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总结习题考卷及答案 - 范文中心

量子力学总结习题考卷及答案

07/02

第一章⒈玻尔的量子化条件,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 ⒉黑体:能吸收射到其上的全部辐射的物体,这种物体就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⒎普朗克量子假说: 表述 1:对于一定频率ν 的辐射,物体只能以 hν 为能量单位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 表述 2: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只能以量子的方式进行,每个量子的能量为:ε =h ν 。 表述 3: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时,只能以能量ε 的整数倍来实现,即ε ,2ε ,3ε ,…。 ⒏光电效应:光照射到金属上,有电子从金属上逸出的现象。这种电子称之为光电子。 ⒐光电效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①存在临界频率ν0: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一定值 v0 时,才有光电子发射出来。若光频率小于该值时,则不论光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子产生。 ②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有关, 与光的强度无关。 光的强度只决定光电子数目的多少。 ⒑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 光(电磁辐射)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 E= hν 的微粒形式出现, 而且以这种形式在空 间以光速 C 传播,这种粒子叫做光量子,或光子。爱因斯坦方程 ⒒光电效应机理: 当光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能量为 E= hν 的光子立刻被电子所吸收,电子把这能量的一部 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另一部分就是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 ⒓解释光电效应的两个典型特点: ①存在临界频率 v0:由上式明显看出,当 hν - W0 ≤0 时,即ν ≤ν 子不能脱出金属表面,从而没有光电子产生。 ②光电子动能只决定于光子的频率: 上式表明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光的频率ν 有关, 而与 光的强度无关。 ⒔康普顿效应:高频率的 X 射线被轻元素如白蜡、石墨中的电子散射后出现的效应。 ⒕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 ①散射光中,除了原来 X 光的波长λ 外,增加了一个新的波长为λ '的 X 光,且λ ' >λ ; ②波长增量Δ λ =λ -λ 随散射角增大而增大。 ⒖量子现象凡是普朗克常数 h 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现象 ⒗光具有微粒和波动的双重性质,这种性质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0= W0 / h 时,电⒘与运动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或物质波。  E  h     h    P  n  k    h  2    2 , k   n ⒚光谱线:光经过一系列光学透镜及棱镜后,会在底片上留下若干条线,每个线条就是一条 光谱线。所有光谱线的总和称为光谱。 ⒛线状光谱:原子光谱是由一条条断续的光谱线构成的。 21.标识线状光谱:对于确定的原子,在各种激发条件下得到的光谱总是完全一样的,也就 是说,可以表征原子特征的线状光谱。 22.戴维逊-革末实验证明了什么?第二章⒈量子力学中,原子的轨道半径的含义。 ⒉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某时刻 t 在空间某一点(x,y,z)波函数模的平方与该时刻 t 该地点(x,y,z) 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几率密度(通常称为几率)dw(x,y,z,t)成正比。 按照这种解释, 描写 粒子的波是几率波。 ⒊波函数的特性:波函数乘上一个常数后,并不改变在空间各点找到粒子的几率,即不改变 波函数所描写的状态。 ⒋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 ( x, y, z , t ) d  12(2.1 - 7)⒌态叠加原理:若体系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可能状态Ψ 1,Ψ 2,…Ψ n,则这些可能状态的任 意线性组合,也一定是该体系的一个可能的状态。也可以说,当体系处于态Ψ 时,体系部分 地处于态Ψ 1,Ψ 2,…Ψ n 中。 ⒍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单值性,有限性和连续性,波函数归一化。 ⒎定态:微观体系处于具有确定的能量值的状态称为定态。定态波函数:描述定态的波函数 称为定态波函数。 。 ⒐定态的性质: ⑴由定态波函数给出的几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⑵粒子几率流密度不随时间 改变。⑶任何不显含时间变量的力学量的平均值不随时间改变。 ⒑本征方程、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在量子力学中,若一个算符作用在一个波函数上,等于 一个常数乘以该波函数, 则称此方程为该算符的本征方程。 常数 fn 为该算符的第 n 个本征值。 波函数ψ n 为 fn 相应的本征波函数。⒒束缚态:在无穷远处为零的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基态:体系能量最低的态。 ⒓宇称:在一维问题中,凡波函数ψ (x)为 x 的偶函数的态称为偶(正)宇称态;凡波函数ψ (x) 为 x 的奇函数的态称为奇(负)宇称态。 ⒔在一维空间内运动的粒子的势能为(μ ω 2x2)/2, ω 是常数,这种粒子构成的体系称为线 性谐振子。 线性谐振子的能级为: En  (n  1 ), 2n  0,1,2,3,  ⒕透射系数:透射波几率流密度与入射波几率流密度之比。反射系数:反射波几率流密度与 入射波几率流密度之比。 ⒖隧道效应:粒子在能量 E 小于势垒高度时仍能贯穿势垒的现象。 ⒗求证:在薛定谔方程中 2  i   (r, t )    2  V (r)  (r, t ) t 2  只有当势能 V(r)为实函数时,连续性方程  w(r, t )    J  0 才能成立。t⒘设一个质量为μ 的粒子束缚在势场中作一维运动,其能量本征值和本征波函数分别为 En, ψ n,n=1,2,3,4、…。求证: ,  m( x) n( x)dx  0mn⒙对一维运动的粒子,设 Ψ1(x)和 Ψ2(x)均为定态薛定谔方程的具有相同能量 E 的解,求证:1( x) 2( x)  2( x)1( x)  常 数  ⒚一粒子在一维势场 xa , 2  U ( x)  0,  a  x  a 2 2  , xa  2 中运动,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的波函数。 ⒛体系处于ψ (x,t)态,几率密度ρ (x,t)=?几率流密度 j(x,t)=? 证 明 :   J t x21.设粒子波函数为ψ (r,t),写出粒子几率守恒的微分表达式。 22.量子力学的波函数与经典的波场有何本质性的区别? 答: 量子力学的波函数是一种概率波,没有直接可测的物理意义,它的模方表示概率,才有 可测的意义;经典的波场代表一种物理场,有直接可测的物理意义。23.什么是量子力学中的定态?它有什么特征? 24.设 C( p, t ) 为归一化的动量表象下的波函数,写出 C( p, t ) dp 的物理意义。 25.设质量为μ 粒子处于如下势垒中U  U ( x)   0 0  x  x0 x  x0 (1)2若 U0>0,E>0,求在 x=x0 处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26.设质量为μ 粒子沿 x 轴正方向射向如下势垒 V U ( x)   0 0  x  x0 x  x0若 V0>0,E>0,求在 x=x0 处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27.一个粒子的波函数为 x A a ,  (b  x)   ( x)   A , (b  a)  0,   0  x  a, a  x  b, 其他, A, a, b都 是 常 数 。求:①归一化常数 A;②画出 (x) 与 x 关系图,并求粒子出现最大几率的点。③在 0  x  a 区间找到粒子的几率。在 b  a 和 b  2a 时的几率。④ x 的平均值。ˆ ˆ 28. A2  I , I 为单位矩阵,则算符 A 的本征值为__________。29.自由粒子体系,__________守恒;中心力场中运动的粒子___________守恒。 30.力学量算符应满足的两个性质是 。厄密算符的本征函数具有 。第三章⒈算符: 作用在一个函数上得出另一个函数的运算符号, 量子力学中的算符是作用在波函数 上的运算符号。ˆ ˆ ˆ ˆ  ⒉厄密算符的定义: 如果算符 F 满足下列等式  F dx   F  dx , 则称 F 为厄密算符。 式中ψ 和φ 为任意波函数,x 代表所有的变量,积分范围是所有变量变化的整个区域。 推论:量子力学中表示力学量的算符都是厄密算符。 ⒊厄密算符的性质: 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必是实数。 厄密算符的属于不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 数相互正交。 ⒋简并:对应于一个本征值有一个以上本征函数的情况。简并度:对应于同一个本征值的本征函数的数目。 ⒌氢原子的电离态:氢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的状态。 电离能:电离态与基态能量之差 ⒍氢原子中在半径 r 到 r+dr 的球壳内找到电子的概率是: Wnl (r)dr  R2 (r)r 2dr nl在方向(θ,φ)附近立体角 dΩ 内的概率是: wlm( , )dΩ  Ylm( , ) dΩ  ⒎两函数 ψ1 和 ψ2 正交的条件是:1  2dτ  0 式中积分是对变量变化的全部区域进行的,2则称函数 ψ1 和 ψ2 相互正交。 ⒏正交归一系:满足正交条件的归一化本征函数φ k 或φ l。ˆ ⒐厄密算符本征波函数的完全性:如果φ n(r)是厄密算符 F 的正交归一本征波函数,λn 是本征值,则任一波函数ψ (r)可以按φ n(r)展开为级数的性质。或者说φ n(r)组成完全系。ˆ ⒑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当体系处于算符 F 的本征态φ 时,力学量 F 有确定值,这个值就是 ˆ 算符 F 在φ 态中的本征值。力学量在一般的状态中没有确定的数值,而有一系列的可能值,这些可能值就是表示这个力学量的算符的本征值。每个可能值都以确定的几率出现。ˆ ˆ ˆ ˆ ˆ ˆ ⒒算符对易关系: A,B  AB  BA。ˆ ˆ ˆ ˆ 可对易算符:如果 A,B  0 ,则称算符 A 与 B 是可对易的; ˆ ˆ ˆ ˆ 不对易算符:如果 A ,B  0 ,则称算符 A 与 B 是不对易的。⒓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ˆ ˆ 定理 1:如果两个算符 F 和 G 有一组共同本征函数φ n,而且φ n 组成完全系,则算符对易。ˆ ˆ 定理 2:如果两个算符 F 和 G 对易,则这两个算符有组成完全系的共同本征函数。⒔测不准关系:当两个算符不对易时,它们不能同时有确定值,2  (F) 2  (G )2  k 4⒕量子力学中力学量运动守恒定律形式是:ˆ ˆ d F  F  1 F , H   0  dt t i   量子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形式是:ˆ ˆ ˆ dH  1 H , H   0  dt i   ⒖空间反演:把一个波函数的所有坐标自变量改变符号(如 r→-r)的运算。 宇称算符:表示空间反演运算的算符。 宇称守恒:体系状态的宇称不随时间改变。 ⒗一维谐振子处在基态 ( x)  (1) 势能的平均值 U (2) 动能的平均值 T  e 2 x2 i  t 2 2,求:1  2 x 2 ; 2p2 ; 2(3) 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0x 2ne 2 2xdx (2n  1)!  2n 1  2 n 1⒘证明下列关系式:,p   i ˆ      , ˆ ˆ  ˆ Lx , Ly   iLz    ˆ ˆ  ˆ Ly , Lz   iLx     ˆ ˆ  ˆ Lz , Lx   iLy    ˆ2  L , L   0,   (  x, y, z)ˆ ˆ L ,L   0, (  x, y, z)     ˆ ˆ ˆ 综 合 写 成 : L  L  iLˆ L    0, (  x, y, z)  ,    ˆ ˆ L , z  ix;       , y  ix  y  Lz     ˆ ˆ L p   0,  ,     (  x, y, z)ˆ ˆ L , y iz; L , x  iz  x   y      ˆ ˆ L , x  iy;        , z  iy   z  Lx     ˆ ˆ L , p   ip ; ˆ z  x y   ˆ ˆ L , p   ip ˆ z  y x  ˆ ˆ ˆ ˆ L , p   ip ;       , p   ip ˆ ˆ x x  y z Lz y     ˆ ˆ ˆ ˆ L , p   ip ;        , p   ip   ˆ ˆ y y  z x Lx z     ⒙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用什么算符表示?为什么?力学量算符在自身表象中的矩阵是什么 形式? ⒚表示力学量的厄密算符的所有本征函数构成 有 。 ; 力学量的取值范围就是该算符的所⒛厄密算符有什么性质?①试证明厄密算符的本征值必是实数。 ②试证明厄密算符的属于不 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数相互正交。 21. 证明算符关系: x, p2 f ( x)  2ip f ( x), ˆ ˆ x x     x, p f ( x) p   i f ( x) p  p f ( x), ˆ ˆ ˆ ˆ   x x x x     ˆ ˆ ˆ ˆ p  L  L  p  2ipˆ ˆ ˆ 22. 试证明算符 Lx  ypz  zp y 是厄密算符。ˆ ˆ 23. 写出角动量分量 Lx 和 Ly 之间的对易关系。ˆ 24. f (x) 是 x 的可微函数,证明:  px, f ( x)  i f ( x)   x  ˆˆ ˆ ˆ ˆ ˆ 25. A, B 各为厄密算符,试证明: AB 也是厄密算符的条件是 A与B 对易。26. 粒子在宽度为 a 的非对称一维无限深势阱中,其本征能量和本征波函数为:2 2 En    2 n2, n  1,2,3,   2an  n( x)  2 s i n ( x) (0  x  a) a a当体系处于状态  ( x)  Ax(a  x) 时(A 是归一化常数) ,证明:  4 2 ①  16   ;②  14   96 960 n n1,3,5 1,3,5, n27. 氢原子处在基态 (r, ,  )  1 e a0 ,求:a0r(1) r 的平均值; (2) 势能  e 的平均值r2(3) 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28. 一维运动粒子的状态是 ( x)    A x  x e 0  x0 x  0 其中  0求: (1) 粒子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2)粒子的平均动量。 (利用公式 0 xmexdx  m! 1 )  m29. 设氢原子处在状态 (r, ,  ) 5 3R21(r )Y10( ,  )  1 R31(r )Y11( ,  )  3 R21(r )Y11( ,  ) 23试求氢原子能量、角动量平方及角动量 z 分量的可能值,这些可能值出现的几率和这些力 学量的平均值。 30. 量子力学中,体系的任意态  (x) 可用一组力学量完全集的共同本征态  n(x) 展开: ( x)   cn n( x) ,写出展开式系数 cn 的表达式。n31. 设粒子的波函数为 b 2  2 sinbx, x  b  (x)  0 , x  2  b A.给出在该态中粒子动量的可能测量值及相应的几率振幅; B.求出几率最大的动量值。 32. 力学量算符在自身表象中的表示是一个 中的表示通过一个ˆ  33. 设一力学量为 F    矩阵;同一个力学量算符在不同表象矩阵相联系。 ˆ  ,求 F 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  ˆ2 ˆ ˆ 34. 电 子 在 均 匀 电 场 E   , 0, 0 中 运 动 , 哈 密 顿 量 为 H  P  e x , 试 判 断 2ˆ ˆ ˆ Lx , Ly , Lz 各量中哪些是守恒量,为什么?第四章⒈基底: e1, e2, e3 为线性无关的三个向量, 设 空间内任何向量 v 必是 e1, e2, e3 的线性组合, 则 e1, e2, e3 称为空间的基底。正交规范基底:若基底的向量互相垂直,且每一向量的长度 等于 1,这样的基底叫做正交规范基底。 ⒉希耳伯特空间:如果把本征波函数Φ m 看成类似于几何学中的一个矢量(这就是波函数有 时称为态矢量或态矢的原因),则波函数的集合{φ m}构成的一个线性空间。 ⒊表象:量子力学中,态和力学量的具体表示方式。ˆ ˆ ˆ ˆ ⒋设已知在 L2 和 Lz 的共同表象中,算符 Lx 和 Ly 的矩阵分别为0  2 ˆ Lx  1 2  0 1 0 10 i 0   2 ˆ 1 ; Ly  i 0 2   0 i 0  0  i 0 求它们的本征值和归一化的本征函数。第五章(0) (0) ⒈ 微扰论:由En 求出En,由 n 求出 n的近似求解方法。⒉斯塔克效应:在外电场中,原子光谱产生分裂的现象。 ⒊分别写出非简并态的一级、二级能量修正表达式。 ⒋周期微扰产生跃迁的条件是:   mk 或  m   k   ,说明只有当外界微扰含有频率  mk 时,体系才能从  k 态跃迁到  m 态,这时体系吸收或发射的能量是 mk , 这表明周期微扰产生的跃迁是一个共振跃迁。 ⒌光的吸收现象: 在光的照射下, 原子可能吸收光的能量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的 现象。 ⒍原子的受激辐射(跃迁)现象:在光的照射下,原子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而放出 光的现象。 ⒎原子的自发辐射(跃迁)现象:在无光照射时,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跃迁到较低能级而发光的 现象。 ⒏自发发射系数 Amk :表示原子在单位时间内,由 εm 能级自发跃迁到 ε k 能级,并发射出 能量为 mk 的光子的几率。 ⒐ 受 激 发 射 系 数 Bmk : 作 用 于 原 子 的 光 波 在    d 频 率 范 围 内 的 能 量 密 度 是I ( )d ,则在单位时间内,原子由 εm 能级受激跃迁到能级 ε k 、并发射出能量为 mk 的光子的几率是 Bmk I (mk ) 。 ⒑吸收系数 Bkm :原子由低能级 ε k 跃迁到高能级 εm 、并吸收能量为 mk 的光子的几率是Bkm I(mk ) 。⒒给出跃迁的黄金规则公式,简单说明式中各个因子的含义。 ⒓在 H0 表象中,若哈密顿算符的矩阵形式为: E0 0  1 ˆ 0 H   0 E2   a b  a  b 0 E3  0 0 其中 E10  E2  E3 。利用微扰理论求能量至二级近似。⒔设一体系未受微扰作用时只有两个能级 E01 及 E02,现在受到微扰的作用。微扰矩阵元为H12  H 21  a, H11  H 22  b ; a, b 都是实数。用微扰公式求能量至二级修正值。    ⒕质量为μ 的粒子处于势能0, 0 xa  V(x)  , 其 他 ˆ 中。假设它又经受微扰 H   x2 ,试求基态与第一激发态能量的一级修正。⒖一粒子在 (0,2a) 的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若微扰为  b, ˆ H    b,  0 xa a  x  2a求近似到一级修正的粒子能量。) ⒗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粒子受到微扰 H ( x)  kx(k为 常 数 的作用,求能量的一级修正。ˆ ˆ ⒘已知在 H 0 表象中,体系的哈密顿 H 为 E (0)  1 ˆ H  0  0  0( E20)00  a   0   0  ( E30)   a  0 0 0a  0 2a  ( ( ( 其中 a,b 为小量,a 为实数, E10)  E20)  E30) ,求近似到二级修正的能量值。⒙一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运动,若微扰为 a 0, 0  x  2  V ( x)   b, a  x  a 2  , x  0, x  a b 为小量,求近似到一级修正的粒子能量。 ⒚微扰理论适用的条件和情况。第七章⒈斯特恩-革拉赫实验证明电子存在自旋理由。 ⒉塞曼效应:在外磁场中,每一条光谱线劈裂成一组相邻谱线的现象。 简单(正常)塞曼效应:无外磁场时的一条光谱线,在磁场中将分裂为三条光谱线。 产生的条件是:当外磁场足够大时,自旋和轨道运动间相互作用可以忽略。 复杂(反常)塞曼效应:无外磁场时的一条光谱线,在磁场中将分裂为更多条光谱线。 产生的条件是:在弱外磁场中,必须考虑自旋和轨道运动间相互作用。 ⒊两个电子自旋角动量耦合的自旋总角动量 S:S  s(s  1) , s  s1  s2,s1  s2  1 0 ,所以两个电子自旋角动量耦合的自旋总角动量只能有两个可能值。 ⒋两个电子轨道角动量耦合的轨道总角动量 L:L  l(l  1), l  l1  l2, l1  l2  1, l1  l2  2,  , l1  l2对于两个电子,就有几个可能的轨道总角动量。 ⒌电子自旋角动量与轨道角动量耦合为一个总角动量 J1:J1  l1  s1, l1  s1,s1  1 2每个电子只有两个 J1 值。 ⒍LS 耦合总角动量 J:Jj( j  1), j  l  s, l  s  1, l  s  2,  , l s⒎jj 耦合总角动量 J:Jj( j  1), j  j1  j2, j1  j2  1, j1  j2  2,  , j1  j2⒏价电子: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原子的化学性质以及光谱特性都决定于价电子。 ⒐内层电子:原子中除价电子外的剩余电子。 ⒑原子实:原子核与内层电子组成一个完整而稳固的结构。 ⒒电子组态:价电子所处的各种状态。 ⒓原子态:原子中电子体系的状态。 ⒔原子态符号:用来描述原子状态的符号。 ⒕原子态符号规则:用轨道总量子数 l、自旋总量子数 s 和总角动量量子数 j 表示 ①轨道总量子数 l=0,1,2,·· ·,对应的原子态符号为 S,P,D,F,H,I,K,L,··; · ②原子态符号左上角的数码表示重数,大小为 2s +1,表示能级的个数。 ③原子态符号右下角是 j 值 ,表示能级对应的 j 值 。 形式为: 2s1S j ,2s1Pj , 2s1Dj ,2s1Fj ,  ⒖光谱的精细结构: 用分辨率足够高的仪器观察类氢原子的光谱线, 会发现每一条光谱线并 不是简单的一条线,而是由二条或三条线组成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光谱的精细结构。 ⒗原子态能级的排序(洪特定则): (1)从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具有相同 L 值的能级中,那重数最高的,即 S 值最大的能级 位置最低; (2)从同一电子组态形成的、具有不同 L 值的能级中,那具有最大 L 值的位置最低。 ⒘辐射跃迁的普用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原子光谱表明,原子中电子的跃迁仅发生在满足一定条件的状态之间, 这些条件称为选择定则。2、原子的宇称:如果原子中各电子的 l 量子数相加,得到偶数,则原子处于偶宇称状 态;如果是奇数,则原子处于奇宇称状态。 3、普遍的选择定则:跃迁只能发生在不同宇称的状态间,偶宇称到奇宇称,或奇宇称 到偶宇称。电子能否有跃迁首先要考虑这一条,然后按照耦合类型再有以下定则。 ⒙LS 耦合选择定则: ① S  0 ,要求单一态电子只能跃迁到单一态,三重态电子只能跃迁到三重态。 ② l  0,  1 ,当 l  0 时,要考虑宇称奇偶性改变的要求。 ③ j  0,  1 , j  0 至 j  0 的跃迁是禁止的。 jj 耦合选择定则: ① j1 j2  0,  1 ② j  0,  1 , j  0 至 j  0 的跃迁是禁止的。 ⒚全同粒子:质量、电荷、自旋等固有性质完全相同微观粒子。 ⒛全同粒子的特性:全同粒子具有不可区分性,只有当全同粒子的波函数完全不重叠时,才 是可以区分的。 21.全同性原理: 在全同粒子所组成的体系中,两全同粒子相互代换不引起物理状态的改变。 22.对称波函数:设 qi 表示第 i 个粒子的坐标和自旋,Φ(q1,…,qi,qj,…,t)表示体系的波函数。 如果两粒子互换后波函数不变,则 Φ 是 q 的对称波函数。 23.反对称波函数:设 qi 表示第 i 个粒子的坐标和自旋,Φ(q1,…,qi,qj,…,t)表示体系的波函数。 如果两粒子互换后波函数变号,则Φ 是 q 的反对称波函数。 24.对称性守恒原理:描写全同粒子体系状态的波函数只能是对称的或反对称的,它们的对 称性不随时间改变。 如果体系在某一时刻处于对称(反对称)的状态, 则它将永远处于对称(反 对称)的状态上。 25.费密子:自旋为  或  奇数倍的全同粒子。费密子的特点:组成体系的波函数是反对称2 2 的,服从费密—狄拉克统计。 26.玻色子:自旋为零、  或  整数倍的全同粒子。玻色子的特点:组成体系的波函数是对称 的,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 27.交换简并:由全同粒子相互交换而产生的简并。 28.泡利不相容原理: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费密子处于同一状态。29.交换能的出现,是由于全同粒子的波函数必须是对称波函数或反对称波函数的缘故。 30.交换能 J 与交换密度有关,其大小决定于两个电子波函数重叠的程度。重叠程度越大, 交换能就越大。 31.LS 耦合引起的精细结构分析。如 n=3 能级中,有一个 p 电子和 d 电子所引起的能级差别 (原子态)。 32. 对氢原子,不考虑电子的自旋,能级的简并度,考虑自旋但不考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 耦合时,能级的简并度,如再考虑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的耦合,能级的简并度。 33. 反常塞曼效应的特点,引起的原因。(碱金属原子能级偶数分裂;光谱线偶数条;分裂 能级间距与能级有关;由于电子具有自旋。) 34. 什么是简单塞曼效应?写出与其相应的哈密顿量。 35. 在简单塞曼效应中,没有外磁场时的一条谱线在外磁场中分裂为几条? 36. 写出 Pauli 矩阵和它们的对易关系。 37. 写出两个电子的对称自旋波函数和反对称自旋波函数。 38. 对于全同粒子体系,由于任意交换两个粒子,体系的状态 态只能用 或 波函数表示。 ,所以体系的状39. 什么是全同性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二者是什么关系? 40. 什么是光谱的精细结构?产生精细结构的原因是什么?考虑精细结构后能级的简并度 是多少?ˆ ˆ ˆ ˆ ˆ ˆ 41. 若 S 是电子的自旋算符,求 S x Sz S x S y S x  ?42. 证明:  x y zi 0 1   ˆ ˆ  及 S y    0 - i  的本征值和所属的本征函数。 43. 求 S x        2 1 0 2 i 0 2 44. 若    x  i y , 求 ;2004 年量子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20 分)已知氢原子在 t  0 时处于状态 ( x,,0)  2 ( x)    1 ( x)    3 ( x)   3  0 3  1 3  0其中,  n (x) 为该氢原子的第 n 个能量本征态。求能量及自旋 z 分量的取值概率 与平均值,写出 t  0 时的波函数。 解 已知氢原子的本征值为En  1 1 2 02 1 e4 12 2 n 2,n  1,2,3,(1)将 t  0 时的波函数写成矩阵形式1  2 3  x    2  x   3   ( x, 0)   3  2   1  x    3  利用归一化条件 2(2)c1  dx  3   x    * 22 * 3  x  31  2 3  x    2  x    2 * 3   1  x     3   3 2    1  x    3  (3)1 2 4 2 7 2     c  c 9 9 9 9于是,归一化后的波函数为 ( x, 0)  2 1   1 2 2  x   3  x     2  x   3  x   9 3 7 7 3  (4)    7 2   4  1  x   1  x      3    7 能量的可能取值为 E1, E2 , E3 ,相应的取值几率为W  E, 0  1 4 1 ;W E , 0  2 7 7 ; 3E ,  W 0 2 7(5)能量平均值为4 1 2 E1  E 2 E 3 7 7 7 4 e  4 1 1 1 2 1  161 e4  2        2  7 1 7 4 7 9  504 2 E  0 (6)  自旋 z 分量的可能取值为 ,  ,相应的取值几率为 2 2  W  sz  , 2    1 2 3  0    W  sz   ; ,0  2  7 7 7 4 7(7)自旋 z 分量的平均值为3  4    sz  0           7 2 7  2 14t  0 时的波函数(8) 1 2  i   i   2  x  exp   E2t   3  x  exp   E3t    7 7        ( x, t )     4  i     1  x  exp   E1t    7     (9)二. (20 分) 质量为 m 的粒子在如下一维势阱中运动 V0  0.  V  x     V0 , 0,  x0 0 xa xa若已知该粒子在此势阱中有一个能量 E   解V0 的状态,试确定此势阱的宽度 a 。 2对于  V0  E  0 的情况,三个区域中的波函数分别为 1  x   0   2  x   A sin kx      x   B exp x   3(1)其中,k2m( E V 0 ) ;2m E (2)利用波函数再 x  0 处的连接条件知,   n , n  0,1,2, 。 在 x  a 处,利用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连续的条件 2 a    3 a ' '  2 a    3 a (3)得到A sin ka  n   B exp a  Ak coska  n    B exp a (4)于是有tan ka    k(5)此即能量满足的超越方程。 1 当 E   V0 时,由于 2 m V0  t an a        m V0   1 m V0 (6) 故m V0  a  n 4n  1,2,3,(7) 最后得到势阱的宽度1    a  n   4  m V0 (8) 三、 (20 分) 证明如下关系式     j j j j (1)任意角动量算符 ˆ 满足 ˆ  ˆ  iˆ 。 证明 对 x 分量有 ˆj  ˆj   ˆj ˆj  ˆj ˆj =iˆjy z z y xx同理可知,对 y 与 z 分量亦有相应的结果,故欲证之式成立。ˆ 投影算符 pn  n n 是一个厄米算符,其中, n  是任意正交归一的完备本征函数系。 证明ˆ 在任意的两个状态  与  之下,投影算符 pn 的矩阵元为ˆ  pn    n n ˆ ˆ 而投影算符 pn 的共軛算符 pn 的矩阵元为* ˆ ˆ ˆ  pn     n     pn    p*  n n* n   n    n n    **ˆ 显然,两者的矩阵元是相同的,由  与  的任意性可知投影算符 pn* ˆ ˆ 利用  k  x'  k  x     x'  x  证明  xpx mn   xmk  px kn , 其中, k  x  为  kk是厄米算符。任意正交归一完备本征函数系。 证明ˆ  xpx mn  * mˆ  dx  x  xp   x  * m x n  ' '  dx  x  x  dx   x ˆ  x  p x n  x   ˆ  x  p x' n  x '  * k ' ' x'  dx  x  x  dx   x* m '   * m '  k'ˆ  dx  x  x  dx   x   x  p   x  k n   * m ' k * k ' ' x' nˆ   dx  x  x  x   dx   x  p   x  kˆ x p mk x kkn四、 (20 分)在 L2 与 Lz 表象中,在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 1 的子空间中,ˆ ˆ ˆ 分别计算算符 Lx 、 Ly 与 Lz 的矩阵元,进而求出它们的本征值与相应的本征矢。解 在 L2 与 Lz 表象下,当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 1 时, m  1, 0, 1,显然,算ˆ ˆ ˆ 符 Lx 、 Ly 与 Lz 皆为三维矩阵。 ˆ 由于在自身表象中,故 Lz 是对角矩阵,且其对角元为相应的本征值,于是有1 ˆ  Lz   0 0  0  0 0  0  1  0(1)相应的本征解为Lz  ;Lz  0 ;1 1       0    0 0       0  01(2)Lz   ; 1 0     1  0ˆ ˆ 对于算符 Lx 、 Ly 而言,需要用到升降算符,即ˆ 1 ˆ ˆ Lx  L  L 2 1 ˆ ˆ ˆ Ly  L  L 2i , l 1 m(3)而ˆ L l m  l1   m m l  1(4)ˆ ˆ 当 l  1, m  1, 0, 1 时,显然,算符 Lx 、 Ly 的对角元皆为零,并且,ˆ 1 , 1Lx ˆ 1 , 1Lxˆ 1 , 1Lx ˆ 1 , 0Ly ˆ 1 , 1Ly1 , 1 1,   1 1 ,ˆ y 1 L1 , 10 0 1, 1  2ˆ 1 y, 1  1 , 1 L ˆ 1L 1 x ,(5)只有当量子数 m 相差 1 时矩阵元才不为零,即1, 0 1,   1 1, 0 ˆ 1ˆ, x 0  1 , 1 L x1 , 0 L   ˆ 1 y, 1 L 1ˆ,y 0 L i 1 0 , 2 i 1 , 1 2 1, 0(6)ˆ ˆ 于是得到算符 Lx 、 Ly 的矩阵形式如下0 1 0   0  i 0      ˆ  ˆ Lx  i  i 0  1 0 1 ;Ly  2   2  0 i 0   0 1 0  (7)ˆ L y 满足的本征方程为0   i 2 0i 0 i0   c1   c1       i   c2     c2  c  0   c3     3i 2 (8)相应的久期方程为 i 2 0  0 i 2 0 i 2(9)将其化为3   2   0得到三个本征值分别为(10)1  ; i  1  1   2 ; 2   i 2  0;3  (11)将它们分别代回本征方程,得到相应的本征矢为21  i   1   1   0 ;  3   2  2 2   1  i(12)ˆ Lx 满足的本征方程为0   1 2 0  1 0 1 0  1 0   c1   c1       c2     c2  c  c   3  3(13) 相应的久期方程为  2 0  2   2 0  0 2 (14) 将其化为3   2   0得到三个本征值分别为(15)1  ;2  0;3  (16)将它们分别代回本征方程,得到相应的本征矢为 1   1 1   2  ; 2   1  1 1    2 0 ; 2   1   1   1    2 3 2   1 (17)五、 分) 由两个质量皆为  、 (20 角频率皆为  的线谐振子构成的体系,ˆ 加上微扰项 W   x1 x2( x1 , x 2 分别为两个线谐振子的坐标)后,用微扰论求体系基态能量至二级修正、第二激发态能量至一级修正。 提示: 线谐振子基底之下坐标算符的矩阵元为mxn   1 n n 1  m,n 1    m,n 1   2 2 式中,   解。体系的哈密顿算符为ˆ ˆ ˆ H  H0  W其中(1)1 1 2 ˆ ˆ ˆ2 H0  p12  p2   2 x12  x2 2 2 ˆ W   x x1 2(2)ˆ 已知 H 0 的解为 n x1 , x2    n x1  n x2 1 20 E n  n  1(3)其中n1 , n2 , n  0,1,2,  1,2,3,, f n将前三个能量与波函数具体写出来0 E0   ;(4) 0   0  x1   0  x2   11   0  x1  1  x2   12  1  x1   0  x2   21   2  x1   0  x2   22   0  x1   2  x2   23  1  x1  1  x2 (5)E10  2 ,0 E2  3 ,对于基态而言, n1  n2  n  0 , f 0  1 ,体系无简并。利用公式m x n 可知 1 n n 1  m,n 1    m,n 1   2 2 (6) ˆ E01   0 W  0  0E0  2 n  0  1fnˆ ˆ  0 W  n  n W  00 0 E0  E n(7)显然,求和号中不为零的矩阵元只有 ˆ ˆ  0 W  23   23 W  0   2 2 于是得到基态能量的二级修正为E02 (8)1 2 2   0  2 3 0 E0  E2 4 4 8 W12 W32 W13 W23 01(9)第二激发态为三度简并,能量一级修正满足的久期方程为 W11  E 21W21 W31W22  E 21(10)W33  E 2其中W1 1  W 2 2 W 3  W 12 W 02 1  3 W1 3  W 3 1 W 2  W 32  2  3 2将上式代入(10)式得到  E2 1(11)0  E210  整理之, E21 满足  E21 2 2   0 2 2  E2 1(12) 2 2 2 2 3 2 1 E 0 4 2(13)于是得到第二激发态能量的一级修正为   1 1 1 E 21   2 ; E 22  0; E 23  2  (14)试题编号:重庆邮电大学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量子力学试卷(期末) 卷) (B (闭卷)题 得 号 分 一 二 2.1 2.2 2.3 2.4 总 分评卷人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A,B两束光,A的波长 A  3 109 m ,B的波长 B  4 1010 m ,请问哪束光的 能量更高? A . .2、微观粒子的波函数 应满足的三个标准条件是 单值性,连续性,有限性 3、一粒子的波函数 ( x)  3x2e x ,请问该粒子是否处在动量的本征态? 否. 4、粒子穿过方势垒,请问透射系数随着势垒的加高减小还是增大?减小.. 5、假如两力学量算符具有共同的本征函数,则此这个算符是否对易?对易.  ˆ ˆ ˆ ˆ ˆ ˆ ˆ 6、对易关系 [ L 2 , Lz ]  0 , [ L , L ]  iL , [ L , y]  iz .x y zx 7、已知  x, px   i ,则 x  px  .   2   8、算符在其自身表象中的表示是否为对角矩阵? 是 1 0 9、已知泡利算符分量  z    ,x, y 的矩阵表达式 0 1  0 1  0 i  分别为  x    , y   i 0  . 1 0   .10、写出氧原子(原子序数 z  8 )的电子排布: 1s 2 2s 2 2 p 4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 x  0,  1、(10 分)一粒子在一维势场 U ( x)  0, 0  x  a 中运动,求粒子的能级和对应的  , x  a 波函数。 解:一位无限深势阱中,定态薛定谔方程d 2 ( x) 2  2 (U  E ) ( x) dx2 (1)(2 分)在阱外, x  0, x  a , U (x)   ,若波函数 ( x)  o , 由(1)式得 意义的。因此, 在阱外必有 ( x)  0 。 (2 分)2 在阱内, 0  x  a , U ( x)  0, 令 k d 2   , 这是没有 dx22 E ,由 (1)式得 2(2)d 2  k 2  0 . 2 dx上式的通解是 ( x)  A sin kx  B coskx ,(3)A, B 是两个待定常数.由于 (x) 在边界处连续,有 B   (0)  0, 且A sin ka   (a)  0 .由于 A  0 ,否则只能有零解,故 k  na, n  1,2, .将粒子波函数  ( x)  A sin kx 代入归一化条件0a( x) ( x)dx  1 ,积分得 A 2 , 所以, 归一化波函数为 a(4) (5 分) n ( x)  2 2 粒子能量为 E  n . 2 a 222 nx sin . a a(5)(3 分)  2x 2、(10 分)粒子状态处于一维谐振子的基态  ( x, t )  e  1/ 2x 和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利用积分公式:  e x dx 22 2i  t 2试求平均值 ) 解:平均值 x 为x    ( x) x ( x)dx  *   2x e  1/ 22 2i  t 2  x x 1/ 2 e 2 2 2i  t 2dx(4 分)  xe 2 x 2dx  0因为动量的本征函数为  p ( x) ipx 1 e  ,所以 2 c( p )   * ( x) ( x)dx p 1   2   1 e 2 2i i x   t  Px 2 edx1  2  e1 i i   2 x2   t  Px 2 2 edxi  t 1 e 2 2  ep21 ip p2   2 ( x  2 )2  2 2 2   2 dx1  2   1 2 i   2  t  2 e e 2 2e1 ip   2 ( x  2 )2 2  dxp2  2 e p22 22ei  t 2 2 2  i t 1  e 2  2  (4 分)动量几率分布函数为 ( p )  c( p) 21p2 e 2 2(2 分)3、(20分)有二个物理量,它们的矩阵表示为:0 1 0 1 0 0        Lx   1 0 1  , Lz  2  0 0 0  2  0 0 1     0 1 0(1)如果测量 Lz ,得到的可能的值是什么? 解: Lz 的久期方程为  2 0 00  00 0   2  , 3  2 2 0  .(    ).(  )  0 2 2 1  0, 2 ˆ ∴ Lz 的本征值为 0,  ,  2 2(3 分)(2)求 Lz 的本征函数。ˆ 解: Lz 的本征方程 a1   1 0 0   a1         0 0 0   a2     a2  2   a   0 0 1  a3   3  a1    ˆ 其中   a2  设为 Lz 的本征函数。 a   3当 1  0 时,有(1 分) 1 0 0   a1   0         0 0 0   a2    0  2      0 0 1  a3   0   a1   0        0    0   a1 =a3  0 2     a3   0 由归一化条件0  2   1  (0, a2 , 0)  a2   a2 ,所以 a2  1 0    0   ∴  1  1  0  当 2 (2 分) 时,有 2 a1   1 0 0   a1         0 0 0   a2   a2 2 2   0 0 1 a  a    3   3 a1   a1       0    a2   a2  0, a3  0  a   a   3  3由归一化条件 a1  2   1  ( a , 0, 0)  0   a1 ,所以 a1  1 0   * 11    ∴  2  0 0  当 3  (2 分) 时,有 2 a1   1 0 0   a1         0 0 0   a2    a2 2 2   0 0 1  a  a    3   3  a1   a1       0    a2   a1  0, a2  0  a   a   3  3由归一化条件0  2   1  (0, 0, a3 )  0   a3 ,所以 a3  1 a   3 0   ∴ 3  0 1   (2 分)(3)求 Lx 的本征值。 解: Lx 的久期方程为  2 0 2   20  2   0   3   2   0 1  0,2  ,3  ˆ  ∴ Lx 的本征值为 0,, (4)求 Lx 的本征函数。(3分)ˆ 解: Lx 的本征方程 a1   0 1 0  a1         1 0 1  a 2     a 2  2 a     0 1 0  a 3   3  a1    ˆ 其中设 Lx 的本征函数   a 2  . a   3当 1  0 时,有 (1 分) 0 1 0  a1   0         1 0 1  a 2    0  2      0 1 0  a3   0   a2   0       a1  a3    0   a3  a1, a 2  0 2   0  a2     a1    ∴  0  0   a   1由归一化条件 a1    1 2 1    0  (a ,0, a ) 0   2 a1 . 取 a1  2  a   1 0 * 1 * 1 1   2    1   0   1      2 当  2   时,有(2 分) a1   0 1 0  a1         1 0 1  a 2    a 2  2 a     0 1 0  a 3   3          2   a  a 2  2a1   1  1  (a1  a3 )    a 2   a 2  2a3 2        a3  a3  a1 1 a2  2  1 a2 a1    ∴     2a1    a1    由归一化条件 a1    1 2 1  (a , 2a , a ) 2a1   4 a1 . 取 a 1  2   a1    * 1 * 1 * 11  2     1 。 ∴ 2   2   1    2 当 3   时,有(2 分) a1   0 1 0  a 1         1 0 1   a 2     a 2  2 a     0 1 0  a 3   3         ∴  2   a    1 1 (a1  a 3 )     a 2   2       a3  1  a2  2  1 a1 a 2   2a 1    a 2   2a 3 a  a 1  3   a1      2a1      a1    a1    1 2 * * * 由归一化条件 1  (a1 , 2a1 , a1 )  2a1   4 a1 . 取 a 1  2    a1    1   2     1  。 ∴ 3   2    1     2 ˆ 4、(10 分)设一体系未受微扰作用时有三个能级: E10 , E20 ,现在受到微扰 H / 的a b 作用,微扰矩阵元为 H /    ,a 和 b 都是实数,用微扰公式求能量 E1 , E2 至 b a二级修正值。 a b  | H mn |2 (0)   解:因为 H   (2 分)  ,由微扰论公式 En  En  H nn (0) (0) En  Em m b a/可得 E1  E10  H11  m 0 1   | H m1 |2  | H m1 |2  E10  a   0 0 0 0 E1  Em E1  Em m2 | H 21 |2 b2 0  E a 0  E1  a  0 0 0 E1  E2 E1  E20  E2  E2  H 22   m 2 0 2(4 分)   | H m 2 |2  | H m 2 |2 0  E2  a   0 0 0 0 E2  Em E2  Em m 1| H | a2 0  E  b  0 12 0  E2  b  0 E2  E1 E2  E10(4 分)5、(10 分)证明轨道角动量满足 L2  L2  L L  Lz .(其中 L  Lx  iLy ) zL2  L L  Lz  L2  ( Lx  iLy )( Lx  iLy )  Lz z z  L2  Lx 2  iLx Ly  iLy Lx  Ly 2  Lz z  L2  Lx 2  i ( Lx Ly  Ly Lx )  Ly 2  Lz z证明:  L2  Lx 2  i.iLz  Ly 2  Lz z L2  Lx 2  Lz  Ly 2  Lz z  L2  Lx 2  Ly 2 z  L26、(10 分)简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答:(1) 微观体系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 分) (2 (2) 体系的状态波函数满足薛定鄂方程: i ˆ  H .(2 分) t(3) 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关系的假设:力学量用厄密算符表示,它的本征函数组成完全系,ˆ 当 体 系 处 于 波 函 数  ( x ) 时 ,  ( x ) 可 用 某 力 学 量 算 符 F 的 本 征 函 数  ( n) 展 开 ,ˆ ˆ  ( x)   cnn ,测量力学量 F 所得的数值必是算符 F 的本征值之一 n ,测得 n 的几率n为 cn .(4 分) (4) 全同性原理: 在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中, 两全同粒子相互调换不改变体系的状态. 2 分) (2


相关内容

  • 20XX年高三生物复习总结交流发言稿
    2014高三生物学科复习工作汇报 高考,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面对复习的艰辛,解题的繁难,兄弟院校的竞争,多变的惰绪,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复习的进度和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程度,怎样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下仅就2014高考复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结构力学]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习题 第一套 一.判断题 1.多余联系只存在于几何不变体系中,瞬边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中不存在多余联系. ( ) 2.在地基差的时候,采用静定结构类的结构方案比较合适,因为当基础沉降时,结构中不会 产生内力. ( ) ...
  • 期末考试总结班会20**年.2
    幻灯片10 本次我班前十名同学: 1司金婷 2曹啸 3李佳峥 4赵萌 5张宇凡 6马超 7苏迪诺 8张宇萌 9付佳 10陈京津 幻灯片11  单科成绩第一名:  语文 司金婷108  数学 陈京津77  英语 张宇萌 赵萌84  ...
  • 电大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若集合A ={ a,{a },{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a ,{a }}∈A B .{1,2}∉A C .{a }⊆A D .∅∈A 正确答案:C 2.若集合A ={1,2},B ={1,2,{ ...
  • 从愚昧到科学尔雅课后习题20**年答案
    科学和学史科含的已义完 成成: 绩0100分.1 综 性科学合出现史()于 ..16A世末纪7世1纪初 .B17世初纪8世1末 纪C1.世8纪末9世纪1 初.19D世末2纪0纪世初 我的答案:D得分 :25.分0 2促 使立的独学史学科形科 ...
  • 激励无数学子的文章--[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准确地说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写下这个热的要命的八月的第一个字符的时侯,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 ...
  • 理论力学1-7章答案
    第7章 点的复合运动 7-1 图示车A沿半径R的圆弧轨道运动,其速度为vA.车B沿直线轨道行驶,其速度为vB.试问坐在车A中的观察者所看到车B的相对速度vB/A,与坐在车B中的观察者看到车A的相对速度vA/B,是否有vB/A=-vA/B?( ...
  • 高等教育-[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 --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 395kPa,t250℃ 1-1 解:已知:t120℃,p1 T120273293K,T250273323K RT1,p2RT2 据pRT,有:p1 T2 ...
  • 上海大学复试
    本人09年就注册了号,当时还不知道报考哪所学校,于是就在机械板块呆了很久,这里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简妮姐每次都热心解答我们的困惑.后来,确定考上海大学,就很少来这里.现已属于预录取的状态.再次来到这里,发现简妮姐还在这里,很开心.下面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