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音乐第8课荡秋千 - 范文中心

四上音乐第8课荡秋千

05/17

《荡秋千》教案

教学年级:四年级

课 题:《荡秋千》

课 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

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除第二部分的首句与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二个乐句完全一致。

旋律的调式音阶“1、2、3、5、6”五声宫调式。A 段的第一乐句有着鲜明的个性,曲调质朴流畅,口语化的旋律平稳而亲切,第二乐句词曲营造的意境浑然一体,

在旋律上先是一个三度小跳“6→i ”,继而下行六度大跳 “i →3”,再一个七度大

跳“ ",把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三句子又回到了

平稳的旋律线上来,它似乎是荡秋千的儿童陶醉了,自由地飞荡,情景多美啊!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学会演唱歌曲《荡秋千》,并通过演唱,使学生领悟“仡佬族”儿童

的快乐生活。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欢快的情调,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

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处理;

教学难点是启发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的观察和音乐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电子琴。

2、学生自备: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

教学过程:

一、 音乐导入《金孔雀轻轻跳》

生跟老师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你知道这首曲子是哪个民族的吗?”

生回答。

师:“对,傣族,我国有56个民族,在贵州有一个神奇而古老的民族——仡佬族,

你们不知道吧?

二、认识仡佬族

1、板书“仡佬”二字,让学生认一认这两个字念什么,引出仡佬族。

今天老师就要当一回导游带同学们去仡佬族看看,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让我们

坐着小船拍着手出发吧!背景音乐《荡秋千》伴奏,图片展示仡佬族风光。

“哇,仡佬族的景色真美啊,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想和老师一起去仡佬族走一趟了

吧?那让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吧!”请大家拍起手(师简单介绍仡佬族风土人情)

(仡佬族,现在有43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其余少数散居在云南、广西等

地区。)

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

2、(荡秋千伴奏)律动。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仡佬族的童谣,多么美得音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刚才我们的动作像是在玩什么游戏?

生回答。

师:对,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我们上下起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的高低起伏,像

是在玩荡秋千。! 瞧!他们玩的多么高兴。)

3、再次聆听歌曲

简介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

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

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将

荡秋千列为表演项目,后来吊秋又被列为比赛项目。秋千这种有着几千年历史的

民俗事象,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师:荡秋千是我国的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休闲运动,今天让我们和仡佬族的小

朋友一起在音乐中荡秋千。

设计意图: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课上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

感受歌曲内容“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本课教法的宗旨。通过聆听、形体动作,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三、走近仡佬族

1、解决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

师:嘘,听,那是什么声音?师在桌子上拍打着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

生静心聆听的习惯。

3 3 2 3 | 5 0 5 6 5 | 3 2 3 2 | 1—|

Ⅹ Ⅹ Ⅹ Ⅹ | Ⅹ 0 Ⅹ Ⅹ Ⅹ | Ⅹ Ⅹ Ⅹ Ⅹ | Ⅹ—|

1) 原来是仡佬族小朋友在打着鼓欢迎我们哪! 他们的欢迎方式真特别, 你听清楚了

吗? 让我们也来学一学(提示:拍打节奏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八分休止符, 结尾的二

分音符). 让我们的欢迎声在热烈一些.

2、解决八度音

1)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已经来到了仡佬族村庄,那里的小朋友在干吗呢?

(出荡秋千图片)

2)师在钢琴上模仿荡秋千从高到低或从低到高5——5 6——6 解决八度难点。

我唱5,学生唱5(将练声和听音高融入其中)

设计意图:达到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律动的感觉,体现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美

的效果。

四 学唱仡佬族歌曲

1 师:仡佬族小朋友生活的多幸福啊!他们一边荡秋千还一边唱着歌呢,出歌片

《荡秋千》

感受歌曲旋律

1)大家肯定想加入他们的队伍当中,让我们跟着旋律也来荡一下!(老师先叫一

学生上来合作示范)前面女孩做,后面南孩推,

2)“仡佬族小朋友还喜欢这样玩”师叫一学生上来表现“哟哟”。师:从歌中你能

感受到仡佬族小朋友荡秋千是怎样的心情(欢快,活泼 高兴)

2 学习歌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 来这里旅游,可不能空手而回呀,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好

听的歌曲

1)出四张秋千图片,学唱乐句,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句学唱:

第一句 附点四分音符的提示:

第二句 :“歌曲里能体现秋千时高时低的是那两个音”?

学生:句子6 1 5 6 | 1 1 3 |5 5 6 |5 6 0 |

第三句:小朋友们唱的真好,老师也想来 唱一唱,好 吗?请仔细听,老师现在

要选“秋千荡的嘎嘎吱响哎呀”来唱一唱(第一遍把休止符唱成连音,第二遍把休

止符唱出来)听了老师唱的两遍,你喜欢那一遍的唱法?为什么?(唱出了欢快

活泼的情绪)师:那我们也用欢快的 活泼的情绪唱一唱(反复练习)

第四句:荡秋千带给我们欢快高兴的感觉,它(圆滑线)的功劳也不小呢,它叫

什么?(连音线,圆滑线) 就是因为它,我们在这里要唱的流畅,圆滑。

2)复听歌曲 找出“荡秋千”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重复的乐句,感受全曲的旋

律“秋千荡的心欢畅哎呀”这一句我们也来试试唱一下(师带唱)

3) 我们来歌曲接龙游戏 老师唱每句的前两小节,同学接后两小节,用稍快的

速度,欢乐的情绪,有感情的演唱。

4)“请同学完整的演唱歌曲,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唱的很 好

设计意图:通过欢快、活泼的音乐和简单有趣的动作,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了浓

浓的音乐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

印象。鼓励学生识谱,养成聆听、视唱的习惯。

五、与仡佬族小朋友一起表演

“仡佬族的小朋友要和我们4(2)班的同学一起举行联欢会了,让我们准备一下

分分工。”

把全班分组:1)演唱 2)打节奏 3)在每一句后面加“呦呦”

六、拓展歌曲

1.师:在我们音乐庄里,不仅有秋千荡,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呢!多媒体展示

系列游玩设施,下面我们就用小朋友你最喜欢的游乐来创编第一乐段。

2.师:好!现在请你跟同桌合作,拿出准备好的纸,时间5分钟。看哪一组创编

得又快又好!创编开始!

3.师倒计时——10.9.8.7.6.5.4.3.2.1停!大家都创编好了,哪组小朋友的作品愿

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呀?(可由指名到的小朋友们单独唱,也可放到展示台大家一

起唱。)

4.表扬: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不仅学了《荡秋行》这首歌曲,我们还当了

一回“小小词作家”。

教学反思: 准备这节课时,就有很多想法。音乐唱歌教学课究竟该怎么上?怎样上好?

教学设计改了多次,变了多次。我一直在不断尝试中探究与反思。我就以《荡秋

千》为例,把我想法归纳如下:

本课内容《荡秋千》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演唱歌曲。因为四年级涉及的

音乐元素已很多,那么就决不应该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了。因此,我在本

课的教学设计中,非常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与优化。主要体现

为在节奏的练习中巩固了前后十六分钟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

歌曲学唱的过程中,是以“字—乐句—乐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

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让学生在音乐唱歌课中“唱”起来,那是上好课的关键所在。在学唱曲

子时,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唱”的机会。在初次聆听时的轻轻哼唱,在对难点乐

句时的反复吟唱,在对整首歌曲时的有感情演唱,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自

己对歌曲的理解。在《荡秋千》这堂课的歌曲教学环节中,我用“四唱”来解决

唱的重难点,以达到预期效果。首先,我让学生从圆滑线中得到启发,单独并重

复演唱几个一字多音的字,如“呀”、“响”、“欢”,唱得圆润,唱得舒畅。

从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荡得嘎嘎吱响哎呀”,把休止符在这个地方的作用唱出

来,把句子唱得轻盈活泼。继而到唱准句子“上下来回荡呀荡呀”的七度跨音,

同时要唱出荡秋千的感觉来。接着从第一乐段的教师范唱入手,进行歌曲的艺术

处理,让学生由此及彼地处理第二乐段的演唱,达到能用漂亮的音色来有感情地

演唱。以歌声为载体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情感。学生在完成了这三“唱”之后,

对歌曲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最后一“唱”——“完整的唱”时也就有了水

到渠成的效果。

音乐唱歌课不单单只是唱唱。在有了一定基础之上要把“唱”的教学空间

拓展到“创”的空间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那就要

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在《荡秋千》最后的一个环节,我就让学生根据第一

乐段的模式来创编歌词。在5分钟的时间里,很多学生就能创编出不错的作品。

如“朋友们呀来玩碰碰车,前后左右碰呀碰呀,车子碰得嘟嘟嘟响哎呀”。学生

不仅能编,还能把自己的编的唱得有滋有味。这让我想到了其实我们的音乐课堂

它是学生学习的中转站,“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荡秋千》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项教学目标都已达成,学生学

习也颇有兴趣。但是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课

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相关内容

  • 论"分享阅读"教学中朗读活动的开展
    朗读即"出声读书", 要求朗读者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朗读是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并行的过程:一方面, 朗读者要用眼看, 输入语言符号; 另一方面, 朗读者要用嘴发声, 输出有声语言.朗读也是对作 ...
  • PEP五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资料
    PEP五年级下册英语期末复习资料 Class __________ Name ________ 单词分类: 1) 月份month: January (Jan.) February (Feb.) March (Mar.) April(Apr. ...
  • 中班第一学期安全教案
    *******幼儿园 中班上学期安全教案 活动一:安全教育--<游戏安全要注意> 活动目标 1.了解游戏中某些动作的危险性. 2.能够对危险性的动作作出判断,愿意接受成人的建议. 3.通过游戏,练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逐步培养幼 ...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造句和词语
    造句 1.渐渐地:雨渐渐地停了. ( 我渐渐地长大了.) 2.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 3.惋惜地: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你要是在认真点就好了." 小明惋惜地对我说:&quo ...
  • 亲子园亲子活动方案(共9篇)
    篇一:亲子园招生宣传活动策划(一)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家长与孩子间的互动游戏,让广大家长了解和初步体验亲子园教育,感受亲子 园教育给宝宝带来的重大影响. 2. 让家长知道----baby亲子园正在招生. 二.活动运作: 正式活动:x ...
  • 弹钢琴手指操详细说明
    弹钢琴手指操详细说明 一.手臂放松操 面对钢琴零起点的孩子,在开始正规的课程之前,我总是先让他们认识身体的哪一部分是手臂,手臂可以怎样活动,怎样才能找到手臂的重量,重量又是如何落下,于是编了以下三节手臂放松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让孩子们在 ...
  • 教师最大的收获
    教师最大的收获--学生 王成庄小学教师 贾晶晶 课间活动,随同几位老师在操场散步.看到在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觉得内心溢满了欣慰与喜悦. 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收获就是 ...
  • 蒙氏教学法初级培训
    蒙氏教学法初级培训 第一部分 蒙氏教学法理论部分 蒙氏生平: 世界上称她为"真正的优秀教师而闻名世界的教育实践家" 1949年--1951年 连续三次被提名为世界诺贝尔奖候选人 1870年 1952年 在意大利安科纳省卡 ...
  • 蝶恋花教案
    <蝶恋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大意,了解有关作者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 能理解这首诗的感情色彩,基本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与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讲解与检测 1. 听一遍朗读 ...
  • 窗下的树皮小屋阅读答案
    篇一:窗下的树皮小屋阅读答案 篇二:窗下的树皮小屋阅读答案 是葱绿的草丛泛黄的时候: 是落叶在地上翻滚的时候: 是秋雨和黄昏一同降临的时候: 在女孩家的窗下,在一片枯黄的落叶下面,流出了断断续续的音乐. 这是名叫吉铃的蟋蟀在演奏.他在为女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