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作业答案 - 范文中心

马克思原理作业答案

05/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答案2012年12月16日 23:00:5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5 CAAAB 6-10 CBBCA 11-15 BCDAA 16-20 CADAC

二、 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D 4.BCD 5.ABC 6.CD 7.ABCD 8.AB 9.BCD 10.ABCD

三、 辨析题

1.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理论总称。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这种基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

3.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他们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4.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其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5.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四、 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2.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体现在: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最后,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五、 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材料1: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对于解释当今世界及其未来走向仍有解释力,至今仍未过时。

材料2:BBC 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资产阶级喉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材料三:是西方学者的观点,这些说明当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未来过渡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而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时代的进程。这一结果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

六、 原著解读题

(1)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对待自己的理论就持有一种辩证的态度,他们主张理论要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检验。他们强调:“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2)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时期作的特殊结论,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现在有一些人根本没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的书,却人云亦云,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

我们还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教条主义是本本主义,照本宣科,简单地、机械地套用“本本”和字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敌;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

这只能使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实用主义则是容易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往往给马克思主义附加一些不正确的东西,从而肢解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七、 论述题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其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D 6.C 7.D 8.C 9. D 10.A

11.D 12.B 13.C 14.D 15.C 16.B 17.D 18.A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 3.AD 4.AB 5.BDE 6.ADE 7.BD

8.ACDE 9.BCD 10.AD 11.ABD 12.ABE 13.ABDE 14.ABD

15.ABCDE 16.BD 17.CDE 18.ADE 19.ABE 20.ABDE

三、辨析题

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 5. 错误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如下: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人们的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实现途径及条件: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的活动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 答案要点: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a.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规律所反映的关系或联系都是本质的,即体现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和发展过程。

b.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c.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变动不居的现象中相对稳定和巩固的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

d.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答案要点: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指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过程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有区别。第二,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没有独立的共性和普遍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任何个性总与一定的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完全是特殊的、与任何事物都没有一点共同性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第三,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五、材料分析

答案要点:1、(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受整体的制约。(2)和谐是包含矛盾的和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吸引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也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包含,同一是有斗争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六、原著解读

答案要点: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只有通过否定才能实现;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辩证否定观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在考察事物时,必须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大胆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对其腐朽的东西给予坚决地批判。

作业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A 2. C 3.D 4.B 5.C 6.C 7.D 8.C 9.B 10.A 11.D 12.D

13.C 14.B 15.D 16.D 17.B 18.B 19.C 20.B

二、多项选择

1. ABDE 2. ACD 3. AE 4. CDE 5. BC 6. ACDE 7. ABD 8. ABDE 9. BCD

10. ABD 11.BCE 12.ACD 13.ABCE 14.ABCE 15.ABCD 16.ABCD 17.ABCDE

18.ABCDE 19.ABCDE 20.BE

三、辨析题

1. 错。 2. 错。 3. 对。 4.错。 5. 错。

四、简答题(知识要点)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2、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性,决定了社会性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但这并不排斥人们对某种社会形态的选择性:首先,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其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过程。人的选择必然是一方受自己目的的驱使和制约,另一方面人们的选择又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人们的选择只有符合客观规律才能得以实现。第 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人民群众对社会形态的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

3.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五、材料分析:

1. 认识需要不断深化。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实现了新突破,是在科学实验中获得的。

3. 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践来检验。我国对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通过这次成功飞行,验证了是正确的。

4.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六、原著解读

(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七、论述题(知识要点)

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表现。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历史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人民群众通过物质生产活动为社会创造了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推动历史的发展。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作业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 )

1--5 ABCCD 6--10 CDBCB

11--15 BCBCA 16--20 CDADB

二、多项选择题( 共20题 )

1 ADE 2 ACDE 3 ABCD 4 CD 5 ABCDE

6 AE 7 ABD 8 BC 9 BDE 10 CDE

11 ABCDE 12 ABCD 13 ABD 14 ABCE 15 ACD

16 BE 17 BD 18 ACD 19 BCE 20 ACDE

三、辨析题( 共5题 )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错误。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商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片面的。

2、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正确。

产业资本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执行资本的三种职能,使价值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全部运动,就是资本循环过程。其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属于生产过程。所以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3、货币和生产资料就是资本。

错误。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是采取货币、商品、原料、机器等物的形式存在的,但是,货币和生产资料等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货币才转化为资本。货币和生产资料只有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

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错误。

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又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种划分的依据、内容和意义是不同的。

首先,划分的依据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固定资本的价值是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并逐步收回。而流动资本的价值是经过一个生产过程就可以全部收回。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的,不变资本不会改变自己的价值,可变资本可以创造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

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固定资本只包括劳动资料。可变资本单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包括劳动力和劳动对象。

最后,划分的意义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其意义在于揭示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并进而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其意义在于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5、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正确。

生产集中是指社会各部门的生产日益集中在少数大企业手中,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垄断是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规模大,数目少,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势均力敌的大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为避免遭受重大损失或两败俱伤,也会妥协联合,形成对一个部门生产和市场的控制,这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四、简答题

1、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它是由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

其利: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其弊: ① 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③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这两者构成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其中劳动价值论是基础,剩余价值论是基石。作为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全部剩余价值论的坚实基础。坚持劳动价值论就必须坚持剩余价值论,因为只有在剩余价值学说中,劳动价值论才能全面贯彻和充分展开。另一方面,剩余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的目的,剩余价值论又是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状态。

3、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富的社会形式是价值以及价值形式,而构成财富物质内容的只能

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

⑴.巴林银行爆发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执行经理李森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这种制度缺陷为危机埋下隐患。

⑵.是意味经济飞机升至金融领域,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

六、原著解读

⑴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从商品开始的。

⑵①商品是资本主义最普遍、最大量的现象。

②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中包含资本主义所有社会关系和矛盾胚芽。 ③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起点。

七、论述题

答: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是商品的两方面基本属性,其对立体现为:首先两者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其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形式,使用价值是商品物质内容。最后,两者在流通中必须分离,要得到使用价值,就得过渡价值,相反亦然。其统一性体现商品使用价值离不开价值,否则就只是普通物,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由上可知,价值只是商品经济的社会形式,而使用价值也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内容,据此,在商品经济社会里,社会的价值系统和使用价值系统必须统一协调。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由于市场准入等规定越来越严格,代表使用价值系统的实体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萎缩现象,而代表社会的价值系统的虚拟经济,有巨大的扩展泛滥,并有脱离实体经济的趋势和苗头,这标志着我国经济的较严重的泡沫经济趋势,经济风险加大,对此中央提出抑制虚拟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方针,及时英明,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价值关系原理,能够有效地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期待这一方针的贯彻和落实。

作业五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5 C B D A B 6-10 D A C C B

11-15 A D A D B 16-20 C B A C B

二、多选题

1. BCD 2.ABD 3. BCD 4. BD 5. ABCD 6.ABCDE 7.ABD 8.ACDE 9.ABCD

10. ABCE 11.ADE 12.BCD 13.CD 14.ABC 15.ABCDE

三、辨析题

1.答,错。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很多合理的设计,但这些基本上出于对资本主义的痛恨而不是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不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解。

2. 答:错。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片面理解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往日益增多,双方也具有了更多的相近之处,但无论是在自我理解还是发展目标上双方都有很多重大差异。

3. 答:错。传统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设想归根结底都是基于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而共产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矛盾的科学分析得出的。

4. 答:错。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只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共产主义社会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人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这一点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自动获得的,而且不注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也难以形成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5. 答:错。 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不是人的本质而是社会的发展。,没有脱离社会需要的抽象的个人需要,个人需要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状况。

四、简答题

1.答:“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相互补充,二者都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前者揭示的是一个历史结论,即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后者是对这一历史结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发挥,论证了实现这一历史结论的条件和前提,强调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必然性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2.答: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能推动人类社会迈入共产主义社会;第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自由王国,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能使人类摆脱自然的奴役;第三,人类只有通过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才能充分发展自己,从而才有可能建设共产主义。

3. 答: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目标、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现阶段的最低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第二,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高级阶段是建立在低级阶段基础上的;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五、材料分析题

1. 答:(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

(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

六、原著解读题

答案:BCE

七、论述题

1. 答:(答案要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因此,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并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既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相关内容

  •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及答案
    ‥ ‥‥ ‥‥‥ 题 ‥‥‥ ‥‥ 答 证号‥准考‥‥ ‥‥ 准 ‥ ‥‥‥‥ 不 ‥‥ ‥‥‥ 内 姓名‥‥ ‥‥ 线 ‥‥‥ ‥‥ 封 ‥ ‥‥ 班级 密‥‥‥‥‥‥‥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A 卷 课程名称: <教育学原 ...
  • 法学大专[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1)
    05春法学大专<宪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四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性文件.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权威学者的著述.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每一选区可以选出数名 ...
  • 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B附答案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核试卷 考核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核类型: 考试 形 式: 闭卷 学生院系: 各院系 班 级: 试 卷: B 一.单选题( 每小题1分,共30分.按序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对应填入表格) 1. ...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教育学原理>课程练习题库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 )2. 古 ...
  • 考研政治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答题模板 为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勤思考研辅导老师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搜集整理考研的复习资料及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考研政治复习,如何准确分析题目,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提炼答案要点,获取更多分数呢.下面 ...
  • 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科: 学科号 形式(论文或案例): 论文 题目: 姓名: 单位: 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 伴着新课改的脚步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能力能够更上一层 ...
  • 山东教师编考试试题(猜中95%)
    山东教师编考试(猜中95%) <教育学考试大纲(中学)>附录样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著名的实用主 ...
  • 客理财计划书
    人生之旅 总有潮起潮落 投资之道 就在涨涨跌跌 投资建议书 建议投资渠道:汇创黄金 www.ttj999.net 建议投资资金:10万人民币以上 建议投资对象:最热门.稳健.久远的理财产品(黄金.白银) 一. 黄金市场介绍 人类发现和使用黄 ...
  •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作业
    作 业 1.第 1 题 强有力得管理素质包括民主集中权衡利弊的() A.创新能力 B.决策能力 C.思维能力 D.决策能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 2 题 在管理的六大要素中()是 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 A.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