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贸易理论练习题 - 范文中心

古典贸易理论练习题

09/23

练习题

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

A.重工主义学派

B.重农主义学派

C.古典学派

D.重商主义学派

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

A.顺差

B.平衡

C.逆差

D.收支相抵

4.提出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贸易差额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有借鉴意义

的是()

A.发展本国工业

B.发展本国航运业

C.追求贸易顺差

D.对外贸易垄断

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

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

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

A.约翰 ·穆勒

B.亚当 ·斯密

C.大卫 ·李嘉图

D.大卫 ·休谟

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 ·穆勒

B.亚当 ·斯密

C.李斯特

D.大卫 ·李嘉图

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

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

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

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

C.绝对劣势

D.比较优势

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

A.乙国进口小麦

B.甲国出口布

C.乙国出口布

D.甲国出口小麦

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

A.机会成本高

B.劳动生产率低

C.单位劳动投入少

D.边际成本递增

14.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

A.约翰·穆勒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李斯特

15.被称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基石的是()

A.贸易差额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16.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需求强度差异

D.商品价格差异

17.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所依据的理论是()

A.绝对优势理论

B.相互需求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18.律师打字速度是打字员的两倍却雇佣打字员打字,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律师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B.律师在律师咨询上具有比较优势

C.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比较优势

D.打字员在打字上具有绝对优势

19.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0.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

B.甲国应进口粮食

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

D.乙国应进口布

21.在下表的状态下,根据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可以得出()国家产品X产品Y甲国 1 2

乙国 2 4

A.甲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B.乙国的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甲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D.两国在两种产品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别

22.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

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

23.相互需求理论的提出者是()

A.大卫·李嘉图

B.亚当·斯密

C.阿佛雷德·马歇尔

D.约翰·穆勒

24.约翰·穆勒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A.需求偏好差异

B.劳动生产率差异

C.相互需求强度差异

D.要素禀赋差异

25.相互需求理论认为对对方国家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

A.低

B.高

C.不确定

D.不变

26.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

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

B.两国经济实力

C.进出口产品性质

D.比较优势大小

27.根据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交换比例的变动是由于()

A.相互需求强度的变动

B.贸易条件恶化

C.贸易规模扩大

D.两国通货膨胀率差异

28.提出相互需求曲线的是()

A.阿佛雷德·马歇尔

B.约翰·穆勒

C.李斯特

D.李嘉图

29.相互需求理论是()

A.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动态扩展

B.对国际分工结果的补充说明

C.对贸易利益的决定与分配进行补充说明

D.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

二、判断题

1.贸易差额论虽然产生时间很早,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贸易理论。()

2.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解释了贸易发生的原因。()

3.贸易差额理论认为衡量一国财富的唯一标准是金银。()

4.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提出的发展本国工业政策有助于实现贸易顺差。()

5.贸易差额理论的奖出限入政策是针对所有产品而言的。()

6.贸易差额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7.绝对优势理论成立的前提之一是贸易双方实行完全分工。()

8.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的是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个特例。()

9.亚当·斯密认为绝对优势是指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效率高。()

10.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

11.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一国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时仍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1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参与贸易的前提是至少在一种产品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

13.只有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才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14.比较优势理论是第一个自由贸易理论。()

15.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仅来自于劳动效率差异。()

16.如果某国找不到一种产品生产效率高于贸易伙伴国,则二者之间不会存在贸易行为。()

17.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国生产相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

18.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所有国家都可以参与互利贸易。()

19.如果考虑货币因素,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未必具有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

20.19世纪英国的《谷物法》严重地损害了英国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

2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当一国生产率达到足够高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22.如果一国工资水平高于贸易伙伴国,则其产品不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23.相互需求理论揭示的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24.按照相互需求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是由两国对彼此产品的需求强度来决定的。()

25.按照相互需求原理,对对方产品需求强度大的国家,其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强。()

26.国际市场价格离本国国内交换价格越近,则本国通过贸易获得的

利益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7.相互需求理论认为,两国国际互利交换比例范围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决定。()

28.相互需求理论用相互需求强度说明贸易利益分配问题。()

29.如果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贸易后国际市场价格更接近于小国封闭条件下的国内市场价格。()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2.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5.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五、计算分析题

1.美国小麦4 公斤/天,布1 码/天,英国小麦1 公斤/天,布2 码/天。请回答:(1)两国比较优势的产品是什么?(2)国际交换比小麦:布=4:4,两国各获利多少?

2.美国小麦4 公斤/天,布3 码/天;英国小麦1 公斤/天,布2 码/天。美国工资率6 美元/天,英国工资率1 英镑/天。请回答:(1)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应出口什么产品?(2)小麦和布在两国的价格是多少?

3.美国1 小时可以产出2 公斤小麦或1 码布,英国1 小时可以产出3 公斤小麦或4 码布。要求:分析明两国各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品是什么?

六、综合分析题

1.“中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0 美元,如果允许中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你不可能只进口5 美元一件的T 恤衫,而不进口2.50 美元的工资率。”试分析这段话。

2.美国的服装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墨西哥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但美国却从中国和墨西哥大量进口服装,这是为什么?

3.1996 年情人节恰好与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日期2 月20 日相隔不到一周。这一天,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帕特里克.布坎南在苗圃停留,为他的妻子购买一打玫瑰。他趁此机会做了一次演讲,谴责美国日益增长的鲜花进口将美国鲜花种植者挤出了该行业。确实,美国的冬季玫瑰有一部分是由南美进口的,且所占市场份额日益上升。要求:(1)可以用所学的哪个理论分析这一事件?(2)分析美国从南美进口鲜花对美国、美国鲜花种植者和美国消费者来说是否是一件坏事?为什么?

七、画图分析题

1.画图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的福利效应。

2.画图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福利效应。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A 7.A 8.D 9.B 10.D

11.C 12.B 13.C 14.B 15.C 16.A 17.C 18.D 19.D 20.A

21.D 22.C 23.D 24.C 25.A 26.A 27.A 28.A 29.C

二、判断题

1.√。

2.×。将“解释了”改为“没有解释”。

3.√。

4.√。

5.×。将“所有产品”改为“制成品”。

6.×。将“贸易差额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

7.√。

8.√。

9.√。

10.√。

11.×。将“绝对优势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12.√。

13.×。产品生产成本低仅仅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原因之一,需求强度等也会影响一国产品进出口结构。

14.×。将“比较优势理论”改为“绝对优势理论”。

15.×。要素禀赋差异、技术差距等也会形成比较优势。

16.×。将“不会”改为“也会”。

17.√。

18.×。两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效率相同时不会发生互利贸易。

19.√。

20.×。将“贵族地主阶级”改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21.×。按照比较优势理论,除了比较优势例外情况,任何国家参与自由贸易均可获利。

22.×。如果该国劳动生产率高,也有可能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

23.×。将“相互需求理论”改为“比较优势理论”。

24.√。

25.×。将“强度大”改为“强度小”,或将“能力强”改为“能力弱”。

26.×。将“越大”改为“越小”,将“越小”改为“越大”。

27.√。

28.√。

29.×。更接近大国封闭条件下国内价格。因为两国间的贸易量不足以对大国国内供求造成太大的影响。

19.√。

三、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优势: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绝对优势更大或绝对劣势更小,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相互需求:一方出售商品就是购买对方商品的手段,即一方的供给同时也形成对对方商品的需求,所以,供给和需求就是相互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理论中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1)鼓励生育政策,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2)实行低工资政策,以降低产品成本;(3)高薪聘请外国工匠,禁止熟练技术工人外流和机器设备输出政策,在保持本国技术优势基础上,引入外国先进技术;(4)制订工业管理条例,提高产品质量。

2.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当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有更高效率(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效率更低(具有绝对劣势)时,两国应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各国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地利益,国家财富增加。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产品。这样分工的结果仍会使各国资源可以被有效的使用,而且两国产品的产出会增加,通过贸易分配使各国都能从中获利。

4.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二者均以生产成本的差异作为互利贸易的基础;(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形。

区别:(1)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两国间成本的绝对数量,分析贸易双方各具绝对优势的特殊情形;(2)李嘉图比较两国劳动成本的相对数量(百分比),分析一方都处于绝对优势而另一方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的双方贸易。

5.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

国际交换比例是在两国国内交换比较范围内,由相互需求对方产品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也就是对其他国家产品需求相对强烈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降低,必须以更多的本国产品交换对方国家的产品。相反,对对方产品需求相对弱的国家,它的产品交换对方产品的能力就会提高,即可以用较少的产品去交换对方较多的产品。

6.分析比较优势理论与相互需求理论的区别。

比较优势理论是从成本和供给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生产产品的成本各具有比较优势,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但没有说明贸易利益是如何在双方间进行分配的。相互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认为互利性贸易的基础是两国对对方产品有需求,通过相互贸易可以增加各自的利益,并说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了贸易利益在双方间的分配情况。

四、计算问答题

1.(1)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小麦;英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是布。

(2)美国多得3 单位布;英国多2 单位小麦。

2.(1)美国应出口小麦,英国应出口布。

(2)美国:小麦为1.5 美元,布为2 美元;英国:小麦为1 英镑,布为0.5 英镑。

3.美国没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英国的小麦和布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具有比较优

势的是小麦,英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布。

六、综合分析题

1.中国廉价产品进入会冲击美国同行业,可能导致某些工人失业,但不会使美国工人工资水平也降到与中国相同的水平,因为中国廉价产品进入可能导致的美国失业仅仅是结构性失业,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会恢复正常水平。

2.因为在考虑货币因素的情况下,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未必具有出口优势,即各国工资率水平和汇率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具有劳动生产率优势的国家不具有出口优势。如果中国和墨西哥服装制造业的工资水平低于美国,或者两国本币汇率存在低估,抵补两国劳动生产率低的劣势,可能导致中国和墨西哥生产的产品价格低于美国,则美国就会从中国和墨西哥大量进口服装。

3.(1)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这一问题;(2)站在国家角度这不是一件坏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而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应在冬季从南美进口鲜花;站在鲜花种植者角度这是一件坏事,因为在美国冬季时,鲜花种植成本较高,而此时南美正值夏季,鲜花种植成本较低,从南美进口鲜花将导致美国自己种植的鲜花卖不出去;站在消费者角度这一事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美国冬季从南美进口的鲜花比美国自己种植鲜花价格低,会相应提高消费者社会福利。


相关内容

  • 20XX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09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 ...
  • 开放教育专科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开放教育专科<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B) A.产品生产的各种任意组合 B.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 C.实际收入最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 D.两种生产要 ...
  • 从区位理论到新空间经济学的发展
    本刊特稿 生产力研究 No. 10. 2005 从区位理论到新空间经济学的发展 周天勇, 刘玲玲 1 2 (1.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 北京100091, 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100083) 摘 要 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方法考察了空间经济 ...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作者:郭俊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04期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显著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外贸体制和外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以求 ...
  • 美洲经济一体化中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美洲经济一体化中的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 从理论到实践 ·高静 内容提要 美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包括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动态发展过程.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由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的拉美地区经济联邦的构想,还可追溯到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思想.泛美主义等.美洲 ...
  • 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
    作者:朱华友丁四保高斌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年02期 中图分类号:K90-06:F1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3)06-0001 -05 1 新经济地理学的提出 新经济地理学不是一门完整的学科,其研究 ...
  • 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纵览
    摘 要 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二战后,伴随着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如何从不同的研究对象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学界的一大任务.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 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 发展 ...
  • 经济学发展史--整理
    经济学发展史 1. 重商主义 15世纪-17世纪.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 重农主义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重农主义者认为农业 ...
  •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 凯恩斯经济学 一.定义 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 1. 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 ...
  • 西方经济学多选题
    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特点有(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正式分开,2凯恩斯主义占据主导地位,3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4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 按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我们将市场分为(A.完全垄断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