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 范文中心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01/17

课题:劝学

《荀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熟知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找出本文三要素的具体内容。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巩固重点实虚词,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 “坚持” “专一”的道理。 2.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荀子写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和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2.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3.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提问、思考、讨论、练习、诵读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 一、情境导入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都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因为议论文能考察学生活跃而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清晰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锋利而雄辩的论辩驳诘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呢?今天我们就继续通过分析荀子的《劝学》来领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二、听朗读,理清文章结构

1、 指名说说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 学生找出本文的论点 明确:学不可以已。

3、 讨论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明确: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4、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是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和专一。

5、 根据前面了解的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文中论证方法的具体运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组讨论各段论证方法的具体用使情况。

3

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

4、第二讨论小组的同学推荐代明确: 学跂而望 → 不如登高表反馈第三自然段的讨论结果。 习的 作登高而招 → 见者远 道理: 善假于物 用顺风而呼 (

→ 闻者彰

喻假舆马 → 致千里 ↓

假舟楫

→ 绝江河 弥补不足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明确: 积正面设喻 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学四

习 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的反面设喻

方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法

态坚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度持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四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十喻喻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专 一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两

对比

四、写作特色赏析

1、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文章一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分段论证。每一段阐明一个问题,论证集中,脉络清晰。例如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后,连用比喻说理,从不同方面论证,最后结句照应首句,收束上文。第二段承上文,先提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肯定学习的重要作用,然后连用比喻,说明“假物”的重要,最后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一句作结,条理十分清楚。第三段论述学习2、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应取的态度,先讲积累,次讲有恒,后讲专一,层次非常分明。 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用人们常见的靛青色的 1)

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

而必然有所成就的道理。 (、设喻方式多样: 2)①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金就砺则利”等。 ② 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 ③ 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3)(、设喻和说理结合紧密,形势十分灵活。 ①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 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3段,作者先连用5个比喻,后引出“善假

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4段第一层, 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 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3、论证方法灵活

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

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

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4、多用对偶,夹用排比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 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 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五、练习 对比 1. 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D)

蟹六跪而二鳌……用心躁也

A. 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则利 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 善假(jià)于物 跬(kuǐ)步 金石可镂(1òu) D. 跂(qǐ)而望 骐骥(jì) 爪(zhǎo)牙 2. 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 )

A. 假如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 )

A. 在那里 B. 什么 C. 助词 D. 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

A. 欺凌,损害 B. 晒 C. 又猛又急的 D. 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 A. 量词;功劳,功勋 B. 驾驶;工作,事情

C.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 量词;功能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

A. 断,断绝 B. 超越,超过 C. 拒绝 D. 横渡,横穿

3.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何陋之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 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B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子亦有不利焉 C. 朝济而夕没版焉 D. 将焉取之 5.填空 (1)、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_______ 。(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六、课堂小结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

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

2.摘录或创作有关劝学的格言。 八、板书(见模块三)

http://www.daimengke.com/ http://chunjie.daimengke.com/

http://chunjie.daimengke.com/zhufu/ www.yitiaogen8.com

www.soscw.com

www.hzhxt.com

www.anzhen8.com

www.zhuoyu8.com

www.gudianfushi.com

www.qckdmoz.com

www.24ktour.com

www.guganmei.com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句子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 ...
  • 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倒装句
    倒装句 必修1-2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正常语序: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语郑伯(正常语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若亡郑而有益与君(正常语序:若亡郑而与君有益) <荆轲刺秦王> 燕 ...
  • 高考名句默写练习
    高考必备(语文版)高中语文名篇名句默写练习题 高考必备(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名篇名句默写练习题 苏轼<赤壁赋>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 ...
  •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二年级 语文学科 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阿房宫赋>学案 ...
  •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背名篇44篇 最新
    高中必背名篇14篇 1.虞美人 南唐 李煜 2.阿房宫赋 晚唐 杜牧 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 ...
  • 20**年届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名句名篇默写(人教版)
    名句名篇默写 考情大视界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本考点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A . 名句名篇试题,在1999年至2001年停考了三年后,2002年到2009年又连年登 ...
  • 小学生尊师爱校演讲稿
    篇一:尊师爱校 演讲稿 争当尊师爱校的文明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当尊师爱校的文明学生> 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会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感恩.一代伟人毛 ...
  • 语文(必修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高2018届期末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一·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训练 <蜀道难> 1.描述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 ...
  •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教学博苑 09-06 2015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2.训练学生对诗歌词语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4.掌握诗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