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 范文中心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

06/0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叫参照物.

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54km/h=15m/s, 72km/h=20m/s

13.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重点知识:

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见上面第4条

2. 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

3. 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相对运动的判断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当温度为15℃时,V=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V 固>V液>V气。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

闻其声不见其人——声音的传播

听其声辨别人——根据音色的不同

6.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噪声

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例如手机调成震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如道路两边的影墙;

(3)在人耳处减弱,例如戴耳机,耳麦。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

(2)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破碎”能力强。

(3)应用:用于医学、工业、军事,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

(1)定义: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

(3)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4)危害:有很大的破坏力,要防止次生的产生,远离次声源

重点知识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

2. 声速的研究,例如在一个水管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会听到三个声音的原因,

先听到金属传来的声音,再听到水中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空气传来的声音,表明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噪声的减弱途径要了解

4. 超声波的应用要重点掌握:见第8条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光学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恒星不是光源,它们是反射太阳的光,而不是自身发光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 光速:真空中是3×108m/s。(4)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 ,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4. 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透镜的原理都是光的反射。

5. 光的折射现象:玻璃砖下的一笔三折;看水中的鱼等物体;鱼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 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

6. 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三棱镜把太阳光分成七色

7,物体的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8.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特别要记清楚):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3)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④当物距等焦距时,不成像

(5)物体在焦距之内(u

注: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是倒立,能在光屏上看到;虚像

是正立的,但不能在光屏上看到

9,透镜的光路图(记住三条特殊的光线即可)

1、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10. 眼睛的矫正

1、眼睛

(1)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视力的矫正

(1)近视眼

①特点:看不清远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凹透镜来矫正。

(2)远视眼(老花眼)

①特点:看不清近出物体。

②矫正:利用凸透镜来矫正

(3)眼镜的度数=100/f(f 以米作为单位)

11,掌握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潜望镜,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1、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3、望远镜

①结构:目镜、物镜。

②成像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把实像再次放大成虚像。

4、照相机

①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投影仪

①结构:凸透镜、平面镜、屏幕。

②成像原理:当物距在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四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方向有一个发生了变化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重点掌握的知识:

1. 力的产生条件:(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 弹力的定义: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力,

什么是弹性形变?能自己恢复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的不能产生弹力

4. 重力的计算要掌握好:G=mg,(式中g 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5. 增大物体质量或者降低重心都能使物体的稳定度增加

6.摩擦力的方向判定:摩擦力的方向是和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7. 能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力和减小有害摩擦

(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

如(1)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

(2)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

(3)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

(4)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

(5)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

(6)鞋底有花纹

(7)捆重物用麻绳

(8)克丝钳口刻有花纹

(9)拿起重物要用力

(10)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2)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

如:(1)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

(2)给机器上润滑油

(3)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8掌握各种力:要按力的三要素来研究 方向,大小,作用点

重力(G):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垂直接触面向外 N=F压(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拉(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第五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

2.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多少有关,与其他的无关

3.解释常见惯性现象:

A 、甩掉手上的水。

B 、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

C 、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

D 、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 、飞机投弹要

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

F 、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

G 、摩托车飞跃障碍物

H 、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 、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 J 、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3.物体受力分析及受力平衡的判断

4.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

5.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

①. 原来静止的物体:a,如果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 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 原来运动的物体:a如果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 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1)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2)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C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0; 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6. 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要知道是怎样作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 位置和温度而改变,是物质的特殊属性。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

(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

(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4.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 表

示质量,V 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 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 的单位是米3。

5.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 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重点掌握的知识

1,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 状态, 位置和温度而改变,是物质的特殊属性

2,天平的使用方法及错误操作的分析

3,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测量

固体密度的测量:

(1)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

(2) 步骤: 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m

2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V

3用公式求固体的密度ρ=m/V

液体的密度测量:

(1)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

(2)步骤 1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m

2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V

3用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4. 掌握密度知识的应用:

1) 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 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

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V=m/ρ

第七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一.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 单位是:牛;

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 ↓(3) 同时把F ↑,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二.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G ,上浮 (3) F浮= 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 浮=ρg V 排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 浮= 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 浮=F向上-F 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g V 排

(4)平衡法:F 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从江河到大海浮力不会变化,因为漂浮时浮力总等于重力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从江河到达大海浮力会变大,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变,海水的密度增大将会使浮力增大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重点知识:

1. 能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

(1)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 同时把F ↑,S ↓ 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 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

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 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2液体压强:要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A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B .*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C.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3. 连通器的原理

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U 形管判断水平面

4. 气体压强: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温度和海拔高度

4. 流体压强

(1)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

的地方,压强越大。

(2)物体总是向速度大的方向移动

第八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作:F 1L 1=F2L 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 L 2, 平衡时F 1

(2)费力杠杆:L 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 L2, 平衡时F 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 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10. 功的公式:W=Fs;单位:W →焦;F →牛顿;s →米。(1焦=1牛·米).

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 W总

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单位:P →瓦特;W →焦;t →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九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

重点知识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法指导] 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到尘士飞扬并

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2. 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 、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2) 、八月遍地桂花香。

3) 、墨水(糖、盐) 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 了。

4) 、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

5) 、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 。

6) 、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 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3. 了解原子的组成:

质子(+)

原子核(+)夸克

一、物质的组成

中子(不带电)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 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第十一章物态的变化

一、 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即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一

定变化。

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例题. 装有碎冰的烧杯中,插入一根也装有同样碎冰的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当烧杯中的碎冰大部分熔化后,观察小试管中的碎冰( D )

A 、也是大部分熔化 B 、只是一小部分熔化 C 、已经全部熔化成水 D 、一点也没有熔化

答案:D ,理由大烧杯里的碎冰部分熔化温度为0℃,不会再对小试管热传递,你能继续加热,没有达到熔化的条件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但温度不变,即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

定变化。

凝固的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当物质处于其熔点时,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 4.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各段的表示的意义:(六个过程,两个点)

AB :表示固态晶体吸热,温度升高。

BC :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

CD :表示晶体处于液态,液体吸热,温度升高。

DE :表示液体放热,温度降低。

EF :表示液体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

FG :表示固态晶体放热,温度继续降低。

B 点:指熔点(50度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E 点:指凝固点(50度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

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

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

的流动快慢,物质的种类。(研究时用控制变量法)

例1, 干手器的原理:(1)增大温度,(2)有风加快了液体上

方空气的流动速度,(3)有风把水珠吹散增大了液体表面

积,有三方面的影响来增大蒸发。

例2, 风扇的原理:加快了空气流速,加快蒸发,但不改变温度.

(1) 干燥的温度计放到风扇下温度不变化

(2) 潮湿的温度计放到风扇下温度先降低再升高(原因蒸发

吸热,干燥后温度回升),放到酒精里的温度计拿出来

温度向下降再上升原理一样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沸点受大气压强的影响,大气压强越高沸点越大,在一个标准

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例题. 区别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是断绝火源,不继

续加热使水停止沸腾,是彻底的停止沸腾;但扬汤止沸只是

暂时的停止沸腾

(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不同、温度条件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

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四.变化的自然现象:

1.液化的现象:(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

雾、露、云等都是液化现象,记得冬天的雾只存在玻璃的内表面(室内热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白气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是液体,而不是气体。

2.升华的现象: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 2,北方冬天雪消失,冰冻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固体清新剂的升华,碘的升华。

3. 凝华的现象:霜、冰雹、雾凇、雪的形成,用久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4. 汽化的种类:蒸发和沸腾,能够判断是加快蒸发还是减缓蒸发。

五.一些和物态变化相关的知识

1.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由于乌丝的熔点高,

2. 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是-117℃,而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相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所以可以测量更低温度。

3.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沸点不同。

第十二章温度和热机

一.温度计:

度才能升高,但当温度小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温度会保持不变。

例题,小明在用一示数为37℃的体温计,测量温度为36℃的物体时,体温

计的示数是37℃,测量38℃的物体时,体温计的示数是38℃

解析:体温计的结构决定了体温计当温度比它高时示数才能升高,当温度比

它的示数低时体温计的示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 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是-117℃,而水银的凝固点是-39℃,酒精的凝固点相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所以可以测量更低温度。

4.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沸点不同。

二.内能

1、内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

2,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体积,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等效的(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1)热传递: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2)热传递的条件:两物体存在着温差,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

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3)举例:①晒太阳②热水袋取暖③用火烧开水④夏天沥青路发热变软

(4)做功举例:①冬天搓手②反复弯折③捶打,敲击④压缩气体

4,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体积,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原因是任何分子永远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就具有了分子动能,就具有了内能。

6,0℃的水比0℃的冰的内能大,因为冰变成水时要吸热,内能增加才能变成水

三.比热容

1.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3.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4.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5.热量的计算:

① Q 吸=cm(t-t0)=cm△t 升(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 ;m 是质量;t 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 放 =cm(t0-t)=cm△t 降

6.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7.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 放 =qm;(Q 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 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四.热机和内燃机

1. 热机的定义:燃料燃烧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2.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污染问题)

①发生能量转化的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②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做功冲程

③排出尾气的冲程是:排气冲程

④. 一个工作循环----四个冲程----做功一次----飞轮转两周----曲轴转两周----活塞往返两次

(5).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例题 2400r/min 1秒钟对外做功多少次?循环是20次,所以对外做功20次

1. 热机效率的定义: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总能量的比值叫做热机的效率。

2. 热机效率的表达式:

3. 热机效率的物理意义:热机的效率越高,表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总能量的比值越大,或者说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百分比越大

4. 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①燃料不完全燃烧,燃料的化学能不能全部释放。②克服摩擦做功消耗能量。③废气排出带走的能量。④机械传热损失的能量。⑤转变为对外做有用功的能量。

5. 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①. 让燃料充分燃烧。②. 保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例题:通过汽车排出气体的温度和颜色能粗略判断汽车的性能好坏?

(1) 若汽车排出的温度高,则能量损耗较多

(2) 若汽车排出的尾气颜色较深,则汽油没有完全燃烧

汽油机的性能较差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知识归纳

一. 电荷的产生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短路:用电器或电源被导线直接连起来;电源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

坏电源和导线。

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只有电源有

电压)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对比

4.电流表和电压表对比

5. 根据电流表、电压表有无示数判断电路故障(电流表和小灯泡是等效的)

6、利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找串联电路的故障。

7、怎样简化电路

8、怎样看电压表是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

8、电路图和实物图之间相互转化

这章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1. 物体带电荷种类的判断:丝正毛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相互吸引的两物体(1)带异种电荷 (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3. 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4. 画电路图

(1)已知电路图,要连接实物图 (2)已知实物图,要求画电路图

(3)给条件,设计满足条件的电路图 5. 故障分析:见第5条

6. 学会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检查故障:见第6条 7. 会判断电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

8. 简化电路图:把电压表当做断路处理,电流表当做短路(导线)处理 9.会判断电压表,电流表测的是那部分电路,参见第8条

十四章 探究电路

一、电阻

(2)如果把一段电阻丝对折,电阻将减小

(3)只有一根电阻丝,可以研究电阻大小和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

4.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1)若接上面两接线柱,如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阻不变且为0Ω (2)若接下面两接线柱,如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电阻不变且为最大值 (3)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式接法,接入电路的电阻丝是有下面的接线柱决定的,远离下面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会增加

5、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则电阻越大) (1)实验:控制变量法

(2)利用电流表示数反映电阻的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小,电阻越大;电流表示数越大,电阻越小

(3)比较两电阻的大小时,一定要注意控制的变量 6. 记住导电强弱的顺序:银铜铝铁(用铜线性价比高)

二、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研究的是电流和电阻,电压的关系 (1)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2)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重点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 保持电压不变,电流和电阻成反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更换电阻时,保持电阻两端

的电压不变,多次测量寻找规律

(2)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

流,多次测量寻找规律

三、伏安法测电阻:

测电阻的其它方法:

实验题

1. 要按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电表的量程选择

2.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要处于最大阻值,会判断在那一端 3. 故障分析

(1) 灯泡短路,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

(2) 灯泡断路,电压表示数且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

(3) 当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灯泡亮度不变,可能是滑动变阻器接错了 4, 会读电表示数,利用R =U/I求测的电阻

5.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处于最大阻值处,保护电路(2)移动改变电压,电流,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6.如果每次测量的电阻不同的原因:闭合开关一段时间灯丝的温度变大,会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

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五、家庭电路

第十五章家庭用电

二、电流做功的快慢:

三、测量电功率:

四、规律与总结:

一、电功 W = U I t 单位:1Kw •h=3.6⨯106J

测量器件:电能表:①两次示数之差为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②电能表最后一格是小数点

③参数:220V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10A :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10A 即:电路中总功率不能超过2.2Kw

二、电功率:P = W/ t = U I = I2 R = U2/ R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路中所消耗的功率(灯泡的亮暗即由它所决定)

推得:用电器的电阻值为L :R=

2U 额

P 额

第十六章 电和磁

重点知识总结:

1.磁感线的有关知识点:

A ,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假想的

B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N )出来,回到南极(S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C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决定的磁场的强弱 D ,(1)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是磁场的方向

(2) 小磁针N 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为磁场方向

(3) 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N 极的指向方向就为磁场方向 2.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 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

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用右手定则螺旋定则来判断方向 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左手定则判定) (1) 当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方向不变,通电导体受力方向相反 (2) 当磁场方向相反,电流方向不变,通电导体受力方向相反

(3) 当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发生变化,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4) 当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平行时,通电导体将不受力 6. 掌握电动机的相关知识:

(1) 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而制成的 (2) 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 感应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E=BLV

(1) 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度,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长度,导体切割磁

感线的运动速度有关

(2) 方向:和受磁场方向,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右手定则) 8. 掌握发电机的相关知识:

(1) 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

(2)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 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①振幅A :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 ②周期T :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 ③频率f :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

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 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v=λf V=λ/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重点知识

1波的传播速度v 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v=λf V=λ/T (1) 波的频率由振源决定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2) 波的速度由传输介质决定的,只要介质不变速度不变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

输入的总能量.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s v =

t 1. 速度公式:

2. 公式变形:求路程

s t = 3.

G = mg 4. 合力公式: F = F1 F = F1 - F2[]

5. 密度公式:

m ρ=

V

6.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8.

F p =S

9. p =ρgh

F 1F 2F

1S 1==

S S F S 22或

210. 帕斯卡原理:∵p 1=p 2 ∴1 F 1L 1=F 2L 2

11.

F 1L 2

=F 或写成:2L 1

12. 滑轮组:

1F =总 n

s =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 =1 ∴F = Gs = h

1

对于动滑轮而言:∵n =2

∴F = 2Gs =2 h

13. 机械功公式: W =F s

14.

W

P = t

15. 机械效率: W 有用

η=×W 总

16. 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t (保证△t >0) Q 放= mq Q I =t

17. U

I =

R

18.

W = UIt

U 2R

W = UIt 结合

W = UIt 结合I =U /R →→W =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19.

P = W /t P

= I U

20.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分

U 1R 1

=P 1U R 22压原理:21.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I R

1=2

I 2R 1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P 1R 2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P =R

21

R 1=P 2R 2

物理实验题

1、力学部分:测量物体的密度(固体);杠杆的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动摩擦力的探究。

2、电学部分: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3、光学部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尤其对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要多加注意) 4. 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①.测密度: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②.测机械效率:原理:η=W有/W总,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 、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 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③.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 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

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 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 ,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测电阻。

物理计算题部分

、知识储备:

1.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密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重力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 2. 计算固体压强的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计算浮力的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机算机械功的公式有___________。计算功率的公式有___________。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为___________。

6. 热量的计算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燃料热值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什么是热机的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解公式为_____________。 8. 欧姆定律的计算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电功的计算公式有__________。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有_____________。电热的计算公式有___________。

(注:解题时选择合适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 力学:速度、密度、重力、压强、浮力、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2. 热学:比热容、燃料热值、热机的效率 3. 电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以基础知识为主,通过计算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多出现在压轴题。中考中常见的有电、热综合题,力、电综合题和力、热综合题。


相关内容

  • (结题报告)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方法的探究
    提高农村初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方法的探究 --结题报告 摘 要:提高农村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促进作 用,是全面提高农村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物理 实验探究 以好带差 结题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作为教师永恒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5-力的合成2(探究式)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 探究性教学案例评比 <力 的 合 成> 撰写人:单 位:推荐人:单 位: 教 学 案 例 邵 永 腾 浙江省永嘉中学 指导人: 课题:力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被安排在三种性质力之后,它是前四节知识 ...
  • 初中物理: 40个易错知识点, 考试总爱考
    初中时,同学们开始接触物理的学习.其实,物理的知识点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只要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初中个微小细节,就能学好物理.初中物理不难,但还是有许多同学容易在一些点上丢分,要么是知识点记忆混淆,要么是因为在考试中审题错误,最后影响 ...
  • 20XX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
  •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 建宁县溪口中学 袁国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将主要从教材和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对教材和 ...
  • 高中物理[功]说课
    "功"说课 浙江高职学院 小可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功"是机械能一章的第一节.就人类的知识构架来说,功是为进一步得出 "能"这个更为广泛.非常重要的概念服务的 ...
  • 高一物理重力与重心
    第4章 相互作用 本章规划 这一章讲述有关力的基本知识,包括了后面学习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基础性和预备性是本章的特点. 所谓基础性,就是要为学习力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知识方面来说,就是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 ...
  • 1-12各年级学生特点
    [转]小一到高三各年级的培养重点,谁总结的,太全了! 阅读:3602015-12-27 21:39 标签:高三重点培养重点生理特点年级特点教育 小学一年级 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 ...
  • 物理教学总结教学反思2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