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 范文中心

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02/12

  2005年的2月9日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与往年不同的是,在这一天,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内的多个外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电视上发表讲话,以此向本国的华裔祝贺新春佳节。与此同时,美、英、德、法、加、西班牙等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从数量和力度上加大了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经济的报道,“中国热”现象在西方不断升温。      “中国热”升温,《当中国改变世界》出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同样是在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在法国巴黎,《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正式出版。该书一经问世,便迅速在整个欧洲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随之而来的热销,使这本书很快登上了今年法国畅销书的排行榜。继之,法国的几大全国性报刊和主要的电台、电视台都分别刊登或报道了这本书的摘要、书评和相关争论。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的一些强势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参考消息》报等也对该书及其作者给予了密切关注,并争相报道。该书的作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还因此在今年4月间访问了中国,并出席了“中法文化年”活动中的中法关系座谈会。其间,他还多次与我国政界、经济界的要人就该书中所涉及的一些敏感问题进行私下交流或公开对话。   《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1954年出生于法国的阿尔萨斯,他曾就读于法国商学院并在那里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一直在媒体工作,有27年新闻报道的从业经历。他还曾先后担任法国《拓展报》、《经济论坛报》的编辑;法国《世界报》经济版编辑,该报驻纽约记者、社论评论员和主编,现任法国经济类主流报纸《回声报》的副总编、专栏作家,同时他还担任法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委员、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理事以及社会展望和国际信息研究中心委员。另外,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在发表《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之前,便已经是一位在法国小有名气的畅销书作家了。   尽管如此,国际国内对《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依然显得耐人寻味,因为在此之前早已有国际知名人士发表过关于中国的著作,却均反应平平。据不完全统计,早在1973年,曾在法国戴高乐政府中担任部长的阿兰・佩尔菲特就撰写出版过“自己的名著”《当中国觉醒的时候》;10年前的1995年,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过《谁来养活中国?》的著作;1997年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前任顾问阿兰・布伯里出版过《中国人的世纪》一书。比起《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以上的作者无论是知名度、思想深度或是文笔应该不至于逊色于记者出身的埃里克・伊兹拉莱维奇,那么,《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何以引起如此轰动?笔者认为:与其说是作者对《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的成功撰写成全了其新著,道不如说是中国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成就了这位法国作者。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他根本就没有料到自己会写出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因为他既不是汉学家,又不懂政治,也不想教育其它任何人,他甚至根本就不会说汉语,“正是中国的突然腾飞起来,并矗立在我的面前”,引起了这位经济记者的极大兴趣。在从事日常经济活动报道中,这位记者也发现,以前中国很少被人提到,这几年却成为一个主要因素,天天都有关于中国的新闻。他意识到记者的职责就是跟踪变化,如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中国。他发现,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中,还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如此巨大的国家(13亿人口),在一个如此长的时期里(25年),有过一个如此迅速的增长(每年8%)。由此,作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21世纪初,在那些能改变世界经济、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大趋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趋势就是中国经济力量的崛起。目睹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位记者的职业敏感性告诉自己,任何一个研究经齐、报道经济的人都不能不关注中国;让界上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不能不关注中国。也就是说,眼下,无论是美国人或是在欧洲人,没有人可以不关注中国。      向世界说明中国      《当中国改变世界》一书几乎谈到了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的所有重大事件,也涉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当有争议的各个方面。另外,作者还大胆地展望了中国经济的未来,他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将出现复杂的发展模式,在不同类型的产业中拥有比较优势,给传统的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空前的冲击。同时,作者也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可能遇到的问题:政治体制是否稳定;资源缺口如何解决;怎样保护知识产权、如何促进企业创新;社会保障体系、金融体系的薄弱如何修补等等。   作为一名经济记者,伊兹拉莱维奇写作的现场感很强,他不但习惯于就事论事,客观、公允、全面细致地谈论经济问题,还能够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运用引人入胜的场景给予描述,并加以证实。在谈到“中国制造”正改变着法国人的生活习惯时,作者引出的场景是:同往年一样,圣诞树下的礼物堆积如山,全家团圆,欢庆节日的时刻到来了。但是许多法国家庭今年的圣诞节却非常地中国化,从玩具、球拍,到个人电脑和披肩,无不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另外作者的风趣和幽默在文中也随处可见,同样还是谈“中国制造”冲击法国的问题:一个法国人被剥光衣服,塞进纸盒,纸盒外面印着醒目的大字标识――“中国制造”。      市场也是稀缺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如下一个新的观点:通用汽车的成功象征着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当时是以生产者为主导,微软的成功象征着20世纪末的世界经济,那时是以股东为主导;现如今,沃尔玛的成功象征着21世纪初的经济,随着中国13亿人口的加入,世界将进入了一个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时代”,因为,拥有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也是稀缺资源,依靠其庞大的购买力,中国具有了迫使别人接受其选择的权力,特别是在消费领域。中国造就了世界经济在“供给”方面的新格局,同时也改变了“需求”,中国正在改变世界。


相关内容

  • 比尔·盖茨:另一条道路
    比尔·盖茨:另一条道路 ugmbbc发布于 2009-04-04 12:42:52 这将是我最后一次以微软公司的全职雇员身份来到达沃斯. 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能够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停下来,反思自己所做的,并说:"这份工作太好了 ...
  •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与政策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十七大报告中的两个重要判断,"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当中"."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更 ...
  •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汇总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5分钟讲稿) 第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 ...
  • 世界能源和政治
    能源和政治关系 张志鹏 2015年5月11 日 (一. 能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能源,一个既古老.朴素而又新鲜奇特的话题.它不仅在人类发展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之所在.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 ...
  •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惟改革创新者胜之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评论员观察) --惟改革创新者胜之四 白 龙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20日 05 版) 世界的灯光不会因开放分享而黯淡,只会因互联互通而灿烂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
  • 走向世界的基础
    第60届世界报业大会传出新闻:中国大陆有25家日报荣登2007年度世界(付费)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第三的日本和印度分别有18.17家日报上榜:英国.美国并列第四,分别有7家日报上榜. 从2003年以来,世界报业协 ...
  • 互联网"大佬"解读"互联网+"
    2015年,"互联网+"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堪称"全世界电子商务领头羊"的阿里巴巴,他们对"互联网+" ...
  • 哈佛为何兴起中国哲学热?
    设想这样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妄自尊大和私欲至上渐成趋势.人们为如何和谐共存而争论不休. 这听上去很像21世纪的美国.然而,哈佛中国历史教授Michael Puett正在向700多名哈佛本科生所描述的,是2500年前的中国. ...
  • 中国教育改变之我见
    中国教育改变之我见 作者:庄文军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年第04期 [摘要]教育的投入不够,使我们一个泱泱大国在世界众多国家中不可能真正崛起."科教兴国.教育立国"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的国家应采 ...
  • 不忘国耻爱我中华
    不忘国耻 爱我中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爱我中华>. 5000年前,文明初现.辽阔的亚洲大地,世界的东方,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晨曦中悄然屹立.他们自称为龙的传人,那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