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以"的用法研究 - 范文中心

[诗经]中"以"的用法研究

11/09

《诗经》中“以”的用法研究

[摘要] 在严格的词类区分和判定标准下,归纳《诗经》中“以”的用法,并重点对“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给予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分析。

[关键词] 《诗经》;以;判定标准;用法;语法功能

一、词类的区分和判定标准

(一)介词“以”和连词“以”的区分

从理论上讲,介词和连词的界限是清晰明确的。介词的功能是把跟谓词性中心语相关的成分引入句法结构,组成介词词组,对这个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并且标志动词代表的动作行为或形容词代表的性质状态的各种语义角色。连词的功能是在词、词组、分句等句法成分之间起连接作用,并且表示其间的各种语义语法关系。但是,由于连词“以”是从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式或原因的介词“以”经常性的隐含其引进成分而发展演变成的,而《诗经》中介词“以”引进代词“之”、“此”之类时又常常隐含不现,产生了区分连词和隐含了引进成分的介词这个问题。

(二)介词“以”和动词“以”的区分

通常认为汉语介词是由动词转化而来的,“以”也不例外。据郭锡良先生考察,在甲骨文中“以”是具有“率领”、“携带”等意义的动词,


相关内容

  •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2007年1月第39卷 第1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bimonthly)Jan.2007Vol.39No.1 将来时的概念结构及其词汇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石毓 ...
  •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蜀光中学高二语文组 一.选择题(36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登载 刊载 转载 载誉归来 .... B.遂心 遂愿 未遂 半身不遂 ....C.靡丽 靡靡 靡然 靡日不思 ....D. ...
  • 20**年-20**年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七)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屈原其人和"楚辞"这种诗歌样式.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也是"楚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
  •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中的一篇文章,节选自<诗经>,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 ...
  • 美丽[诗经]阅读答案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 ...
  • 诗经的文学阐释--从先秦到清代
    第27卷第4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H ube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 (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 V o. l 27N o . ...
  • 高中语文知识脉络图01
    古典诗歌流变:脉络: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宋词--元曲 先秦: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体式:★风(国风):民歌 / 雅(大.小雅):宫廷宴饮.朝会时的乐歌 /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前11C 周初到前6C 春秋 ...
  • 屠呦呦之名与[诗经·鹿鸣]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颁奖词>说:"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