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 范文中心

多思,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01/20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许多教师和专家在实践上、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但审视现实,作文教学还存在见效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在作文训练中只重视动手写作,忽视学生的思考活动。对学生的思考活动重视不够,落实不够,以致动手写淹没了动脑想的情况。现在看来:只有多思能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作文训练包括一系列的步骤:审题,立意,构思,写作,点评,修改。认真对待这些步骤,一一落实,训练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写作前的思考,包括审题、立意、构思三个环节。审题,就是通过思考理解把握作文题意,明确文题的要求和限制,是对作文进行整体的构思,是写作的第一步。根据对题意的理解,确定要表的中心,这就是立意,是第二步。构思,是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对写什么,怎么写,怎样组织、安排材料,怎样表现中心思想进行的思考,这是写作的第三步。这几步都在动笔写作之前,主要是思考活动。

  审题、立意方面,我们老师同学主观上好象都很重视。因为一着不慎,满全皆输,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却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学生写作是个体行为,指导时很难怎么统而为一,常常是一导而过,没有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构思也是如此,因为学生文体选择不同,题材各异,具体构思也少有共性,写前指导,很难统一,更容易受到忽略。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学生的思考活动也不能充分展开。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认识问题,对思考和写作的关系认识不深,对思考活动的必要性、价值和意义缺乏认识,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舍不得在思考上面花时间,偏重于强调作文是写出来的,用文字写出来的才是文,想得最好,构思异常巧妙,可还是谁也不知道,重视动手写作成了作文教学的必然。

  再者,由于老师应试意识强,(这也是老师的不得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训练。作文训练多是限时作文,教师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学生也努力及时完成,时间紧张,学生慌着去写,审题、立意匆匆,“看不见摸不着”的构思、多思就更受到挤压,甚至被取消,学生边想边写,匆匆写成文章,审题、立意、构思上难免不出现一些问题。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作文匆匆而就,思考活动未能展开。写出的作文粗糙、简陋,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水平。一些问题,本来可以在思考阶段解决的,由于思考不足,最终就出现在作文中,教师再来讲评、解决这些问题,使讲评内容水平降低,冲淡了对更高层次的问题的关注。一次作文训练,师生都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由于训练水平低,造成学生收获就少,提高也慢,训练效率低下。

  对于思考和写作的关系也应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作文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能力是语文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能力的本质是心理活动的特征,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心理活动(思考)是本质性的活动,只有在思考中,随着感受的加深、领悟的增多,能力才能渐渐提高。

  写作是思考的外化,真正提高我们能力的是思考,思考的价值高于写的价值。思而不写,可有收获,写而不思,所获无多。写的主要价值在于促进思考。有了某种感受、某种认识,要想把它写出来,必须使之清晰化、程序化,才能用语言加以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使内容更细致、更缜密、更深入、更完整,使组织更合理、更艺术,使表达更准确、更有效。写对于作文能力的提高,价值也就在这里,是通过对思考活动发生作用而产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原由也正在于此。所以,从实质上讲,作文更是想出来的。

  思考不足的写作教学是低层次的、粗糙的。写作前的思考过程,虽然没有写成一字,但对作文训练的效果,对提高写作水平,意义重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盖座楼,要先选址、规划、设计,绘制出设计图,心中有数了,清楚了,才破土动工,才能盖出工程师能力所及的最好的大楼。写前思考就是为作文的大厦进行选址、规划、设计,好像还没有动一砖一瓦,但大厦的基本形象、结构已经酝酿成熟,已经被确定了。当前的房产开发商就是这么进行操作的。

  在这些思考活动中,作文能力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作文经验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积累。这样写出的作文,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水平。这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能力不及的问题,是较深层次的真正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才是有大作用的。正像朱学思老师著文所述:“多思适应作文自身的特点,多思符合作文学习规律,多思顺应学生作文心理,多思有利于解决作文难学问题,多思能促进学生发展……” 总而言之,“无形的思考”比“有形的写作”更有价值、更为重要。多思能让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我们应提高认识,采取措施,来保证作文训练中思考活动的充分进行,这对于提高作文训练效率,实现训练的价值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重视,保证时间,让学生也重视起来,和老师配合,积极进行思考活动。

  我们可以试试以下这些措施:提前发放作文材料,使学生作文有一个思考酝酿时间。实际上教材里八个单元的八篇作文,基本上都一一明了,只是老师们需要及早提醒学生早作准备。化整为零,分解训练,作文训练习题化。就是把一次作文训练分解成几个要点,把一次训练的内容集中在某个点上。专题训练,提高能力。对于学生存在的普遍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提高。如组织学生围绕审题进行思考讨论,甚至可以“思而不写”。还可以专题讲评,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并借以集思广益,开拓学生思路。

  总之,只有重视了学生在习作中的思考活动,作文训练才抓住了实质,训练效率才能提高。当然,应试能力需要培养,限时训练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如果过分偏重,挤兑多思在作文训练中的位置,对作文训练定会产生危害。


相关内容

  • 作文提纲的编写
    作文提纲的编写 我的学校(一) 1. 岁月匆匆,您一路走来:(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2. 青丝白发,您润物无声:(老师) 3. 因为有你,我孤独不再.(同学) 我的学校(二) 1. 最忆少年时(小学) 2. 岁月匆匆过(初中) 3. 魂牵梦 ...
  • 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
    作者:刘吉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2012年05期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重头戏,但收效甚微.近几年屡屡出现关系型议论文考题,更是让高三学子面露难色,头绪混乱,陷入思维的僵局.笔者在2011年福建省质检"有益与 ...
  • 作文调查报告
    学生阅读观 表4单位:省庄教育办公室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 不得法.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 ...
  • 初一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 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这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有较大帮助,也为我调 ...
  •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 李森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 ...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让学生享受语文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笔者对此深感纳闷,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何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摇弋生辉 ...
  • 我想对你说小学生作文
    我想对你说小学生作文一:我想对你说 玲珑,我们已经是同桌三年了,我们之间有过争吵,有过打闹,也有个欢笑.所以我有些话对你说. 就说上次吧.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回家,我一上车,就抢了一个好座位,而你知识轻轻地走过来,坐在位置上.有一位老爷爷上了车 ...
  • 作文开头的方法
    作文开头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开门见山 2.运用描写与修辞 教学难点:对比 比兴 设置悬念 教学设想: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开头俗称"豹头",也有人称之为"凤头"."龙头&qu ...
  • 最新征稿通知
    征稿启事 为了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提升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使其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高中版)从本学期开始开设"阅读与写作" 专栏,现向广大读者朋友征稿,稿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 ...
  •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修改稿3(邛崃西街小学)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新课程习作教学感悟 四川省邛崃市西街小学 杨俊莲 611530 [摘 要]小学生作文要经历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表达的思维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再现,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真实,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