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 - 范文中心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

07/19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国土家资统源计部局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4月

.............................................................................................1.............................................................................................5.............................................................................................9...................................................................................................20...................................................................................2529...................................................................................34...................................................................................................39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要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于2013年2月正式启动。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原则,历时3年,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标准时点核准、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全面查清了我国各类地理国情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掌握了我国地理国情“家底”。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成果公布如下:本次普查对象为全国陆地国土范围(未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地理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现状。

本次普查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利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收集整合多行业专题数据,通过“室内分析判读、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按照“所见即所得”的数据采集原则,首次获取了多要素、全覆盖的全国地理国情数据,并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普查数据进行了时点核准,如实表达了地理国情要素在标准时点的现实状况。本次普查按照“两级检查、一级验收、过程抽查、验后复核”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质量控制对普查承担单位、普查区域、普查工序和普查成果的全覆盖,数据质量符合预期目标。

我国地理国情现状见图1。

1

23

从地区1分布看,按面积统计,植被覆盖、荒漠与裸露地、水域等自然地理要素的72.39%分布在西部地区,10.42%分布在中部地区,8.83%分布在东部地区,

8.36%分布在东北地区。

从海拔2分布看,按面积统计,自然地理要素的42.08%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000米以下),33.93%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000(含)~3500米),17.19%分布在高海拔区域(3500(含)~5000米),6.80%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5000(含)米以上)。

从坡度3分级看,按面积统计,自然地理要素的31.51%分布在坡度2°以下区域,12.62%分布在2°(含)~5°区域,35.51%分布在5°(含)~25°区域,12.49%分布在25°(含)~35°区域,7.87%分布在35°(含)以上区域。

从地貌类型看,按面积统计,自然地理要素的25.57%分布在平原,9.14%分布在台地,20.65%分布在丘陵,44.64%分布在山地。 从地区分布看,按面积统计,居民地与设施、铁路与道路等人文地理要素的35.45%分布在东部地区,32.61%分布在西部地区,23.56%分布在中部地区,8.38%分布在东北地区。

从海拔分布看,按面积统计,人文地理要素的80.89%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000米以下),18.13%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000(含)~3500米),0.95%分布在高海拔区域(3500(含)~5000米),0.03%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5000(含)米以上)。

从坡度分级看,按面积统计,人文地理要素的62.32%分布在坡度2°以下区域,12.96%分布在2°(含)~5°区域,21.85%分布在5°(含)~25°区域,2.20%分布在25°(含)~35°区域,0.67%分布在35°(含)以上区域。

1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划分源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发布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2海拔分级基于1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计算。

3坡度分级基于1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计算。

4从地貌类型看,按面积统计,人文地理要素的57.32%分布在平原,15.13%分布在台地,12.83%分布在丘陵,14.72%分布在山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海拔分级、坡度分级及地貌类型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低海拔区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3.36%,主要分布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上海、江苏的全部,天津、山东、辽宁、安徽、黑龙江、广东、海南、江西、浙江、湖南、吉林、河南、福建、北京、广西、湖北等16个省区市的80%以上陆地国土位于低海拔区域。中海拔区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3.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宁夏、甘肃、云南等省区的80%以上陆地国土位于中海拔区域。高海拔区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65%,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肃等省区。青海、西藏两省区的50%以上陆地国土位于高海拔区域。极高海拔区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6.58%,主要分布在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区。西藏自治区近40%的陆地国土位于极高海拔区域。海拔分级情况见表1和图2。表1不同海拔陆地国土面积构成

5

平坡地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2.53%(见表2和图3),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新疆、内蒙古、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区;较平坡地面积占12.63%,呈零散分布;缓坡地面积占19.81%,分布比较广泛;较缓坡地面积占15.25%,呈零散分布;陡坡地面积占12.15%,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新疆西部,以及湖北、湖南、重庆、浙江、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省区;极陡坡地面积占7.63%,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和新疆西部。

表2不同坡度陆地国土面积构成

平原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6.62%(见表3)。其中,低海拔平原面积最大,连片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中海拔平原面积次之,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等省区;高海拔、极高海拔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台地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34%,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淮河以南地区。其中,低海拔台地面积最大,极高海拔台地面积最小。

丘陵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0.39%。其中,中海拔丘陵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低海拔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海拔、极高海拔丘陵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43.65%。其中,中海拔山地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山西、湖北、陕西、甘肃、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低海拔山地

8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及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湖南、江西等省;高海拔和极高海拔山地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表3不同地貌类型陆地国土面积构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种植土地、林草覆盖等植被覆盖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全国植被覆盖面积为756.69万平方千米(113.51亿亩)。9

种植土地包括水田、旱地、果园、茶园等9种类型(见表4和图

4)。全国种植土地面积为159.91万平方千米(23.99亿亩)。

表4种植土地分类型面积及其构成

(2)构成比指分类型种植土地面积与全国种植土地面积的比值(以下同)。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5),按面积统计,39.43%的种植土地分布在西部地区,21.34%分布在中部地区,19.62%分布在东北地区,19.61%分布在东部地区。种植土地面积较大的黑龙江、内蒙古、云南、河南、山东等五省区占全国的34.70%,种植土地面积较小的上海、北京、天津、西藏、青海等五省区市占全国的1.41%。

表5四大地区种植土地面积及其构成

12从海拔分布看(见表6),按面积统计,78.98%的种植土地分布在低海拔区域,20.72%分布在中海拔区域,0.30%分布在高海拔区域。表6不同海拔种植土地面积及其构成

从坡度分级看(见表7),按面积统计,54.42%的种植土地分布在平坡地,4.72%分布在陡坡地、极陡坡地。表7不同坡度种植土地面积及构成

从地貌类型看(见表8),按面积统计,45.56%的种植土地分布在平原,21.52%分布在山地,17.64%分布在台地,15.28%分布在丘陵。表8不同地貌类型种植土地面积及其构成13

:林草覆盖包括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等10种类型(见表9和图5)。全国林草覆盖面积为596.78万平方千米(89.52亿亩)。

表9 林草覆盖分类型面积及其构成

1灌木林中含灌木覆盖度30%-40%的草地。

2

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丛,成群分布,平均覆盖度10%-30%的地表。

16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10),按面积统计,75.94%的林草覆盖分布在西部地区,9.47%分布在中部地区,7.39%分布在东部地区,7.20%分布在东北地区。林草覆盖面积较大的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五省区占全国的58.40%,林草覆盖面积较小的上海、天津、北京、海南、江苏等五省市占全国的0.74%。

表10 四大地区林草覆盖面积及其构成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11),按面积统计,36.85%的林草覆盖分布在低海拔区域,35.26%分布在中海拔区域,21.62%分布在高海拔区域,6.27%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表11 不同海拔林草覆盖面积及其构成

从坡度分级看 (见表12),按面积统计, 55.10% 的林草覆盖分布 在15°以下区域,35.00%分布在15°~35°区域,9.90%分布在35°以上区域。

表12 不同坡度林草覆盖面积及其构成

17

从地貌类型分布看(见表13),按面积统计,54.82%的林草覆盖分布在山地,18.91%分布在平原,18.86%分布在丘陵,7.41%分布在台地。

表13

不同地貌类型林草覆盖面积及其构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河流、水渠的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以及湖泊、水库、冰川与常年积雪和水面的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全国水域覆盖及空间分布情况见图6。

全国单条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总长度为655.16万千米。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14),按长度统计,西部地区河流累计长度最长,东北地区累计最短。

表14

四大地区河流、水渠累计长度及其构成

长度的比值(以下同);

(2)作为地区分界的河流、水渠,分别参与了所在地区河流、水渠长度

的统计。

20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15),按长度统计,40.90%的河流分布在低海拔区域,31.05%分布在中海拔区域,21.68%分布在高海拔区域,6.37%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表15

不同海拔河流、水渠累计长度构成比全国单条长度500米以上且宽度3米以上的水渠总长度为151.45万千米。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14),按长度统计,东部地区水渠累计长度最长,东北地区累计最短。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15),按长度统计,83.58%的水渠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5.74%分布在中海拔区域,0.68%分布在高海拔区域。

全国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总面积为9.62万平方千米。从地区分布看(见表16),按面积统计,70.27%的湖泊分布在西部地区,14.66%分布在中部地区,8.83%分布在东部地区,6.24%分布在东北地区。

表16

四大地区湖泊、水库面积及其构成

21

22

23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17),按面积统计,43.66%的湖泊分布在高海拔区域,38.04%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3.93%分布在中海拔区域,4.37%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表17

不同海拔湖泊、水库面积及其构成

全国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库总面积为3.68万平方千米。从地区分布看(见表16),按面积统计,33.97%的水库分布在西部地区,27.72%分布在中部地区,24.18%分布在东部地区,14.13%分布在东北地区。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17),按面积统计,87.50%的水库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1.96%分布在中海拔区域,0.54%分布在高海拔区域。

全国冰川与常年积雪面积为4.77万平方千米,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西部6省区。其中,88.68%的冰川与常年积雪分布在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

全国水面面积为20.65万平方千米。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18),按面积统计,46.39%的水面分布在西部地区,23.92%分布在东部地区,20.63%分布在中部地区,9.06%分布在东北地区。

表18

四大地区水面面积及其构成

24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19),按面积统计,65.04%的水面分布在低海拔区域,22.86%分布在高海拔区域,9.73%分布在中海拔区域,2.37%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表19

不同海拔水面面积及其构成

从地貌类型看(见表20),按面积统计,84.27%的水面分布在平原,5.71%分布在台地,5.71%分布在山地,4.31%分布在丘陵。

表20

不同地貌类型水面面积及其构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盐碱地表、泥土地表、沙质地表、砾石地表和岩石地表等荒漠与裸露地1

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见图7)。全国荒漠与裸露地面积为132.53万平方千米(见表21)。

表21

荒漠与裸露地分类型面积及其构成

1

荒漠与裸露地中含植被覆盖度5%-10%的荒漠草地。

25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22),按面积统计,全国99.20%的荒漠与裸露地分布在西部地区。荒漠与裸露地面积较大的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五省区占全国的97.68%,荒漠与裸露地面积较小的北京、海南、上海、天津、江苏等五省市占全国的0.04%。

表22 四大地区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及其构成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23),按面积统计,48.85%的荒漠与裸露地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9.02%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6.49%分布在高海拔区域,15.64%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表23 不同海拔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及其构成

从坡度分级看(见表24),按面积统计,56.30%的荒漠与裸露地分布在5°以下区域,17.22%分布在25°以上区域。

表24 不同坡度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及其构成

28

从地貌类型看(见表25),按面积统计,38.51%的荒漠与裸露地分布在丘陵,30.82%分布在山地,23.13%分布在平原,7.54%分布在台地。

表25

不同地貌类型荒漠与裸露地面积及其构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见图8)。

全国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为5.92万平方千米。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26),按面积统计,41.05%的路面分布在西部地区,28.55%分布在东部地区,21.45%分布在中部地区,8.95%分布在东北地区。路面面积较大的内蒙古、山东、新疆、江苏、云南等五省区占全国的30.41%,路面面积较小的海南、上海、天津、北京、宁夏等五省区市占全国的3.89%。

表26

四大地区路面面积及其构成

29

30

31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27),按面积统计,74.33%的路面分布在低海拔区域,23.14%分布在中海拔区域,2.36%分布在高海拔区域,0.17%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表27

不同海拔路面面积及其构成

从坡度分级看(见表28),按面积统计,68.92%的路面分布在5°以下区域,5.91%分布在25°以上区域。

表28

不同坡度路面面积及其构成

从地貌类型看(见表29),按面积统计,50.34%的路面分布在平原,20.94%分布在山地,14.70%分布在台地,14.02%分布在丘陵。

表29

不同地貌类型路面面积及其构成

32

全国铁路路网总长度为11.65万千米。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30),按长度统计,西部地区铁路路网累计最长,东北地区累计最短。铁路路网累计长度较长的内蒙古、河北、黑龙江、新疆、辽宁等五省区占全国的31.67%,铁路路网累计长度较短的上海、海南、西藏、天津、北京等五省区市占全国的3.52%。从铁路路网密度看,天津、北京、上海3个直辖市路网密度超过600千米/万平方千米,西藏、青海、新疆3个省区路网密度低于50千米/万平方千米。

表30四大地区铁路路网、公路累计长度及其构成

长度的比值(以下同)。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31),按长度统计,78.71%的铁路分布在低海拔区域,20.00%分布在中海拔区域,1.29%分布在高海拔区域。

表31

不同海拔铁路路网、公路累计长度构成比全国宽度大于5米的乡级以上(含乡级)公路总长度为205.01万千米。

33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30),按长度统计,西部地区公路累计长度最长,东北地区累计最短。公路累计长度较长的云南、广东、四川、新疆、湖北等五省区占全国的30.00%,公路累计长度较短的天津、海南、上海、宁夏、北京等五省区市占全国的3.05%。从公路路网密度看,上海、北京、江苏3个省市路网密度超过9000千米/万平方千米,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4个省区路网密度低于1000千米/万平方千米。从宽度分级看,63.19%的公路宽度在5~15米之间,宽度30米以上的公路占2.18%。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31),按长度统计,73.84%的公路分布在低海拔区域,23.01%分布在中海拔区域,3.00%分布在高海拔区域,0.15%分布在极高海拔区域。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查清了我国居民地与设施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见图9)。

房屋建筑(区)包括多层房屋、低矮房屋、废弃房屋等不同类型房屋建筑(区)。全国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为15.31万平方千米(见表32)。

表32

房屋建筑(区)分类型占地面积及其构成

地面积的比值(以下同)。

1

多层房屋建筑(区):指层数在4层或以上,或楼高10米以上,或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有明显阴影的房屋建筑为主的区域,含多层独立房屋建筑。2

低矮房屋建筑(区):指层数在1~3层,或楼高10米以下,或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无明显阴影的房屋建筑为主的区域,含低矮独立房屋建筑。3

废弃房屋建筑(区):指人口整体迁移、无人居住、废弃的农村地区连片房屋建筑区。

34

从地区分布看(见表33),按面积统计,东部地区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最大,占39.06%;东北地区最小,占7.25%。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较大的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广东等五省占全国的37.69%,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较小的西藏、海南、青海、天津、宁夏等五省区市房屋建筑(区)面积占全国的2.74%。

表33 四大地区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及其构成

从海拔分布看(见表34),按面积统计,86.94%的房屋建筑(区)分布在低海拔区域,12.67%分布在中海拔区域,0.39%分布在高海拔区域。

表34 不同海拔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及其构成

从坡度分级看(见表35),按面积统计,78.58%的房屋建筑(区)分布在5°以下区域,1.11%分布在25°以上区域。

表35 不同坡度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及其构成

35

3637

从地貌类型看(见表36),按面积统计,60.81%的房屋建筑(区)分布在平原,15.68%分布在台地,12.80%分布在山地,10.71%分布在丘陵。

表36不同地貌类型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及其构成

设施包括工业设施、堤坝、温室与大棚及露天停车场、停机坪与跑道、广场、露天体育场等,其中:

个体面积在1600平方米以上的工业设施总面积为0.19万平方千米。工业设施面积较大的新疆、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均超过150平方千米,工业设施面积较小的西藏、海南两省区均低于10平方千米。

个体宽度大于3米且长度在100米以上的堤坝总面积为0.11万平方千米。堤坝面积较大的新疆、内蒙古两自治区均超过80平方千米,堤坝面积较小的北京、上海两直辖市均低于5平方千米。

个体面积在1600平方米以上的温室与大棚总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温室与大棚面积较大的山东、辽宁两省均超过1000平方千米,温室与大棚面积较小的上海、广西两区市均低于20平方千米。

38本公报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的要求,依据“有价值、可公布、受关注、可获取”的原则,考虑国家宏观决策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关切的重点和热点,筛选并建立了反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铁路与道路、居民地与设施等地理国情要素基本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采用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统计单元,通过逐级汇总形成全国基本地理国情信息,利用文字、表格、地图等形式,从地理空间角度展现我国地理国情要素的分布状况和特征,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地理国情“家底”。39


相关内容

  • 20**年"中科宇图杯"微博测绘地理信息法律知识有奖问答题
    2013"中科宇图杯"微博测绘地理信息法律知识有奖问答题 1.[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主要有"一法四条例"."一法",是指<中 ...
  • 1.2众多的人口教案(精华版)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 ...
  • 上海市20XX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03-综合新闻-解放日报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上海市统计局 2011年5月3日 2011年5月3日   03:03-综合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国 ...
  • 毛邓三论文--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分析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分析 --基于法国大罢工的思考 一.引言 2011年4月28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 堂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 准,笔者国内地人口总量为13. ...
  • 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红网 10年10月26日 作者:王征国 [ 大 中 小 ] 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
  • 20**年河南人口普查报告
    2016河南人口报告出炉 总人口过亿人均收入18443元 <公报>显示,到2016年年末,河南全省总人口为10788.14万人,常住人口9532.42万人.与2015年相比较,人口数字稍有增加,我们依然可以对外省的小伙伴说,&q ...
  • 地理结业复习提纲
    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 珠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珠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珠海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10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 ...
  •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第69卷第12期2014年12月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Vol.69,No.12December,2014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 --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 李亚婷1,2,潘少奇2,苗长 ...
  •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第"卷第2期2009年2月 地理学报 ACTAGEOGRAPHICASINICA V01.64.No.2Feb.,2009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葛美玲1,2'封志明1 (I.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