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改革解读 - 范文中心

山东高考改革解读

04/04

山东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1、1977年在邓小平亲自关怀下,冲破重重阻力,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2、恢复高考40年来成千上万的学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高考的受益者。高考为平民子弟成长、成才提供了公平的机遇,直到今天,高考仍被社会公认为一块净土。高考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被社会广泛认可。

3、这是当时的准考证,这是学生被录取后的情形。

4、随着时间的发展,高考逐渐演变为举国关注的焦点问题。高考决不是学校的事,也不是教育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这是毛坦厂中学为考生送行的照片,这是考生进入考场前的一个场景。中国的高考目前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考试,每年考生在一千万左右。

5、时间在延续,高考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应试教育占主流,其他全不要。

6、高考功能严重异化,功利性日益突出。立德树人就不用谈了,甚至学习知识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以后如果知识能扔掉的话,我相信会有很多学生毫不在乎的扔掉。现在,有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立马变样,不学了,成天上网谈恋爱,就是功利的一种表现。我都考上大学了要知识还有何用。

7、学生学业压力巨大,身心备受催残。北大一教授在报告中讲,目前,青少年中患心理疾病的占13%,跳楼的,自杀的、抑郁的,以前还敢公开报道,现在都不敢公开了。

8、这是高考后的情形,学生撕书是一种宣泄。

2017年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

2017年还是高考改革元年,从今年高一开始,高考将进入一种全新的模式,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将会对高中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其实,高考恢复40年来,改革从未间断过,一直在不断调整完善,一直围绕这样四个问题不断深化。1、如何科学地选拔人才;2、如何公平地的选拔人才;3、如何高效地选拔人才?4、如何发挥选拔人才的积极导向作用?

40年的高考经历过三次重大改革

1、按大文大理设科。1977年,文:语、数、政、史地、外语参考;理:语、数、政、理化、外语参考。

2、高中会考基础上的高考。1983年考试行会考,1990年实施会考制度。

3、“3+X”:1999年实行3+X,3指语数外,X 指综合科目,文综理综。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发展的需求,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型综合型人才,1999年开始3+X高考改革。X 综合科目是一种考察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不是理化生或政史地的拼盘。它的目的是防止中学生过早分科、片科、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山东高考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

为贯彻国务院2014年制定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省制定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3月以省政府名义发布。高考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必须以政府名义发布。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四个有利于”原则,解决高考存在的问题。方案的基本原则是:立德为本,公平公正,综合多元,统筹协调。改革要实现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这次招生制度改革主要有三大任务,

第一是要确立我省教育考试招生基本模式。

1. 在小学初中阶段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加强入学管理,建立一种免试就近入学、科学划设学区,按学区招生,对民办学校统筹管理(如招生学段、又有区域等要给以指定)的招生模式。解决“入学难、择校热”的问题。

2. 在高中段学校,要改革招生录取方式,改变单纯以分数为依据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机制。

3. 在高等教育学段(即高考),实施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实行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目的是要让春考变为高专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第二大任务是:改革考试评价形式和内容。

首先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我们的初中学考已经够在实施,它取代了以往的中考。综合素质评价尚在探索阶段。

其次是完善高中学考制度。高中学考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 “合格考”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做为学生高中毕业的依据,合格毕业,不合格不毕业。

“等级考”现在主要指政史地、理化生六科,将来可能增加技术一科。等级考以等级形式呈现,纳入高考,计入总分。等级考划分为

A 、B 、C 、D 、E 5个等级,人数占比依次为A15%、B30%、C30%、D 、E 共25%。考试时间为高三上学期末(暂定),也有一种声音是放在高考之后,与高考连续举行。

高考改革的核心就是等级考试。

第三是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考核学生,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做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

第四是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从2017年新高

一开始,学生报考高职(高中)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应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重要的是后者,综合评价招生。

第五是调整夏季高考命题内容和方式。

2018年起全部使用全国卷。这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以前研究山东考纲,现在研究全国考纲。

第六是改革夏季高考科目设置,简单讲就是3+3.前一个3指语、数、外三科,后一个3是指从政史地、理化生六科中任选三科。共20种组合,若增加技术一科,7选3会有35种组合。语、数、外各150分,外语允许两次考试,外语第一次考试只考听力,提供2次机会,中间休息半小时,时间放在高三上学期末。第二次考试放在6月份,不考听力,只考笔试。学考3科每科满分100分。

这样一个简单的排列组合是高考改革的核心,是本轮改革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高中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做为学生来讲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一是高校某一专业、某一大类对学考科目的要求,二是个人的专业兴趣、爱好特长,三是高中学校承受能力。你选的课高中能否提供。而对于高中来讲选课走班带来的挑战更是巨大的。

第七是春季高考。基本模式是文化+专业。文化含语数外共320分,专业技能含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满分430分,前者200,后者230.

第三大任务是创新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机制。

首先是改革夏季高考招生录取机制,自2020年建立基于高考,学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机制,简单讲就是“两依据、一参考”。高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类)需要,提出高中学考科目要求,同时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方法。

其次是高职(高专)也就是专科院校招生建立多元录取机制。路有三条,春考+单招+综招。

第三是深化高考志愿填报改革和录取改革。现行的方式是学校+专业,然后是平行志愿,今年本科可填12处学校,专科填6处,然后是本科合并批次,不再分一本、二本、三本。到2020年,采用“专业(类)+学校”模式,一个专业就是一个志愿。所以,现在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是不行的。今年:浙江考生可填七八十个志愿,就是按专业填的。同时,还有力度更大的改革,一档多投,学生可接到多个通知书,然后自主选择上那个学校。

第四是综合评价招生。基本模式是高考+参考+学校考核。

第四简要介绍一下目前高考中现存的特殊招生类型,或则小类别招生。大致有这样11种。

三、转变思想、迎接挑战

(一)本轮高考改革给高中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新一轮高考改革一个突出亮点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这将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将给高中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挑战。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将学考成绩纳入总分,录取时考虑,综合评价结论,由只重分数,转向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将产生积极作用。那种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其次是对高中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的挑战。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高中现有的教育资源、教学设施明显不足,师资会出现结构性短缺。如选课走班必然对教育资源的数量和结构提出新要求。教学场地、实验设施及教师配备都将是高中面临的难题。有的学科教师会多,有的会少。

第三是课程设置的挑战。有的科目学生选的多,有的选的少,这课如何上。适应高考改革要求,学校既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

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又要开设“生涯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现在,有些学校已经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近几期《人民教育》对此提的也很响,但其中问题很多。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学校组织构架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与原有的德育处、教务处是一种什么关系,如何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和标准是什么等等,都值得研究。

第四是学校管理的挑战。实行选课走班,行政班与走课班是一种什么关系。学生如何组织、如何管理,学生与行政班班主任关系弱化以后,德育工作如何做。对教师的管理也是一种挑战,应尽量避免高中任课教师大学化,上完课走人。有些地方提出了全员育人导师制,相应又带来一些政策问题,如工作量如何计算,工作标准如何制定,如何考核评价,全员育人的导师算不算班主任等等一系列问题?本轮高考改革给高中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大量的新课题,这为我们的教研人员提供了广大的舞台和广大的发展空间,有一项能研究出成果,你的专业就成长了。

第五是学生选择的挑战。本轮高考改革的核心宗旨之一就是增加学生选择权,但现在最要命的是学生不会选,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没考虑过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听话的是好孩子,是由大人领着抱着哄着长大的,能独立自主的太少。这从每年高考以后报志愿就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是家长越俎代庖。如果学生不选,而由家长选,或老师代选,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再者选择专业的时候究竟是从兴趣爱好出发,还是从功利主义出发,选简单的,好学的科目,也是一个问题。这在浙江的改革中就出现过。学生、家长、老师都不愿选难度大的科目,这该如何让引导,大家都跑去选简单科目,最后肯定会形成一种,学时简单,入学难,因为计划少。现在的文学评论、影视戏剧文学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剥夺学生选择权,不是你选什么,我给你开什么;而是我开什么课你选什么,就向到饭店吃饭,你点什么菜,我给你做什么,与我做什么你吃什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也是与高考改革相违背的。

(二)高考改革准备

面对本轮高考改革给高中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心理上有所觉悟,立即行动起来,至少做好“四个准备”。

1. 思想准备,要有打硬仗的精神和心里准备。

2. 资源准备,场地、师资、设施设备

3. 课程准备,新高一要增设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发展指导2门课。学生发展指导包含:学生自我认识、选课指导、大学专业高考指导、职业行业体验。

4. 管理方式、评价方式变革的准备

(三)重视技术对高考改革的支撑作用

1. 引入平台支撑选课走班

2. 引入课程,缓解师资结构失衡矛盾

3. 用技术改变教学,支撑个性化


相关内容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
  • 高考改革之英语
    高考英语改革--何处是归途 视角一: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大限将至",中央方案迟迟未出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已有初步意见,将力争在今年7月底之前出台.7月已过,仍无消息.这不是教育部在这 ...
  • 山东一二本合并引关注 专家:废除985.211标签
    2017年03月31日 06:49 来源:中国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5人参与 12评论 中国网新闻3月31日讯(记者 张艳玲 郭泽涵)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夏季高考)工作实 ...
  • 20XX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 ...
  • 时政热点:"我向总理说句话"征集18万条网言
    网民向总理"说句话",总理听到了吗?听到了多少?中国政府网31日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3月15日,由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等11家网络媒体共同开展的"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圆满结束.活动自 ...
  • 110010101111高位跨越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位跨越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关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靳贺良 高考作文,贵在审题立意."意",是一篇文章的命脉,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情感纯度和价值信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立意,反映出考生理解命题意图.对接社会生 ...
  • 推行民族政策 发展民族教育
    摘 要:2015年8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制定了民族教育的目标.指导思想.具体办法等,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结合民族理论与政策,对<决定>进行科学理论分 ...
  • 2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 ...
  • 衡水中学超级高考工厂
    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超级高考工厂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 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 ...
  • 20**年教研会邀请函
    <招生考试通讯>第四届辽宁高考备考暨阅卷交流研讨会 主办:招生考试通讯杂志社 时间:2014年9月20日 邀 请 函 各地教研室(教育学院).高级中学: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