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宝失踪第一案 - 范文中心

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宝失踪第一案

05/29

  1959年,火红的年代。这年的8月,矗立了五百多年的天安门城楼多了一个新邻居,中国历史博物馆竣工,它端坐在天安门广场东侧。 历史博物馆建筑交付使用后,内部布展工作紧张地开始了。展陈方案涉及中华五千年历史,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央政治局亲自审批陈列方案,并且报请毛泽东主席同意,定于1961年7月1日建党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文物征集工作热火朝天,依靠党中央的号召力,全国各地无偿调集了数万件国宝重器汇集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忙中出错,一件珍稀的西周青铜器――史孔和不翼而飞。      一      盗案惊动了中央,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人人自危。   史孔和是国家一级文物,青铜质地,体积不大,高7.5厘米,直径11厘米,制作很精致,光滑圆润,圆口,无肩,口沿略向外卷,鼓腹,雕铸精美的兽首形单柄,腹部有一圈流行于周的绳纹,平底,看上去像个球形带把手的水盂,内底面刻有大篆体铭文: “史孔作宝和子子孙孙永宝用”。   郭沫若和考古学家夏鼐就是根据这个铭文给史孔和命名的。铭文中的“和”字是西周法定量器“合”。郭沫若称史孔和“可与商鞅量、秦权秦量、汉尺等量器相媲美,是中国计量史、农业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郭沫若还说,史孔和的形状近似西周晚期的酒器――卮,《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对樊哙曾“赐之卮酒”,无疑与卮同属于西周晚期,只是史孔和比卮略大一点儿。   史孔和是从民间收购来的。解放初的一天,青岛市一个姓王的老太太拿着它到了青岛市贸易行。问能不能换几个钱用。青岛市贸易行的一个老员工接过去看了看,知道是好东西,就问老太太是怎么得来的。老太太说是祖传的,祖先在清末的时候就收藏这个东西,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值多少钱。反正是老物件,年头不短了,要不是生活拮据,还舍不得卖掉呢。   青岛市贸易行的老员工把收购的史孔和视为珍品。北京市特艺公司振环阁门市部得知这一信息后,与青岛市贸易行商洽,有意收购史孔和,因为西周的文物十分稀缺、数量稀缺,年代久远的文物价值总是很高的。   青岛市贸易行懂得首都北京才是史孔和应去的地方,于是忍痛割爱,把史孔和卖给了振环阁门市部。振环阁门市部于1957年10月28日把这件宝贝送进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立即把它陈列在青铜器馆内。1959年6月,即将竣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筹备征集文物的时候,故宫博物院把包括史孔和在内的遴选出来的珍贵文物一起调运到历史博物馆新馆,陈列在西周展厅32号展柜里,等待开馆的时候与世人见面。      二      布置新馆期间,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除了白天布展和夜晚值班外,其余时间仍然在故宫端门上的老馆办公。 1959年8月14日上午8时,历史博物馆奴隶社会馆西周文物展品部的保管员小魏像以往一样,迈着轻快的脚步从老馆到达新馆,她与同事一起进入西周社会文物展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习惯地手舞鸡毛掸子打扫卫生,边打扫边清点展柜里的文物。   鸡毛掸子轻轻扫过32号陈列柜后,她弯腰清点柜子里的文物。数到第16件的时候,她愣了,应该是17件,怎么数到第16件就没有了?   她慌忙又数了一遍,还是16件。陈列柜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对应着一个说明牌,16件文物配有16个说明牌,并无多余的说明牌。   可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小魏清晰地记得32号陈列柜里应该有17件展品。至于具体少了哪一件,惊慌中的她却一时确定不下来。她急忙跑回老馆端门的办公室,拿来展品清单一一核对后,不禁大声喊了起来: “史孔和怎么不见了?!史孔和没有了!”   听到呼声,大伙都跑来帮助小魏寻找。没有。史孔和不翼而飞了。   上午9时,北京市公安局文化保卫处值班室接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卫科科长齐军打来的报警电话。市公安局离历史博物馆很近,几分钟后,文化保卫处的高克、李岩处长率张政等9名侦查员赶到现场。紧接着,公安部三局的领导和侦查员也赶到了。西周的文物件件都是稀世宝物,其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都不可估量。   勘查现场的时候,高克处长发现摆放史孔和的展柜并未加锁。再观察周围,文物虽已人柜,但是不少展柜的玻璃还没来得及装上,那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就那么无遮无拦地摆在那里。   齐军科长介绍说,因为布展的时间紧张,赶制的展柜还没来得及安装玻璃就被运来了,为了抢时间,只好摆放文物和安装玻璃同时进行,这几天,安装玻璃的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工作。   齐军科长又说,不过,玻璃安装工都是经过审查的,很可靠,内部工作人员管理也很严格。为了文物的安全,工作人员只有在布展和值夜班的时候被允许在新馆工作,除此之外都必须在端门老馆办公。并且,新馆防守严密,配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警卫,本馆工作人员进入必须向警卫战士出示证件。   经过反复调查,侦查员们认为:历史博物馆新馆内部安全防范措施严密,不熟悉内部情况的人很难入馆作案。特别是西周社会文物展厅走廊东侧正在修建电梯,搭有脚手架,为安全起见,西周社会文物展厅走廊里特别安排了警卫战士昼夜看守,外贼绝对进不来。高克处长认为,盗贼的目标好像很明确,仅盗走了32号展柜里体积很小的史孔和,并连同说明牌一起拿走,这符合内部了解情况并懂得文物价值的人作案的特点。   14日晚,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安林等领导听取了案情汇报,研究决定,成立以高克为组长的侦破组,由市局一、二、四、五、七处等密切配合,在公安部有关局的指导下,依靠历史博物馆党委,充分发动群众,尽快破案。 会上还给案件定了性:内部人员作案。 侦破组立即会同历史博物馆党委,对全馆职工进行破案动员,发动职工群众积极提供情况,以从中获取可疑线索。 北京市公安局还在全市范围公布案情,并加强了特艺古玩、信托、海关、车站、机场等部门和部位的监控,防止国宝外流。   15日,公安部向全国省、市、自治区公安厅局、各铁路公安处、海关发出协助查破历史博物馆被盗文物案的通知。      三      侦破组对13日下午6时30分至14日晨案发期间留在新馆内的43名内部工作人员逐一进行了排查。   结果是,案发的时间段里,唯独赵桐蓁有条件直接接触32号展柜。因为那天赵桐蓁在新馆内值夜班。在西周社会文物展厅走廊里执勤的战士也证实,案发的当夜,除了值后夜班的赵桐蓁外,西周社会文物展厅内再无其他人进出。   赵桐蓁进入侦破组的视线。赵桐蓁是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征购员,29岁,家庭出身城市职员,1949年考入华北革命大学,同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复员到历史博物馆,任文物征购组的征购员。据了解赵桐蓁的人回忆,在部队期间,赵桐蓁挺讲究

吃穿的,还好占小便宜,曾经贪污过集体的菜金和粮票,所以,当兵9年,他既没入党,也没提干,是人们眼里的落后分子。赵桐蓁到历史博物馆工作后工作要求他对文物要有兴趣,并研究文物,以胜任工作。他经常到库房和展厅观赏研究古董。工作中还与一些古玩商混得很熟。   侦破组还分析推测,赵桐蓁具备作案动机,他有妻室,但生活上不检点,与大华电影院的一个漂亮女子关系不叫,两人经常出入酒楼饭店,靠他的工资是维持不起那种消费的。   尽管赵桐蓁有作案动机,也有作案时问。但侦破组却缺乏足够的证据。小魏的鸡毛掸子把展柜掸得纤尘不染,刑技人员未能提取到指纹等物证。并且,小魏的喊声召来不少工作人员。大家东翻两找,现场被破坏严重,给侦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尚术开馆国宝级文物就被盗,自然引起了国务院的极大关注,也成了历史博物馆的奇耻大辱。   在同务院要求历史博物馆务必破案的同时。又发生了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乾隆皇帝御用金册被盗案。故宫的金册与历史博物馆的史孔和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进一步惊动了国务院,周恩来总理要求公安部门一定要破这两起文物被盗重案。   经过三个月的艰难努力,11月12日。故宫金册被湍案告破。而史孔和案却仍然是个谜。侦破组苦于找不到突破赵恫蓁的证据,不得不在历史博物馆内部反复调查。历史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自危感也随之加重。   此时,有关方面提出史孔和被盗案可能有敌特背景,是海峡对岸的敌人指使特务干的。以羞辱新中国。 于是,史孔和被盗案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做出决定:史孔和案由公开侦破转入秘密侦查,但是底线不变,国宝必须复归,以粉碎敌人的阴谋破坏。   侦破组的压力陡增,案件能否侦破,政治意义似乎大于文物价值的意义了。侦查员们不能像过去一样大模大样地调查了,只好暗中安排历史博物馆的保卫干部和积极分子。在内部工作人员里继续寻找目标,同时,特别是不能放松对赵桐蓁的注意。      四      日历在侦查员的忧心忡忡中翻到了1960年,历史博物馆开馆进入一周年倒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件侦破更加艰难,几成悬案。这年4月,北京市文化局组织下属各单位一些干部到顺义县牛栏山公社前桑园村劳动锻炼,赵桐蓁和历史博物馆的一些干部工人也在其中。锻炼期为一年。   熬到了1961年的春节前夕。下放劳动的人们盼着回城与家人团聚过年,忙碌劳累的大家淡漠了史孔和带来的政治压力。   此时,下放劳动干部队发生了偷盗事件,一个宿舍的四个下放干部的箱子被撬盗,丢了一块瑞士马威牌手表、一个象牌矿石收音机、两条枕巾、一双毛袜子、一小捆毛线和一块香皂。中午下工回来,宿舍里炸了营,失盗的人大喊:“招贼了!”赵桐蓁发现了自己的提包被丢在地上,他捡起来跳下炕高声嚷: “你们看!我的提包锁也被撬了,里面15块钱没了,是谁这么缺德。干这种事!”   为了,不影响与当地利民的关系,下放劳动干部队队长告诫大家,这是家丑。谁也不许外传。 第二天上午,侦破组的侦查员赶到顺义,与下放劳动干部队的几位负责同志一起分析了案情,又仔细检查了案发的宿舍。   侦查员勘察的时候,发现了宿舍顶棚上有一个破洞,继而又发现了破洞里藏着一团报纸,报纸里包着一个茶叶盒,茶叶盒里正是被盗的手表和矿石收音机。矿石收音机是所有无线电接收设备里最简单的一种,电路里只有一个半导体元件,它必须离电台非常近才能收听到广播节目,否则的话要架设天线和地线才能接收到。因为用矿石来做检波器,所以俗称矿石收音机。   显然是窃贼还没来得及把赃物转移出去呢,这说明很可能不是外贼干的。侦查员照原样用报纸将茶叶盒包好。放回原处,耐心等待贼来取赃。 可是,就在这时,不知谁把丢东西的信息透漏给了房东大嫂,房东大嫂是个肚子里藏不住事儿的人,这么大的事儿出在自己家里,是对自己清白的玷污,她找到村党支部闻书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上了:我家祖辈是规矩人,出了这种事儿,让我一家老小的脸往哪儿放呀?!自己背黑锅事儿小。要命的是,败坏了咱村上的好名声…… 干部队也暂时没把事情告诉村支书。村支书听了房东大嫂的诉说,气直往头上撞,他不能容忍村上发生这样的事。他启发房东大嫂说: “你光是哭管什么用?你好好想想,在你家住的下放干部里有什么反常的人?”   大嫂在村支书的提醒下突然想起一件事儿。来,她擦了一把泪:“对了!出事儿那天的早上那个叫赵桐蓁的挺怪的。”   房东大嫂说,那天早上见大家伙都去食堂吃饭了,她就推门进了宿舍,想给大家打扫一下房间,看见赵桐蓁神色挺慌乱的站在屋里,大嫂问他: “你怎还不去吃饭?”   赵桐蓁连忙从房柁的钩子上取下自己的提包,边摆弄边说: “我的提包拉锁坏了,想修一修再去吃饭。大嫂你吃过啦?”   村支书把情况告诉了下放劳动干部队队长王树礼。王树礼听后气坏了,心想,好你个赵桐蓁!原来提包是你自己弄坏的!村支书更是怒不可遏,他的村上接待过不少下放干部,发生这么大的案件还是第一次,他本来就认为不是村上的人干的,村里民风朴实,乡亲们从善如流,从没发生过偷鸡摸狗的事,瑞士手表,一个矿石收音机,这些高级东西乡下人见都没见过,偷它做什么用?显然是下放干部内部人干的。   村支书要去质问赵桐蓁,王树礼也脑袋发热,忘记了侦查员暂时保密的叮嘱,两人把住在房东大嫂家的下放干部都叫了回来,宣布要当众破案,并且当即把赵桐蓁的箱子和被褥统统检查了一遍。   村支书和王树礼队长原想一定能从赵桐蓁的箱子里搜到赃物。不想却大失所望,什么也没找到。赵桐蓁委屈又愤懑地站在那里看着自己凌乱的床铺。   村支书不甘心,接着又在全宿舍来了一个开包大搜查,每个人都把箱包打开接受搜查。结果还是一无所获。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事态好像平息了。只有侦查员们心里焦急,村支书和王树礼队长的莽撞行为惊动了盗贼,顶棚破洞里的诱饵原封未动。      五      回城过年的日子终于蹒跚着来临了。2月14日,除夕,返城的日子,大家回家心切,天不亮就纷纷起床忙着收拾行装。   赵桐蓁也和大家一样忙碌着,他捆好自己的行李后,独自走出屋子到了院子里。黎明前的黑暗里,他在院子绕了一圈后返回屋里,把自己的行李卷打开,拿起大衣披在身上,又独自到了院子里。   四下无人,他大步跨到柴堆旁,弯腰扒开柴堆,拿起了什么揣进怀里,用大衣严严实实地遮挡住,然后钻进了厕所。他手忙脚乱地忙碌的时候,身后一个声音把他的魂都快吓掉了: “赵桐蓁,你在干什么?!”   问话的是下放干部邱关鑫。他站在厕所门口大声问鬼鬼祟祟的赵桐蓁。

  “没……没干什么。”赵桐蓁慌忙把手里的东西扔到地上。   “你扔到地上的是什么东西?拿起来给我看看!”黑暗中,邱关鑫看见什么落在地上,但看不清楚是什么。   “是--…・是块手绢……”赵桐蓁说着,用脚踩住扔在地上的东西。   大家闻声赶来,有人打着手电筒往地上一照,见是一块枕巾。立即有人认出枕巾是自己被盗的那块。 愤怒的人们要求赵桐蓁把裤兜里鼓鼓囊囊的东西拿出来。赵桐蓁不得已把两个裤兜里的东西掏了出来,香皂、毛袜子和毛线立即被它的主人们认出。   赵桐蓁被侦破组传唤,不得已交代了盗窃的经过。快要回家过年了,赵桐蓁发愁发慌,总不能两手空空地回家过年。于是,打起了同宿舍人的主意,趁人们去食堂吃饭的机会,用事先准备好的钳子一连撬开四只同事的箱子,把手表和收音机藏进顶棚的洞里,又把枕巾、毛袜子、毛线和香皂用枕巾包起来,藏进房东大嫂的红木柜里。为了掩人耳目,他又橇坏了自己的提包锁,把包里的东西散落一地,然后飞快跑去食堂吃饭,饭后与大伙一起下田干农活。   村支书和王树礼队长的搜查没能抓到罪证,他内心得意之余,又害怕藏在房东大嫂红木柜里的枕巾包被发现,于是在一个深夜里把枕巾包转移到了院内厕所旁的柴堆里。又在宿舍内无人的一个中午,他打算把顶棚破洞里的东西也转移。但却察觉报纸包被移动了位置,狡猾的他猜想这个战利品可能已暴露了,只好放弃。   如坐针毡的赵桐蓁每天上下工或者如厕的时候都观察藏匿在柴堆里的赃物,准备回城过年的时候再转移进自己的箱子里。这些生活物品都是凭票供应的,都是难得的年货。直至返城的当天,眼看赃物就要转移成功了,被警惕的邱关鑫发觉。      六      侦破组组长高克认为,直接向赵桐蓁“要”史孔和的时机到了。   可是,一连几天的审讯,赵桐蓁只对眼前盗窃行径认账,对史孔和案矢口不谈。预审员苦口婆心向他反复交代政策,他还是硬扛着。   2月18日上午,赵桐蓁再次被带进审讯室。他像往常一样一言不发,低着头,只等三名预审员继续那些他耳熟能详的说教。   可是,等了一会儿,没人理他。又等了一会儿,还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他抬头看看,预审员一个个闭着嘴,表情平静,三个预审员六只眼睛盯着他看。   赵桐蓁慌了。并且越来越慌,他脑门出汗,两手潮湿。   这是一种审讯技巧,预审员故意“晾”着赵桐蓁。赵桐蓁心里有鬼没鬼,经过这么一“晾”,经验丰富的预审员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 就在赵桐蓁感到好像有无数钢针扎屁股的时候,一名预审员猛然开口,声音如雷贯耳: “赵桐蓁!你把史孔和藏哪儿了?!”   “藏……藏……”赵桐蓁头上的汗珠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这时,第二名预审员也不紧不慢地开口了:“赵桐蓁,你一连几天抵赖都可以,可是,今天你过不了关了!”   第三名预审员接着说: “赵桐蓁,政府的等待和宽容是有限度的,是在挽救你,不是求你!我们是想让你自己老实交代,别走那条死路,何去何从,都在你自己手上捏着。”   赵桐蓁用潮湿的手去擦额头的汗,苦涩的舌头不停舔着干裂的嘴唇。   “啪!”侦查员一巴掌拍在桌上:“藏哪儿了?!快说!”   赵桐蓁吓得脑袋一缩:“藏……”   “藏哪儿了?!”侦查员猛追。   赵桐蓁崩溃了: “藏……藏瓶的,肚子,里了。”   “带我们去!”   预审员押着赵桐蓁到了历史博物馆文物库房西墙下的一尊西周青铜器“觑”前。“觑”是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蒸锅,上下两层,上半部盛放被蒸之物,称为甑,甑底是有孔的箅子,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称为鬲,用以煮水,三个空心高足间可烧火加热。   “觑”有的连体,有的分体,眼前这尊是分体的,半米高。赵桐蓁搬开上半部甑,露出宽敞的“肚子”鬲,史孔和就被藏在里面。   赵桐蓁交代说,1959年8月13日下午,文物征购组组长通知他,当晚到新馆值后夜的班。   赵桐蓁心里暗喜,作为文物征购员,平时他到新馆工作的机会不多。他知道新馆里摆满了从全国各地调运来的国宝,绝大多数他都无缘目睹。夜里值班,可以开开眼,与那些宝贝近距离接触了。   赵桐蓁值后半夜的班,应该零点接班,可是,他九点就从端门的旧馆来到新馆值班室。值前夜班的老董见到他不免感到奇怪: “你怎么这么早就来啦?”   “下雨路不好走,就不回家了。”赵桐蓁说, “再说,回家也没什么事。” 赵桐蓁发现新馆里有人在于活,就问:“老董,工人怎么没下班?”   “他们加班安装展柜玻璃呢。”老董说着,随手拿起一张报纸翻阅。   电话响了,老董接听,是找赵桐蓁的。赵桐蓁已经提前告诉了他的相好,自己今夜在新馆值班,并把值班室的电话告诉了她。   赵桐蓁的情人在电话里约他出去。赵桐蓁放下电话高高兴兴出去了。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差5分钟零点了,安装玻璃的工人不见了,值前半夜班的老董、老于交班后走了,与赵桐蓁同一个班的张荣,接班后也躺在值班室的床上睡了。   赵桐蓁很兴奋,他沏好茶,喝了几杯后,就起身往西周社会文物展厅走去。到了展厅外,他发现展厅外走廊里的电梯口站着一个警卫战士,于是他放慢脚步,佯装散步的样子,与战士打招呼。见战士很和蔼,闲聊了几句后,他大模大样地走进了展厅。   他打开照明灯,巡视了一番,他知道,这里面的每一件东西都可以说价值连城。他最后停在32号陈列柜前,眼睛盯着史孔和,心里痒痒,这东西小巧玲珑,既值钱又好拿,展柜没加锁,只要伸手就能拿到。   他没敢伸手拿。战士就守卫在门外,今天又是自己值班,如果自己拿了,目标太明显了。可是,今天不拿,明天就锁上了,自己也不值班了,再想拿就难了。   赵桐蓁思想斗争了一会儿,决定下手,他想,今天值班的也不只我一人,而且,当晚还有不少加班的工人,也许不会怀疑我的,只要设法不让战士看见就行。      七      赵桐蓁想到这儿,出了展厅门,又与警卫战士搭话: “今晚真热,蚊子又那么多,没法睡。你站这么长时间真够辛苦的。”战士笑了笑没多说话。   “这儿太闷了,走,咱们到外廊瘪快凉快去!”赵桐蓁说着,向外廊走去。战士也跟了过去。两人在外廊边巡视边聊天,战士望着对面的人民大会堂。   赵桐蓁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战士说, “你先凉快着,我去值班室看看!”   回值班室要经过西周文物展厅南门口。到西周文物展厅南门口的时候,赵桐蓁扭头见那个战士仍然遥望着人民大会堂方向,便快速钻进了展厅,三步两步到了32号展柜前,蹲下身子,用右手夹出柜里的史孔和及说明牌,装进兜里,又把柜里其他文物摆匀称,又快速退了出去,溜回值班室,把史孔和装到自己的书包里,放在桌子底下,用雨伞盖住。返回外廊的路上,他把史孔和的说明牌扔进一堆废说明牌里,然后,佯装悠闲地回到战士身边,继续与战士聊天乘凉。   翌日上午,赵桐蓁交班后,背上自己的书包,出了历史博物馆新馆的西大门,直奔端门老馆自己的办公室,掏出史孔和,用报纸包好,小心翼翼地塞到文物柜后。   案发后,侦破组和博物馆的领导多次找赵桐蓁谈话,赵桐蓁心里明白自己被怀疑上了,可是,没有证据,光是怀疑没用。他的妻子知道他爱小,又听说警察总找丈夫谈话,就悄悄问他: “是不是你偷的呀?大家都说是你偷的,我都受不了了,要是你偷的,看在我和两个孩子的面上,你就快去投案自首吧!”   妻子的话,赵桐蓁也不是都没听进去。可是,如果听妻子的劝,投案自首,那不就等于自投罗网吗?自己的前途、家庭不就全完了吗?心里恐惧的时候,他想把史孔和毁掉,消灭证据,可这个文物太贵重了。一旦败露,那要罪上加罪的。   他还想试图把史孔和放进同事的文物柜里,转嫁他人,可又怕嫁祸不成反暴露了自己。 最后,赵桐蓁决定把史孔和从自己的办公室转移出去。9月初的一天,他往新馆的文物库送箱子时,发现库房靠办公室的一个门没上锁,库房里放着许多文物和箱子,在西墙下摆着一尊半米高的西周青铜器觑。第二天一早,他把史孔和用棉花层层裹好后,又利用往新馆送箱子的机会,把史孔和悄悄藏进了瓿的“肚子”里。   赵桐蓁想,把赃物藏在这里太保险了,首先,不用害怕警察搜查自己的办公室了。第二,文物管理规定很严格,一般情况下,觑决不允许拆分,不许拆分,就发现不了史孔和,等风头过后,再伺机取出来拿走,史孔和就归自己所有了。第三呢,一旦有人在瓤里发现了史孔和,也会误认为忙于布展的时候放乱了,也不会怀疑到自己头上。   1961年7月1日,历史博物馆新馆按时开馆,失而复得的史孔和被摆放在原来的位置,迎接人们的观览。   9月30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认定赵桐蓁犯了盗窃国家珍贵历史文物罪,且犯罪性质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关内容

  • 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组图)
    可怕的一次性生活(组图) 2007-01-19 01:06:29 大中小 本博已成功晋级正式进驻"新浪'百万博客'俱乐部" [旁白]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 [旁白]我们一年要 ...
  • "国宝帮"树立了假标杆
    清早期 瓜形端砚 黄小俊 编者按 围绕近年来沸沸扬扬的"京师瓷"事件,本期"品藏"刊登了一组由古玩商.艺术品评论家.收藏家撰写的文章,并专访了"京师瓷"事件的主角邱季端先生.民间藏 ...
  • 圆明园鼠首兔首将回国 盘点流失海外的国宝
    圆明园鼠首兔首将回国 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圆明园鼠首兔首终于历尽波折终回归,圆明园兽首何时才能大团圆?流失海外的天价国宝又有多少? 网易旅游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
    18<l<川<●孙洁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2-0099-14 摘要: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El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 ...
  • [名家讲坛·张玉发讲开封]应为国宝开宝寺塔(铁塔)正名
    铁塔夕霞 开封铁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人引以为豪,把它视为开封市的城市标志.所以一说起铁塔,开封人都会如数家珍似的侃侃而谈;'开封铁塔,是铁色琉璃砖修建而成,因颜色近似铁色俗称铁塔,名字开宝寺 ...
  • 武王灭商的证据--利簋(上)
    历史没有真相, 可是在国宝文物上,记录着真实的历史: 历史无法穿越, 可是在国宝单位中,遗存着鲜活的历史参观名胜古迹: 凭吊怀古,即为巡礼 发现文化艺术价值,悟道人生哲理,就是寻理-- 感谢您阅读"博物馆看展览"和&qu ...
  • 国宝:马踏匈奴 霍去病墓前石刻 一
    6月28日,从咸阳打车到茂陵,就是去看霍去病墓前的那几块大石头.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两千多年来,这位抗击匈奴.屡建奇勋的英雄就静静地长眠在这里.当年,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想给他在长安建造豪宅,他却拒绝了,"匈奴未灭,何以家 ...
  • 十二生肖纪念币
    <十二生肖兽首纪念银币> 十二生肖银币今日开始预定 世界六大投资银币之首·鹰洋银币,史上第一套完整版贵金属生肖币 核心提示: 2013年4月26日,法国PPR董事长宣布将流失海外的"圆明园生肖鼠兽首"&quo ...
  • 民事判决书(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用)
    模版 民事判决书(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用) ××××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用) (××××)×民特字第××号 申请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 职务.住址). 申请人×××要求宣告××× ...
  • 宋才发: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 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一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