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 范文中心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04/24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作者:杨淑娟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9期

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因为相似的出身、相似的遭遇,写出了具有相似情感的诗篇。左思的《咏史》(其二)长于比兴,表达直白,是失意中忧愤的喷腔而出,更是压迫下不平的血泪控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抑扬顿挫,含蓄委婉,是逆境中痛苦的长吁短叹,更是落魄中无奈的忍气吞声。

左思是西晋太康时期杰出的诗人。左思出身寒门,因为当时门阀氏族把持朝政,寒门庶族常常受到排挤,他仕途不得意,很多作品反映了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表现了他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他的诗赋成就很高,《咏史》诗八首,是左思诗歌的代表作,所以刘勰说:“拔萃于《咏史》。”其中其二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无独有偶,比他晚一百多年的南朝鲍照同样生活在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晋书·刘毅传》)的门阀社会,鲍照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尽管他的诗文在南朝时已和谢灵运一样,成为很有影响的三体之一,尤其是他的乐府诗“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但是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居然史书无传,仅在《宋书》及《南史》的《临川王义庆传》中附带提到几句。鲍照身前身后之寂寞冷清可见一斑!钟嵘曾为之叹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仕途的艰难、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年华的虚度、岁月的消磨触动着诗人敏感的心灵,在精神压抑中迸发出来的愤懑之情,在他的笔端化为警世的闪电,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指黑暗的现实。他的《拟行路难》第四首,就是鲍照此类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其中写道: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与左思的《咏史》(其二)相比,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相似的比兴手法。《咏史》(其二)前四句用涧底松来比喻英俊人才,用山上苗来比喻世胄子弟,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所以社会地位就会有天壤之别,由此展开评论。《拟行路难》(其四)则用“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起兴,认为人生的境遇就像水倒在地上会向不同的方向流散一样,人生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也在揭示由社会地位带来的不公。

在表达的情感上,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才能湮没、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对氏族门阀制度的极度愤懑和鞭挞。左思《咏史》(其二)从第五句开始,由自然现象直指社会的不公,语言犀利直接。写道: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而且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历史上比比皆是。作者借用

冯唐至死不得重用的典故,一方面表达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的遗憾,同时也是刺向门阀制度的一把匕首,是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和批判。《拟行路难》(其四)从第三句开始,同样由自然现象过渡到“人生”,说自己“心非木石岂无感”,他似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不然,只要深研诗意,就可以体会到诗人故作恬淡的语言中蕴含着的无限愤慨。

两首诗又各有其特点,《咏史》(其二)语言铺张华丽、对仗工整、长于用典,全诗用到的对比手法,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中把涧底松和山上苗、径寸茎和百尺条、世胄和英俊、金张和冯公放在一起做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合理的事实,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印象,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拟行路难》语言质朴,句式相对自由。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气势连贯、浑然一体。语言的平易与诗意的深邃,二者的融汇,使诗歌古朴而不流于浅露,含蓄而不失于生涩,具有一种浑朴莽苍的格调。诗歌不以文辞取胜,却以真情动人。可见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也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非凡功力。

在情感的表达上,今人吴调公评《咏史》(其二)说:“如果一„蹑‟一„沉‟还属于冷眼观察,那么后二句转入对„地势‟和„由来‟的揭示,就表现为诗人痛心疾首和大声疾呼了。”(《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所以诗人的情感表达是直白的,是愤怒中的喷腔而出,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拟行路难》中则说:“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如果说前面的“心非木石岂无感”还能表现诗人的慷慨义愤,那么后面的“吞声踯躅不敢言”就变得那么的痛苦和无奈,实在是精神极度压抑中的低吟浅唱。所以诗人情感的表达是委婉的、曲折的,就是这种委婉的表现,更加反映出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两首诗各有所长又相映成趣,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放在一起比较赏析,更能体会两位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和复杂的人生况味。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民勤县第三中学)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习题3
    <中国文学史>文学常识习题(三)-魏晋南北朝 1.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中国文论史上,魏曹丕的< 典论 · 论文 >是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西晋陆机的< 文赋 >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 ...
  • 八下30课诗五首
    饮酒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 李白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xiū)直万钱.(2)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 ...
  • 人教版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古诗词赏析 2011年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 ...
  • 行路难李白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 ...
  • 阁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
  • [在一个地铁车站]赏析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意象-意境 形象化景物-蕴含人的情感的 月---思乡 怀人 忧愁 三大段落 定性---这是一首····(主题:怀古.赠别.咏物··)诗(四句话-绝句:八句话-律诗).词(单调-双调), ...
  •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 [考点分析] 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 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 考查点主要是: 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⑴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⑵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⑶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⑷对象征意义的理 ...
  • (32)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五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诗五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0-05-19 19:45:30) 转载▼ 标签: 教育 练习题 <诗五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饮酒(其五)> 1.适中的"心远&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