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 范文中心

第七课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09/14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天道酬勤 年级 学科共案

星 期: 使用人:

厚德载物

随意性。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辨 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确山二高

时 间: 主 备 人:钟晶

二、联系的多样性

(1) 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表现: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 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结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 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只见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 、而忽视间接的,本 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怎么办?①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 ②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注意: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 创造所需要的条件。 改变或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

【教学主题】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目标】

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联系的含义。 3.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 ①联系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观上贯彻 了唯物论思想。 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消灭和改变客观 联系本身,人只能改变联系的具体形式。 ③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的固有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如: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互联网络等。 (2)表现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 为事物的联系。不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前就存在的自然物本身固有的种种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 结论:【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

三、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1、 〖原理内容〗 :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 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2、 〖方法论〗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3、 〖反对〗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 错误的。

四、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都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 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 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1/3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天道酬勤

厚德载物

4.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 )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 促成质变。 ③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 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 技术发展规划, 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为此, 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 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 作阶段。回答 5.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 )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 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78 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回答。 6.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 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 含的哲理有 ( )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 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 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 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

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 改变联系。

【典型例题】

“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 1963 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 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 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1.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 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近年京沪高铁投资 600 亿元, 这将带动 200 万吨钢材和 1200 万吨水泥的需 求,提供近 60 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 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 化的特色 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 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 )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部分到整体 C.从个别到一般 D.从一般到个别 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质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 种桑树,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临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重量改种 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令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 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回答

7.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

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 刻地认识到 (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 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 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 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人的活动无关 种条件 A.①②

2/3

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情境体验: 中美贸易争端【争端始末】

天道酬勤

厚德载物

2、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美中美两国利益是全局,轮胎上的利益是 局部,两国应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 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今年 4 月 20 日 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对中国输美轮胎

发起特保调查。 6 月 18 日 ITC 6 位委员以 4:2 的投票结果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造 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6 月 29 日 ITC 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 3 年分别加征 55%、45%和 35%的特别关税。 7 月 17 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美国政府,在北京与中国政府就 ITC 提出的救济措施建议进行磋商。 8 月 3 日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成产业代表团,赴美进行沟通,进一步宣 传中方立场。 8 月中旬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率团赴美,就轮胎特保案与美国有关部 门进行交涉。 9 月 3 日 轮胎特保案建议被呈交至奥巴马。 9 月 12 日 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限制关税。即在 4%的原有关 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 35%、30%和 25%的附加关税。 这一特保措 施将于 9 月 26 日正式生效。 9 月 14 日 中国正式就此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提出磋商要求是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的第一步。磋商期一般为 60 天,如果通过磋商仍无法 解决争端, 则中方有权采取第二步行动, 即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组就美方措 施展开调查并进行裁决。 商务部启动对美部分汽车、肉鸡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政府违反世贸组织原则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后, 中国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美贸易争端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 答:1、联系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轮胎“特保”殃及国内企业生产和销售 及 10 万工人的生活,并可能引起其他 WTO 成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仿效美 国遏制和限制中国产品出口,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政府和企业充分认识到联 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积极研究应对,力争圆满解决问题。

3/3


相关内容

  • 第一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第一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点和难点]:世界的物质性 ...
  • 新课标高中政治哲学
    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解析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 ...
  •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 .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 A .社会 ...
  • 高中政治大题模板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
  •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 ...
  • 辨析题汇总(42道)
    辨析题汇总 1.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取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机,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我国的民 ...
  • 马克思原理作业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答案2012年12月16日 23:00:5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 CAAAB 6-10 CBBCA 11-15 BCDAA 16-20 C ...
  •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综合试题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一中2011-2012高二哲学期末复习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总结和概括了所有的认识 ...
  • 高中哲学知识点大汇总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 ...
  • 兰州交通大学马原重点(1)
    1.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