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研究 - 范文中心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的比较研究

03/11

◆ ◆ ◆ 

中西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差异 的比较研究 

◆李 贤 许 黎 曹 进 

( 乐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 摘要】在传统 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 中, 适 当地加入 小组讨 论、 课 外 阅读 、 论文写作 等教 学方法 , 有利 于培养 学生的 阅读 、 写作、 表 达 

能 力 以及 创 新 能 力 。  

【 关键词】传统教 育模 式

研讨式教 育模式  比较研究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 出杰出人 才? ” 这 就是著 名的 “ 钱 学森  中心 , 大学教学要让学生得到发展 , 让学生主动 地去学习 , 在做 中学。他们  之问” 。 目前中国高校的师资水 平 , 具有博 士硕 士学位 的教师 占相 当大比  认 为这 才 是 大 学 教 育 的 根 本 目的 。 为 了 达 到 这 一 目 的 , 第 三 代 教 育 模 式 出  例; 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 不能说大部分 , 但至 少个别重点 大学实验室设 备也  现 了 , 就是结合 “ 研习班” 和“ 班级授课 ” 的优 点 形 成 的 研 究 性 课 堂 教 学 法 。   绝对不 比欧美大学差 ; 考入 大学的生 源质量 也很 好 , 我 国的高 中生知 识水  在班级授课 时采 用研讨 的方 法 , 课 堂上 教师不 再是 中心而 是组 织和 引导  平普遍 比欧美的要求高 , 那 么。 我们 的大学 为什么 不能培 养出诺 贝尔 奖获  者 , 学生 的学 习不再是一种现成知识的记忆和存储 , 以及现成技术 的模 仿 ,   得者呢?原 因在哪里 呢?在 教学方 法。“ 工欲菩 其事 , 必 先利其器 ” , 好教  更 多的时候是对 问题的探 索。 在西方大 学里 , 现 在普遍 采用 的正是这 种教 

学 方 法 是 教 师顺 利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的 “ 工 具 ”, 有利 于提高教 学质量 , 达 到 事  学 方 法 。  

半功倍 的效果 。  

( 二)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 发展 的历史阶段  在西 方高等教育蓬勃 向前发展的同时 , 我 国的高等教育情况也 经历 了  

教 学 模 式 的含 义 

教学模式是什 么?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 的教学思 想指导下 , 反应 特定  几个 阶段 。我 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出现于鸦片战 争之 后, 鸦片战争之 前是古 

教学理论逻辑轮廓 的. 为保 持 某 种 教 学 任 务 的 相 对 稳 定 而 具 体 的 教 学 活 动  代 教 育阶 段 主要 是 官学 和 私 学 。 在 明朝 时 已经 形 成 了 完 善 的系 统 , 教 育 与  结 构 。作 为沟 通 教 学 理 论 和 教 学 实践 的 方 法 论 体 系 。 在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结 合  科 举紧密联 系 , 形成 了从地方 到中央 的学制系统 : 乡学——府 州县学——  上, 起 着 桥 梁 和 中介 的作 用 。 由此 可

见 , 教 学模式是 一个方法论体 系。 其 中  国 子监 。 当 时也 有 书院 , 比如 , 东林书院 , 这 时 的 书 院 掺 杂 了 浓 重 的政 治 色 

包含 了讲授式 、 启发式 、 举例式 、 讨论式 及实践式等 多种教学方 法。教师要  彩 。鸦片战争之后 是 中国古 代教 育 向近 代教 育 的转 型期 , 出现 了壬 寅学 

完成一 门课程 的教学任务 , 在课堂教 学 中必须根 据教 学内容 和对 象, 采取  制、 癸9 口 学制 , 出现 了高等 学堂和班 级授课 制 , 还划 分 了门类 , 比如 : 农科 、   恰 当的教学模 式, 该模式 可能是一种 或几种教学 方法的综合运 用。现 代高  经 济科 、 文学科及政 治科等。  

等教育始于西 方, 教 学 模 式 在 历 史 上 也 发生 了几 次 阶 段 性 的 变化 。   二、 高 等 教 学 模 式 的历 史 发 展 阶段 

到辛 亥革命之前是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的重 要发展时期 , 这个 时期成立  的天津中西学堂、 上海 南洋公学和京 师大学 堂被 认为是 中国近代 大学 的雏  型。此时中国高等教 育, 在理论 和制 度方面都 有浓 厚的 “ 以 日为 师” 的基 

( 一J 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历史阶段 

西 方大 学 教 学 方 法 的创 新 大 致 经 历 了 三 代 : 第一 代发 生在 l 9 世 纪 之  调。民国初年教 育改革 的总设计 师蔡元培先 生非常关心高等教 育 . 他制定 

前, 第二代 的时间是从 1 9世纪到 2 O世纪后 期, 第三代 是从 2 O世 纪后期到  的《 大学令》 是“ 仿德国大学制” 。此后到新 中国成立之前 , 中国高等教 育发 

现 在 。第 三 代 还 在 发 展 中 , 主要是信息 技术的普及化 、 国际互联 网的建立 、   展 模式主要是“ 美 国模 式 ” 。新中国成立之后 主要是学 习“ 苏 联模式 ” 。 改 

知识社会 的出现使得 大学教 学模式 又开始 了新 的探 索。  

革开放之后, 为了培 养出社会 需要 的创 新 型人才 。 中国高等教 育模 式吸取 

第 一代 出现于 1 9世纪之前社会 、 科技 不发达 , 大学课 程里还 没有形成  东西方教育模式的长处 , 不 断探 索调 整希望找到更加合适的教 学模式 。  

教材 , 教 学 方法 是 教 师学 生 面 对 面 的 讲 授 。 大 学 教 学 主 要 是 教 师念 书 . 学 

从中西方高等教育 的发展阶段基本相似 , 都经历 了“ 德国学 制” “ 美 国 

生记忆和背诵 。学生 主要 学 习修 辞 、 语法、 逻 辑等。此 时大学 教育 的任务  学制” 阶段 , 到 目前 为止我 国的高等教 育与欧美 国家相 比在 哪些方 面还有  是让学 生读 书写字 , 学会 演讲 和辩论 。   第 二代是 1

9世纪初 出现 于德 国的“ 研讨班 ” , 这种教学 方法理念 是教  学与研 究相结合 , 做 法是 教师先提 出问题 , 由学 生自己去学 习研 究 。 然后老  师和学 生在 “ 研讨班 ” 上讨论 , 学生在 自我学 习的过程得到 了自我能力 的提 

差 距 呢?  

三、 西方 和 我 国教 学模 式 在 课 堂 上 的 具 体 形 式  ( 一) 我 国 的传 统 教 学 模 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 大多数课程通 常采用传统 的教 学方法 。 也就是 “ 讲 

高。德 国的“ 研讨班” 教学模式被 当时的许多大学所采用 , 但是 随之社会 的   授法” 。纵 观 教 育 模 式 的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 教 育模式 中大规模采 用“ 讲授 法”  

不断发展 , 教育规模也越 来越 大, “ 研讨班 ” 教学模 式 已经 不能满 足教育人  出现于工业革命 之后 , 当时为了满 足不断 增长 的学 生规模 的问题 , 出现 了  数迅速 增长 的需求。后来 , 便 出现 了“ 班级授课 ” , 这种模 式的特 点和现在  “ 班 级授课 制” 。大学开始按照 固定的时间 , 由固定的教 师给固定的班级 授 

我国高校的 “ 班级制” 类似 , 教师在规定的时间给某个班级授课 。这种教学  课 ,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 率。讲 授法 的优 点 是: 教 师和同学 之间有 眼神和语 

模式解决 了上述 问题 , 但是 , 这种模 式的缺点是教 师是课堂 的中心 , 学生是  言交流 , 学生对知识 的记忆 会更 加深刻 。针对课堂 上 出现 的问题 , 灵活 掌  观众 , 教 师照顾 了大多数学生的情 况 , 却忽略 了学生个性化特 征, 不利于 学  握和解决 ,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 即兴书 写和发挥 。随 着社会 的向前 发展 , 出 

生 的 自我 发 展 。  

现 了多媒体 教学手段 , 其优 点是可 以呈现 复杂抽象 的 图像 , 学生可 以非 常 

第三代是 1 9世纪后期 , 美国 的教 育 家提 出了要从 教 师中心转 向学生  清楚的明白接受 , 但 是多媒体 的过 量应用 会限制教 师和 同学之 间的交 流,   09 / 2 01 4   41  

◆ ◆ ◆ ◆ 

在 运 用 时应 找 到 二 者 之 间 的 平 衡 点 。   互评 价 。如 果 我 们 在 课 程 教 学 上也 引入 小 组 讨 论 式 的教 学 模 式 , 在 评 价 体 

我 国高校课堂教 学模式 主要是 讲授 法和 多媒体 技术 相结 合 的模式 。   系中就可 以适当的加入学生 的相 互评价。但 是教 师在 实施 过程 中又会遇  我 国传统 的教学模式 以课堂 为中心 , 课堂 上又是 以教 师为中心 , 学 生只是  到 问题 , 因为学校规定了课 程的考核体 系 , 而且往往是一刀切 , 所 有的课程  期末考卷

成 绩 占 7 0 %, 平 时成绩 ( 课程论 文 , 考 勤等 ) 占  知识 的接受者 , 过分强调了教学过程 中教师“ 教” 的方面 , 而学 生“ 学” 的主  都 比照一个模式 ,

0 %, 所 以 在 课 程 的评 价 体 系 中 , 教 师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被 限 制 了 。我 们 要 进  动 性方面被弱化 了, 不能满足学生个 性发展的需要。高等教 育的 目的是 为  3

需要许多相关管理部 门给予 支持。   社会培养高素质的、 创新型人才 , 而 传统的教 学模式 是针对 大多数 学生 的  行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工作 , 状态进行的教学活动 , 忽略了学生 的个性发展 , 不利于学生创 新性 的培养。   课堂外的考察调研 实践, 多样化教材 的大量 阅读 ; 课堂上的小 组学 习、  

Q—A,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论文 写作 ; 评价体 系 的教 师评估 和学 生评 价。这  为此 , 我国许多高校也 进行 了一系列 的改革 , 为发展学 生的个 性创造  讨论 、

每 类 之 间 的 教 学 方 法 都 相 互 关 联 与  条件。 比如 , 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讲 , 加大 了实验 课程的课时量 , 安排 了实 习   三 类 教 学 方 法 构 成 了相 辅相 成 的 系统 ,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问题后 , 学生 带着 问题在课 堂外阅读 相关 的书 目   实践课 、 社会实践课等。但这些做 法的收效 甚微 , 一些流于形式 , 在 实施的  制 约 , 方法上还有待改进。   和 调 研 活 动 形 成 自己 的观 点和 问题 , 回到 课 堂后 教 师 组 织 小 组 讨 论 找 到 解 

( 二) 西方高等教育课堂上的教学模式 

决 问题的方案 , 然后 去实施 方案 , 最 后 以论 文或报 告的形 式做总结 。学生 

学会 了提 出问题、 制定 方案 、 得 出结论 的过程 . 并且  表 1是 美 国 一 所 大 学 1 1   f - 3 课 程 的课 堂 教 学 , 除 去 讲 授 法 以外 , 主 要 采  通过这些环节的实践 , 写作和表达能 力都得 到了锻炼和发展 。同时在  用 的教学方法。表中一共列举 了 1 6中教学方法。表 中打 “ 、 / ” 表示该 门课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阅读 、 这一教学模式的进行过程 中, 学生认识 到 了团队协作精 神 , 大 家完成 了一  程采取 了此种方法 , 打“ △” 表明该教师非常恰 当得运用 了该方法。   项工作 , 要相互配合 , 共同努力 。   这1 6中教学方法, 可 以大致 进行 分类 : 第一 类课 堂 上: 小组 学 习、 讨  论、 Q—A,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现代 多样化教学技术 , 案例分析。第二类课 堂外 : 课  外考察调研实践 。 多样化教材 和大量

阅读 , 论 文写作 , 课后见面 , 嘉 宾论坛。   第三类评价体系 : 累加式多样考试 , 教师评估和学生评价 。   从这三个分 类可 以比较 出, 我 国高等教 学模 式与西 方教 学模 式 的差 

别。第一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课 堂上 , 不 同之处 , 就 是 我 国 的 课 堂 大 部 

髓  

袭 1美 园林肯 内州大 学 1 1 课程 及教学 方法 

蹦- - .   ■■蟠   鼍 t  小 纛  . . 膏蕾  埘 电  攀 习   寡  —, 卜 j ● ●  奎惮化  ^ t■ 日■  地 坛  W  ■  簟 材 

羹重大 擎t●囊曩  冤宴靶肆■膏l 睛 

、 ,   、 ,  

V  、 ,  

△   厶  

、 ,   、 ,  

 ̄ ,  

、 ,   、 ,  

、 /  

羹 t J l i Ut t i l i l H 

■● - ■  ” t 

6  

 ̄ ,  

、 ,  

矗  

A  

、 ,   矗   、 ,  

、 /  

、 ,   、 /   、 ,  

A  

分是教师的舞台 , 学生是观众 , 教 师板书或是使 用多媒体课件 , 讲解许 多知  识点 , 学生听一天的课 下来 , 就是忙于记笔记 , 思 考的时 间少 , 没有 思考 , 哪 

里 会 提 出 问 题? 著 名物 理 学 家 爱 因斯 坦 说 过 。 “ 提 出 一 个 问题 往 往 比 解 决 

冀l i l t 曩■簟  触  t● | I 

目 ■  打 氇 

、 ,   、 ,  

、 ,  

、 ,   A 

V 

 ̄ ,   △  

、 ,  

、 ,   △  

、 ,  

、 ,  

、 ,  

、 ,  

■■— 陕● I 豫 

— 生群宄肯鼍 

 ̄ ,  

、 ,  

、 ,   △  A  

、 ,  

矗  

、 ,  

、 ,  

、 ,  

羹一膏簟●育史 

V  、 ,  

△  、 ,  

、 ,   、 ,   、 ,  

、 ,   A  

、 ,   、 ,  

薹■分析辱  , ‘   V 

个问题更重要 , 解决一个 问题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或 实验上 的技能而 已 ,  

蠢一 社Ⅸ攀一 

秘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 从新的角度去 看旧的问题 , 却需要创造 性的 

聃 ^■  论 文  霉 | I   、 ,   A 

太 t  . 生●目  Q ■ t  脚  

^  

曩托  ■ 亿  ■攀挂木  、 ,  

想象力 , 并标志着科 学的真正进步 。 ” 学 生听得 多, 说 得少 , 思 考的少 , 这些 

不利干表达能力得锻炼 ,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西方的教学模式 中, 课 堂上 教 师是 引导 者 , 课 堂是 学生 的舞 台 , 通 过  “ 小组学 习、 讨论 ” 等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中, 表达 自己的调研成 

果和的意见 。 这 一过 程 锻 炼 了学 生 的表 达 能 力 。 激发学生的兴

趣 。 让 学 生 主 

羹一 X ' l t l  ̄ 2t  

、 /  

、 ,  

、 /  

蒿奎证乓■嚣● I 霄   羹峨 q 4 1 t 霄t ■  洼 粤I I t l qt 膏  

■ 尊t■羹一 

、 ,   、 ,   、 ,  

△  

、 ,   、 ,    ̄ ,  

、 ,  

、 ,   、 ,   6  

、 ,  

A  、 ,   A 

A  

6  、 ,  

、 ,  

、 ,   、 ,  

V 

△  

、 /  

触 ■t' 嚏 

詹 的并兜宣浊  、 ,  

V 

△  

、 /  

、 ,  

 ̄ ,  

、 ,  

、 ,  

、 ,  

、 ,  

V 

t膏膏究■沧  

■ t■材  

、 ,  

、 ,  

6  

V 

、 ,  

V 

V 

△  

、 ,  

V 

 ̄ ,  

、 ,   、 ,  

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 。 人 们对 自己感 兴趣的事情 , 做 起来 才会充 

满动力 。 再 辛 苦也 不 觉得 累 。 我 国 的教 学 模 式 可 以借 鉴 西 方 的 这 种 方 式 ,  

羹一t i t bi t ■立  

羹 —址最拳羹 

、 ,  

、 ,  

△  

6  

、 ,  

、 ,  

^  

、 ,  

、 ,  

、 ,  

、 ,  

、 /  

在课堂教学中 , 也根据 需要 适当的采取 一些 。 调动学生 学 习兴 趣和积 极性 

的教学方法。  

四、 结 论 

知 识 的 海 洋是 浩 瀚 的 , 在 课 堂 上 老 师 能 交 给 学 生 的 知 识 是 有 限 的 。 正 

第二类教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之外 , 我 国现有 的模式称之 为实践课。   这些方法之中 , 在我 国教学模式 中也有 , 比如每 一门课 除了教材之外 , 教师  都会制定 几本参考 书。我们也 有课外 调研 的活动 , 但是 在执 行的时候 , 学  生被动的学习习惯 , 导致 了结果不理想。我 国的学生从小学 、 中学 到大学 ,   习惯于教师课堂上讲什么就 学什么 , 轮 到 自己独 立 的去学 习时, 就有 点儿 

不知从何开始了。  

所谓“ 授之 以鱼 , 不如授之 以渔 ” 。教 育的 目的不只是传授 知识 , 更重 要的  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 具备学 习的能 力。当然 这一教育理念应存 在于  整个教育体 系中, 而不仅仅是高校。  

在 我 国 传统 的 以 讲 授 为 主 的 课 堂 上 , 适 当的采 用 “ 小组 学 习、 讨论、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 论文写作 , 教 师评估和学生评价” 等教 学方法 , 可 以激发 学生的 

兴趣 , 引 导 学 生 主动 学 习 , 学会学 习, 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阅读、 写作 、 表 达 能 

在西方的课 堂之外 , 不管是 提 出问题 和解 决问题 。 学生都 需要大 量的  

调研和大量阅读 。 学生 的阅读能力会 得到 锻炼和提 高。除

了要阅读之 外 ,   西方教学中 , 相当重视对学 生论文 写作 能力 的培养 , 课 程论文 作为课 程考  核的一部分 是比较 常见 的。我 国不少课程也有 这一环节 , 可学生执行 得比  较敷衍。阅读、 写作能 力是一 个人的基 本技能 , 学生在 受教育过 程 中教师 

力 以及创新能力 , 能够 更有效得达到教育的 目的。  

参考文献 :   [ 1 ] 李长萍. 大教 学模式设计策略. 中国高教研 究, 1 9 9 7, ( 6 ) : 6 6-6 7 .   [ 2 ] 别敦荣. 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 高等教育质量. 清华大学教 育研 

究, 2 0 0 9, ( 3 O) : 9 5—1 0 1 .  

[ 3 ] 吴绍春. 从1 l门课程看美 国大学 的教 学方法和理 念. 西 安欧亚 学  

院学报, 2 0 0 8, ( 6 ) : 1 5—1 8 .  

基金项 目: 乐 山 师范 学 院科 研 项 目 ( Z 1 1 6 6。 J G1 3一 Z F 1 5 ) 。  

应该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 力的培养。   第三类就 是评价 方法。 西方教育 和我 国最大 的不同就 是, 有学 生相 

4 2   0 9/ 2 01 4  


相关内容

  •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易导致语言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因此,英语教学 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包含文化知识的传播,教师应寓教文化于教语 言之中,通过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克服学生学习英语的文 ...
  •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 英汉语言中隐喻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2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3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4 浅谈商务合同 5 浅议中西 ...
  • 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2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 3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4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 ...
  •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3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 4 Verification of ...
  • 合作原则下幽默的语用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 外贸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及翻译对策 3 从简爱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不同命运看女性意识的觉醒 4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5 A St ...
  • 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语言 2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3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4 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5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6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 ...
  • 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从世博标语翻译中的看中西方思维的不同 时间:2011-04-22 11:45:0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胡维(2008)一般来讲,思维方式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根源.这里的翻译是不对等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以上海世博会标语为例.原标语的潜在之意 ...
  •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跨文化商务交际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孙楠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愈加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商务交际中也愈加凸显出来.本文着重从称呼.礼仪.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非语言交际等方面对中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