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江傣族生活习俗研究 - 范文中心

双江傣族生活习俗研究

02/24

  摘要:双江傣族是一个宗教信仰特别坚定的少数民族,对南传佛教的信仰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因此佛教对双江傣族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很大影响,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祭祀活动;匠心独具的节日形式;独具一格的餐饮文化;别出心裁的傣族服饰以及与众不同的婚礼风俗。笔者拟从双江傣族宗教信仰的发展及影响、在佛教影响下独特的节日形式、随着时代和年龄不断发展变化的傣族服饰和深受佛教影响的别样婚俗等几个方面入手,呈现了当下双江傣族的生活习俗。   关键词:双江;傣族;生活习俗   双江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因澜沧江和小黑江交汇于县境东南而得名。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设立于1985年6月11日,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四个民族共同自治的自治县。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平等和谐、共同发展,创造了双江独特的多元民族文化,双江因此被誉为“和谐多元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傣族作为双江的土著民族之一,其社会风俗文化是双江多元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民族文化一起推动着双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双江傣族生活风俗的研究,将傣族的社会风俗和多彩文化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双江的傣族文化。   一、双江傣族宗教信仰的发展及其影响   双江傣族的宗教信仰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从原始社会就延续下来的多神崇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依然保持着原始宗教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是已经发展成为双江佛教信徒全民信仰的南传上座部佛教。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对外来优秀文化的接受能力也相对增强,南传佛教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原始宗教。   (一)从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多神崇拜――原始宗教   “与人类思想发展的一般进程相适应,傣族先民最初崇拜和信仰的是人类赖以生存而又无力抗拒其灾害的大自然。后来,通过虚幻的认识从自然物中又分化出各种精灵和鬼魂崇拜,这就构成了原始宗教的全部内容。”[1]原始宗教,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很盛行,但是各个民族的名称、时间和祭祀的方式会略有不同。   每年的“关门节”前后,双江的傣族会祭地方神“色勐弄”,由老和尚主持,各村寨的头人都要参与;还有规模较小的“色马养”、“弄管”和祭拜寨神“色曼”,都是由村寨�^人主持,全村男子参加。此外,在特定的日子里,村里会组织祭祀山神、水神、火神等,祈求神灵们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在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时,都要杀鸡、杀猪、杀牛献祭,所有东西有其特定的规格和要求。祭祀结束后,祭品由参与者当场分享,祭祀所需费用,由全村各户分担。祭祀期间,会放一篾笆在村寨路口,表示不允许外人进入和参与。祭祀家神和农事神是由家里的男性家长主持的,在祭祀时是不允许外人看见的。   在有神论中,很难界定鬼和神,人们把能保护人的称为神,而会伤害人的则为鬼。在过去,人们会用巫术和占卜来抵御和防止“鬼”的伤害。在傣族的历史中,有一种鬼叫“屁拍”,汉族称其为“琵琶鬼”――“‘琵’是鬼,‘琶’是鬼名。‘琵琶鬼’意为‘恶鬼’,被认为是傣族社会里最凶恶的一种鬼。傣族人认为这种鬼会附在一般人身上,而被它附身的人也就是‘琵琶鬼’”。[2]人们都很害怕它,被认为是“屁拍”的人,会被人们赶出村寨,甚至会用极其野蛮的巫术将其迫害致死,其中直接用火将其连住所一起烧毁是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傣族的占卜有鸡卦、草卦、米卦等,鸡卦至今也很盛行。   (二)发展成为全民性信仰的外来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明朝成化十六年勐勐首领罕廷法派出村寨头人前往勐艮迎请佛爷、和尚、铜质佛像以及各类经书,供奉于万甩佛寺。佛教在勐勐、勐库还有其他傣族居住地区迅速普及。   1.南传上座部佛教教义   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南传佛教,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何等为四圣帝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3]四圣谛便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教义,宣扬的是人生充满苦难,人受苦受难是“前世造孽”的因果报应。在活着的时候作恶,去世以后,阴魂就会被勾魂鬼抓到地狱中去承受种种苦刑。经受过各种苦刑之后,还是不准去超生为人。只能永远成为恶鬼或者超生为牲畜和其他低等的动物。只有虔诚的信奉佛教,严格遵守教规、戒律,多积阴德,死后才能升天进入极乐天堂,超脱凡人的苦难……   2.南传上座部佛教教规、戒律   在双江的傣族村寨中,凡是年满50岁的傣族老人,无论男女,都必须到各自村寨所属佛寺里纳福,成为纳福老人,他们必须在每年的“关门节“至“开门节”中的每一个“宛信”日,去佛寺里留宿一天一夜。听取佛爷们讲经说教,接受教规、教义教育和忏悔自己一年来所犯下的过错,洗清罪孽。纳福的老人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戒律也不尽相同――寺中的和尚需遵守10戒:(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晚餐(只是“宛信”日那一天);(7)不贪图不义之财物;(8)不戴花、不唱调;(9)不带凶器;(10)不与长者(等级高于自己的僧侣)平坐、平行。新加入的纳福老人需要遵守前5戒,受戒满3年以上的则需要遵守前8戒。   由于前8戒在双江傣族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庄严的宗教法规,凡是傣族人,不论男女,不论社会地位的尊卑,人人都必须信仰佛教,共同遵守教规、戒律、不然会被整个民族的人视为不懂佛教礼节,不通情达理的愚昧人,会受到别人的歧视。   (三)双江佛教文化教育的发展   双江傣族的宗教文化教育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每个男子7岁左右,要送到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少则几个月,多则一二十年。”[4]所以佛寺也就成了既是进行佛事活动的场所,又是傣族男童进行启蒙学习的地方。他们到佛寺里学习经文和做人的道德规矩等,在寺里的一切生活资源由村子里的群众供给,这是发展宗教文化的有利条件之一。等他们成年后,就可以还俗回家,就业,结婚,成为参与社会劳动生产的社会成员。以前因为封建礼教的影响,男女社会地位是相当不平等的,男孩独占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女生却连翻阅经文都是被禁止的,完全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时至今日,倡导人人平等,虽然能入寺当和尚的还是只有男孩,但由于佛教的不断发展,女孩子也可以在学校或老人的带领下学习经文,佛教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   二、双江傣族的民族节日   双江傣族比较重大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如果有幸参与他们过节,你会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善良,会体味到傣族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傣族新年――泼水节   双江的傣族称泼水节为“桑旱”,是双江傣族每年一度的最大的宗教节日,也是他们过新年的节日,凡是信奉佛教的傣族都过泼水节,包括东南亚地区信仰南传佛教的一些民族也是如此。在双江,泼水节的时间一般是傣历的6月15日至18日,公历的4月15日前后,节期活动10天,正式的节日有3天,期间有很多独特的活动,比如堆沙、赛鼓、泼水、串寨、赕佛等。关于泼水节的传说有很多种,但每种传说都有相同的结局――大家互相泼水,以表祝福。   (二)傣族进入3个月戒斋期――“毫洼节”   每年傣历9月15日为傣族的关门节,双江傣族称关门节为“毫洼节”。“关门”期间,外出的人要回家,在家的人不能出远门,僧侣不可以在寺外留宿。到傣历12月15日,每个月的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这四天为“宛信”日(纳福日,相当于基督教的礼拜天)。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论男女都要到佛寺听经,纳福。这三个月中,共有13个“宛信”日,老人们参与纳福后便不能再杀生,即使蚊子、跳蚤叮咬也不能弄死,否则就犯了杀生的戒律。   3个月的斋期,正是双江全年气候最为炎热的夏季,也是居住在坝区的傣族农活比较轻松的时候。所以寺里的长老、佛爷和各村寨头人就乘农事比较轻松的机会,召集佛教信徒到佛寺里听取长老、佛爷念大经、传教,并要求他们忏悔自己一年来所犯下的过错。   (三)3个月斋期的最后一天――“奥洼节”   “奥洼节”就是汉族所说的“开门节”,就是过完3个月斋期的意思,3个月斋期的最后一天,即傣历的12月15日就是“奥洼节”。每年的3个月斋期的13个“宛信”日,每个“宛信”由信徒们轮流做“贺信”――给佛寺中的僧侣们筹备“宛信”伙食、赕米、赕钱等事。在“奥洼节”的前两天,各家各户自行请人写一个供奉清单。过节那天交予村长,由村长统一交给佛寺住持,佛寺住持按传统分配方法,把清单分给佛爷和和尚们,然后各自举行祭拜仪式,祭拜之物全归分得清单的佛爷、和尚所得。   在13个“宛信”日里,是傣族人最喜欢显示自己富有,最能看到小一辈对老人表示尊敬的日子,年轻人尽自己所能将老人去纳福时所用的行李、服装、头巾、吃食做到华丽和丰盛。可是根据笔者多年与傣族来往的经历来看,很多东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不在意了,甚至有辱骂、虐待老人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   三、双江傣族的风俗文化   (一)以糯米为主食,伴以酸味为主的佐餐的饮食文化   双江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吃糯米。以前的人们常常早上吃过早点外出劳作,到10点左右回家吃早饭。中午劳作到4点左右,吃晌午,有的会带了饭菜到劳作的地方吃,有的会回家吃,下午劳作至黄昏,回家吃晚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人有了工作也就不下地劳作了,吃饭的时间也相应做了调整,现在基本和汉族是一样的,只有�^节才会做一些傣味了。出现在餐桌上比较多的傣味有酸鱼、酸肉、撒撇、酸蕨菜等。   双江傣族在过节的时候吃的会做得比平时要丰盛,就笔者参与过的泼水节来说,傣族人家除了家家户户都要做大量的“豪崩”(米花)、“豪物掌”(象耳酥)、“豪卢浓”(油炸糯米粑粑)之外,节日的菜肴也会较平时多做几道,以招待到家里做客的亲戚朋友,他们的待客之道是非常讲究的。   (二)五彩缤纷,独具特色的傣族服饰   双江傣族的服装与双江其他几个土著民族的服装相比,有更加鲜艳的色彩和更多独特的款式。裁缝店里推荐的款式就有数十种,顾客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属于自己的傣族服装。在过去,人们对服装的划分比现在还要严谨。   1.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傣族服装的发展演变   小男孩穿的是无领青布小满襟上衣和黑布小长裤,配戴黑布小圆帽,打光脚。   年轻的小伙子平时穿青色或者黑色布料的满襟上衣,穿同颜色的长裤,戴黑色的圆帽或缠紫黑色的头巾,打光脚。   老年男性大多穿黑布套装,缠紫黑色头巾,平民百姓打光脚,穿和用的布料大多是傣族妇女自己织自己染的“菱罗布”。土司们则会穿满、汉官服。   现在都已流行服装化了,青少年节日时会穿上的彩色满襟套装,老年人则会穿白色满襟上衣,搭浅色长裤。   2.不同年龄段的傣族女装的发展演变   女孩上身穿青布或黑布无领小满襟上衣,下身穿黑色小筒裙,扁小发辫盘头发,戴小黑布帽,现在已经汉化,过节时会穿上定制的筒裙套装,色彩鲜艳,款式新颖。   姑娘和年轻妇女要用黑色丝线夹在头发里编长辫绕于头顶,用紫黑色洋布做头巾,穿青、黑无领满襟短上衣和黑布长筒群,光脚。后来,洋布从缅甸传入勐勐、勐库,双江傣族的穿着也有所改观,节日和其他公共场合,很多妇女开始穿各色洋布和绸缎做的筒裙套装了,但到了50岁以后,她们又多数穿回了较宽大的青衣黑群老年装。现在平时着装已经流行化,节日时才会着傣族盛装,有各种颜色,各种款式,姑娘们穿的多数为单边袖加小披巾,妇女的则相对保守些。   (三)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礼仪文化   傣族的传统礼仪跟其他民族的差不多,虽然现在有不敬老,甚至虐老的现象出现,但只是少数,他们还是很看重敬老、爱老这一方面的。老人提出的意见是很受重视的,在生活上的到很好的照顾,一般情况下,年满40以后的男人就不用承担重活了。小孩从小就会被教育经过老人面前时需要压低身子以表尊重,说话时不可以直接站在老人面前。吃饭时由老人先入席、开席,双江傣族从很久以前就有这样的传统:吃饭时老人单独坐一桌,年轻人要照顾老人吃完饭后才能吃;如果和老人同桌吃饭的话,要由老人先就坐,开始吃了,年轻人才可以坐下来一起吃。傣族人都非常友善,他们互相团结,彼此帮助,相处得非常好……   双江傣族的结婚礼较汉族而言是比较繁琐的。在迎亲前几天,双方都需要提前请好“摩俸”(念吉利词的和尚)和一对儿女众多的年轻健壮的夫妇(意在祝福新郎、新娘能够如同这对夫妻一样,多儿多女),并准备好婚礼所需物品。   迎亲当天一早,“摩俸”就会提前到各家等候行礼。待男方家里准备好一切,由“摩俸”带领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里迎亲。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后,其“摩俸”、新郎、伴郎要面向女家请的“摩俸”蹲下,先由迎亲“摩俸”念迎亲吉利词,再由女家的“摩俸”以吉利词作答。之后,女家的“摩俸”就会叫新娘和伴娘向坐在屋内的老人(一般为村里的纳福老人)、“摩俸”、新娘的父母等磕头告别。行完礼,迎亲队伍就可以带着新娘、伴娘和送亲队伍返回男方家里。迎亲队伍一到,由迎亲“摩俸”示意新郎和新娘向堂内的老人和婚配“摩俸”下跪,再领伴娘、伴郎蹲下,后与婚配“摩俸”做了交接。接着,婚配“摩俸”念吉利词进行婚配,念完,由特意邀请的那对夫妇前来递肉和饭,丈夫要两手交叉(公鸡脚在左上方,母鸡脚在右下方)站着,等新郎、新娘、伴郎、伴娘站起来后,由妻子接过丈夫手中的半盒糯米饭和母鸡交给伴娘,剩下的由丈夫交给伴郎。伴郎和伴娘先进入洞房,新郎和新娘要拜完老人,父母等人后才可入洞房,婆婆一同进入�⒆急负酶�新娘的东西交给新娘,至此,全部行婚礼完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江傣族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虔诚信仰下,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祭祀活动;匠心独具的节日形式;独具一格的餐饮文化;别出心裁的傣族服饰以及与众不同的婚礼风俗。双江的傣族有着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活风俗,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的眼球,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是双江多元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双江文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去了解,去感受,去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公瑾.中国少数民族文库 傣族文化[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130-131.   [2]赵桅.“琵琶鬼”与他者想象―以西双版纳傣族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8.   [3]林欣.一切圣众皆证悟四圣谛[J].浙江佛教,2002.   [4]李晓文.普洱傣族佛教建筑及其文化保护功能[D].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作者简介:申显翠(1994―),女,云南临沧双江人,大理大学文学院,本科,从事民族文化研究。


相关内容

  •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介绍聚途旅游网提供
    西双版纳旅游景点介绍 聚途旅游网提供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西南端,是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澜沧江纵贯南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 ...
  • 少数民族建筑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 ...
  • 民风民俗教案设计
    <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一. 导入 从大家的脸上老师读出了你们的好学与自信,相信我们这节课的 阅读会是愉快的.(元宵节图片)交流看到了什么,师:这就是我们家乡元宵节的一些习俗,其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 ...
  • 云南导游复习基础知识
    云南导游复习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选择题)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1.开远小龙潭是我国第一个腊玛古猿化石地点,开远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1500万年前. 2.禄丰县石灰坝被认定是世界上腊玛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方,禄丰腊玛古猿生活年代约为 80 ...
  •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期末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可爱的中国 第一课 我的祖国 1. 祖国疆域真辽阔,不同季节同时过,国土九百六十万,位居世界第三位,东西时间各不同,南北冷暖有强弱. 2. 最北端在漠河(有"中国北极村"之称):最 ...
  • 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
    撰稿: WebMaster 发表于:2008-10-28 15:14     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反映了几个宏观层面的问题,资 ...
  • 中国民族风俗
    中国各民族风俗 2005年4月29日09:13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进藏旅游时,需要了解一些藏族的风俗.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 ...
  • 少数民族如何过春节20**年?
    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 ...
  • 佛教与现代法律的关系
    2010年3月 第30卷第2期(总100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明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MEli".2010 V01.30(SumNo.100) 佛教与现 ...
  • 20XX年中国贫困县名单
    2014中国贫困县名单 2014都快过完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喊了40年,改革开放36年,全民奔小康只差6年了,中国居然还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也就1600多个县,超过三分之一的县还贫困着.找找看有你们家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