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内容 - 范文中心

传播学复习内容

02/26

一、什么是传播学

1. 传播的定义

所谓“传播”,即人类(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 传播的类型

二分法:大众传播、亲身传播;四分法:自身、组织、人际、大众。

传播分为四类

1)从符号的角度分为语言传播(包括口语和文字)和非语言传播(包括图像和实物)。

2)从性质的角度分为人尖、非人类、社会、非社会传播(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传播中的社会传播)。

3)从传播的规模、范围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要记住)

A. 自我传播,属于非社会传播,不作为传播学主要的研究领域,可以形象地看作是I 和me 的对话,从规划上看,这是最小的。这里所说的I 和me 、主我和宾我的对话,包括出声和不出声的全部心理活动。特点:自我传播是以思考为核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构成了一切外身型(人际、组织、大众)传播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可以看到自我传播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成长极端的重要性。

B. 人际传播: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是社会的“粘合剂”。人际传播的规模扩大为至少两人以上,即只要没有正式的组织参与其中,参加者再多也还是人际传播,这些参加者只能叫“群集”而算不上“群体”。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情感、持续才相互影响并共同活动的个人有机集合体。

C. 组织传播:定义,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建立明确程序、发生协调行为的群体。它与一般群体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它有明确的“目标”;第二,它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即程序和设计、行动的指挥等)。

传播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任何组织的有效管理,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信息传播系统的状况如何。

组织传播的方式有纵式和横式两种。

D. 大众传播:定义,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地球村”的概念就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鲁汉提出来的。

优点:快(传播的速度快)、广(传播的范围广)、多(传播的信息数量多)、好(传播的信息质量好);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

4)从技术、手段的角度分为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亲身传播是以人的身体为媒介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以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为媒介的传播活动。

二、传播学的诞生和发展

1. 传播研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传播媒介及技术的改进和革新;

2)探究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技巧。

2. 传播学的四个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

1)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贡献:A. 提出了传播学的5W 模式;B. 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2)卢因,1890-1947,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贡献:A. 首创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B. 提出“把关人”概念。

3)拉扎斯费尔德,1901-1976,美籍奥地利人,社会学家,贡献:A. 提出“二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B. 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

4)霍夫兰,1921-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贡献:A. 形成传播学的耶鲁学派;B. 创立“控制实验法”;

5)施拉姆,1907-1988,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贡献:“集大成”者。

3. 传播学理论与研究的主要问题(5W )

1)谁向谁传播?(传播来源与接受者)

2)为何传播?(传播的功能与目的)

3)传播如何发生?(传播通道、语言及符码)

4)传播此什么?(传播内容、参考、资讯类型)

5)传播的结果是什么(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告知、理解或行动。

三、传播的结构

1. 传播的三种基本模式: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学模式。其中,图像模式最为常用,这些模式相互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2. 传播过程研究主要成果的三大类型(即发展阶段):传统的线性模式、控制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3. 拉斯韦尔的5W 模式:

所谓的“5W ”,属于传统的线性模式,就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为图像模式为: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即5WK 传播过程的五要素。 5W 划分邮了五个研究领域,即传者分析(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者分析和效果分析。

5W 模式的缺陷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 直线性:作为一个典型的线性模式,它将传播过程看成是单向传播的现象,并且呈直线

型态的过程,忽略了反馈,也忽略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孤立性:丝毫没有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任何传播

都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真空当中进行的。

4. 申农-韦弗模式:这个模式是申农和韦弗在1949年提出来的。它本来是一个纯技术性的、应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通信过程模式,但人们发现它也可以被用来探讨社会的传播过程。

1)模式的要素构成

3) 与5W 模式相比的进步:首先是增加了“噪音源”,对5W 模式孤立性的一种修正;其

次,5W 中只有一个媒介,而它有三个媒介,即发射器、信道和接收器;最后,5W 中只有一个讯息,而它有两个,即讯息和信号,且又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

4) 贡献:

A. 对传播过程当中作了深入分析,看到了发出的信息和收到的信息之间的不一致性,对传

播的过程做了更深入的探讨。

B. 启发人们去思考传播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传播的过程,它和其它过程特别是社会过程联系

在一起。

5) 局限性:这个模式没有把5W 模式所蕴含的局限性明确地提示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仍然还是一个传统的线性模式。

四、传播的功能

1. 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

1)个人层次:从工具性传播的角度看,传播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环境变动,学习社会规范和各种知识;从消遣性传播的角度看,则是调剂身心。

2)组织层次: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协调组织成员的思想和行动;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调剂组织成员的情绪。

3)社会层次:从工具性传播角度看,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递社会遗产;从消遣性传播角度看,是提供娱乐。

2.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的具体含义,以及通过什么样形式实现这四种功能:

1)监视环境:用“新闻”不断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的变动;

2)协调社会各部分:以“宣传”聚合社会各团体和各个人对环境采取一致的、有效的行动;

3)传递社会遗产:通过“教育”使社会规范和知识等精神遗产产代代相传;

4)提供娱乐:借助“娱乐”使整个社会获得休息以保持活力。

3. 李普曼的代表作与主要观点(两个环境理论)

代表作是“舆论学”,李普曼的创造性在于,强调指出了大众传播的作用。即,现代社会中,“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换言之,现代人和现实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由大众媒介构筑的巨大的“虚拟环境”(或叫“媒介环境”)。两个环境理论:

1) 现实环境: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即与此相联系,能被人自身直

接体验的环境;

2) 虚拟环境: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即需要通过他人才能间接体验的环境。

4. 传播功能的双向性和相对性

1)功能的双向性:虽然“功能”都表现出一种单向性,而实际状况是,大多数传播及其“功能”却是双向性的。

2)功能的相对性:在现实传播中,“工具性”和“消遣性”这两种功能往往重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这一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原理提示我们,不要将功能看得太绝对了。在传播的实践中,应尽可能做到:使“工具性传播”活泼一些,使“消遣性传播”深刻一些。

5. 大众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1. 大众传媒的两大“家族”

1)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

2)声像媒介:广播、电视、电影。

2. 当今世界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的集中体现

是“新媒介”,包括录像、有线电视、光纤通信、电传、综合数字通信网等。其中,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是“高速信息公路”和“多媒体”技术。

3. 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

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众传播时代的正式开幕。如,太阳报。

1) 从语言到文字的进化;

2) 传播信息的媒介,也不断得到改进;

3) 复制技术的演进;

4) 社会结构的变革。

4. 麦可鲁汉的媒介理论(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

他的理论贡献:拓宽了人们的思路,特别是强调指出了长期以来忽视媒介、技术本身对社会的独特影响的偏向。不足:过分强调媒介作用,有走向“技术决定论”的极端。

1)媒介即讯息: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因为传播媒介当中的变革,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讯息,引起社会某种变革。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他认为,技术的任何进步,都会使人类更有效地生活和劳动;媒介地任何发展,都能延伸人类的五官的功能。如:印刷品是眼镜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则是耳朵和眼镜的同时延伸;轮子是脚的延伸;计算机不仅是眼镜的延伸,而且是人类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3)麦克鲁汉认为,人类历史由三个阶段组成:

A. 部落文化阶段,那时人类以群居方式生活,彼此十分接近,用口头方式进行传播;

B. 个人阶段,人类用印刷的文字进行传播,思维也随之变得具有线性的、连续性的特点;

C. 电子文化阶段,在此阶段中,电子计算机、电视及其他电子传播媒介,使人类又重新接近。

6. 传播的内容

1)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

2)冗余信息,是获取更多未知信息的基础和前提。

3)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如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7. 大众传播的自由与责任

1)把关人理论:指的是媒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有着重大的过滤作用,由1947年卢因提出。在他发表的关于家庭购买行为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作出决定”。

2)媒介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苏联共产主义。

3)自由主义媒介理论的三个原则:独立性原则、市场化原则、法制化原则。

4)社会责任理论:针对自由主义理论所带来的弊端,社会社会责任理论大力倡导责任观,其要点为:

A. 明确否定绝对的自由,只承认相对的自由;

B. 强调大众自由与媒介自由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范畴,媒介不能以自身的自由为借口损害公众的自由;

C. 为此,媒介应该切实为公众和社会利益负责;

D. 当大众和社会利益受到媒介损害时,政府可以出面干预。

4)新闻媒介的自由与大众的言论自由是符相一致?

不一致。

5) 获知权的表现形式

A. 是从媒介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媒介有从当权者那里获知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B. 是从大众与当权者的关系出发,主张大众有从当权者那里获知各种公共信息的权利。

6) 接近权的表现形式

A. 反论权,也称“反驳权”,指大众面对媒介发表的批评自己的意见,可要求该媒介免费提供版面、时间进行反驳的权利。

B. 意见广告(刊播权),“反论权”是先有媒介的信息而后有大众的意见,“意见广告”则是一开始就由大众通过媒介发布信息。

八、大众传播的受众

1. 大众传播受众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理论成就

美国传播学家德弗勒1975年出版的《大众传播理论》一书中,将受众理论归纳为4种:

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类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

还有两种从其他视角展开研究的理论:1)社会参与论;2)信息平衡论。

2. 什么叫受众的选择性心理行为?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目的及其内外特性,均影响着传播的进行。最典型的表现是一种选择的心理活动。1)选择性注意;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这三个选择行为,可视为三个防卫图。选择性注意是最外一圈,选择性理解是中间一圈,选择性记忆是最里一圈。

九、大众传播效果

1.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

3)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2.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有限效果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培养理论)

1)有限效果理论,两级传播模式(第一,对认知来说,媒介信息源最重要陈对评价来说,人际信息源最重要;第二,全国性信息源在认知阶段最重要;地方性信息源在评价阶段最重要。)

2)多元效果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主要特征:A. 在效果的各个阶段:第一是信息层次上的注意、认知,第二是态度层次的变化,第三是行为层次上的反应。其中,最重视第一阶段;B. 媒介的功能并非像“镜子”那样,被动地反映现实,而是以特定的视角和手段、有选择地将现实“再构建”之后积极地提供给受众),从媒介方面看,议题设置的方式和功能,有三个层次或模式:A. 认知模式(即媒介对某个问题的强调,使受众无可回避“认知”他的存在),B. 凸现模式(即媒介对某个问题的反复强调,使受众不但认知而且“认同”他的重要性),C. 序列模式(即媒介提示复数问题时,使受众根据媒介强调程度的不同,形成对这些问题重要性“序列”的认识。),从受众方面看,议题的内定和性质,分为三种类型:A. 个人议题,B. 人际议题,C. 公共议题。就媒介和议题的关系而言,可以发现以下特点:A. 现代社会中,各种媒介议题之间的相关性很高,由此经常造成“立体化”效果;B. 相比而言,报纸的“序列”功能较强,对受众的“个人议题”影响力较大,电视的“凸现”功能较强,对受众的“人际议题”影响力较大。就制约媒介效果的中介变数而言,主要为:A. 议题的类型:是受者个人能直接体验的问题(如就业、住房、购物等),还是相反(如政治内幕、国际形势、外交对策等)?一般说来,后者的场合,媒介效果较大。B. 受众的特性:媒介接触量;人际传播频率;信息需求值。


相关内容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复习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复习详解 今天凯程老师详细的详细给广大考生讲解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复习内容,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就业,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辅导,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凯程就是 ...
  •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方向如何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方向如何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南京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南京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南京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整体需 ...
  • 大众传播学考研复习内容
    大众传播学考研复习内容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1. 什么叫传播?[名词解释] 所谓"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2. 什么叫信息?[名词解释] 信息是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① 事物(物质和能量) 的存在方式 ...
  •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1.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取决于人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动量,二是取决于人类当时的生产能力. 2."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和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
  • 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三 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
  •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复习要求: 1.熟记本提纲内容.每一个同学务必认真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督. 2.至少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第一单元:电 科学概 ...
  •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全国编辑记者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之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 答:①要坚持新闻 ...
  •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植物检验检疫学复习 一.填空题 1.历经几百年来,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带有各自特色的动植物检疫类型,一般划分为环境优越型.发达国家大陆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大陆型.工商业城市型共5种基本类型. 2 3.请列出4种检疫性杂草:菟丝子 ...
  •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 学号 姓名 1-1.静电存在于周围的一切物体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 )和( ). 1-1.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和( ). 1-1.带同种电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 ),带异种电的物体靠近时会互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