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 - 范文中心

环境保护概论

09/28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论文

学号:

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 要: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理论”到“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理论”,再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渐进深化的过程。中国的基本国情表明,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把握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参加中组部组织的“第二期现代城市领导者专题研究班”的学习,实地参观考察深圳、东莞、香港、上海等地的成功经验之后。我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清醒、准确地把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做到以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优化。

关 键 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人类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状态,GDP 每年以8%的速度飞速发展,但是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中国一直存在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轻孰重的争议。中国环境保护法规的不足,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等等因素阻碍了中国政府有效地寻求一个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适当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之后评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中形成的污染原因。最后,本文研究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求寻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一、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1、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碳氢化合物等 ⑴汽车尾气: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主要的有害成分: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1]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生活和生产。来源: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蝴蝶抖落的翅上的鳞片,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2]

2、电子垃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目前中国电视机的社会保有量达到3.3亿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分别达到1.3亿台、1.7亿台、2000万台和1.9亿部。中国电子垃圾集散处理地主要有:广东贵屿镇、广东清远龙塘镇、广东南海大沥镇、浙江台州地区、河北黄骅市、湖南省级江西省等地[3].电子垃圾成分复杂,含有铅、汞、铬、镉、镍等几十种金属,还含有聚氯乙烯、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等多种有机成分[3]如一台电脑含多达700中化学成分,其中有毒有害成分占一半以上[4]。

3、工业水污染。工业污水不经处理即排入河道,给河流和附近的人、畜及其它生物都带来了无穷的危害。这些污水中含有汞、铬、镍、铜、铁和氮、酚等有害物质,不但会使

河里的水生生物变形或绝生,而且用这些污水灌溉过的庄稼,不是枯萎,就是籽粒含有毒素,人、畜吃了这些籽粒或蔬菜,有的中毒,有的得病,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身体健康。[5]如甲基汞引起的水俣病,砷中毒引起面部砒丁,饮用含氟量高的水出现的氟斑釉牙等。据统计1985年全国污水排放量达342亿t 其中工业废水占75%,生活污水占25%。80%以上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1990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为量为414亿t ,其中工业废水占72%生活污水占23%。由此可见,工业废水始终是我国水域的主要污染源。

[6]

4、农业污染。由于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非点源氮磷已日益成为地表水环境的重要污染因素。山东南四湖来自农田径流的氮磷分别占到总负荷的35%~68%[5]。太湖、滇池和巢湖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对总氮的贡献率分别为59%、33%和63%,对总磷的贡献率分别为30%、41%和73%[7]。 氮磷注入地表水体后,会造成水体不同程度的营养化。由于氮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水体中氮磷含量的大量增加,势必引起水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引发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大量死亡,而腐败的生物体又会加剧水体的污染。在我国的各大湖泊中,巢湖、太湖、滇池等水体由于受农业氮磷污染的影响,已处于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以太湖为例,目前太湖97%面积的水体已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过量施肥、施肥结构不合理(苏南太湖地区缺钾) 以及农田排水直接进入湖中等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太湖的富营养化[8]。

二、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8%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虽然进入2003年后。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予以解决,然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种种冲突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容乐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埋下了环境污染的祸根。一直以来,中国盛行“商人崇拜”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国内许多政策措施都体现出经济发展为首任的思想,在《京都议定书》的签订过程中,中方代表即表示“国的首要问题是消灭贫穷,发展经济,中国政府不可能执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除非是经济发展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借“发展经济”之名毫无阻碍地通行。错误的政绩观把“吸引外资”和“出口”当成了考核官员“政绩”的首要指标,出口污染环境的产品受到优惠的“出口退税”的公然鼓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被奉为上宾。并得到低税率的优惠。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

中国人均土地面积和资源储量都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治理资金与技术资金促使企业使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有效利用

资源。而我国各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经济数量的追求往往让他们忽略或放弃了这部分投入,致使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发展严重落后。我国在九五计划期间,政府拿出了360亿(约45亿美元)主要用于污染控制和防治,这是近两倍于六五、七五和八五计划986-2000)之和的环保投资,然而这一数据仍然低于1%的GDP 数量。“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首次突破GDP 的1%。达到1.18%。但这一投入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基本需要。据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 的百分之四到八,再加上生态破坏带来的损失,总的占到GDP 的百分之十三到十五。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指出。中国2004年全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年GDP 的3.05%,治理成本占GDP 的1.80%,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 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 的1.80%。这一切资金要求与我们现有的投人数额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约束,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产生了一种资源约束的错象。而且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我国产品结构、进出口技术结构各方面严重失调,其发展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如果我国有好的市场经济,转变了现在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就会促使技术的不断进步,能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时,资源约束的现象才会真正消失。

三、对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处理方式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条件,在不同时期或区域始终都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政府的决策和运行、政策法规制定以及社会某些制度的形成,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它甚至还起决定性作用。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越低下,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明显。而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往往会导致原有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肯定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又要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努力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尽可能解决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片面与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克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全面进步、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短视行为,要时刻注意在利用生态环境资源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在改变生态环境中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就是变生态环境物为社会财富的过程,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解决人类需要增长与生态环境有限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当前,尤其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价值及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并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种配套的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尽快摆脱高投入、高开发、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模式诱发的生态环境危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丽水实际出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

建设为载体,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胡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科学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繁荣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两大目标,也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辩证对待、不可偏废。加快经济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

我国在加速向着工业化强国迈进的步伐,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与此同时,也在提示开展环境保护运动的必要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单从遏制环境恶化,制止大气环境、水环境恶化的角度来说,就应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当然,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还必须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技术升级,拓展和研发替代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发电,提高单位产量的能源利用率。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随着高科技在各个产业渗透, 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散,使得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大大增加,从技术上讲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将成为制胜的焦点。因而,企业必须进一步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是技术创新,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才能在未来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生产企业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亦如此。科技是生产力,技术创新也是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没有科技为动力,没有技术创新为推力,我国

的经济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我国航天技术航空技术的发展,全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技术创新的结果。

技术创新、技术升级既有助于产品升级,也有助于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当代生活工作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多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少开车,楼层不高就尽量少乘电梯,徒步上楼,还锻炼了身体,下班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 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是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演变过来的。

我们要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降低碳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四、对于我们美好明天的憧憬

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每个人居住在地球,就应当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过程,但是不是以牺牲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代价。我们应当学会感恩我们的地球,在享受大自然所给我们的恩赐的同时,更应该运用我们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去保护和爱护她。在此同时,也要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一起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从而同住蔚蓝天空,共创美好未来。

[1]、凌亢、王浣尘、刘涛. 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研究,2001(10)

[2]、陆虹. 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2000(10)

[3]、杨高英、雷兆武、刘茉等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与自愿协议式管理,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8):31-34

[4]、毛玉如. 李兴. 电子废弃物现状与回收处理探讨. 再生资源研究,2004(2):11-14

[5]、陈华文,刘康平. 经济增长与质量问题(社会科学版).2004(02)

[6]、 陈艳莹. 污染治理的规模收益2002(05)

[7]、 刘鸿志, 陈永清. 我国重点湖泊的水环境管理现状. 环境保护,1998,(12):9~10.

[8]、吕耀. 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造成的非点源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998,17(1):35~39.


相关内容

  • 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 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 先修课程:无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旅游 ...
  • 考试科目-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
    考试科目 211 翻译硕士英语 考试范围 211 张汉熙, <高级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修订本 333<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中国教育史>, ...
  • 反思的平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反思的平衡 作者:王海荣 朱晓舟 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2期 摘 要:民办高校要想推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改革,必须 ...
  • 建筑环境与风水学概论
    <建筑环境与风水学概论>课程设计题目之一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概念设计 一.工程项目简介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是厦门市拟建设的一个以展览.交易活动为主,兼容办公.旅馆等功能的综合设施.厦门国际交易大会将定期在这里举行.它将成为厦门市 ...
  • 毛概-实践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
  • 武汉理工[概论]课实践教学报告模板doc
    2014-2015学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教师评分: 教师签名: 目 录 一.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 ...
  •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报告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学习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总结,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交通事故 道路安全 正文 1.课程总结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建设飞跃发展,公路建设事业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和 ...
  • 理论地理学概论
    理论地理学概论 科学出版社 王铮, 丁金宏著 索书号:57.1/10 馆藏号:022705 内容介绍: 本书以地理过程和地理系统为线索,介绍了理论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原理,重点叙述了资源.环境.人口和区域的地理学理论反模型.书中广泛总结了国内 ...
  • 餐饮营销总监简历
    餐饮营销总监简历 个人基本信息 姓 名:张三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00年X月X日 健康状况:良好 毕业院校:某某大学 专 业:XX 电子邮件:XXXX@126.com 联系电话:130******** 求职意向 求职行业: 餐饮业,酒 ...
  • 概论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
    概论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技术 摘要:桥梁深水基础施工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桥梁基础结构.桥 梁附近水域情况.墩位离岸远近,墩位处水下地形.覆盖层厚度和 土层性质.基岩埋深及表面状况,水深及水位变幅.水流速度和流 态.施工期通航要求等方面来选择确定.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