,今年的收入能增加许多。 马屿镇朱岙底扫帚合作社,是在瑞安农协的引导和农村合作银行的支持下成立的,由38户小规模扫帚加工户组建。合作社里5至10人组成小组,农户之间的联保联贷不需抵押。成立不到半年,农村合作银行对该村的贷款余额达277.5万元,其中联保贷款38户,贷款余额99.5万元。

瑞安农协通过互助联保,放大信用总量,强化农民的信用约束,也扩大了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

瑞安农村合作银行,是温州地区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目前有客户近6万户,发放农业贷款32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77%,占瑞安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98%。但农民真正能以联保或小额信用贷款形式获得贷款的只有1亿元,大部分农业贷款还是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 “合作金融建设的是底层的人与人的信用关系,”瑞安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叶秀楠说,金融需要有效的组织载体,以便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风险,合作组织就可以是这样的载体。

瑞安农村合作银行与瑞安农协建立联盟关系,共同成立了瑞安农村信用评级委员会。“开展农村信用评级和信用联保,将农村的社会资本有效转化为经济资本”,瑞安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开拓出了一种具有草根特色的银行营销网络。

除此之外,瑞安的农村合作银行还在北龙、北麂地区开展渔民联保贷款试点,在塘下镇吴岙村等5个村进行小股金托管试点。

随着瑞安农协的作用和影响加大,有想法的农民就在农产品品牌上进行了创新,并在农村金融组织里融资,很快做大了一个叫做顺泰“大日红”牌毛芋的区域农业产品。

“大日红”牌毛芋倚仗这样的推广路径:先是借助知名的农产品打市场,然后履行集体商标的初设职能,形成品牌辐射力,他们打上了“瑞农协”的字样。以农协的集体商标,由农协流通部负责运作,而流通部的资源,基于源于农村供销社的系统和网络。这样以农协的名义联购联销,对本地拳头农产品进行集中推介。后来,瑞安市顺泰毛芋合作社改组提升为顺泰中心合作社,把合作内容扩大到了农资购买、产品销售、土地流转、资金合作等领域。“三位一体”的模式,在顺泰最先得到了实践:社员通过农协的信用部获得信用评级,取得信用贷款。社员在购买农资时可以赊账,并从毛芋成熟上市后的收购款里付清。又借助瑞安农协另一个会员——梅屿蔬菜合作社的市场网络,拓宽毛芋的销售渠道。同时在农协科技部的牵线搭桥下,有一批科技特派员常驻该社。每年,从顺泰乡运出去的毛芋,远远超过了当地的产量,这里的农民已经开始购买周边乡镇的毛芋。顺泰做大了毛芋合作社,开始向周边乡镇辐射。 基于顺泰毛芋合作社的成功,瑞安市引导成立了多种农业合作社,如篁社索面合作社,高楼茄子合作社,梅屿蔬菜合作社……

高楼茄子合作社,梅屿蔬菜合作社在购买大棚薄膜时采取彼此合作的方式,集体批量采购。如果不合作,购买小批量薄膜的侃价水平不高。尝到甜头的合作社又在化肥、农药方面进行集体采购。

作为“农村合作的主流平台”,瑞安农协也力图实现各个领域的拓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加入协会后,通过协会的网络可以获得全市专业农户的信息,供销社对这些专业户的服务会更加主动。

合作社是农协的基本会员,农协提高了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乃至整个合作经济的地位,合作社依托农协设立专业委员会,使农民专业合作在纵向上得以延伸,又降低了延伸的组织成本。因此农协成了农民组织化的快速通道。

2006年,“引导成立农协”列入了瑞安市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它由合作银行、供销联社等8家核心会员单位及近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作为基本会员单位组成,并且得到了瑞安市农办、农业局、科技局的支持。

目前,瑞安市供销社的农信担保公司,已经为农协中的314家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提供了4079万元的贷款担保。去年,他们出面争取到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落实了瑞安马屿社区专业合作社钢管大棚的改造项目贷款600万元。

各种农村合作社采取大合作的方式,让供销社试图在合作金融领域的拓展成为可能。瑞安供销社期望“继续争取国开行的支持”,在农协的平台上,通过小额信贷的集中打包,“打通对农民的直贷通道”。

通俗的来说,瑞安农村合作社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问题,瑞安农协解决了一村一庄解决不了的问题。”瑞安农协既没有拿财政一分钱,更没有收农民一分钱。农协主要立足于现有组织资源的重组,不是简单地“给农民多少好处”,而是引导和帮助农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助和互助。农协除了有一个常设的办公室之外,许多部门是分散在各个核心会员单位内的。

对于瑞安的这场乡村实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组织综合农协,把各部门的优势整合——这符合中国现有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有利于国家对于农业的投资下达到基层。

2002年,瑞安只有16家专业合作社,到现在已经有了八九十家。基于此,瑞安的农村合作银行设想:在农村合作银行与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建立资本联系,吸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入股,这样既增强银行本身的合作基础和治理基础,同时也放大农民在银行资金投放和市场定位方面的声音,让农村合作银行保持其社区性的基本特征。

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载文称,瑞安农协“是全国首家具有金融功能的综合性农村合作协会”。由于其”评级联保”本身不直接发生存贷款活动,与当前的金融法规和政策并不违背,因此农协不与现有银行体系争夺市场,而是相互补充,这使得瑞安模式得到了金融界高层的支持。

“农业的出路在„农外‟,瑞安农协的操作路径很具可行性,结构设计又有包容性,预示着农村金融改革和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温铁军说。

2,“穷人也能用好贷款”—— 龙水头村及其他地方小额贷款试验启示

我们向传统的银行挑战。他们说不能借钱给穷人,因为穷人不会还钱。我们却创立了一套向穷人贷款的银行系统,并且证明,这套系统在商业上是可行的,也是可持续的。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

孟加拉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因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声名鹊起,但他真正扬名立万却是成功运作了一家震惊金融业界的专注小额贷款并且一直赢利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尤努斯的小额贷款银行自1983年创办以来,一直保持赢利,2005年的赢利达1521万美元。这个银行的贷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但该银行的贷款还贷率竟然为98.89%,这是个奇迹。

尤努斯成功创造的无需抵押向穷人贷款,同时却能实现持续赢利与低风险运行的穷人银行,对中国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启发,那么,我们中国寻找得到如此的“穷人银行”吗?

事实上,中国在十三年前,已有类似尤努斯创立的银行雏形了。十三年前,由茅于轼等几个民间人士在吕梁山区的国家贫困县山西临县龙水头村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完全由民间推动的小额贷款试点。从500元起家,基金会现在已经发展到覆盖三个村子,资金达到120万元的有一定规模的小额贷款试点,十三年来龙水头基金共发放2000余笔贷款,其中用于贫困家庭看病、上学的无息贷款400余笔,用于生产性的贷款1700余笔,收支相抵后还略有赢余。

龙水头小额贷款试点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农村的小额贷款有着巨大的潜力,经过二至三年的投资期后,能完全做到财务平衡,可以基本上以商业模式来运作。

农村金融长期以来被各国政府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成效一直不理想。但是近十多年来,人们对农村金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国际经验证明,很多小额贷款银行不但不需要国家补贴,而且还能创造很高的利润。根据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王君的研究,世界上投资回报最高的10个小额贷款、微型金融银行的回报率远高于全球最好的大商业银行。印尼人民银行2003年到美国主板市场上市,一年后股票价格上升三倍。

农村金融要打破传统银行对少数富裕的客户服务的思路,把工作对象放到广大的农民身上,要为大多数人,包括贫困人群服务。“穷人也能用好贷款”是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用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出的一个重要结论,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十分贫困的国家,也同样适用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甚至于发达国家,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也先后开展了好几百个小额贷款的试点,几乎所有的试点都证明,即使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也能用好贷款,还好贷款。 农村金融小额贷款要取得成功,就要有一种与一般商业银行不同的贷款与还贷机制。这种机制首先要打破以不动产抵押为核心的贷款抵押机制。农民一般不具备很多的可抵押的不动产,因此要另辟蹊径。通过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甚至通过几户联保等方式替代不动产抵押。为广大农民服务的贷款还不能以商业银行坐商式的方式经营。信贷员要到村子里去,把存贷款的业务做到村里,做到田头,以减少农民的负担。

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能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有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不能用一般银行对工商业,甚至较大的农业项目的利率水平来套小额信贷的利率。在国际上成功的小额贷款的存贷差一般要高达10%-20%左右。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在于支持农业、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又要收高利率,这里是否有矛盾。首先,小额信贷是商业贷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贫款,不亏损经营,是最起码的商业要求。再者,国内外各种调查都几乎一致地显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利率稍高一些是可以承受的。关于小额信贷的利率问题,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课题。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也慢慢地领悟出合理利率对小额贷款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已经放开了小额贷款的利率限制,由执行小额贷款的机构来决定利率水平。

农村金融的成功往往要还需要新型的机构,或是彻底改革现在的金融机构,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以上所示的小额贷款为特征的农村金融是一种与传统银行完全不同的金融模式。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很难大规模运作。因此,成功的小额贷款机构往往在新成立的,或是对原有机构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后的机构。想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来很好地执行这种全新的业务,成功的几率较小。

中国的小额贷款有过300多个试点,遍布几乎全国所有的省市。大部分试点在开始的时候也都做得不错。然而,除了农信社开展的农户贷款之外,绝大部分的小额贷款试点都长不大,不少还半路夭折了。为什么农村小额贷款银行能够在那些贫困的、低增长的亚洲国家成功,成为了大银行,而在中国这一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中,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就做不好、做不大呢?

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管制的问题。其他国家的监管当局都是在大力推动小额贷款机构的成长,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而我们的小额贷款机构大部分都处于一种非法状态。直到最近,有关部门对小额贷款机构的态度基本上是允许试点,但不允许升格为正规金融机构。因没有正式的名份,人们都是把它当成一个短期的项目来做,而不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因此持续性不强,规模也比较小。小额贷款是信用贷款,靠的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还款激励机制。一旦人们知道这一项目要结束了,就没人愿意还钱了。国际成功经验还证明,小额贷款的培训、机构管理、自我监督的成本很高,如果没有较大的贷款规模来分担管理成本,很难有可持续性。因此在未来注册与审批小额贷款机构时应该让它具有一个比较灵活的扩大区域范围的机制,使投资者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预期。

可是,我国300多个小额贷款试点最终没有形成大气候,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可持续性的资金扩大机制。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战略下的小额贷款发展中,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径可设想为:由商业银行与农村政策银行对成功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贷款,没有这些资金的支持,全靠自有资金的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机构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3,尝试降低小额贷款路径的信贷风险

小额贷款主要是为农户的种植、养殖业、小型商业活动服务的。而这些行业受天气、市场的影响很大。除小额信贷机构本身要建立风险储备金之外,还应该配合农业保险,以减少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经验证明,社区性的农村金融机构很难抵御大规模的气候异常、大面积的病虫害等系统风险。只有通过更大规模的农业保险才能解决这类问题。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设计的通过农业龙头公司成立担保公司,为农户小额贷款担保,这就是多元化农村金融的一个可行的模式。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发现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内的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而且通过收购又掌握着农户的现金流。这些都是在金融上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控制手段。如果由龙头企业成立一家专业的担保公司,来担保和其关系紧密的农户向信用社或农行的贷款,农行、信用社风险就会大幅降低,贷款意愿大大加强,那么,农户就可以借到钱来发展生产。对龙头企业来说给这些农户提供担保风险非常小,而且,根据国家的规定,担保公司每一元的资本金可以给高达5至10元的贷款提供担保。通过收取担保费担保公司还可以有较高的利润。推广龙头企业加担保公司加银行加农户的四位一体的金融创新方式,龙头企业就可以迅速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

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中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关键时刻。农村产业化投融资仅靠金融机构本身不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换句话说,国家有必要也有责任来帮助农村金融机构克服各种障碍与不足。政府准入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资金政策以及各种的政策支持能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借力于民间社会投资资金,中国一定能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

●农业产业化外资融资可行性路径

为保证农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是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除了有效地动员国内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增加农业投资外,充分利用国外各种资源,大力引入外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以此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农产品出口,也是各国农业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个国家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农业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和程度也不一样,利用外资的政策也各有差异,因而农业外资利用的数量和效果差别也比较大。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农业中的外资利用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

一、农业利用外资范围越来越广泛

传统农业是以自给自足和单一的粮食生产为主要特征,资金的需求不仅量小而且单一。由于传统农业不能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剩余农产品,再加上传统农业本身低下的资本收益率,因而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所以发展中国家都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其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前提。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所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涉及的环节越来越多。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农技、植保、水利、信用、科研、教育等多个部门和环

节已经与农业密切相联,难以截然分开。所有这些都要求农业利用外资必须扩大其范围,拓宽其领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年度报告统计,目前国际间的农业援助已经拓展到了渔业、林业、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其他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其中渔业援助是90年代增长最快的部门。世界银行早期农业贷款的重点只是农业灌溉和其他水利设施建设。到90年代初期,世界银行的农业贷款已经扩展到了农业部门、林业、畜牧业、渔业、灌溉与排涝、多年生作物、农产品加工、研究和推广、农业信贷和地区发展等10个子项。

二、外资进入农业领域越来越宽

进入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多边谈判机制的作用和压力下,为了尽快提升自我竞争和发展能力,各国和地区竞相拓宽外资进入领域。与此同时,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各国和地区也纷纷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大部分领域对外开放,允许外资,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农业生产经营的相关行业。

三、农业利用外资渠道趋向多元化

以官方融资为主,并努力实现外资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是多数国家外资利用的基本战略。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不确定性要素多,生产投资大,周期长,许多私人机构和企业投资热情不高。因此,靠政府及其代理机构融通外资就成为了农业利用外资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整个官方融资来源中,以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等为代表的国际多边组织,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官方农业融资的主渠道。虽然,近几年这些国际组织提供的农业贷款,无论是总量,还是占贷款总额中的比例,都有下降趋势,但其主体地位短期之内尚无法替代。

近几年来,通过双边协议来筹集各类农业外资也成为了一些国家农业利用外资的一条主要渠道。究其原因,一是双边合作的机会不断增加。比如,日本的国际农业双边合作就包括技术合作和资金合作两大类,资金合作包括无偿援助和政府对外开发援助贷款两种形式。无偿援助又分为一般性无偿援助、肯尼迪回合食品援助和以增加粮食生产为目的的援助;政府对外开发援助贷款包括日元贷款、国际协力团贷款等,可以提供这些援助和贷款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有一二十家。

其他一些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盟等也都有类似的组织和合作项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之进行有关农业的双边合作机会也比较大。例如巴西在开发其东北部和稀疏林地带农业、发展灌溉工程时,利用与以色列和日本达成的双边合作协议,从这两个国家引进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经济起飞较早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几年也在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也纷纷对外投资,这就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找到了引资的又一渠道。比如泰国的正大集团、韩国的大陆综合开发公司、马来西亚的郭氏集团等企业,这几年就大量投资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畜牧、荒地开垦、草地和经济林建设与经营等农业项目,为项目国和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大量外资。因此,既利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也利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资本,是目前国外农业利用外资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他形式的金融投融资路线图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战略的确立,随着国家对农村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也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投资提供各种优惠条件,远离农业投资的各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必定将目光投向现代化农业。

例如,国家就对商业银行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农业银行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市场条件下,应当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同时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最重要的是国家将明确要求农业银行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

为突破体制弊病加快落实国家农业投资政策,建立国家奖励政策,凡是成功的农业贷款,还本付息了,银行贷款的利息(低息原则)全部留在银行作为奖励,奖励贷款本金的8%给企业,奖励贷款本金的2%给地方政府。这种特殊的奖励政策可以减少银行贷款的责任性损失,提高责任性成功率,进一步调动银行的农业贷款积极性,有利于推动银行体制改革。奖励政策有助于企业强化市场竞争力,也减轻企业贷款承担的实际利息。银行贷款规范化与国家奖励政策结合,有利于解决银行工作效益问题,有利于解决公职人员违法逐利的问题。当体制上的创新成为现实,商业银行为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就会敞开一扇大门。

现在,中国邮政储蓄在国家新农业政策影响下,已向农业产业化投资递出了沾满“财富甘露的”柳树枝。

黑龙江省绥化市邮政储蓄局将邮储资金回流农村,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查,对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支持“三农”发展方向与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

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支持“三农”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银监会已于 2004年批准国家局邮政储汇局自主运用资金,邮政储汇局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应重视对“三农”的投入,集中一部分资金,通过资金拆借、购买重点建设债券等融资方式用于国家级大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或农业开发项目。

下面就是黑龙江绥化市邮政储蓄局采取的农业投资路径:

一、通过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将邮储资金用于国家级大型涉农项目

二、通过省邮政储汇局将邮储资金用于省级大型涉农项目

虽然目前银监会还没有批准省级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资金,但是随着邮政储蓄银行挂牌,资金自主运用已成定局。

三、市、县邮储资金回流农村的具体方式

1. 开办小额质押贷款业务。银监会已经批准在部分省(区、市)试点开办农户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开办此项业务的优势在于:第一,其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多年,有成熟的业务操作程序和管理经验可供借鉴;第二,小额质押贷款有全面强势增长的需求状态,邮政储蓄机构进入此项业务有较大的空间;第三,贷款人在取得贷款过程中承担的成本费用较低,易于成交且发展潜力大;第四,贷款风险控制相对简单,风险程度较低。质押贷款业务可考虑逐步从农户扩展到城镇社区,提高邮政储蓄机构为城乡居民服务的覆盖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额度的城乡居民小额信贷需求。

2. 试办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业务,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城乡小企业服务,解决当前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开办此项业务的优势在于:第一,当前金融组织体系中,主要为农村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不足,其他金融机构尚未涉足,而农村经济组织和城乡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国策提出后,将强势拉动农村产业的蓬勃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短期内突显,为其提供足够的信贷服务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应是基层邮政储蓄银行拓展信贷业务的主要业务领域;第二,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众多,贴近城乡,易于了解当地的经济环境,了解农村经济组织和城乡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三,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业务其他商业银行已经开办多年,有成熟的业务操作程序和管理经验可供借鉴,为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前车之鉴;第 四,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业务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风险控制易于操作,风险程度较低。

3. 试办小企业联保贷款。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市、县级邮政储蓄机构可以在企业自愿或行业协会参与的基础上,组织小企业建立贷款联保机制,为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以此为切入点,扩大市、县级邮政储蓄机构贷款的覆盖面,这样做既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又是市、县级邮政储蓄机构扩大贷款投入的主要空间。

4. 开办担保公司担保类贷款。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有能力组建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的地区,或是商业性担保能力较强的地区,邮政储蓄机构可以开办担保公司担保类贷款,增加贷款种类,扩大贷款的覆盖面。

5. 创造条件试办对农户直接贷款。邮政储蓄机构可以利用现有农村网点的优势,在学习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条件试办对农户直接贷款,这样做既可以直接解决农户的信贷需求,增加邮政储蓄资金服务“三农”的力度,也是基层邮政储蓄机构资金运用的有效途径。同时,邮政储蓄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开展适当的竞争,将适当降低农户贷款的利率水平,符合国家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大政方针。

6. 与农村信用社开展业务合作,通过“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把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到农村。与农村信用社合作开办协议存款业务的优势在于,既满足了农民的信贷需求,也为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增效,还能体现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为邮储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开办协议存款业务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还可以参股农村信用社,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投入方式。与农发行合作,将邮政储蓄资金间接投入“三农”。

除了以上的农业投融资的路径外,有学者专家提出过农村“土地流转”融资的路径。

农业中有规模庞大的土地资产,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通过它来进行融资。然而目前的体制使农村土地成为了死资产,不能利用其融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一种资产的价值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和实现。耕地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一种资产,是有价格的。从级差来看,一些靠近旅游、交通、城市附近的土地价格还较高。这些土地资产通过抵押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可以得到信用融资;也可以与其他投资者入股,成为入股的资产,融入其他股东的投资。但是,虽然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农村集体的账面资产上并没有其土地资产这一项。集体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承包的农户只有使用权,不能将土地的产权抵押、出租、入股和转让。一些地方可以转让,但只是使用权。而且转让的关卡太多、手续太复杂、成本太高。

总括以上,在国家建设新农村战略的统领下,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的路线图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征,各地农村应根据当地总体金融水准和农业现状去寻找各种客观存在的融资路径,也许综合各种因素去寻找组合式的融资对象,也是良好的方法。

青岛高智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惠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7003.84 4.03% 新进 限售流通股


相关内容

  • 青岛公布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 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2016年01月06日 07:06 来源:青岛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制定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岛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 ...
  • 美国家庭农场融资体系发展及启示
    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的概念在我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实际上,家庭农场在国外的运作已相当成熟,美国是家庭农场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多层次多功能的家庭农场融资体系是推动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美 ...
  • 广东省20**年大学生村官考试复习资料
    广东省2015大学生村官考试复习资料 2015年广东省大学生村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2015年广东村官考试时事政治:发展沙漠产业 [背景链接] "发展沙漠产业意义重大,有利于拓展国家的发展 ...
  • 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年九月 1 目 录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现况 ...................................... ...
  •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
    "十五"期间,贵州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
  • 枇杷种植可行性报告
    篇一:"十三五"重点项目-枇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三五"重点项目-枇杷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 ...
  • 郑州成为第八大古都后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
    第19卷第9期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Voll9.No.92005年9月 JOURNALOFCHENGDUCOLLEGE0FEDUCATION S印.2005 郑州成为第八大古都后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 董海伟1胡北明2 (1.四JIl大学旅游学院四 ...
  • 武胜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武胜县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 ...
  • 孟津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孟津县 "十三五"产业研究与战略规划参考指导报告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以及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