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堂实录绝对实用(1) - 范文中心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绝对实用(1)

08/20

《 故都的秋 》 郁达夫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冬天有冬天的庄重,而秋天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啊无数的文人墨客对他的诠释又赋予了秋的特殊情感,所以有“悲秋”“恋秋”“怀秋”“咏秋”等等不少关于秋的话题秋的情结,那同学们能想到多少关于秋的诗句呢?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杜甫的诗句

2.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同学们都很有才华啊,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关于秋的诗句。那同学们说说这些诗句中的意象都给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色彩呢?对,很好,秋风秋雨都是悲苦的心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副萧瑟的秋景图,看来呀,秋经常在人们的心头上笼上凄楚悲凉的色彩。

是所有人对秋都是这种观念么,不尽然对不对,刘禹锡 怎么认为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下郁达夫眼中的秋是什么样子的,他是如何来诠释故都之秋那份特别的心境的。

(板书 故都的秋)我们从这标题是一个什么结构短语呢? 定中结构,秋是中心词,这里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写秋景,故都是修饰语,限定了是北京的秋景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文章的标题已经指明了描写的地点“故都”和描写的内容“秋”而在文章中,作者是否只写了北国之秋呢?

不是,作者除了写北国之秋还写了江南之秋,这样就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那么郁达夫是如何来写北国和南国之秋的呢?请同学研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

很好,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南国之秋则是“慢”“润”“淡”

概括的很好,显然啊,在作者心目中北国之秋要远胜于南国之秋,北国之秋已经成为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那么是什么让作者这么魂牵梦绕的呢?是故都的那些秋景是作者难以割舍的呢?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描写的故都的秋景

很好,有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

还有么?还有碧天,牵牛花,槐树,秋蝉,秋雨,秋果

很好,这些景物给我们形成了几幅故都秋景图,秋花图 秋槐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那老师要问了,作者写这些景物的时候分别是从事物的哪方面入手的呢?

不错,写秋花侧重颜色 写秋槐侧重于落蕊 写秋蝉侧重写其声 写秋雨侧重写其味 写球果侧重写他的果实,作者分别从色 形 声 味 实五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副故都秋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那么老师要问了,这五副画卷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

有同学认为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那老师有疑问了,要从低到高,秋雨和秋果谁高谁低呢?

还有同学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那这几种景物怎么分得清那个早哪个晚呢?

请同学们注意,学习语文,既要运用求同思维,也应学会求异思维,大家想想看作者在写这几种景物时,为什么不考虑文章的先后顺序呢?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

对,很好,从表面上看是无序的,这里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这恰恰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好了,那么把这五幅画连接起来的“神”又是什么呢?

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很好,那么这五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

牵牛花是代表悲伤的花,槐树是代表悲伤的树,秋蝉的叫声凄厉,这一切都给人一种悲凉之感

牵牛花本是五颜六色,而作者笔下的牵牛花却只有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调,给人一种清静悲凉的感觉

作者写槐树不是写它的高大挺拔,而是写了秋槐的落蕊,这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

同学们说得很精彩,把文章中的意象和自己的联想相结合,体会出了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体会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 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相关内容

  • [半截蜡烛]课堂实录
    师在学习课文前,组织学生默写词语:半截.蜡烛.绝密.绝妙,其中"绝密""绝妙" 师说意思,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师评点,强调"蜡"是"虫"旁,"绝密&q ...
  •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天城中学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论文 一.教学叙事 关于优秀教学叙事论文的撰写: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 ...
  • 观察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观察,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的一种重要方法.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本文以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论述了观察的含义,观察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观察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观察 观察兴趣 观察习惯 观察技巧  观察方法 ...
  • 现代通信 观后感
    <现代通信>观后感 通过观课评课,本人认为本节课矫老师的设计新颖,以新课程理念的自主学习为支撑点,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核心,以"学习单"为依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不 ...
  • 一课一名师实施方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深入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要 ...
  •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艳课堂实录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艳课堂实录<秋天的雨> 添加时间:2010-5-19 作者: 未知 来源: 未知 录入:zhzww 阅读次数:972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艳课堂实录<秋天的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沐浴着绵绵秋雨走入了课堂, ...
  • [陈太丘与友期]课堂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课堂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共136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 68本教育类书籍推荐
    1.<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4.<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 ...
  • 白鹅课堂实录
    <白鹅>课堂实录(片段)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到,当作者看到白鹅时心里产生了一种想法,是什么想法呢?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这个句子在全文起着总括的作用,这只鹅的高傲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 生:(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