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范文中心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05/26

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相关内容

  • [十面埋伏]赏析
    2008-05-10 10:18:59 琵琶<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 ...
  • 古诗文诵读篇目
    徜徉于诗海 陶冶我情操 寒假古诗文诵读目录 家长评价 学生评价 1.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2. 金钱花 唐 罗隐 3. 成都曲 唐 张籍 4.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5. 咸阳值雨 唐 温庭筠 6. 临平泊舟 宋 黄庚 7. 旅怀 ...
  • 大学端午节活动方案
    篇1: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 ...
  •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全诗赏析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出自唐代颜仁郁的<农家>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全屏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到田里去犁 ...
  • 蒋介石的自我角色定位:圣贤 豪杰 革命领袖
    在蒋介石阅读史上,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对各国革命史及与革命有关的书籍,怀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时间大约从1925年一直持续到1935年前后.蒋先后看过<俄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土耳其革命史>.< ...
  • 历史必修三测试题一
    专题一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 ...
  • 月似当时人似当年否[散文欣赏]
    许久不曾看过文学,似乎是很久很久的记忆被翻出来一样,扑飞的尘土朦胧着细碎的蛛丝.大学纷繁杂乱的生活,将一个个记忆牵扰地很长很长,长的让人忘记,猛然忆起,却不知已是何时.犹记当年,意气风发,不知愁的浮生若梦也陷入了长大的迷茫,不记得当初为什么 ...
  •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执教者:长沙县三中 陈晓 教学目的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 ...
  • 历代脍炙人口的七绝诗句
    历代脍炙人口的七绝诗句 唐人七言断句,李沧溟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凤洲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谓: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 ...
  • 初唐四杰教案
    初唐四杰 制作人:张莉萍 [学习目标] 1.了解初唐四杰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初步把握四杰的创作概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一千四百多年前,是让我们一直引以为骄傲的大唐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