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实验课程论文 - 范文中心

电解水实验课程论文

03/02

设计实验课程论文

电解水实验探究

摘要: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电解水实验的优化条件,深入探究了采用不同浓度的电解液、改变电极材料及电压使实验获得满意效果保证该实验成功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电解水 正交实验法 1 前言

电解水实验是大学化学教学论实验和初中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实验成功标志有两点:(1)通直流电流能看到两个电极都迅速产生大量气泡气体汇集在玻璃管或试管上部,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 2:1。(2)检验氧气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明显复燃,检验氢气时应看到点燃的氢气火焰。 但是,做到这两点难度较大。 针对《化学教学论实验》(科学出版社)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实验装置比较烦琐不仅难以加工,而且快速且成功的实验条件难以控制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教育界同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存在实验成功率低和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综合起来看,影响该实验的因素有很多种,如电解液浓度、电解液种类(酸,碱,盐)、电极材料、电压、实验装置等。本文对实验装置进行了简化改进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电解液浓度、电极材料及电压三个因素对电解水实验的影响,以期找到实验现象明显且快速的较优化实验条件。 2 实验原理

2.1原理: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氢离子向负极移动,氢离子得负极

电子而变成氢气,故阴极产物为氢气,而氢氧根离子向正极移动,氢氧根在水的参与下失去电子而得到氢离子和氧气,故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本实验采用硫酸作为电解液,对电解液浓度,电压和电极矩三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好中选优。

水在通电下总反应方程式为:2H 2O 电解

2H 2↑+O 2↑

阴极:2H + + 2е- ==H2↑ 阳极:4OH - _ 4е- ==2H2O+O2↑ 2.2采用正交实验法, 设计因素水平表以及L 9(3

3

) 正交实验表探讨实验优

化条件。通过对影响电解水实验诸多因素的初步分析本着既要操作简便规

范适合初中课堂演示,又要保证100%成功率的原则,设计如下因素水平表

表1探究电解水条件因素水平表

3 仪器与实际 3.1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秒表、10ml 刻度管、500ml 烧杯(带玻璃棒)、100ml 量筒、铁架台(带铁夹)、碳棒、铁钉、保险丝 3.2试剂

氢氧化钠(化学纯)、蒸馏水 4 实验部分

4.1配置不同浓度的氢氧化纳 分别配置300ml 质量分数为5%、10%、15%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实验过4.2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

图1简易电解水装置

4.3实验过程

按表2所示进行实验

程中不够可适当多配一些。 连接

实验1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6V ,用电极材料为碳棒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5%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2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12V ,用电极材料为铁钉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5%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3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18V ,用电极材料为保险丝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5%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4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12V ,用电极材料为碳棒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10%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5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18V ,用电极材料为铁钉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10%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6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6V ,用电极材料为保险丝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10%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7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18V ,用电极材料为碳棒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15%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8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6V ,用电极材料为铁钉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15%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实验9 将直流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至12V ,用电极材料为保险丝的简易装置,加入浓度为15%的电解液(没过电极),再将10ml 刻度管中加满电解液,如图连接好装置,将装置与电源连接,打开电源开关,观察刻度管中

实验现象,当产生氢气体积为6ml 时,关闭电源开关,记录反应所需时间以及氢气、氧气的体积。 5 结果与讨论

5.1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处理 5.1.1 实验结果记录

表3实验结果记录

表4实验结果评分标准

表5正交试验法探究电解水实验结果的处理

5.2 实验结果讨论

5.2.1电解液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电解质浓度过小电解速度慢,电解质浓度增大时电解速率较快,但是电解液浓度过大就偏离了电解水的本意,所以较适宜的氢氧化纳浓度为10%。

5.2.2 电极材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电极表面粗糙,表面上有很多微小的小沟,很容易使气体吸附在电极表面。光滑的电极表面吸附的气体比较少,预电解时间增加。碳棒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为片层结构,层间结构疏松,许多原子、分子、离子能渗入石墨层间结构形成插入化合物,从而使它产生高电位,产生气体慢。而且石墨电极对气体极易吸附,还有部分氧气会和石墨生成CO 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更是远远偏离2:1.保险丝也在不断氧化、溶解,误差也较大。而且贵金属离子会造成污染。由于铁丝表面形成氧化膜阻碍了进一步氧化与溶解,从而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接近2:1。 5.2.3 电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电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电压过低,电解速度慢;电压过高,电解速度过快,有副反应对实验结果不利,且电压过高会使电解液温度升高。所以本实验电压为10V 时较宜。 5.3结论

本文利用试验正交法探究不同的电极材料、电解液浓度、电压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中,电极材料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电压是最次要影响因素,本实验达到最好效果的电极材料为铁钉,电解液浓度为10%的硫酸,电压为

10V 。 5.4 讨论

对于电解液浓度实验极值较小,表明各水平实验效果相差不明显,可能原因是其他两项因素的相关影响以及配制溶液过程的相关误差。 6 参考文献

[1] 刘怀乐. 中学化学教学实证与求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华彤文, 陈景祖等. 普通化学原理(第三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学化学教师手册编委会. 中学化学教师手册[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

[4] 王克勤,逯俊玲, 左志军. 酒精灯加热温度的测定研究[J].化学教学, 2003,(11):

[5]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中学化学教法》《中学趣味实验》


相关内容

  •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弱电解质的电离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郭俊辉 (通钢一中,吉林通化 一.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地位 本章内容理论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并举 ...
  • 冶金电化学及测试技术硕士研究生课程大纲(20**年.8)New
    "冶金电化学及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etallurgical electrochemistry principle & Measurement Techniques 课程编号:041021 课程类型 ...
  •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题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习题+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学习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 3.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
  • 02911无机化学(三)
    ==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24日 == 您现在位置:首页-自学考试 -教材大纲-02911 无机化学(三) 南京医科大学编 (高纲号 068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无机化学(三)>课程 ...
  • 钾元素发现历程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钾元素发现历程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摘要 200年前英国科学家H .戴维通过电解实验首次获得金属钾.借助文献方法探讨了该电解实验中的含钾化合物及其聚集状态这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为在当今课程改革进程中继承并发扬渗透化学史教育起到启迪及借鉴作用,同时 ...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广州市第五中学 黄昆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 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 ...
  •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讨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讨 □ 沈 琳 浙江省嘉兴三中314050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实验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实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安排.此实验仪器在初验, 科学和高中化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均中化学. 有配备要求,有供教师演示实验用的溶液导电演示器 ...
  •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电解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电化学基础的基本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对学生的 ...
  • 7.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1)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第二类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表示, 即电导: G= 1R (1) 式中G称为电导,单位是西门子S. 导 ...
  • 高一溶液配制实验练习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期中阶段考试第一二章复习教案和针对性练习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考点] 1.掌握规范的基本实验操作,会判断基本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会选择适当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物理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镏.萃取), 主要是根据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