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云人物]之观感 - 范文中心

[汉代风云人物]之观感

08/27

《汉代风云人物》之观感

【摘要】前段时间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之汉代风云人物》,作者将读史和读人结合起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再现了,那个神话般的时代中有血有肉的风云人物。而我则透过这些金戈铁马战阵,兵器铿锵喧嚣和幽暗诡谲的权谋,看到了中国的道家思想,在这座人生历史舞台上的尽情挥洒与演绎。

【关键词】道家 儒家 用世 全性保真 功成身退 人生

我们将以此文论述其中的道家思想的处世之道,并以期指导我们现下的生活与人生。相比道家思想而言,我们更为熟悉的是儒家思想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教导,其实“儒家和道家都有成人和成己两个方面,即内圣外王之道,只是儒家偏向于入世,道家偏向于出世。老子虽已经悟道成佛并弃世归隐,仍有心救世,以为道家的圣人乃是理想中的圣王。就连完全不存救世用世之心的,标榜精神逍遥游境界的庄子也有《应帝王》的篇章流传。”

正如文章中所言:“一个信奉道家学说的人,其成就的大小随领悟与修养之高低而有所不同。层次低的可以做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中等层次者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领会为人处世之道;层次最高的则能主宰自我,根据自己的天性和兴趣而生活,乘兴而往,兴尽而返,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而不为外在环境所左右。”道家的思想简言之就是“全性保真”,这三种典型的人生状态有三个代表人物:陈平,曹参和张良。

陈平是仅次于张良的人物,其功勋,政绩和人生境界均是如此,世人用“反复无常,盗嫂授金”来形容陈平。他干谒权贵,溜须拍马;见风使舵,三心二意;只问目的,不择手段;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他将“道家固有的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处阴不处阳,用奇不用正的特点扩而充之,推而广之,将它极端化、偏执化,有加上了几分阴险、几分狠毒,使之演变为完完全全、不折不扣的阴谋诡计。”他成功的达到了第一个层次,取得了名利场上的成功,但也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小人。“世俗之人一旦与道家者流相结合,便产生一个高明的术士和谋士,”陈平便是如此。

曹参是相当有自知之明的一个人,“当仁不让”的取代萧何,“萧规曹随”的治国方略都是很好的例子。他能自知,会做人:“为人方面,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相方面,料敌机先,未雨绸缪。”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正是体现了道家的“守拙和尚愚”。曹参也许不是一员杰出的良将,然而的确是一位不错的贤相,将道家的第二层次演绎得也是极好。

达到道家第三个层次的,张良可算是一位了。张良在毕生的“灭秦”和“复韩”事业理想中,长期酝酿,精心筹划,明智保身。他“散家财,寻刺客,铸铁锥,定奇策,行狙击,退江湖”刺杀秦王;为刘邦出计谋时,谋定而后动,审时度势;对刘邦的性格了如指掌,绝不正面冲突,预留退身之道;功成身退,善于安排自己的死亡,平淡而轻松的离开世界。张良不愧为一代帝王师。


相关内容

  • 汉代经学的发展
    汉代经学的发展 --今古文经之争 [摘要]汉武帝把儒学奉为正统学说,这一学说的儒家典籍被定为"经".围绕着"经"的研究所形成的学问,称为经学.而西东两汉,在古今经文的认识上,各派学者有不一样的见解,而 ...
  • 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 千年青瓷 首先介绍的是一种特殊的窑型--"龙窑"的使用.据考古发掘证明,最早的"龙窑"是在战国时期的广东增城出现的.这种窑型大概是从火膛与窑室连在一起的升焰式方窑发展而来的,即将窑顶封 ...
  • 人生的超越
    人类生活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永远存在着不完满性.假如我们企图去把握正在经历的现实,就会发现这个现实的瞬间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从而我们的理解也就滞后于现实.因此,人只是生成着,"我是我自己,可是,我并没有把握我自 ...
  •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 ...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
  • 中学生掌握写诗的技巧
    中学生掌握写诗的技巧,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累.感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全部,生活是诗歌的土壤.要写诗,必须先得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记忆生活中的画面,感悟生活中的"美点",思考生活的本质.作为中学生,我们正是花季少年,对 ...
  • 美术史研究
    美术史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对今天社会有什么用? 过去有美术, 现在也有美术.美术史研究, 包括古代美术史研究, 也包括近现代.甚至当代美术史研究. 中国有美术,外国也有美术.美术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研究,也包括外国美术史研究. 现在的人们不 ...
  • 彝族哲学与汉代天人儒学的同异关系
    描述: [摘要]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能够代表彝族传统哲学和文化发展理论思维水平的彝族典籍文献<宇宙人文论>.<宇宙源流>.<西南彝志>.<土鲁窦吉>等,以元气.阴阳(哎哺).五行.八卦.干支.河 ...
  • 汉赋渊源论
    作者:刘慧晏 东方论坛 1998年07期 汉代赋作有骚体赋.散大赋和小赋.在三者中,能代表汉代文学特色的是散大赋,能代表汉家帝国气象的也是散大赋.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大交融.大交汇的时代.汉赋,特别是散大赋如同汉代其他文化式样一样,在文化上 ...
  •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姓名:赵文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赵敏俐 20070525 论文摘要 自'五帝本纪>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可谓历史研究有余,文学研究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