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时政与分析 - 范文中心

重点时政与分析

04/23

(四)2014年高考政治重大热点

热点问题既有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也有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2014年高考涉及的热点问题较多。

国际方面:有人类共同关注的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如国际金融危机、多哈回合谈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化武危机、肯尼亚遭恐怖袭击、日本政坛右倾化、棱镜门丑闻等。

国内方面: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上海)自贸区;青岛、德惠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新疆地震、新疆反恐、三农问题;电子商务发展;食品药品安全;政府简政放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八项规定、转变工作作风;三公消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整顿网络谣言;生态文明建设等。尤其要关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亮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2014年年初的两会等。

1、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3、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5、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6、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7、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8、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10、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1、领会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

(1)背景材料: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经济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紧紧围绕使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

1、 《经济生活》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公平竞争。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 距。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7)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 持续发展能力。

(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政治生活》

(1)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 (2)我国政府的职能。

(3)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4)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5)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型政府。 (6)树立政府威信

(7)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关系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

3、《文化生活》

(1)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能否提升和强化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途。加强文化建设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生活与哲学》

•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2)整体决定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

•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尊重。

2、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背景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背景二、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关于印发。 背景三、2013年10月6日,国务院下发. 背景四、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4、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5、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7、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 1、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2、我国政府的职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等,体现了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 4、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5、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提高党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

3、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 [背景材料]

•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 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 慎砍树 、不填湖、少拆房

•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

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经济生活

• 1.坚持科学发展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

•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 6.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 7. 国家财政及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

• 8、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位置

• 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0、我国的分配制度

• 1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12.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城镇化的意义: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

变;有利于整合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农业内在竞争力;有

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

化新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

民生活水平;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促进

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 《生活与哲学》

• 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

• 3.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 4、内因、外因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5.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6.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 7.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

•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 [背景材料]

• 背景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首要任务是切实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

• 背景二、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 背景三、2014年2月1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

化的若干意见》。

•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 1、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2、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3、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4、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务农条件和环境,

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制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

农村经营农业的政策措施。

5、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7、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会议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会议强调,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能动摇,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都体现了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部分制约着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决定了党和政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1)背景材料:

背景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是要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背景二:2013年2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方案》。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第七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职能转变”,旨在继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等。

背景三:要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规范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健全行政审批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国务院分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300多项。

例、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费。公开三公经费这是民众一直以来的呼吁。

材料一: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决定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2012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草案)》从法律层面首次对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说不。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务院审议通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草案)》前,为什么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答案要点: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的宗旨、原则;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例2、2012年7月,中国政府网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草案)》 。明确了定期向公众公布三公经费预算预决算情况,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总理也主动向公众约法三章,其中就包括今后三公经费只减不增,阳光是最好的反腐剂,三公经费的公开,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政府,三公经费公开这是以公民权利来制衡政府权力,另外公开能更好的让民众对政府开支进行有效的监督。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向公众公开三公经费?

答案要点: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的宗旨、原则;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阳光工程意义

6、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背景材料:

背景一: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随后又提出六项禁令,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

(一)《政治生活》角度

中国共产党:性质、地位、宗旨、指导思想、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执政能、执

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政党制度。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在我国,决定、贯彻大政方针的一般程序

例1、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1) 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政治学原因。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2分)

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客观要求。

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的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利于坚持为民执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分)

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是党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的要求。

7、加强民族团结 推进祖国统一

• [背景材料]

• 背景一、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

衷共济、和谐发展。

• 背景二、2013年6月15日,第五届海峡论坛拉开帷幕。

• 背景三、2014年2月11日下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

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

• [考点链接]

• 1、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具有实现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

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2、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

有利于西藏、新疆发展的重大措施,促进西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

建设。

• 3、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 4、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和党的领导。

•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 6、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 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背景材料]

• 背景一、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 背景二、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2014年2月10日20:00在央视一套综合

频道播出。

• 背景三、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意见》。

• 背景四、中国不少地方的中小学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开学首课的主题,通

过德育教育推行爱国、友善、和谐、文明的精神品质。此外,中国各地近期也掀起一

轮“最美人物”评选热潮,大力褒奖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等德行,在平凡

人身上寻找人性的闪光点。

《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和维护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一个社会主义囯家公民素质高低的坐标和尺度。 • 【考点链接】

•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 1.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开展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能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有关部门开展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和谐文化、加强思想领导的重要体现。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的作用。先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道德模范的先进

事迹,能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了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形成了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社会风气,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例题、小善成就大爱,大义触动心灵。“最美妈妈” “最美教师” “最美司机” “最美乡村医生”等一个个美德故事、一系列先进事迹不断深入人心,这些草根人物,以实际行动i全释道德和人性的力 量、承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我们无论来自哪个群体,都应充分发挥道德正能量,为 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添砖加瓦。

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宣传最美人物的事迹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1、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培养“四有”公民,培育文明风尚。

2、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有利于引导人们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9、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1)背景材料:

背景一、十八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 背景二、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 背景三、2013年1月至今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

1、经济生活:

(1)绿色消费的含义和特征。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要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文明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财政的巨大作用。我国不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

(4)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2、政治生活:

(1)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国家。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现了我国政府担负着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得主要因素。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着共同利益,又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对立。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中国主张加强各国协调配合,维护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生活与哲学: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4)坚持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上的每个国家不可能孤立。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5)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6)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例1、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城市化过程中,受旧的传统习俗、文化教育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 “市民”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城市文明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市民”的文化生活单一,迷信盛行,公共文化设施陈旧„„

(1)针对上述不和谐现象,请你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

①加强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公共文明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在社区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社区文化,培育文明风尚。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或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10、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背景一、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报告中还提出“包容互鉴”、“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提法

背景二、2013年10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

背景三、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美关系、多哈回合谈判、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化武危机、肯尼亚遭恐怖袭击。

• 【考点链接】

• (1)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最重要的因素。

• (2)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3)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 (4)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 (5)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 (6)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7)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材料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对于东海、南海有关岛屿的主权争议,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钓鱼岛、黄岩岛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上述主张的合理性。(6分)

①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② 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管辖权的同时还应该履行不侵犯别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的义务,

③ 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④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中国政府上述主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⑤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⑥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相关内容

  • 时事政策教育
    总编临时有事不能来,这里我代表他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杂志社的情况. 一. 时事报告杂志社是中宣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形势政策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 有21年的办刊历史.权威可靠,值得信赖. 二. 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例如现在的大学生 ...
  • 浅议高中政治时事评论题的写作
    摘要:文章从2014年江苏政治高考以及各市模拟测试的时事评论题出发,探究时事评论题的一般写作技巧与方法,如:紧扣主题.构建框架.精选知识.理实结合.书写规范等.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政评论题:写作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为 ...
  • 九年级政治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期末复习计划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培养综合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实现本学科的教学及复习目标,特定期末复习计划如下: 一. 学期复习目标: 复习范围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1.18周-1 ...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考研艺术理论真题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试题 文艺理论部分(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8题,共8分) 1. 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包括:文学理论.()和(). .2.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文 ...
  • 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彻底铲除暴恐音视频"毒瘤"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新闻:彻底铲除暴恐音视频"毒瘤"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启动铲除网上暴恐音视频的专项行动.在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恐怖主义的网上推手--"东伊运" ...
  • 事业单位复习考试策略
    考点 考点题型.所占分值详解及复习策略 必考内容,非常重要,一般占 5-10 分,总结 2013 年上半年的各 1.时政热点 地考试情况,分值比以往更大些,这部分我们做了精心准备,题 部分 库一周一更新,时政热点常识非常好记,题型简单,所以 ...
  • 华中师范大学翻译硕士
    1.7上午政治不多说 1.7下午的翻硕英语 第一题20个单选30分 难度还行 主要是单词要背好了 第二部分是阅读5篇40分 前三篇是15个选择 很简单~~第四篇根据阅读给了两句话要让判断正误 True ,False or Not given ...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日闭幕 征地或成重要议题
    新闻 | 时政 | 法治 | 地方 | 社会 | 评论 | 国际 | 港澳 | 台湾 | 华人 | 军事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视频 | 图片 | 直播 | 访谈 | 文娱 | 家居 | 互联网 | 体育 | 时尚 新华新闻 新 ...
  • 浅谈中学生关注时事的必要性及几点措施
    浅谈中学生关注时事的必要性及几点措施 一 .加强政治课教学与时事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1.时事教育是适应中考改革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政治中考进行了重大改革,避免了单纯考时事的做法.考试试题往往是紧紧扣住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社会热点.重点和难点 ...
  • 时政热点:"我向总理说句话"征集18万条网言
    网民向总理"说句话",总理听到了吗?听到了多少?中国政府网31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3月15日,由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1家网络媒体共同开展的"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圆满结束.活动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