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毕业论文 - 范文中心

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毕业论文

06/09

分类号:G4 单位代码: 112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2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论杜威教育思想 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专 业: 教育学 (学前教育方向) 姓 名:袁秀钰 指导教师:王娇艳

职 称:讲师

答辩日期: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延安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延安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士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延安大学,学生公开发表需经指导教师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 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范围,在2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杜威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儿童为中心,他提出“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方面的内容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教育理念不仅为了美国教育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指明了方向,影响了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大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的反思和改变,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的革新和转变。

关键词: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Theory of Dewey's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bstract:John Dewey is a famous American educator and philosopher, psychologist and sociologist, is the founder of American pragmatism education theory. Dewey advocates that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the nature of children,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 child centered, He proposed "education is growth", "education is life" and "education is the experience of transformation".The content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s the core of 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s, h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not only for the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s basic theory,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ffecting the educator Tao Xingzhi, Chen Heqin, Zhang Xuemen, of our country education reflection and change,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Education isgrowth; Education is life;Education is

thetransformation of experience

引 言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他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打破了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旧格局,迎来了新的教育革命。他创立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适应了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幼儿发展的研究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概述

(一)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活”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①。”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不是为将来的生活做预备,呈现的是现实的生活。教育教材要立足于儿童现有的生活,通过儿童对周围社会环境的感知,对环境中情境和各种要求、规则的认识,不断的学习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技能。而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而来,缩小到一个小的雏形,即学校即社会。学校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与生活无关某一的科目,如拼音,算数等而应该来源于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生活是儿童最好的教材,儿童参与到活动中去,在集体生活中去实践,教师在儿童的具体活动中加以引导,观察儿童兴趣的所在,理解儿童的生活即他想要做什么。以兴趣为出发点,结合生活内容,从而更好的知道什么样的教材是儿童最需要最适合的所在。以生活作为基础,以兴趣作为方法对儿童加以引导,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中他认为生长即发展,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道德和智力的发展。一切教育几乎在儿童出生时就开始了,生长不是偶然的结果,生长的能力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也有赖于自己的可塑性。首先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先让儿童表现自己的冲动,然后通过对冲动提出改进的建议,让儿童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就是保存儿童的天性,儿童有自己想象创造的空间。举个例子:如果看到孩子把叶子涂成五颜六色而要求孩子改正的话就完全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没有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机会。最后就是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在保护、尊重和顺应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儿童的智力和道德。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说:“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经验包含着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在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儿童主动对一个事物采取行动。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所作为,然后他回来对我们产生影响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经验这两个方面的连接,可以测定经验的效果和价值②。”可见,单纯的活动,并不能是儿童获得经验的增长,在儿童大胆尝试与承受结果之后,还要对经验的不断反省,从而把对的与错的经验区分开来,不断的尝试与反省就是对以往经验的不断改造提升。

二、杜威教育思想对国外幼儿教育模式及教育者的影响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化、工业①原载《学校杂志》1897年1月号,第77页。

②克雷明编《杜威论教育》1959年,第19-20页。

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习惯、道德及观念的不断变化,推动了自然科学以及哲学的不断发展,进化论的提出也为杜威思想产生提供理论的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改造了美国的旧教育,建立了美国新教育,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并对当时的苏联、土耳其、日本等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影响。

杜威开创的新的教育模式,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1)教育与社会的脱离;

(2)教育与儿童的脱离;(3)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的“儿童中心论”。学校教育要以儿童为主体,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集体活动教学为教学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教方法带领儿童学习。鼓励儿童进行积极的探索,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改变传统教育中,学校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专断教学,从做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实践,在探索的过程中学,老师从做中教,把学校所学与生活通过实践结合

(一)杜威思想对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影响

1. 教育观

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正确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瑞吉欧学校的教育理念直接来自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瑞吉欧教育者认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创造和谐的环境可以使幼儿、家长、老师都感到轻松愉悦。这点来源于杜威提出的在“教育环境中教学”。比如:授课老师在为孩子们讲烹饪和纺织时,都应该在活动开始之前,为孩子们准备好适合儿童操作的烹饪和纺织工具。通过儿童的实际操作,同伴之间的合作和讨论来获得新经验。

(2)在教学方法上,瑞吉欧和杜威都反对“填鸭式教学模式”,都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就是给儿童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儿童在情境中与人、事、物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去创新和发现。瑞吉欧和杜威都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让儿童在活动中主动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的经验。

2. 儿童观

瑞吉欧的儿童观中处处渗透着杜威的思想,杜威认为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老师和家长首先必须尊重儿童,其次儿童的兴趣、需要和习惯都要以儿童原始本能为基础,儿童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儿童本能的不断发展。在瑞吉欧的儿童观中:

(1)儿童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份子,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这说明瑞吉欧

课程在促进儿童发展的同时,尊重儿童人格的独立,把儿童当做是完整且独立的个体。

(2)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杜威认为这种知识和经验是儿童本能的冲动。

(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意,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杜威认为儿童身上潜藏着四种本能即:语言和社交本能、制作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艺术的本能。这四种本能则是儿童兴趣的体现,他们喜欢玩积木,用积木搭造建筑物。他们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4岁左右的孩子,总喜欢问老师和家长“为什么”, 这时候他们充满了探索欲,喜欢动手操作事物。

(4)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扮演好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儿童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与别人的交流和互动,发现自身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5)儿童有天生的艺术潜能,看问题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也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或者借助周围其他媒介来表达自己对复杂世界的理解。杜威提出“艺术即经验”,他认为艺术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当儿童的经验“圆满”时变成了“艺术”。在艺术方面两者都把生活作为艺术的源泉,儿童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认识、探寻的基础上产生了“审美”,从而产生了艺术。

3. 课程目标

瑞吉欧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是儿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都把儿童主动性、创造性被视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与核心。杜威认为学习的本身就是儿童积极主动进行建构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探索和完成,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为衡量儿童学习的效果。然而瑞吉欧把杜威思想又加以扩充,提出了瑞吉欧教育体系的课程目标即: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机应变的适应能力,对象征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

4. 课程内容

瑞吉欧教育没有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其课程内容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儿童对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儿童的常规活动都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他们都认为儿童学习

的动机是儿童的兴趣,杜威提出儿童的兴趣产生于儿童对日常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好奇,他们在游戏中模仿现有的生活,进行烹饪、洗碟子、掸灰尘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课题进行探索。

5. 教学方法

瑞吉欧人认为在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这两者之间,我们更应尊重儿童的“学”,所以瑞吉欧人一生是“以学定教“的,教师要根据幼儿掌握的实际情况来反省自身的教学方式。而在课程活动的设置中,要以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组织幼儿展开学习,主题进行的空间与时间由幼儿自己决定。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才是活动的主体,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才是活动开展的基础。瑞吉欧认为,教学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幼儿的学习,它往往为教师补充教育的资源、提供多元的选择及做出建设性的想法提供支持与来源。正如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办人马拉古奇所说的:“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地观察幼儿在做什么,然后,假如你也能够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

杜威提出,儿童的成长过程不光是儿童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还需要要儿童和老师之间的合做。在儿童的探索过程活动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时机,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儿童发现问题,帮助儿童提出问题。教师不能过多的介入,正如瑞吉欧人所讲的“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

(二)杜威思想对华德福教育的影响

华德福教育体系中,也吸收了杜威的思想,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华德福更加重视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对真善美的追求,尤其重视儿童的艺术教育。

1. 课程目标

华德福教育注重对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的平衡发展,重视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点同杜威的教育目标相同。同时,华德福强调在对儿童心灵滋养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华德福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敏感的情绪情感、较强的社会活动和交往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智力的发展。然而杜威提出儿童有四种潜能,这四种潜能是儿童所具有的本能和冲动。在华德福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唤醒和激发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允许儿童自由地表现和发展个性。为了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华德福教育在对课程设置中使用的材料、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除了使用天然材料的玩具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玩具,叫做“未完成的玩具”。这些玩具外形非常简单,例如娃娃只有个别的感官,没有表情,也

不做太多的装饰;拟人化手法教学是教师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仅避免了讲授过程的单一、简单和老师的说教,而且赋予教学内容以生命,注入情感,让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情感和寓意,激发出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同时华德福教育尤其重视对儿童艺术潜能的发展,即儿童的艺术教育。华德福教育者黄晓星认为,通过良好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心灵深处的活动③。

2. 课程内容

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教学内容的生命意义,反对将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符合杜威思想中“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教育就是在生活中让儿童不断得到发展,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儿童对周围生活的感知。华德福教育强调,儿童的教育就应该促进儿童在身体和心灵上与自然融合,协调,所以儿童所用的材料应该是自然的,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成人应该教育儿童关心自然,关怀自然。华德福教育学校中反对幼儿玩积木,认为孩子的天性中没有从零部件创造出整体的能力和倾向。华德福教育重视当前教育对儿童终生的意义,把儿童放在一个人整个人生的阶段去认识和对待。而杜威把儿童划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4~8岁,这个阶段儿童忙于说话和做事,而很少的理性思考:第二个阶段是8~10重点在读、写、算、操作等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阶段则是10~13岁,儿童获得技能,并用于操作的阶段。对于3~6岁的儿童,存在于第一个阶段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直而形象,很少理性思考。史代纳说:要站在生命是一个整体的观点来看,要以儿童整个人生来判断教师自己该做什么④。儿童在7岁之前不学习数学、算数以及书写。因为在大脑没有成熟时不能有效的利用这些思维功能。教育对儿童身体的呵护,尤其是对儿童的感官呵护更要小心谨慎,在对声、光、色的使用中都要采用柔和的方式,以免对儿童感官身体造成伤害。

3. 课程的组织

史代纳强调,教育不是为社会预备儿童,即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生活的预备,两者都否定了生活预备说。而是要按照儿童的本性发展,促进儿童在身体、情感、意志和心灵的发展。其中,意志的发展在于运动;心灵的发展在于思想的表达,主要是培养儿童的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父母。儿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华德福教育采用了杜威的儿童发展阶段论,1-3岁幼儿学会三个重要的生存能力:挺身做起、走路和说话:3-5岁幼儿会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5-7岁孩子之间运动变得灵活,开始会想象有图像和做计划性的游戏。为了适应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华德福学校采用整段式教学。一个主题会延续4-6周,作为每天早上的主要课程,以免给儿童造成太大的压力。 ③《华德福在中国:迈向个性的教育》黄晓星著

④鲁道夫:《童年的王国》. 潘定凯译. 深圳报业出版社,2005-05-05

4. 课程评价

华德福教育吸收了杜威的阶段式教学的思想,发展要顺应儿童的身心的成长规律,同时真正的把儿童当成是发展的主体,以儿童为中心设置课程的目标、材料、创设环境。同时华德福教育还重视对儿童感恩心的培养,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顺应儿童的本性,阶段式教育,重视人的智力、艺术和道德的平衡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同时华德福也培养儿童走进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的相处得,让儿童自由的学习,让儿童的玩具上一部分就来源于大自然,例如:儿童在竹林中玩耍,出去踏青、郊游。

三、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国内幼儿教育模式及教育者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他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把儿童放在整个教育的中心地位。课程的设置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的兴趣为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儿童的教育要生活化,游戏化、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走进幼儿的生活,把儿童的兴趣作为衡量儿童能力的标准。他的这一系列的思想影响了我国众多的教育家。

(一)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

1. 生活即教育

在批判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杜威认为“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即生活教育。在杜威思想的基础之上,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他们都认为教育和生活,两者是不可分开的。都是同一过程中不看可分割的。教育蕴含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必须在依赖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和生活必须结合起来“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指出: “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才算毕业。”他反对没有生活的教育,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

2.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基础上得来的。陶行知认为,社会及学校和生活即教育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生活也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相对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而言,社会即学校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整个社会运动都是学习的一部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学校教育更加适合需要。

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这里面体现了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他吸收了杜威思

想中,教师要和儿童一起合作学习,促进儿童经验增长的思想。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这是生活中三个方面,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只有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才会获得知识,要在劳力上劳心,行然后思,最终把知识内化。正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4. 因材施教,情感交流

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就像是大树上的叶子,每一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多姿多彩的,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熟悉每位儿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儿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好像种花一样,要根据每种花的习性进行浇水、施肥、光照等,这样每一种花才能长得更加茂盛,开的更加鲜艳。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和儿童有情感上的交流,教师要理解儿童的情感,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心,经常使用赞扬的话鼓励儿童。例如:你很棒、你真勇敢之类的话鼓励孩子,给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真正的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比如某些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自己,那么老师在课堂中就要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给他一个纪律委员的班级职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改变孩子爱说话的习惯。不仅做到有针对性,还要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张雪门的行为课程的影响

1. 行为课程的含义

《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中, 张雪门提出了“行为课程”的概念,并系统论述了他关于行为课程的思想。何为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⑤。张学门的行为课程,在一定意义上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做”,是在杜威思想中“做中学”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杜威强调在第一阶段的儿童,很少进行理论的阐述和理性的思考。再次基础之上,行为课程吸收了杜威的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观点,这份课程包括了工作、游戏、音乐、故事等材料, 由于儿童的思维直观而形象,认识都是依靠行动,因此,行为课程的课程和教材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是经过选择的有价值的经验, 是儿童的直接的实际的行为和活动,儿童发展所选择的经验, 必须具有社会意义, 同时又必须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 但首先应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 “仍不外由于儿童的本身和其所接触到的环境。”即是说, 幼稚园课程来源于学前儿童直接的活动。

2. 课程和教材 ⑤张学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

儿童的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来源,也就是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课程是选择的是对儿童有价值的经验, 是对儿童直接的实际的活动和行为,是儿童生长需要的材料。教材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需要,符合 社会普遍生活的标准以及儿童目前生长阶段的需要。在学校和社会关系的论述中,杜威认为学校对儿童的 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张学门在行为课程中论述,进幼稚园的儿童, 他们“非动作无以促进生活的健全, 也非动作无以满足好奇的欲望„„不是动这样, 便是动那样。动作是整个的, 其流转演变, 无痕迹可分, 知识技能„„仅为动作的结果而已!所以教材要适合儿童生长现阶段中的需要, 要得看能不能抛开分类的抽象知识, 变成了直接的具体的行动。”

教材的设置必须符合于儿童目前发展的学习能力,如跷跷板、走独木等, 可以用来联系儿童的平衡感;用抛沙包可以发展儿童的目测和投准能力;用堆积木、捉迷藏、过家家、跳皮筋等, 可以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与能力等等。

(三)杜威的思想对陈鹤琴" 活教育" 的思想体系的影响

陈鹤琴自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开始提出" 活教育" 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 活教育" 的思想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1. “活教育”的目的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⑥。” 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 活教育" 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基础和本钱,这对于一个人的生活还是以后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革命,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第二,要有世界的眼光。儿童应该从小了解国情,了解世界的潮流,成为心胸豁达、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渊博,有开放思想的现代中国人。有开阔的视野才能了解世界的事物,才能是眼光放远大。

第三,要有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杜威思想的教育目的,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探索力,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但是因为⑥活教育是杜威《我的教育信条》赵祥麟译 第一章“我的教育信条”第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一版

文化、制度、封建统治抑制了了中国人创造性的发展。儿童本来就有创造的潜能,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对儿童进行诱导启发、用科学的方法去做、去劳动,儿童的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合作是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合作的态度、合作的分工、互相容让和商量。陶行知认为“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就训练他们能合作团结,才能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服务的意识。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设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养成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树立为大众服务的意识和精神。

2. “活教育”的课程

陈鹤琴批评旧教育是" 死教育" ,课程和教材的设置内容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材是呆板的,不管与时令是否适合,只是一节一节课的教,这样的教育只能培养“书呆子”。“活教育”和传统的教育不同,认为向大自然十大社会是儿童学习的内容。他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十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他认为“大自然十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 而书本上的知识却是死的书,间接的书。活的书比死的书要好,直接的书比间接的书要好。这点受到了杜威的思想的直接影响,杜威在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新教育”。幼儿的课程要抛弃把教材当做是固定和现成的东西,当成是儿童现有经验之外的这种见解。儿童的经验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儿童课程的设置也要是变化的。老师“教死书”学生“死读书”这种旧的教育模式不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也不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 “活教育”的方法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 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杜威在《教育上的兴趣和努力》中阐述了,幼儿园年龄的儿童只能从事假装的游戏。然而,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游戏需要的材料的同时,和幼儿一起合作探讨,幼儿在和老师、同伴之间的合作中,发现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经验。例如:幼儿学习如何纺织,教师则要为孩子提供纺织的材料,好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老师通过儿童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对儿童进行指导。

“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这也是受儿童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的限制。“活教育”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

组织儿童活动场所,着重于生活的体验。”在第一阶段是小动物园,小花园,小游艺场,小工场,小图书馆;在第二阶段是小动物园,小农场,小社会,小美术馆,小游戏场;在第三阶段是儿童工场,儿童家场,儿童科学馆,儿童世界,儿童艺术馆,儿童运动场,儿童服务团。”是在校内组织“活教育”的方式,校外大自然十大社会则更为重要的活动场所。杜威在《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中阐述,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直接或间接的兴趣时,儿童就会自发激起学习的动机⑦。因此教师在设置课程的内容和主题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主要的依据。

四、幼儿教育中有效实现杜威思想价值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对幼儿成长产生直接影响的第三人,更是对幼儿智力情感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形成、个性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产生了极其深远而持久的影响。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学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在幼儿园”。然而,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却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学历上来说,无论是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主要由专科毕业的老师为主。在有些民办园中,教师的组成层次混乱,很多都是由非幼师专业的教师组成。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师不是简单的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⑧。这进一步说明,要想发挥杜威思想的最大价值,就要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大幼儿教师对杜威教育理论的的培训和学习。

(二)正确认识儿童,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理念

教育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新的教育是在社会变化中产生的,而学校本身必须要朝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努力。社会要重新对孩子进行定义,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人,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中杜威认为,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把儿童当做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任何的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学会“亲民”。比如说;老师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从儿童的角度理解孩子,⑦译杜威《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1913年英文版,第65-89页越顾中译

⑧杜威《儿童与课程》第三章“儿童与课程”第56页顾岳中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

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和孩子一起游戏。

(三)转变教育方式,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老师就像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而孩子则是战战兢兢的“大臣“,皇帝只管发号施令,大臣则是全力执行。教师只管以自己的意愿讲课,孩子则是静静的做笔记、听课。杜威的新的教育理念则要求打破这种教育方式,教师要走下去,走到孩子中间去,改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讲授,幼儿静听的模式,把游戏做为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通过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游戏,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学会要理解规则、遵循规则。

同时道德教育也是杜威思想的重要方面,儿童作为一个社会人,他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生活的规则。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而通过学校生活的所有机构,对儿童人格的成长产生影响,让儿童认识的要维系社会关系所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标准,并且在学校制度等一系列规范的制约和影响下逐步把这种道德规范在儿童身上内化。这种道德规范的初步形成在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游戏中都逐渐形成。比如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身份,模范与之对应的人物的行为,这就是道德形成的雏形。

(四)课程的设置

杜威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的所在,只有儿童提供了标准。对于学校课程的设置,他们只是为了达到儿童生长的工具,是从属的地位,要服务和满足儿童成长的各方面需要。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要在遵循幼儿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所在,在游戏活动中生成课程主题,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程教材方面。不能一味的追求教材之间的逻辑性和顺序性而忽略了课程的主体是儿童。要正确的处理好教材与儿童的关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把儿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结 语

杜威作为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他提出儿童中心论的思想打破了旧思想中“教师本位论”的观点,把教育的重心重新定位,提出“儿童本位论”的思想,使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焕然一新。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重新认识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幼儿教育模式,如:瑞吉欧教育、华德福教育等等。不仅如此,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杜威思想的影响下,张雪门、陈鹤琴、陶行知等教育家也对我国幼儿教育进行了改革,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使杜威思想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学校,家长、社会都要转变对幼儿的认识,把幼儿当

做教育的主体,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幼儿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而使杜威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得到最大价值的发挥。


相关内容

  • 河南省招教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六套
    河南省招教考试历年真题卷 六套 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卷一 一单选 1.1806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学D新教育大纲 2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中 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 ...
  • 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_经验_的理解
    第21卷 第1期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o1.21No.1对杜威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理解 武泉华,任国彩12 (1.山西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9;2.太原市第十二中学,山西太原030002) 摘 要: ...
  •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杜威的探索
    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杜威的探索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任长松 "心理的"与"逻辑的","作为对比的术语,„„是杜威教授首先使用它们的."(<教学方法原理>,第 ...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 )2. 古 ...
  •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 --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7期作者:黄小莲 刘力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学术之争以 ...
  •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5113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学分:2学分 学时:36学时 开设学期:第6学期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并认识外国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基本掌握外国教育 ...
  • 教育学真题
    教育学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 ...
  •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 修炼之一: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马克·吐温说:"服装建造一个人,不修边幅的人在社会面前是没有影响力的."的确,人是衣服马是鞍,花想衣裳云想容.服饰影响人的品位. 修炼之二: ...
  • 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20**真题
    2009年山东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真题 综合一 教育学 一.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教育:而狭义的教育则主要是指( ). 2.< >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论述 ...
  •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计划 作者:杨阳 新闻来源:塔小 发于:2011-3-24 点击数:1329 双击自动滚屏 [字体:大 中 小] 这次我将加强对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研究的力度, 使本课题工作有条不紊的继续下去,探索不同类型单词的最佳教学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