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教案 - 范文中心

骆驼祥子教案

12/16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片段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预习,初步了解名著内容

5、多媒体电教室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读名著,感悟主题,体会旧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

(3)学习借鉴小说中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名著的阅读、欣赏和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

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三、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骆驼祥子》第十八章。祥子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拼命拉车。天气影响着人力车夫的生计甚至性命,课文具体描绘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场面。本文景物描写十分成功,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深切的同情。

学习本文,最终是想让学生能悟出在旧社会人生的悲凉与无奈,从而学会不要错过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要达到这一目标,需通过品味祥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作苦苦挣扎的、为什么要作苦苦挣扎,因此,这一片段的学习对引起学生对小说中精彩片段的注意起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可能会由此受到启发。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以“烈日下”这一精彩的环境描写为例子,引导学生在读小说时不要忽略了其中的精彩片段。

2、合作探究法: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对比观赏:通过观看《骆驼祥子》中“在烈日下”的影片片段,让学生有良好的视觉感受,更利于与课本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进行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从探讨阅读小说的方法入手

1、明确读书的目的:温厚的人道情怀和深刻的启蒙思想构成老舍精神世界中极富魅力的两个层面。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造成了《骆驼祥子》丰富的思想内涵。

2、选择适合你的读书方法:毛泽东—勤动笔墨勤思考;陆游-万卷虽多有选择;顾炎武-越读越厚;徐特立—日积月累汇成河。

(教学意图:通过对名人读书方法的介绍,让学生以名人为镜,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二、阅读方法指导:以《骆驼祥子》的前言为例,让学生分组在网上搜索、筛选这本书前言中的相关内容制成简单的幻灯片展示,然后分享。 第一组的同学搜集故事梗概;

第二组同学搜集别的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

第三组同学搜集《骆驼祥子》取得的社会赞誉;

第四组同学搜集《骆驼祥子》的社会影响。

(教学意图: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一名著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幻灯片。

(教学意图:在分享中感受到读名著前言的好处。)

三、细节探微:以作品中“在烈日下”这一片段为例,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对人物命运发展所埋下的铺垫,引导学生不要错过小说的精彩片段。 1.浏览选文,用简短的话概括选文。

(烈日下拉车)

2.选文突出了一个什么字?(热)

3.怎样来表现热的呢?

(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声,有色,有味。修辞:拟人,比喻,夸张,排比。)

4.讨论:环境的描写目的在于:

衬托祥子拉车生计的辛苦,尤其是心理矛盾包含了多少痛苦和辛酸,景物描写是为了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主题。

5、 学生网上搜索别人对“在烈日下”的评价,学生整理结合自己的观点后分享。

(教学意图: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名著的阅读、欣赏和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读名著不再枯燥。)

四、观看电影“在烈日下”这一片段,分析电影和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http://so.tudou.com/nisearch/ltxzlrx/

(教学意图:让学生有良好的视觉感受,更利于和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进行比较。)

五、教师小结: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中景物描写十分成功,作者能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有层次地来对旧社会人力车夫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深切的同情。

六、作业:

必做:用同样的阅读方法阅读“暴雨下”这一片段。

选做:结合别人的评论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评论。

(教学设想:分层布置作业既针对全体学生的最低要求,也适合中等水平和优秀学生的不同要求,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能让学生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达到了通过读名著、欣赏名著片段让学生感悟到《骆驼祥子》的主题。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有效阅读过程,突出了读名著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能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名著的阅读、欣赏和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读名著不再枯燥。

2、观看《骆驼祥子》中“在烈日下”的影片片段,则可让学生有良好的视觉感受,更利于和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进行比较。打破了传统只重书本的名著阅读方法,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可谓是一种新的尝试。

3、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自觉比讲读授课更为宽松,学生从研读资料到搜集、筛选信息都可充分地体现操作的个性化、层次性,体现与人合作的精神。成果的展示、交流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4、营造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氛围,给他们自由阅读文本的权力。在语文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充分阅读,再交流感悟,改变了以前常常为了赶进度而舍弃课堂阅读的做法。

其实,学生应该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厚文学内涵,提高文学素养。如果课堂上让学生做做摘抄就更好了。以上记录的是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的得失,希望在不断的反思中,走出自己对教学的困惑,开创一片更加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


相关内容

  • 二年级[骆驼和羊]-教学教案
    <骆驼和羊> 执教:情在天涯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教育学生能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养成以别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贴画.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 骆驼和羊教案.DOC
    骆驼和羊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当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继续提高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 ...
  • 想别人没想到的_教案(导学案简案及导读单)
    第12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导学案 双胜中心校--滕艳丽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 ...
  • 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教案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专题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 书笔记."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 ...
  • 20XX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四周教案
    11 画杨桃 第一课时第四周(1)节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和颜悦色.熟悉.审视.教诲"等词语.指导规范书写.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 ...
  • [想北平]教案13
    想北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在人类世界的锦囊里,有一课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这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 ...
  •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 教案(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教师着重引导学 ...
  •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 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老舍.围绕这一主题交叉编排了 4 篇精读课文,两篇略 读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六篇文章在表现中心上有所侧重. <我的母 亲>这篇课文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 ...
  •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全)
    一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1黄香温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教育学生象黄香一样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懂的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长辈. 2.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黄香的故事吗? 生:(略) ...
  • 九年级语文茶馆1
    <茶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2.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戏剧主题.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岁月如歌,在逝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