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的说课设计 - 范文中心

登鹳雀楼的说课设计

04/28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二、说目标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少等特点,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启发学生看图理解诗的大致意思。

2、初步学习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味,背诵古诗。

3、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黄、入、海、千、更、层、楼‛

三、说教法、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无疑是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为达到这个目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为主,融入情境教学法与和谐教学法,展示一个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辅以录音、图画、游戏等形式,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尤为重要。把看上十分抽象的汉字与相关的实物或图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联想和发展形象思维。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上课伊始,我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鸛雀楼、山、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

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图画导入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发展了思维,使学生了解作者,了解诗意,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二)师生竞赛,朗诵古诗

课前经过了解得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首古诗,难点在于有节奏有韵味地背诵,基于此,朗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两步:

1、小老师领读。让会背诗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给优生表现的机会,让快生吃饱,慢生吃好。

2、师生背诗竞赛。

新课标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节奏从未接触,需要教师的教。而如果教师机械地范读,不利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师生背诗比赛的活动。

(1)教师朗读,学生评分,找出老师背诵优美的‚秘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评价中学会了朗诵古诗的技巧,如:节奏、表情、音高等。

(2)学生练习朗读,准备和老师进行比赛。

(3)学生配乐朗读,与老师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背诵的目的。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本课除背诵古诗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认识生字。在识字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步:

1、定位联想,认识生字

首先,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跟老师一起回想: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课文中哪个位置,长什么样子?然后睁开眼睛,对照板书检验自己脑中浮现的是否正确。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学生合作,学习新词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1)男生领女生读,女生领男生读。

(2)读给同桌听,文中还有哪些字认识也告诉同桌。

(3)开火车游戏给生字组词。

3、识字游戏:登鹳雀楼

黑板上的简笔画‚鹳雀楼‛上每层都贴有‚老虎‛,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个生字,如果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

4、登高望远,想象说话

当全班同学都登上鹳雀楼之后,安排一个想象说话练习: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思维。

(四)背诗比赛,拓展延伸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这样,在学生休息过后,进行一次男女背诗比赛:除了这首诗,你还会背哪些诗?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

(五)课堂小结,鼓励积累。

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

背诗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课外。所以小结时,教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学生:‚这些大诗人写出了这么多好诗,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想如果你会背的诗多了,你也会写诗了,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以后有机会,我们还要经常举行背诗比赛。看谁能成为背诗大王、小诗人!


相关内容

  •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二 首]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 ...
  • [望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 : a.诗中哲理的理解: 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 ...
  • 下面是唐诗[登鹳雀楼].请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扩展成一条成语.
    下面是唐诗<登鹳雀楼>把诗中的每一个字扩展成一条成语.注意: 原诗中的字必须在该成语第二字的位置. ( )白( )( ) ( )黄( )( ) ( )欲( )( ) ( )更( )( ) ( )日( )( ) ( )河( )( ...
  • 苏教版九上[鼎湖山听泉]教案6-[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 ...
  • 妙裁诗词入楹联
    妙裁诗词入楹联 诗词和楹联均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丽奇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以至唐诗.宋词.元曲,其悠久的历史.多姿的风格.深厚的思想.丰富的情趣,让人目不暇接.心醉其间:而几乎从诗歌诞生的那时起,楹联 ...
  • 王昌龄[西宫春怨]赏析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夜静百花香",诗的首句点明季节,点明时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 ...
  • 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汇集
    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汇集 关于黄河的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g ...
  • 第三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练习听唱.模唱记忆歌曲的旋律,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介绍长江三峡的视频 ...
  • 古诗文阅读理解:柳 堤(20**年高考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2012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1).(2)题.柳 堤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 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 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 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 年年还自生. (1)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 ...
  • 二年级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素养知识2
    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素养知识竞赛试卷2 年级: 姓名: 一. 选择题: 1.<白雪公主>中有( )个小矮人. A 5 B 6 C 7 2.<白雪公主>中的皇后有一面( ) A 魔镜 B 玉如意 C 魔杖 3.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