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前期日本对国体和政体的近代性认识 - 范文中心

明治前期日本对国体和政体的近代性认识

04/14

明治前期 曰本 对 国体 和政体 的近代性认识 

许 晓光 

[ 摘要】日本 明治前期 , 在面临社 会转型和亟需建立新制度 的迫切 形势下 , 思想 家们吸收 了西方近 代政 治学说 ,   并根据 自己的理解和近代性认识 , 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作 了较为深入 的理论探 索, 出了各 自不同的 国体观 和  对 提 政 体观 , 尤其 强调 了政体的功能及其 多样性特征 。同时深入剖析 了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政 治体制 的弊 端 , 对  并 其进行 了谴 责和否定 。这一切 为即将展 开的近代政治体制构想和设 计提 供 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 本 ; 日 明治 ; ; 国体 政体 ; 专制  君主

中图分类号 :3 3 K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o 4 3 2 (o 2 0 —o O —o  1o —_ 6 2 1 ) 2 28 7 9

基 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 目“ 日本 明治时期社 会思 潮及其历史影 响研究 ” 1 X S0 ) ( 1 S 0 1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 许晓光 (9 5一) 男 , 15 。 江苏扬州人 ,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与旅游 学院教授 , 士 , 博 研究方 向 : 洲历史 和思  亚

想文化。四川 成 都 6 06   10 6

明治维新前后 , 本面临 国家政治体制 的转  1 3 型。要完成这 种重 大的社 会转型, 首先必须在思  想上对近代 国家的国体 、 政体等必不可少 的政治  学说 进行 探 究 , 以便 为 即将 开 展 的政 治 体 制 设 计  提供理论依据 。日 明治前期 的思想家们吸收了 本   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 在对 国家的起源 、 国家政府与  人民的关系进行近代性诠释  的基础上 , 又对国体  与政体作 了较为深人 的理论探索 , 出了与传统  提 观 念截然 不 同 的近 代性 认 识 。对 当时这 种 重 要 的  社会 思想 动态 , 学术 界 目前 几 乎 无人 关 注 , 门 的  专 研 究 论 文 尚未 见 到 。因 此 无 法解 释为 何 l 纪  9世 的 1本会 率先 在亚 洲提 出具 有 资本 主义 性 质 的政  3 治体制改革 , 并建立起保护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 的 

标题 , 论证了国体对于一个 国家的重要性:“ 国之  为体其何如也?夫 四体不具 , 不可 以为人 。国而  无体 , 何以为 国也? I( 针对幕府统治造成 的 ”2  1   社会动荡 , 会泽主张天皇 出来亲政 , 以保持 日 国 本   体绵延 不绝 。所 以他 给 “ 国体 ” 的定 义 为 : “ 下 若  欲见 天地 免 于 诬 枉 , 于何 时期 待 此 耶 ? …… 一  将 日国体, 以论神圣之忠孝建 国之事 , 而遂及其尚武  重 民命之说 ” l 跎 也就是说 , 。    _ 2 会

泽要论述 的所  谓国体, 构成其核心思想 的, 就是后来作为明治宪  法第 一条 而被 成 文 化 的“ 日本 帝 国 由万 世 一 系  大 之天 皇 统 治 之 ” 的观 念 , 人 民对 天 皇忠 孝 , 求  要 要 日本 全体 国 民从 心 底 里 以服 从 天 皇 为原 则 。 《 新  论》 确立了后期水户学的国体论 , 并导致 以皇统 为  根本的所谓“ 国体 ” 的概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自然  地形 成为影 响 日本 国民 的国家观 念 。   日本 明治前 期 的思想 家 们 所 阐 释 的 国体 和政  体与后 期 水 户 学 宣 扬 的 皇统 国体 观 存 在 很 大 不  同 。当 时 最 早 区 别 国 体 与 政 体 者 是 秋 月 种 树 ,  

17 80年他 在 为 加 藤 弘 之 的 《 政 大 意 》 写 的序  真 所

君主立宪体制。本 文拟根据 当时的原始文献 , 对  这一 问题 进行 梳理 , 以就 教 于学界 同仁 。  

对 国体 和 政体 的理论 探索 

何为国体?何为政体?通过现代经典作家 的  研究 和 论 述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视 角 可 知 , 从 国体  “ 就是社会各阶级在 国家 中的地位” 政体则是“ , 指 

的政权构成 的形式问题 , 的一定 的社 会阶级 采  指 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 自己的政权机  关 。 …( ”   当然 , 国体 和政 体 的问题 在 德川 时  代 封建制 下 的 E本 绝 大部 分 时期 是 不 可 能进 行探  t 索 的问题。直到德川幕府末期 , 日本才开始 出现 

对 国体 的研究。   12 年 , 8 5 会泽正志斋在《 新论》 中以“ 国体” 为 

言中区别 了这两种不 同概念 。一方面 , 月认 为  秋 国体与政体互为表里 , 日本 因尊崇天皇统治 , 以 所   国体 比他国优越 : 孕育 国土, “ 生育人 物 , 天孙 继  承, 一统万 世 。故 天 下 者 , 皇 之 天下 , 非 天 下  天 而 之 天下 。是 我 国体之所 以卓 越 万 国 而无 比例 也 。  ” 另一方面 , 他主张政体是保护人 民的统治方式 , 确  立这种 方式 的最 终 目的是 为 了维 持 国体 : 然至 于  “

历 史  2 9 0 

临抚 之 道 , 岂有 以 臣 民 为轻 之理 哉 ? 故爱 臣保 民 ,   则 君位 益 重 。臣 民 离 则 天 下 思 乱 ” 。至 于 国体 与 

辄成 为暴 逆 之政 事 。另 外 即便 有 良好 之 治 法 , 但  治术 拙 劣 , 不能 搞好 治安 ” 仍 。这里 的“ 法 ” 治 即指  政体 , “ 术 ” 指 统 治 手 段 。 他 以君 主专 制 体  而 治 则 制 为例 , 明 立 宪 政体 之 重要 性 : 因此 治 法 之 善  说 “ 恶, 即拘 于 治术 之巧 拙 。若 制 定 善 治法 则 治术 巧 ,   若 制定 恶 治法则 治术

拙 ” 因此 , 个 国家 建 立宪  。 一

政体的关系 , 秋月认 为: 古圣帝 明王之所 以待 民  “ 如 此 。故 仁德 天皇 有 言 日: 天 之 立 , 为 民 , 君 由是  思之 , 重君者 , 为我 国之国体 ; 民者 , 保 为我 国之政  体 。修 明政体 , 以维 持 国体 也 ” 所 。从 这 里 可 以看  出明治初期 皇国 主义在思 想界仍 然具 有 巨大影  响 。然 而秋 月 同时 又 主 张 , 管 日本 国体 比他 国  尽 优越 , 但却可 以学 习西方先进 国家的政体 , 即保护  和管 理人 民的方 式 :或 云 , “ 泰西 国体 与我 异 , 之  取 不 可 。殊不 知 , 政 体 有 与 我合 者 , 诸 一 匹 布 , 其 譬   有 表有 里 , 以我 用 , 为不 可 ?… …地 球 间 立 国  取 何 如林 , 各无 不有 自爱之 心 。凡所 以富 且 强其 国者 ,   无 不互 资 。独 我 国拒 而 不容 , 以塞 开 化 文 明之 路 ,   而 使 彼 卓 越 万 国 者 , 安 固 陋 。 岂 神 圣 之 意 乎  退 哉 ? l(   文 以这种 方式 为启 蒙 思 想家 加 藤 弘  ”3 盯 该 -   J

之 的相关 论述 作 了导 引 。  

政异常重要。而治理 国家则必须依据宪法进行 ,   不能 由统 治 者 随 心 所 欲 。而 宪 法 的重 点 在 于 “ 安  民” 但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措施却无视  ,

这一 重点 。所 以“ 由于 其治 术甚 拙 , 不仅 不 能 达  遂

其重 点 , 反而 给 百 姓 造 成 痛 苦 …… 况 其 与 重 点 相 

违, 绝不 能安 民之 心 , 只能 造 成 国 君 随意 运 用威 权  牟取 私利 之类 政事 。   。 ”5  

启蒙 思 想家 加 藤 弘 之 在 《 体新 论 》 , 四  国 中 从 个方面对 国体和政体作 了更加具体 的区别。首先  他 明确 了 国体 与政体 是 两种 不 同概 念 :若 云 此 国  “

体, 与所谓政体 自相异 。 其次 , ” 他认 为“ 国体乃重  点, 政体 乃 达 此 重 点 之 方 法 。 ”第 三 , 国体 应 当万  国统一 , 皆以保 护人 民利 益 为根 本 原则 , 而政 体 各  国可根 据 自己的 国情 选 择 不 同 的统 治方 式 :故 国  “ 体 万 国 皆有 … …但 政体 未 必要 统 一 ” 。第 四 , 国  若 体“ 公明正大” 并可 正常维持 , 政体可不论形式 如  何, 只要适 应 社 会 发展 和 风俗 人 情 便 可 : 或 为 君  “ 主政体 , 或为 民主政体 , 能育成 公明正大之 国体 ,   及足以维持之 , 便可丝 毫不论其 可否也。故政 体  之可 否 , 以其 国 古 今 沿 革 之 由来 及 由其 人 情 风  特 习而 定 为 善 … … 动 辄 易 产 生 君 主 政 府 暴 政 之 政  体, 决不足 以成 为 良正 之政 体。 他 的结

论认 为: ”   “ 是故 国体虽必 要万 国为一 , 但政体 未必需要 为  是即国体与政体所 以相异也。 NC1) ” ].8 P 加藤在  5

根据 现 代 人 的 理 解 , 否设 立 宪 法 制 度 也 应  是 当属于政体 的范畴。16 88年加藤发表 “ 立宪政体  略” , 时 也是 如 此理解 。但 到 17 80年 出版 《 政 大  真 意》 一书时, 加藤 的理解又有些不同 , 他将国家的  宪法 制 度 称 为 “ 法 ” 而 将 统 治 方 式 称 为 “ 治 , 治  术 ” 可以理解为政体 。在此他特别强调了政体的  , 重 要 性 , 至 将 其 提 高 到 关 系 国 家 生死 存 亡 之 高  甚 度来论证。考虑到《 国体新论》 出版于 17 84年 自   由民权运 动 发 端 之 时 , 以 发 现 加 藤 对 于 国体 和  可 政体 的认 识 有 了很 大 变 化 , 接 近 于 现 代 人 理 解  更 的国体 与政 体两种 概 念 。   针对 日本 当 时 的 社 会 现 实 , 藤 进 一 步 认 为  加

选择政体不能 只看其名称 , 要看其实 际功效 : 如  “ 共 和政 治 , 实 为 良政 体 丝 毫 不用 辩 解 , 从 来在  虽 但 君 主政 体之 国 , 如顿 时采 用 共 和政 治 , 仅 决 不 能  不 获得治安 , 或反至损害治安 ……在民主政体国家 ,   也 有仅 放纵 无 赖 暴 民 恣行 威 力 之 国 , 皆名 实 相  是 反 者 。 因为 政 治 之 状 况 未 必 根 据 政 体 也 。然 而 ,   余意决非云不要选 择政体 , 选择 良正 之政 体实在  紧要” [ 。]     即不能在长期实行封建制  的 日本贸然实行共和制 。加藤这种论点实际上 已   为他 在不 久 以后 主张 民选议 院建 立 “ 尚早 ” 的观 点  埋下 了伏 笔 。   日本 近代 最 著名 的思 想 家 福 泽谕 吉 对 国体 的  认识 则 与 加 藤不 同 , 他认 为 : “ 谓 国体 , 一 种  所 指 族人 民聚集 而 同甘 共 苦 , 外 国人 形 成 彼此 区别 。 与   本 国人 互相 对待 厚于 对 待 外 国人 。本 国人 互相 尽 

力 比对 外 国人 更 加 尽 心 。在 一 政 府 之 下 自 己统  治 。不 受他 国政 府控 制 。祸 福 皆 由 自己承 担 而 云  独立 者 也 。西 洋 语 名 N t n ly是 也 。 [( ’ aoat i i ”   。 因  ]

此论述 了国体的重要性和统一性 以及政体的多样  性 。而 他认 为 的公 明正 大 的 国体 就 是 指 “ 国家  在 中立 人 民为重 点 , 以 寻求 人 民 之 安 宁 幸 福 为 目 尤   的” 他 主 张 以这 一 点 “ 国家 之 大 宗 旨者 称 为 国  , 为 体 ” [( 。4  ]

尽 管 如此 , 藤 并 非 认 为 政 体 的 形 式 毫 不 重  加 要 。他强 调 了应

当特别 注意 建 立 宪政 和完 善 统治  之 手段 。首先 他 指 出 “ 来 国政 有 治 法 与 治 术 二  历 种 , 法指 所谓 治 安之 基 本 宪法 制 度 ; 术所 云乃  治 治

今 日施 行 之 治安 之 术 …・ 二 者 于 国政 之 上 ,  此 犹 

如所 谓 车轮 鸟翼 , 一 不 可 … … 因 为 作 为 治 法 之  缺

此福泽所谓的国体实际上是“ 民族 ” 的含义 , 离现  代人理解 的国体含义相去甚远。  

宪法制度若全然不备, 便不能确定治术之基本 , 动 

但对政体 的理解 , 福泽 的认识 与加藤 比较接 

20 《 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 文社会科 q) )02年第 2期 ( : 21  ̄  

近 。他 主张对 于 政 治 统 治 方 式 不 能 仅 看 政 体 之  名, 而要 观 其 实 , 即便 文 明 国 家 也 可 容 许 君 主存  在 :文 明之 为物 , 仅 既 大且 重 , 且 既 宏 且 宽 。 “ 不 而   文 明既然 至 宏 至 宽 , 能 无 容 纳 国君 之 地 耶? 既  岂

可容纳国君, 又可保留贵族 , 何必拘泥此等名称而  抱有 各种 怀疑 耶? 他 还进 一 步分 析道 : 世上 之政  ” “ 府, 皆为便 利而 设立 。 只要 有 利 于 国家 文 明 , 政府  之体 制无论 君 主还是 共 和 , 不 问其 名 而 取 其实 。 应   有史 以来 , 世界 上尝 试过 之 政 府体 制 中 , 君 主专  有 制 、 主立 宪 、 族共 和 、 君 贵 民主 共 和 等 , 不能 仅 观  但 体制 , 便认 定哪 种可 为 , 种 不 可 为。最 重 要 者 乃  哪 不要仅偏于一方 , 君主未必不好 , 共和政治也未必  为 良方 。 6 P15 因此 福 泽 认 为 政 府 的一 大 主  ”E(5- ) ]. 2

义在 于使政 权 强大 , 而不 论政 体 如何 : “ 政 权 强  使 大 , 于确 乎 不 拔 之 基 础 , 为 政 府 一 大 主 义 , 立 作 不  论政 体种类 , 裁 也 罢 , 宪 也 罢 , 共 和政 治也  独 立 或 罢 , 若 误 此 主 义 , 然 不 能 维 持 社 会 之 安  假 显

亡 " ]  2 7   7 ( 2 )

J  0 

治 ,道理政治 ” “ 可以理解 为民主共 和政 治。西村  对这 三种 政体 评价认 为 : “ 以上 所论 见 之 , 袭  据 因 政治为蒙昧之政体 , 混合政体 为蒙 昧之兼 有明智  之 政 体 , 道 理 政 治 为 纯 粹 明 治 之 政  体 。 E] 一 ’ ’,‘     ’I  昵

西 村认 为从 理论 上 分 析 , 三种 政 体 优劣 明显 :   “ 从道 理 上论之 , 以道 理政 治 为上 等 。从 功 验 上  应 论之 , 道理 政 治混合 政 治共 为上 等 , 分 优 劣 。至  不

于 因袭政 治 , 无论从 道 理 上论 之 或 从功 验 上 论 之 ,  

无疑 皆属 下 等 。 但

他 与 其 他 启 蒙 思 想 家 一 样 , ” 也  主张 不 论 政 体 形 式 如 何 , 键 看 其 “ 验 ”( 关 功 效  果 ) “ 论 政 治 者 , 能 不 将 道 理 与 功 验 分 别 论  :凡 不 之 。若从 道理 上论 之 , 用 问 便 可 知 应 当 以 道 理  不 政治 为第 一 。若 从 功验 上 论 之 , 合 政 治 有 时 或  混

胜于 道理 政治 。 对 于这种 实践 与 理 论 不相 吻 合 的  ”

状况 , 村强 调 是 由于 政 治 体 制 的优 劣 要 取 决 于  西 该体 制下 国 民的开化 程 度 : 凡政 治 应 根据 民之 开  “

福 泽 的这 种 主张 , 被认 为 是 与 当时 如 火 如荼  的 自由民权 运 动 中 提 出 的尽 快 设 立 民选 议 院 , 让  人 民参 与议 定宪 法 的 主张 相 背离 的观 点 。 同时也  似乎 与他 历来 主 张 限 制 政 府 权 力 的 思 想 相 矛 盾 。   但 也有 学 者 提 出不 同 看 法 , 为 福 泽 在 此 强调 的  认

化程度者 , 其国之政体适应其民之开化程度则治 ,   不适 应则 不 治 。 实行 因袭 政 治 若 其 国治 平 , 民  其 之智 识未 开而适 应此 政 体 。实 行 混 合政 治若 其 国  富盛 , 民智 识 大 开 而适 应 此 政 体 。实 行 道 理政  其 治 , 民之 幸福 不胜 于 混合 政 治 者 , 民 者智 识虽  其 其 大开 , 尚未适 应道 理政 治也 。   u 但 ”¨   与此类似的政体功能观另一位启蒙思想家中   村正直也有 阐释。他针对社会上沸沸扬扬 的民选  议院 议论 , 为 仅 通 过 改 变 政 体 无 法 改 造 人 民 的  认 素质 : “ 体 如 盛 水 之器 物 , 民 如 水 , 圆 器乃  政 人 人 为圆, 入方 器则 为方 也 。虽 器物 变 形 状换 , 之性  水 质则 无不 同 … …若 欲 改 变 人 民 此 种 性 质 , 其 变  使 为善 良心情 、 尚品行 , 高 仅仅改变政体绝无功验。  ” 因此中村主张“ 改变政体莫如改变人 民性质, 则愈  益可望除去旧染而 日新月异。 他一方 面肯定了议  ” 会政体 的进 步 性 : 故 方 今 民选 议 院 之 事 喧 嚣 于  “ 世 , 作为 吉兆 庆贺 。盖 此议 院兴 起 时 , 可 可使 人 民  总体构 成守 护 日本 国之 观 念 , 改 变 依 赖 政 府 有  可 司之 心 , 同时 可 泯 灭 奴 隶 根 情 …… 民选 议 院有 助  于使民心一新固不待论。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 ” 创  立民选议院, 人民由此从上分得几分政权 , 若仍为  原来之 人 民 , 事之形 体 少 有变 化 , 政 乃无 改 造人 民  性 质 之主要 功效 也 。 即仅创 设 议 会政 体 是 无 法改  ” 变人 民素 质 的 。他 主 张 改 造 人 民 素 质 的 方 法 为  “ 艺术 也 、 法 也 ” I(2 一 ) 即

艺 术 和宗 教 。 中  教 L j  1 , 2 E0  

村在 此认 为政 体是 外 在 的形 式 , 根 据 政 治 需 要  可 更改 这种形 式 。 当然 他 并非 与 国体 相对 来 论 述 政 

体, 而是 从怎 样改 变人 民 的 内在 素 质 去评 论 , 证  论 目标 并 非政治 本 身 。  

“ 使政权强大”并非扩大政府权 限, , 而是在于使政  权“ 辖 于一处 ” 确 立 政 治领 导能 力 , 保 持政 府  统 , “ 内部 的意识 形态 的一 致 性 ” [  盯 但 无 论 如何  。。 ]  

也可看 出福 泽 的一 贯 主 张 , 政 治 只 问 目的 而不  即

管手段 。所 以他对政体 持一种相当宽容 的态度。   甚 至他 还认 为 :“ 治上 虽也 区别 为立 君 共 和等 , 政   但 皆可行使专 制恶 政。唯有立 君之 专制 出于一  人, 共和之恶政由众人促成之区别 , 但其施行专制  恶政之事实无异  _  1) ”9 8 即政府或 民众作恶 , “ 0 与 

政 体本 身无 关 。   启 蒙思 想 家 津 田真 道 则 认 为 , 体 是 一 个 国  政 家政治 的外 表 :“ 政体 作 为政 治 之体 裁 , 人称 之  西 为 国貌 。盖 根 据 政 治 体 裁 不 同 , 国家 之 外 貌 互 有 

差异也 。而国家之外貌虽有多般 , 若今要归纳之 ,   唯有 其 二 原 体 耳。 甲、 头 政 治; 一 头 政  多 乙、 治 。 l‘ ” ” O  即政体形式原本有两种 ,    J 由这两种政  体又派生出多种类型 , 所以世界上 的政体呈现 出   多种 多样 的形态 。   而 17 85年西村茂树发表论文“ 政体三种说 ”  , 提出了关于政体 的另类说法 : 以人君独裁 、 民  “ 君 同治 、 平民共和为三种政体, 天下之通论也。余不  同其说 , 欲为 因袭政治 、 因袭道理混合政治 、 道理  政 治三 种 。 所 谓 “ ” 因袭 ” 治 即 指 封 建 的世 袭 政  政

历史   21 1 

民权 理论 家 中江 兆 民将 政 体 区分 为 4种 : 政  “ 体 之 名称 有数 种 , 日立 宪 , 日专 制 , 日立 君 , 日共 和  也 。 他 同样认 为 对 政 体 不 能 只 看 名 称 , 应 当追  ” 而 求其 实 际 : “ 就 其 事 实 比较 之 , 宪 之 中 有 专  若 立

权 非 为天 下 , 供 一 人 之 私 也 。君 威 无 量 与 国 家  乃 之本 旨本 体 向戾 之 事 , 如 冰 炭 黑 白。 故 可 极 力  恰

废弃 之 。  ”

显然 , 田对 第 一 种 君 主专 制 政 治是 完 全 否  津 定的。而对第 二种君 主政治则是有保 留的否定 ,   制 , 和之 中有立 君 。共 和未 必 成 为 民政 , 共 立君 亦  未必 不 成 为 民政 。今 海 内之 士 皆热 心 政 治 之 学 ,   认 为在 相 对 落 后

的 国 家 可 暂 且 实 行 这 种 君 主 政    无 不讲求 政 体之 是 非得 失 。然 而东 洋 风 习 常凭 耳  治 。但他 紧接 着 便 论 述 了这 种 制 度 的 不 少 弊 端 , 对 而 不用 脑 , 拟 形 态 而 不 问 精 神 …… 今 若 不 辩 其  指 出这 种制 度受 个 人 偶 然 的 因 素 影 响 较 大 , 国  模 家 乃至 君 主本人 都是 极 不 安 全 的制 度 。总 的态 度  惑 , 异于 莠 苗 淆 乱 , 但 妨 碍 我 辈 自由之 畅路 , 无 不     亦 恐 蠹 毒 侵 蚀 ,暗 有 戕 贼 国 家 几 分 之 元  仍 然是 否定 性 的 。 气 。 ¨J ’ ”3 ∽m 中江兆 民是 针对 自由民权 运动 中社 会  加藤弘之早 在 明治前 夕 就 发表 了名著 《 邻  , 实际上针对幕府统治下  上的各种政治学说流行 , 各类政治 主张频 出的状  草》 假借谴 责中国清朝 , 的 日本提 出 否 定 君 主 专 制 体 制 的 思 想 。他 认 为  况而 提 出这 一观 点 的 。其 目的是 为 了澄 清各 种 理  在任 何 国家 , 创业 之君 勿 论 , 后 二 、 此 三代 君 主也  论学 说 的本 质并 对其 加 以 区分 和 鉴别 。 同 时也 论  “ 所 举 专  证 了政体 在 现 实 政 治 中 往 往 并 非 单 纯 的形 式 , 而  多 为圣 主贤 君 , 以 专 以 仁 义 治 下 , 贤任 能 , 致 力于治 国之事 , 故下 民 皆感 服 上 , 下 之情 能和  上 是相 互兼 容 , 常 以 亦 此 亦 彼 的形 式 出 现 。 因此  常 四海 万 民相互 亲 睦 与 兄弟 无异 , 以为天  对政体不能仅看其名称如何 , 而要认识其实质 如  合 如父 子 , ” 这种状况 总  何 。这个实质从 其文本可理解 为, 政体 的优 劣善  下泰平之治 。 但根据历史发展考察 , “ 五 人 恶应当考察其是否能保障人 民的 自由这一根本国  是 不能 持 续 太 久 , 至 四 、 代 之 后 , 君 生 于 深  宫 , 于妇 人 之 手 , 自幼 丝 毫 未 尝 艰 苦 , 知世  长 故 不 体。   故虽 有 贤 人智 者 而 不知 举 之 , 干  专 作 为统治 集 团 中坚 的 大久 保 利 通则 认 为 建 立  态 人情 为何 物 , 适 当的政 体 , 于 一 个 国家 是 至关 重 大 的 政 治 要  宴乐逸豫之事 。故奸佞之 臣乘此隙以阿媚谄谀而  对 频 反  务 。大 久保 于 17 83年 1 论 述 了建 立 政 治 体 制  得 其 时 。虽欺 君苦 下 、 恣其 欲 而 丝 毫不 悟 之 , 1月 将此等之辈 当做忠臣贤士。将 国政全委任 之, 故  的重要性: “ 世之议政体者 , 动辄 日君主政 治, 或  贤士渐 隐民间 , 遂至国政全衰。是  日民主 政治 。 民主未 必 可 取 , 主 也 亦未 必 可 舍 。 君   佞 臣渐满朝廷 , 上 下 四海

万 民 皆成  然而 , 此政 体 实 为 建 国之 桢 干 , 为政 之 本 源 , 至  故 上下 之情 壅 塞 , 苦下 , 欺 上 , 乃 唯专将狡猾志于立欲 , 以至其情实如仇敌。  ” 高至大者也 。其体若不 确立, 国何 以建 耶?政  轻薄 , 则 他 一针 见血 地指 出 , 一 切 皆 因君 主“ 记 人 君者  这 忘 何 以 为耶 ? 1], -s 即强 调 若 不 建 立适 当 的政  ”1( 1) 4P   3 皆民之 父 母 , 去 砥 砺 求 治 之 志 , 其 咎 独 在 人  失 故 体 , 个 国家 的政 治管 理将 无法 正 常进行 。 整   君 。 l] 虽然 加藤 并 未揭 示 出君 主专 制 产 生 的  ”1  5 二 、 封 建专 制政 体 的谴 责与 否定  对 根本原因, 但他对这种制度的否定 , 已为他提出政  要 建立新 的适 合 于 日本 社 会 快 速发 展 的资 本  治 体 制改革 主张提 供 了理论依 据 。   主义近代化政治体制 , 就必须否定上千 年来 存在  加藤 在 明治元 年发 表 的《 宪政 体 略》 文 中  立 一 的封 建专 制 政 治 体 制 。在 这 方 面 , 明治 前 期 日本  列 } 了历史 上 出现 的 五 种政 体 。加 藤 对 这些 具 有  f { 思想 家们 也 有 大量论 述 。   专制 统治性 质 的 体制 皆进 行 了 否定 : “ 此 五 种  在 津 田真 道将 君 主政 治 称 为 “ 头 政 治 ” 他 对  政体 中 。 一 , 如君 主擅 制 、 主专 治 、 族 专 治 等 皆 为  君 贵 这种政治的含义作了阐释:“ 所谓一头政治 , 国 指   尚未 趋 向开 化 文 明 国之 政 体 也 。 就 中如擅 制 , 为  家 大权 即 主权惟 握 于一 人之 手 。 [] 他 将 一头  蛮夷之政体 , ”1 0   尤为丑恶卑 贱。但 如君 主专治 , 在人  政 治分 为 三类 : “ 第一 , 威无 量 之 国 ; 君 第二 , 限  无 君 主 之 国 ; 三 , 限君主 之 国 。 他认 为前 两 类属  第 有 ” 于君 主专 制政 治 。对 于第 一种 他 认 为 :在 君 威无   “

量 之 国 , 主 即作 为 国土 人 民 之 总主 , 威 权 无 量  君 其

文未 辟 、 民颇 多 之 国 . 说 甚 为 适 当 之 政 体 , 愚 虽 然  在 渐 向开 化 之 国 , 应 立 即废 弃 之 。如 贵族 专 治  则 亦然 。  J ’ ”6   加藤将这三种政治体制都划为尚未  走 向 文明开 化 的社 会才 存 在 的体 制 , 于 野 蛮 、 属 丑 

也 。一切 臣民作为其 奴仆 , 绝无其权 。臣 民之 生  命、 财、 货 力作 、 逸 皆君 主 所 司 , 主擅 其 生 杀予  安 君 夺 。 实 际上是 极 端 的专 制 君 主政 治 体 制 。他 主 张  ”

“ 君威 无量 之 国作 为一 头政 治 之 变性 体 , 操 持 君  其

陋、 卑贱 的

政体 。一旦人 民走 向文明开化 , 便应 当  立即废除这些政体。   福泽谕吉 以德川幕 府统 治为例 , 分析 了专 制  政治的弊端:“ 试看德川之治世 , 人民奉戴此专制 

22 《 1   西南 民族 大学 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0 2年 第2期  ( 21

偏 重之 政府 , 考察 世 间 情 况 , 问人 之 品 行 如 何 , 不  

戾如 此 , 为之 民者苟欲 复 自由之 权 利 , 非赖 干 戈  则 之力 , 以何 得 申其 志哉 。 他 有 意 采 用 了特 异 的讽  ” 刺方 式 , 责 了明治政 府 压 制舆 论 , 谴 否定 藩 阀政 府  的专 制政 治 : “ 夫 吾 邦 则 不 然 。体 朝 廷 慈 仁 之  若

日本 国 内几 千万 人 , 自被 封 闭 于几 千 万个 箱 里 , 各   或如被 几 千 万 道 墙 所 隔 断 , 步难 移 。不 仅 将 其  寸

身份区别为士农工商 , 在士族中还有世禄世官 , 甚  至如儒 官 医 师 , 家 也 固定 , 代 不 得 改 变 职 业 。 其 世   农 民也有 门第 区分 , 商工 也 有 固定 股 份 , 阻 隔 坚  其 固如铁 , 论 何 等 之 力 不 可 破 之 。 l( 福 泽针  无 ”6附  _   J 对这种落后的不合理状况提 出:“ 若不察此弊害,   清 除偏重 之病 , 天下 无论 处 于 乱世 或 治 世 , 明 皆  文 不 会进 步 。 _(猫  调 必 须 清 除 专 制 政 治 的 弊  ”6  强   J

端, 社会 才有 可能 在新制 度下 向文 明迈 进 。   17 在 设 立 民选 议 院 的社 会 大 论争 中 ,   84年 自 由民权论 者谴 责 了亚 洲 专 制 主义 : “ 亚 细 亚 各  抑 国皆 以专 制 立 国 , 百 国家 之 事 务 悉 在 君 主 政 府  几

心, 其发政 出令 , 莫不与道义相合。为人 民者 , 欲  得 自由 之 权 , 何 须 出 此 等 污 下 之 策 然 后 为 快  复

眦 ’ [ 9 ( 5 —5 ) , 1 ]  5 6 

。 

中江还在 《 东洋 自由新 闻》 8号 上撰 文 , 妙  1 巧 地使 用反 语把 日本 的现 实状 况 与 “ 暴 政 府 之下 , 在   受 暴官 吏限制 束 缚 之 苦 无 所 不 至 ” 的西 欧人 民 相  比较而论 述 道 : “ 如 吾 邦 则 不 然 , 然 国会 未  今 虽 设、 宪法 未立 , 以 天 子 圣 明 与 宰 相 贤 智 , 不 可  但 知 不设 国会 , 不可不立宪法。……仁泽之所 暨、 德化 

间左右。对其人民, 则犹谓尔辈蠢蠢蚩蚩 , 只须 出   力服力役 、 以出租纳税便可 , 尔辈之事毕矣。若夫  至如军 国事务 、 税轻 重 等 , 租 自为我 们 君 主政 府 之 

事, 而非 复尔 辈所 得 与知 , 当非 所 可得 与 知 。 以  又 此 强迫 压制 , 常属 其 君 主政 府 之 性质 。 - J 粥 ”J    他

  s   们 提 出了与福 泽谕 吉 论点相 同的“ 力 偏重 ” 权 的看  法, 尖锐 否 定 了亚 洲 专 制 国 家 中 由于 人 民完 全 被 

之所及 , 三千余万 人民歌谣于康衢 , 舞蹈于 田野。   其谋生之余暇 , 皆讲 书勉 学, 自奋 自励 , 相与 明了   自主 自由之 大义 。亟 兴 国会 、 宪 法 , 设 以莫不 从 事  适 应朝 廷深谋 远 虑之事 。 0M 中江 在此 是用 相  ”2(   J

对 隐讳 的方 式抨 击 日本 现 实 的专 制 制 度 , 望 用  希 制定 宪法 和 召开 国会 、 立 近代 化 政 治 制 度 来 促  建

使 日本 尽快 赶上 西欧社 会 的发 展水平 。  

自由民权运动时期最著名 的民权理论家植木 

枝盛理 所 当然 地 成 为抨 击 专 制 制 度 之 最 激 烈 者 。  

排除在政治之外 , 与 自己利益密切相关 的事务  对 没有任何发言权 , 只能接受君主政府的强迫压制  的非合 理状 况 。   17 86年 中岛胜义 在 文 章 《 梦 惊 谈 》 , 动  俗 中 生 地揭露 和无 情鞭 笞 了封 建专 制 统 治对 人 民 的残酷  压制 : “ 作 为 当 时 之 风 习 , 被 称 为 学 者 文 人  盖 至 者, 主张彼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等不合情理之言 , 以一国为政府独有 , 以人  民 为官吏 奴隶 , 作 出牧 民之 类 的异 常 失 敬 之熟  制 悉词 汇 , 我们人 民想 成 与牛 羊 同样 , 毫 不 得 干  将 丝 预政 事 。其甚 至 设 想 出 格 杀 勿 论 等 特 例 , 吏 宰  官 割我们人民想成如切豆腐萝 卜 ” 。 他人木三分地分  析道 , 这一切正是因为政治体制 的不合理所造成 :   “ 此权柄尽集 中于政府 , 此威力独归官吏 , 不啻蛮  横地使不合情理盛行天下。当政府实施压制束缚  时, 人民胸 中遗憾至极 , 而势不能抗拒之 , 唯唯诺  诺 只能服 从 暴 政 府 之命 令 。 _ P ”而 这 种状 况  ”l    【

只 能通过 制度 的革 新方 能改 变 。   中江兆 民则在 政府 对 舆论 实行 日益严 厉 的约 

他认为尽管经过 明治维新 , 新政府仍然是专制政  府, 继续实行专制压迫 :“ 作为政府之变革 , 仅涉  及统 治者 与统 治 者 之关 系 , 与 被 统 治 者 有 何 关  将 系耶 ? ……而 其 改 革 也 亦 仅 政 府 之所 专 为 , 非  并 确实 依 国宪 而 为。德 川政 府 被 推 翻 , 之 而起 者  代 仍为独裁政府 , 其政体 即皆专制政体也。 l_ 明  ”2 -  ) l 那么这种经过维新仍 旧存在的专制制度的根源何  在 ?植木 枝盛作 了细致 的分 析 。   他指 出“ 日时分 , 明 白各 种 事 物 道 理 , 昔 不 普 

遍 流行专 制 独 裁

政 治 ” 。在 这 种 制 度 下 的 社 会 思 

想观念普遍“ 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率土之滨莫  非 王 臣。政 府 一 方 以 国 家 土地 人 民 为 私 有 ” 。在  此种观念支配下, 政府又完全独 自随意制定 国之  “ 规则 , 图支 配 国家 万 事 , 侮 人 民 , 终 只 见 有  企 欺 始 政府而不知有人民, ……将 治国权柄收于政府 , 扩  大 政府 之威 光 , 扬 政 府 之威 权 , 化 政 府 , 恐  张 强 惟 权 柄下 落 , 府强 上加 强 , 上 加重 。 与 政府 权 威  政 重 ” 极 盛 的不合 理 状 况 相 对 应 , 木 对 比道 : 然 而 对  植 “ 于人 民 , 则教 之温 柔而 又训 之顺 从 , 图让 其卑 屈  企 而又柔弱 , 只务专一服从政府 之威 光。偶尔在 国   中出现少数伸张元气 、 抵抗政府者 , 或在 国内产生  少数有才力之人物 , 即便既未反政府也未破法律 ,   政府 也常 常忌 之… …故 意挑 起 使 之 反对 政府 触 犯  法 律 , 得如 此 处 置 , 由政 府 攻 之 伐 之 , 而 平  今 又 伐

束的大背景下 , 了保护 自己而故意用 反语赞美  为 日本 , 贬低西欧 :彼英 、 、 “ 法 美之民, 居于暴政府之  下, 受暴官束 缚之 苦 , 所不 至。著 书陈述 道义  无 乎 , 固不 听我 ; 言 主 张 正论 乎 , 固 不 听我 ; 彼 抗 彼 非  独不 听我 , 从 而 逮 捕 我 , 我 于 狱 , 我 与 盗 贼  又 送 使 人命 之徒 , 烂 死 土 牢 之 中。 当 时西 土之 政 府 暴  俱

历 史  2 3 1 

之 … …人 民之 怨 言 被 凯 歌 之 欢 声 阻 碍 而 不 闻 , 则 

不 知之 , 杰 尽 死 亡 , 人 国财 全 耗 尽 , 不 预 先 考 虑  亦

立 之权 利 彼 此 论 谈 。然 而 若 外 国人 也 十 分 了解 ,   所 谓政 府乃 为 专制 之 政 府 , 非 真 正 与全 国人 民  并

结合为一体 , 洞察其并无丝毫力量, 便可能导致强  其政 府 也 素来 如 外 国人 观 察般 , 而  饰 太平 ,认 为天下 宁静 , 壤 鼓腹 而 庆 贺 之 , “ 击 以完  硬 无 理之谈 判 , 全达到国家 昌盛 而 自居。 但 实际上 , 这决非 太  自己不 曾根 据 人 民 之 公 论 施 政 。 一 面 云 为 独 立  ” “ 平 、 非 隆盛 , 为错 误 之最 。  决 实 ” ”   国, 一面使 人 民 与 人 民 相 隔 绝 , 自己 孤 立 于 天 上 ,   如   植 木强 调 “ 府 欲 以一 己之 意 见 强 制 天 下 之  乳汁 仿佛 一根 头 发于 空 中悬 钓 , 浮 在水 上 无 根 , 政 人心 , 谓 之暴 虐 。 [  。 他甚 至 极 端 地认 为迄  如坐于冰上。 他生动地形容这种专制国家“ 是 ” ]   ” 只有  今 为止 , 世 界 上 没 有 良好 之 政

府 。 l  “ ”2( 而 皆  _J 4  位 爱 国者 ” 即专制 君 主本 人 。如果 这 种 压 迫人  , 为专 制 政 府 。此 言 虽 显 偏 激 , 这 是 在 深 刻 感 受  民、 但 得不到人民拥护 的专制君 主又不愿去投靠外  了明 治“ 对 主义 专制 ” 绝 以后 得 出 的结 论 。他 写 了  国侵 略 者 , 么 只 会 出现 一种 结 果 , “ 立 之 体  那 即 独 首 著名 的诗 歌 揭 露 专 制 制 度 造 成 的 危 害 : “ 从  面受 辱 , 时 不 得 已 , 彼 外 国 之 无 理 谈 判 所 欺  同 被 古 至 今 同样 , 有 不 良政 府 , 行 暴 虐 镇 压 , 制  压 , 致损 害 国家 。 既 不 能 改 正 , 不 能 锁 国 , 世 施 抑 招 也 眼  民之 自由。杀人烧 毁家 园, 钱又夺财宝 。禁止  看着 国家 衰微 , 然可 成灭 亡之 根源 ”   抢 竟 。 议 论 封 口 , 理 非 道 嚣 张 。难 道 此 为 好 事 ? 此 事  无 他接着又分析了专制制度 国家内的人民的状  大 错 特 错 。 如 此 无 道 之 事 ,民 之 安 乐 不  况 :政府平素压制人 民之 自由, “ 使其削减活力 , 养  得 。 [].  ’ 以他 批 判 的 锋 芒 既 针 对 普 遍 存  成卑 屈 性 格 。整 顿 国 内 , 到 违 逆 抵 抗 者 荡 然 无  ”2(3 所 5 P3 达 在 的专 制 主 义 政 治 制 度 , 而更 主 要 的 是 针 对 已 经  存 , 便谓 世 界太 平 、 国基 长 久 、 民平 安 , 然 意气  万 居 出现专 制 主义倾 向 的明治 “ 绝对 主 义 ” 皇制 。他  飞扬 而 自夸 。然 而 若 一 旦 外 敌 侵 来 , 然 推 翻 其  天 突 深 刻地 揭 示 出封 建 专 制 不 仅 阻 碍 国家 进 步 , 会  政 府 , 民早 已失 去 靠 山 , 只 能 接 受 敌 人 之 统  且 人 更 导 致 政 府 倒 台 : “ 制压 抑 之 政 治 …… 政 府 如 坐  治。此毕竟听从本 国政府易 , 专 服从 外国人控制理  在 即将 喷发 之 火 山顶 上 , 朝 烧 焦 , 影 全无 , 一 形 奄  所 当然也 容 易 …… 如 此 之 人 民 , 时 与 政 府 不 通  平 奄一 息 , 突然 灭尽 , 老巢倾 颓 。 []  ) 言 辞激 烈  气 , 由外 人 夺 取 国权 , 仅 是 变换 了 首 脑 政 府 , ”2 (2其 2 E3 若 也   尖锐 。他一 针 见 血 地 指 出 , 行 专 制 政 体 便 不 是  只是 将 两个 木 偶 人 之 头 彼 此 交换 一 般 , 不 感 到  实 并 真正 的国 家 , 因为 “ 所谓 国家乃 既 有人 民且 有政 府  痛 痒 , 然 无 知 而 默居 。于 是 外 敌 之 方 夺 取 其 国  仍 者 之所 称 也 。然 而 在 专 制 政 体 下 , 由一 君 或 数 人  甚易……又从其政府 一方而言 , 自身 已充分实行  奴 役全 国人 民 , 仅 有

其 主 人 与 奴 隶 相 聚集 之 一  奴隶化教育 , 故 将其民养成卑屈 , 不适合也 不便于讨  团 。不 可 云有 国家 。  ] ”[ ( 。 附  伐敌人 。将敌人迅速招来 , 且尽可能任敌所好 , 等  针对社会 上一些人认 为若 不实行 专制制 度 , 于毫 无志 气地 给予 。植 木针 对 这种 有 可 能 出现 的    ” 社 会 便会 动 乱 的 看 法 , 木 反 驳 道 : “ 实 所 谓  严 重后 果 , 出专 制政 府 “ 植 其 指 不仅 轻 易送 粮 食 给敌 人  乱, 不仅 是挥 动 刀 剑 、 放 弹 丸 之 战 争 时 之 混 乱 。 施   和送钥匙给强盗 , 还如同 自己尽力充分准 备行李 ,   天下 之 真理 被戕 贼 , 律不 能 实 行 , 理被 否定 歪  完成 以后 , 进一 步招 徕 盗 贼并 为其 开 门启 户 , 法 道 还 把  曲, 或将 歪 曲 当 作 正 直 , 除 正 道 而 失 去 事 物 均  最初 准备 之 一 切 行 李 , 由而 任 意 地 送 予 。几 乎  废 自 ” ] 附  )   衡. 彼此 相 背 , 是 服从 不 该 服 从 者 , 是 压 抑 不  就是 卖 国罪 魁 。 [ ‘ 一 一

其 后将 自弃荣 耀 ” 。植 木指 出 , 管统 治者 极 力 粉  尽

一 一

该 压抑 者 , 是 应 当 取 者 不 取 , 是 应 当 予 者 不  一 一

植木认 为 与人 民对 立 的专制 政 府 不仅 不 能 抵 

予 。当政府施行压抑 , 虐待人 民, 民卑躬屈膝而  人 不 得正 理 之时 , 乃 其 国之 乱 , 酿 成 大乱 。大 体  真 且 可 知 , 会 正 理 不行 期 间 , 社 皆乱 。 [ ‘ ’ 社  ”  ]    即

会动 乱之 根 源不在 人 民 , 而应 归咎 于专 制 的政府 。  

御外侮, 反而只能卖国:“ 元来若不伸张民权, 则不  能伸 张 国 权 保 障 独 立 , 制 政 治 毕 竟 为 卖 国 之  专 物 。  J 而从 对 内的角 度考察 , 制政 府压 制人  ” (   专

民, 只能造 成 国家继 续 处 于 野蛮 状 态 . 民 不 能成  人 为 国家 的主 人 , 成 为 对 国家 事 务 漠 不 关 心 的看  将 客 :试观 亚洲之 政 府 , 国非不 经久 , “ 建 占有 土 地也 

当时社会上还有人认 为实行专制有利于抵御  外侮 , 张 国 权 。植 木 对 此 也 给 予 了驳 斥 。 他 指  伸 出“ 彼专 制政府 实行 暴压之政 , 不让 人 民权 利伸  张, 不知 应 如何 治 国 , 完 全 伤 国 、 国 之 作 法 ”  为 亡 。 因为 他 认 为 “ 先 。 正 之 国权 不 能 伸 张 , 以达  首 真 难 到牢 固之 独 立 。植 木 举例 道 :例 如今 在 此有 专 制  ” “ 国, 也有 与外 国之条 约 谈 判 之 时 , 政府 当然 以独 

非狭窄 , 民产非不丰饶。其政府尚专制 、 擅压抑 , 其  人 民不致

自弃 卑 屈 之 陋 习 , 达 自主 自由之 权 利  畅 政府 与人 民异 其 途 而不 同其 情 , 利 丧 失平 均 , 权 智  识无法开明。见本 国政府之兴亡 , 却恬然如无关痛  痒者 。最 终 良政 府 不 成 , 良民也 不 成 , 能脱 离 野  不

24 《 1   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0 2年 第 2期  ( 21

蛮之 弊风 。此 岂不令 人寒 心 耶 ?” ]  而且 植 木    ¨’

[] 4 加藤弘之. 国体新  [ ] / 田喷二编. A /吉 加藤弘之文眷 : 第  1 [ ] 京都 : 卷 M. 同朋舍 , 9 . 1 0 9   [] 5 加藤弘之. 真政大意 [ ] / A / 明治文化研 究会鳊. 明治文化  全集 : 5 , 第 卷 自由民榷篇 , M . 上[ ] 柬京 : 本抨谕社 , 9 . 日 1 2 9   [] 6 福派渝吉. 文明渝之 概略 [ / 富 田正 文他编. 浞揄吉  A]/ 福 送集 : 4卷[ . 第 M] 束京 : 岩波害 店 , 8 . 1 1 9   [] 7 福浞渝吉. 晴事小言[ l / A l 富田正 文他编 . 福浞渝吉送集 :  

认为由于专制政体 的弊害, 剥夺 了人 民的 自由权  利 , 民元气大伤, 使人 即便人民有关心国家事务 的   精神 , 不能在建设 近代 化 国家 的进 程 中发 挥任 何  也 作用 : “ 而专 制 政 体 以常 不足 养 人 民之 元气 实  然 力, 人民可保 自由权利耶?盖决不然。专制政体轻  易压制人民元气, 臧伐人民实力, 侵害人 民 自由权  利 。因为专制 政 体 政府 独 自统 领 万 机 、 行 诸 政 , 施   使人民空有关心国家之精神心意 , 不让属于国家事  务 之知识发挥作 用 , 即便 在 与 国家 事务 无关 之处 也  不让人 们之精神 能 力发 挥作 用 。  Ⅲ 7 根 据上 述  ”2( o   1)

层 层深入分析 , 木最 后 得 出结论 : 因 此 不用 论 , 植 “   无 论如何 专 制 之 政府 , 民也 应 当否 定 其 任 何 行  人

第5 [ . 卷 M] 柬京 : 岩波害店 , 8. 11 9  

[ ] 山真男. 8丸 日本近代思想家 福泽谕 吉[ . M] 区建英 洋.j  t

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97  19 .

[] 9 福浞输吉. 福沃全集绪 言[ / 富 田正文他编. A] / 福派揄 吉  

送集 : 1 [ .柬京 : 第 2卷 M] 岩波害店 ,9 1 18.  

[O 津 田真道. 1] 泰西翻法揄 [ ] I A I 明治文化研究会编. 明治文  化全集 : 9卷 , 第 法律篇 [1.柬京 : 本枰输社 , 9 . ^] 日 1 2 9   [ 】 西村茂榭. 1] 政髓三檀虢[ ] / A / 明治文化研究会 编. 明治文  化全集 : l , 第 9卷 稚 篇 [

. M] 柬京 : 日本抨谕社 , 9 . 1 2 9   [2 中村 正直. 民/性耍  - 改造 灭, 就 [ ] / 1] 人 y   A / 明治文化  研究会编. 明治文化全集: 1 卷 [ . 第 9 M] 柬京 : 日本 输社 ,9 2 1 . 9  [3 中江兆 民. 民共治之藐[ ] / 1] 君 A / 松永 昌三编 . 中江兆 民全  集: 1 第 4卷[ ] 柬京 : M. 岩波害店 , 8 . 1 5 9   [4 大久保利通. 1] 立崽政髓 l阴卞为意兄害 [ ] / 日 二 A / . 本史籍 

为。正因如此, 国家从最初起就必须张民权、 自 伸   由。 2 ‘2 ” 2  9    

植 木对 专 制 政 治 的 否 定 , 既是 对 政 治 理 论 的  探 索 , 是 对 当时 日本 社 会政 治现 实 的 回应 。他  更

写《 立宪政体辩》 一文时 , 正是 自由民权运动达到  高潮时期 , 推进民选议 院召开的运动如火如荼 , 各  类 宪法 草案 如雨后 春 笋 般 涌现 。植 木 枝 盛对 专 制  政 治 的激烈 批 判 , 是 为 了促 使 民选 议 院 早 日召  正 开 和更 加 民主化 的宪法 能得 以诞 生 。   明治前 期 日本 思 想 界 对 国体 、 体 的 近 代 性  政 认识 , 以及对传统封建专制政体的否定 , 日本近  在 代思想 史 上可认 为是 一 次 重要 的启蒙 。这些 思 想  的提出, 当时 日本社会废除幕藩体制后不久 , 是 亟  需建 立新 的 社 会 制 度 的要 求 在 政 治 学 说 中 的表 

现 , 应 了 自 由民权 运 动 时 期 设 立 民选 议 院 的  它顺 近代化 思 潮 。同时也 为思 想 界 进 一步 分 析 各类 不 

1禽编. 窈 大久保利通文舂 :[ . 5 M] 柬京大擘出版舍 , 8. 13 9  

【 5 加藤弘之 . 卿【 ] / 1] 瞵 A / 明治文化 研 究会编. 明治文化 全 

集: 8 , 第 卷 政治篇[ ] 柬京 : M. 日本抨输社 , 9. 12 9  

[6 加藤弘之. 1] 立意政髓略[ 1 明治文化研究会编. A} 1 明治文 

化全集 : 8 , 第 卷 政治篇 [ . M] 柬京 : 日本秤箭社 , 9 . 1 2 9  

[7 中岛腾羲. 1] 俗萝篱靛[ ] I A I 明治文化 研究会鳊 . 明治文化 

全 集: 5 [ . 京 : 本枰输社 , 9 . 第 卷 M]柬 日 1 2 9   [ 8 同本健 三郎、 1] 小室信夫 、 古泽滋. 民送菇 院辩[ l / A l 明治  文化研究会鳊. 明治文化全集 : 4卷 , 第 意政篇 [ . 京 : 本  M] 柬 日 谕社 , 9 。 1 2 9   [ 9 中江兆民. 1] 英亿人 民可哀不可慕[ / 松永 昌三编. A]/ 中江  兆民全 集: 1 第 4卷[ ] 束京 : M. 岩波害店 , 8 . 1 5

9   [O 中江兆民. 2] 有一 邦于此 [ ] / 永 昌三编. A /松 中江 兆 民全  集 : 1 卷[ . 第 4 M] 束京 : 岩波害店 , 8 . 1 5 9   [ 1 植木枝盛. 2] 明治第二 /改革  希望 灭儿 /揄 [ ] / 永  A /家 三郎他鳊. 植木枝盛集 : 3卷[ ] 柬京 : 第 M. 岩波害店 , 9 . 1 0 9   [ 2 植木枝盛. 2] 民榷 自由 [ / 家永 三郎 他鳊. 木枝 盛    A]/ 植 集: 1 [ . 京 : 第 卷 M] 柬 岩波害店 , 9 . 1 0 9   [ 3 植木枝盛 . 天雅 绿 4 A I 家永 三 郎他 编. 木枝 盛  2] 燕 [ ]I 植

同政体 , 出建立适合 日本近代化发展 的君 主立  提 宪政 体作 了理论 准备 。  

注释 :  

① 有关这类诠释 , 本文作者 已有所研究。见拙稿 《 明治维新前  后政 治制度 和权力起源学说 的变迁 》 《日 ( 本学 刊 2 0 0 9年 5期 )  、 《 明治 前期 日 本对国与 民关 系 的近 代性阐 释》 《 ( 四川师范大学 学 

报》 0 1年 1 )  21 期 。

集: 9 [ . 第 卷 M] 束京 : 岩波窨 店,91 19 .  

[ 4 植木枝盛. 2] 世二良政府 于, 者 于年 / [ ] / 永三郎    靛 A /家 他皇. 岛 植木枝盛集 : 3 M . 第 卷[ ] 柬京 : 岩波害店 , 9 . 1 1 9   [ 5 植木枝盛. 2] 民榷 田 舍歌[ ] 1 A 1 家永 三郎 他鳊. 木枝 盛  植

集: 1 [ . 第 卷 M]束京 : 岩波害店, 9 . 1 1 9  

参考 文献 :  

[] 1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 [ ]/ A / 毛泽东选集 ( 2 ) M . 第 卷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6 . 1 6 9  

[6 植 木枝盛. 2] 立志社建 白齑[ ]/ A / 家永三郎他编 . 植木枝 盛 

集: 6 [ .柬京 : 第 卷 M] 岩波害店 ,91 19 .  

[ 7 植木  盛. 意政体 弁 [ ] / 2] 立 A / 家永 三郎他 编. 木枝 盛  植 集 : 3卷[ . 第 M] 束京 : 岩波害店 , 9 . 1 1 9  

[1 2 会淀正志紊. 新输 [ ]/ A /今井宇三 郎他编. 水户翠 [ . M]束 

京: 岩波耆店 , 7 . 1 3 9  

[] 3 秋月獯榭. 奠政大意 ・ [ ]/ 序 A /明治文 化研究会编 . 明治 

史化全集 : 5 , 第 卷 自由民榷篇 , M] 柬京 :I 上[ . L 本抨渝社 , 9 . 1 2 9  

收稿 日期 :0 l O 2 责任编 辑 2 1 — 9— 6

杨春 蓉 


相关内容

  • 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民族中学 历史组 吴运江 请你从每段材料中概括中日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材料一.日本是在中央集权下,相对的地方上存在一定的分权.其地方分权较多的特点与同为中央集权体制的中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与中国长期以来 ...
  •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5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⑤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2014-03-24 11:03:13) 转载▼ 标签: 分类: ◈史海观潮◈ 微博 历史教训 参考消息 万吨左右 兵力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今年,又逢 ...
  •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篇一:高三历史专题全面复习总结 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演变过程,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主 ...
  • 论北村透谷浪漫主义文学观对西方浪漫主义的接受
    摘要:日本浪漫主义是在明治维新的基础上 ,伴随着产业革命完成 ,近代市民社会体制确立 ,基督教借助欧化风潮大量渗入 ,以及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获得成功而兴起的一股文学思潮 ,是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在文学上的折射.明治 30年代 ,日本文学跌宕起 ...
  • 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
    日本崛起的文化因素 1853年,在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日本选择了不战开国.15年后的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不到50年就成为世界五强之一,完成了近代以来日本的第一次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以&l ...
  • 历史第四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讲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 1.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取自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指„„„„„„„„„„„„„„„„„„„„„„„„ ...
  • 志贺直哉与心境小说
    第22卷 第2期 1999年3月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PLAForeignLanguagesUniversityVol.22 No.2 Mar.1999 志贺直哉与心境小说 李先瑞 摘 要 志贺直哉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 ...
  • 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2016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世 界 历 史 (第 一 册)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人类起源 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分类 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qu ...
  • 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府与政治 题型: 名词解析 5个*4分 简答题4个*8分 论述2个*14分 材料分析1个*20分 名词解释: 1.政府: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掌握公共权力或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 狭义:行政机关 2.政治: 7个主流观点: ①神学政治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