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 范文中心

调皮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11/30

“调皮”幼儿教育的有效策略

【摘要】“调皮”幼儿是指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等等。调皮是幼儿的天性,是任何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现象。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

【关键词】调皮;幼儿;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则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幼儿园中,常常听到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说:“某某小朋友很调皮,某某小朋友很坏”之类的话。其实,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调皮”幼儿。他们平时在班里很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或抢他人玩具等等。很多教师为遇到这样的幼儿感到头疼,从而讨厌这些“调皮”幼儿,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且会致使这部分幼儿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创伤。

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纳付什维利曾说过:调皮是幼儿的天性,是任何一个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现象。冰心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事实上,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幼儿已经掌握初步的行为规范,逐渐由外部权威控制转向内心自觉控制。然而仍有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比如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肆意地哭闹,以此来要挟教师或家长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幼儿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并且不停地变换活动方式。“顽皮是儿童的可贵品质,需要的仅仅是加以引导”。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调皮”幼儿是指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等等。

(一)“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这类幼儿往往表现的非常任性,自制力差,不服从教师的管教。教师组织的活动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不情愿甚至不愿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也不利与幼儿自身的发展。

有一位叫喻子涵的小朋友很调皮,由于父母是晚育得子较迟,所以对喻子涵是百般宠爱,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对他是百依百顺,在班级也是十足的小霸王。上课时,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他却一个人坐在远远的地方,自己玩自己的。游戏时其他小朋都开心的在一起游戏,而他却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边。问

他为什么不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说:“太累了,我不想玩。”户外游戏时小朋友们都在操场上欢快的嬉戏,而他却一个人在班级坐着。问他为什么不出去玩,他说:“我才不去呢,外面太阳太热,晒死了!”。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调皮”幼儿身上普遍存在问题。他们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做作业不能全神贯注。这类幼儿专注力差,即使教师提醒,也会经常走神。它不仅影响幼儿知识的吸收,而且严重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

有一位叫刘振宇的孩子,在教师教学开始的时候,还能很好的听课。可是过了不一会儿,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了。一会儿望向窗外小鸟,一会儿又在纸上不知画些什么。老师点他名,他回过神。可不过几分钟,就又走神了。一堂课上,如此反复。有时候老师让他坐到一个集体座位角落里,他也就嬉皮笑脸的坐过去了,并没有感到羞。振宇的妈妈平时在家里对他也是很宽松,但不是溺爱,老师像他妈妈反应,他妈妈也是说:该打的打,该骂的骂。两位老师都说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同时对他课堂的表现很无奈。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有攻击性行为的“调皮”幼儿中,男孩居多。此类“调皮”幼儿的破坏性大,常无端招惹其他小朋友。造成班级的不和谐,教师经常为这类幼儿烦心,处理其他幼儿打他的小报告,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

马翔宇是幼儿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经常会在班上、幼儿园制造一些麻烦。每天都有小朋友来报告马翔宇的种种不是:这个说马翔宇又打人了,那个说马翔宇抢了他的东西。有时,老师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自己是奥特曼,在打妖怪;有时,他借口“打仗”,用“轰炸机”捣毁别人新搭的“建筑物”致使别人不愉快。跟他来硬的,他不但不理睬,反而变本加厉,耐心教育他,他当即点头认错,可过后很快就忘。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调皮是幼儿的天性,同时也是幼儿气质类型的外部表现。常见的典型气质类型有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在心理上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胆汁质兴奋性较强,多血质灵活性较强,属于这两种典型气质类型的幼儿可能就成了天生的“调皮”幼儿。现实中的“调皮”幼儿原因又多种多样,概括总结有以下四点: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家人把所有的爱倾注于他。每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养成依赖、

懦弱、缺乏独立性。过分的溺爱养成骄横霸道的性格,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任何的缺点,成人对孩子一味欣赏、赞扬、放弃要求。幼儿园环境与家庭环境的落差,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因而任性,发脾气,老师对其产生“调皮”的印象。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把对孩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孩子很严格,比如要孩子在班上考多少名,考不好随之而来的就是打骂,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通常这样的孩子在家庭中表现良好,规规矩矩。到了幼儿园宽松的环境就喜欢欺负其他小朋友。调查表明,这样的孩子往往具有双重性格,因而当教师向家长反应其孩子在幼儿园调皮时,家长往往不相信。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这类“调皮”幼儿是聪明的,他们对这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的总有一种探知精神。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的、神秘的、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这些探究行为导致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引发幼儿的“调皮”。这也是幼儿常见的原因。此类幼儿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幼儿知识的贫乏,生活经验的不足,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神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往往成人越不让看,越不让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一看,做一做,成人则视之为“调皮”。如小振宇在看着窗外小鸟发呆的时候,是否是在思考:小鸟为什么可以飞翔而人却不能之类的科学问题呢?教师适时的引导可以把这种“调皮”幼儿引向科学探索的正确轨道。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1、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个性差异

每个人都是唯一的,每个幼儿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由于每个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所经历的生活不同。他们存在的不仅是年龄上的生理差异,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差。幼儿个体差异在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方向存在的不同,产生了“调皮”幼儿的概念。

2、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调皮”幼儿行为表现特征不一致。通过对不同性别的“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发现:男女“调皮”幼儿在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自制力差,“鬼点子”多等几个方面的表现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女“调皮”幼儿在注意力不集中、霸道,爱发脾气这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男“调皮”幼儿在攻击性和破

坏性行为、活动时常捣蛋、常玩打仗游戏等方面表现显著。例如,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户外活动时,女“调皮”幼儿总是想第一个拿到道具,拿不到时就会立即哭闹以此要挟教师和同伴;而男“调皮”幼儿则会拿着运动器械(比如跳绳)随意地戏打其他幼儿,并且不停地变换着对象。这些都表现了男女“调皮”幼儿在行为表现上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这类型“调皮”幼儿总是不安分的,积极的进取的,不甘落后的。就像例子中的马翔宇,有着旺盛的精力,喜欢招惹其他小朋友,他一直在寻找自己战胜的目标。这样的幼儿心理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幼儿在成人的关注获得自我认同,得到满足。当这种关注不足时,幼儿便会产生失落感,进而促使幼儿寻求其他途径获得成人的关注。加之幼儿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认为只有获得成人的认可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幼儿行为意识的薄弱,造成幼儿看问题的局限性。在班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调皮”行为未能及时加以制止,或是说的不痛不痒,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给幼儿造成一种此行为被许可的印象,幼儿得到这种经验,便会重复做出“调皮”的行为。同时幼儿的自制力差,不善于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违反纪律,从而造成幼儿“调皮”行为的恶性循环。家庭生活中以幼儿为中心,幼儿可以得到家人所有的关注。而幼儿园的特点是集体生活,教师不可能随时随地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种差异性造成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也是引发幼儿“调皮”的重要原因。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忌粗暴简单的单一教育手段。幼儿是弱小的,不成熟的,他们必须依附于成年人。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重任,对所有的幼儿应一视同仁,关心热爱每一个幼儿,全心全意的为幼儿服务,以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调皮”幼儿往往在缺乏爱或理智的爱的环境中成长,教师更应该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与他们亲近,与他们一起游戏,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感、所需,与他们交朋友,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给我们,教师也就能有针对性的教育他们。 其次,对于“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教师和家长必须冷静对待,不要急于批评与喝斥,而是要作细致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努力寻找其做出调皮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因为结合延缓的说理效果更好,从而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最后,面对家长简单粗暴或单一的教育手段,教师可以采取间接、婉转、灵活的办法,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与儿童观,如多次举办专题性的讲座、与家长个别交谈、家访等的方式,帮助、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同时向

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家园合作,共同转化 “调皮”幼儿。

(二) 重视家庭教育,家园联系共同对待幼儿的“调皮”行为

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调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无法完全“渲泄”,因而显得特别顽皮。有的连睡觉时都在被窝里玩玩具,家长烦恼不已。其实调皮儿童他们渴望能多与人交往,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却无人作伴,与其玩耍。于是他们在家时就会倾其所有的玩具拨弄不停,借此“渲泄”。所以,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图、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三) 客观评价“调皮”幼儿行为,努力发现并利用“调皮”幼儿身上 的“闪光点”

对于“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有些教师不加以认真、客观评价,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看待幼儿,把幼儿的调皮、任性、淘气等行为看成是有意捣乱、破坏,并随意贴上“坏孩子”,“多动症”等标签。这势必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倘若教师冷静对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教育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其与普通幼儿表现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在程度上更为强烈一些。

观察结果表明,许多“调皮”幼儿的行为表现有其可贵之处:好奇、好问、好动是探索求知的表现;不听话、顶撞大人反映其有主见和独立性的发展;好争好斗体现其有进取心;鬼点子多也蕴含创造性等等。所以教师平时要努力发现调皮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尽量强化优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通过观察发现,“调皮”幼儿往往精力旺盛,那么其体内的“剩余”体力和精力就需要用一定的方式“发泄”出来。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创设条件,如让幼儿多跑、多跳,带领他们做一些活动性大、互动性强的游戏,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的时间与运动量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把幼儿的“调皮”行为引导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以减少其攻击性、破坏性、捣乱等不良表现。例如,大部分幼儿对新奇的事物好奇好问,作为教师应启发幼儿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如想一想、比一比、赛一赛等等,一步步地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这样就把幼儿幼稚的好奇心、求知欲成功的变成发展智力的动力;同时,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够使师生间的关系变得密切,又能

对幼儿的行为有一定的要求与控制。

(五)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上述由于幼儿在年龄、性别、教育、个体发展、家庭环境等方面有诸多的不同,“调皮”幼儿也就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调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是教育“调皮”幼儿的重要对策。例如,对于“活动量大、自制力差”的幼儿,除了满足其正常的要求,可通过游戏,让幼儿担任一定角色,通过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对于淘气,喜欢“恶作剧”的幼儿,老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因为他们往往是觉得好玩而为之;对于霸道的幼儿,则可运用榜样说服的诱导的方法,着重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等等;对于家、园表现不一的“调皮”幼儿,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双重性格的幼儿,除了加强家、园协调统一,幼儿园应着重纠正其霸道、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行为。对于 “调皮”的男孩,教师应把他们的这些行为引向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并向他们提出严格的常规要求;而对于“调皮”女孩,教师在努力吸引其注意力,纠正其错误行为的同时,利用他们“鬼点子”多、聪明等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她们想办法加以解决,努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我们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实,“调皮”幼儿总是期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儿童。”那么,只要教师能够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公正的爱,教育那些“调皮“幼儿就不再困难了。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用赞赏的心看“调皮的孩子” 2008(12)

2、孟庆茂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05)

3、邹倩 · “调皮”幼儿如何进行教育 2012(01)

4、李燕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1)

5、牛玉丽 · 让调皮孩子“调”出个性特色 2011(08)

6、杜兴华 · 怎样对待幼儿的“调皮”行为 2011(08)


相关内容

  • 艾玛捉迷藏
    小班早期阅读活动:花格子大象艾玛 一.活动的产生背景: 纯属偶然的一天,我们班王昕耀小朋友带来了一本<花格子大象艾玛>的书,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立即被封面吸引住了:色彩鲜艳.亮丽,五颜六色的花格子:仔细一看,会心一笑:呵呵,原来是 ...
  •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绪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小班化教学符合时代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6世纪的欧洲学校里开始出新了编班上课的新尝试.17世纪,杰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g ...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当教师面对课堂里的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师只要坚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就会有能力和底气摆托职业倦怠的纠缠,这是一种着眼于长远.标本兼治的问题解 ...
  • 高一(2)班行为偏差生转化德育案例1
    行为偏差生转化德育案例1 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 ...
  • 六年级,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方法的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学生作文水平的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大部分的写作成功的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读一篇好文章,他们咀嚼的好词的语录摘录下来,熟悉的圣歌.小心使用时的老师写的结果是大加赞赏,成功的让他们读,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水平的写作众所周知,读帖式 ...
  • 园本研修这样做
    园本研修是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纵观很多幼儿园的园本研修基本都是教师们的"被研修".如何实现园本研修的真正价值,促进教师与幼儿发展,最后促进整个幼儿园的发展,使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园本研修,成为&qu ...
  • 浅论小学体育课的管理
    浅论小学体育课的管理 要点摘要:1.学生违纪现象及采取应对措施.2.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严格要求.体贴入微.3.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为人师表.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教学常规.练习密度 怎样才能上 ...
  • 新上岗教师感悟
    新上岗教师感悟 重阳二中 柴彬彬 从2016年9月到现在,我作为新进教师在重阳二中任教,担任七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师和七年级的历史教师,度过了生命中无比充实而有意义的几个月.几个月的讲台生活,划过的是从深秋到隆冬的靓丽风景,踏过的是从大学校园到 ...
  •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问题行为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1]提出此概念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不容乐观.周详等[2]调查表明中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4 ...
  • 家长工作计划
    2014年龙海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 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