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 - 范文中心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总结

04/17

目录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 ............................................................................. 1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 ........................................................................................... 5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 13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的含义: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有一定的地理位置、面积和形状。 2、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区域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 3、区域的划分与类型:

依据自然、经济和社会不同指标,可以将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4. 划分区域的目的:为区域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5、三大地形区的自然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地形和地势 水文 海拔较低,平原丘陵广布。

植被土壤

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影响明显,气候湿润,

河流多自动向西流入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海洋;地表水的补给以原为主;但现状多为农雨水为主;绝大部分地作物和人工林等人工

区属于外流区;地下水植被。土壤多为森林植雨热同期。 资源比较丰富。 被下发育的土壤。

西北干

旱半干旱区

海拔较高差别明显;主

多属于内流区;湖泊多除山地中分布有森林、以温带大陆性气为咸水湖;山地冰雪融草甸等植被外,大部分候为主,为干旱

地区为荒漠,部分地区半干旱气候,风

为荒漠草原或草原。土力较强。 壤多为荒漠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青藏高寒区

海拔最高,高原山地为

主。

冰川广泛分布,冰雪融广泛分布着高寒荒漠,空气稀薄,太阳水资源丰富,亚洲许多水分条件稍好一些的辐射强,气温低,大河发源于此;内外流地区,分布有高山草甸风力大,形成独区兼备;我国湖泊最多

和灌丛,森林主要集中

特的高寒气候。

要为高原、水形成的径流是重要

山地、盆地;的水资源。 凤城地貌景观广布。

6、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7、在文字资料和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思路如下

(1)自然环境差异: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水文、生物、气候、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2)人类活动差异:人口、城市、农业、 工业、地域联系(交通商贸„)、政策、市场、科技、文化、经济 8、 秦淮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1)气候:①气温: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等温线 ②降水:800mm 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2)植被: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3)水文:河流有无冰期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 (4)土壤: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 9、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0、三个经济地带的特点比较

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依不同发展阶段

2、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依不同发展阶段 (1)海洋 (2)岛屿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三线工程对比

3、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

(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较高,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沟壑纵横 2、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3、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4、水土流失的危害 5、治理措施

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

1、荒漠化含义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但过

其他因素导致的耕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生产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是土地完全丧失生产力)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理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内蒙古大部分地区。

3、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

(1)自然: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用水,灌溉不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重环保,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西北地区:水汽来自北冰洋、大西洋,温带大陆性气候,内流河,水量小,植被少)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草地变旱地

牧场缩小超农牧脆弱地带

农牧界限向北推荒漠化

4、荒漠化的危害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都受到风沙的威胁,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造成气候恶化,污染空气,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人体健康。

(3)生产危害: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5、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三、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1、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流经美国七大洲。 2、流域特征

3、早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治理措施 5、核心治理:梯级开发

6、辩证看待河流大坝的修建

7、长江存在问题及开发整治策略

四、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1)绝对位置:52.5°N~40°N ,120°E~135°E

(2)相对位置:西欧东部,中国东北部,黄渤海以北,日本海以西 2、自然环境:

3、扩展:山区与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

4、评价东北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5、治理措施

五、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1、地理位置

位于德国西北部,莱茵河畔,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 2、区位优势:

3、衰退原因:

(1)内因:①以煤炭、钢铁为主的产业结构单一

②环境污染严重,新兴工业不愿来此落户

(2)外因:① “煤炭危机”: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鲁尔区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② “钢铁危机”:产钢国、钢出口国增多,经济危机,钢产品替代品广泛应用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鲁尔区发展的主要措施

六、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

(1)概念:所谓工业化,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化。 (2)衡量是否完成工业化的指标: ①农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②农业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人数

③城镇人口/总人口>60%

(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工业化发展→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上升→非农人口可能迁移到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提高)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城市化的发展创造更多需求①直接促进工业化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人口集中,需求扩大→促进工业化) 2、我国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典型模式

珠江三角洲模式

浙江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

3、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对策、措施

4、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对策、措施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由空间部分—GPS 卫星基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测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等组成。能为给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型、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海陆空导航、导弹制导、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等。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即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它是人们的视力的延伸,其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从传感器接受信息到遥感信息应用的全过程就是遥感技术。在现代地理区域研究中,遥感已成为获得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

(可见光0.4微米——0.76微米) 1、象元:像元是遥感影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 分辨率:1米分辨率就是一个像元表示地面上1平方米的范围。 2、遥感有黑白和彩色之分、真彩色假彩色之分。 3、遥感的特点 4、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成。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特征。地理信息系统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简称GIS ,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地理学家的工作平台。 1、GIS 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四、数字地球

1、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3S 、虚拟技术、网络技术

2、把地球上每一个点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过去和现在、自然和人文 3、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

4、数字地球实现的困难:全球网络不够普及和通畅、超大规模的数据存储空间

附:例题解析

1、例1:(2008年高考广东地理卷)M 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

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

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7。

资料二:见表1。

材料三:见图18。 (1)该流域气候类型 是______,河川径流 的补给以 为 主。

(2)M 江水资源的 主要功能包括 , 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

题是 的合理 开发利用。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

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 A .起始 B .加速 C .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资源对人口、城市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正确地获取图标信息的能力;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

(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2、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该地貌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图中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地貌特征。

(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

(3)该地貌类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4)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解析:该题以等高线形态表现黄土地貌的特征,要求考生从等高线形态特征判断黄土地貌特征,即塬面表现为等高线稀少,说明地势平坦,而沟壑区域等高线密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西南部沟壑纵横,而东北部为大型冲沟,如果能从图中等高线形态准确判断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则(2)、(3)、(4)问的答案就可以根据教材组织答案.

答案:(1)黄土地貌。中部地表平坦;东北部有大型冲沟,坡陡沟深,两侧还有小沟;西南部沟壑纵横,有河流向西南流出。

(2)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一般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3)水土流失。自然原因: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几次农牧经营方式的变更,致使原有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4)以工程措施治标,生物措施治本,进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在河流的干支流建库蓄水,筑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蓄水保土,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有:种草种树搞绿化,使水不出沟、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治本还必须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或农林牧结合,进行草灌(木)混种、间种、提高土地利用质量。

3、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研究课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请你按要求参与课题组的研究。下面是研究小组收集的部分资料:

(1)B 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a 、据资料描述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b 、据此推断该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2)帮助小组完成研究结论,构建该区域城市化模式:

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区——珠三角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情景材料,围绕“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案例,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符合课改要求及新课标理念,代表了高考命题趋向。

第(1)题,综合比较分析图甲与图乙数据变化看出:a 、该地区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80年——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b 、城市化的表现可从城市人口、用地规模及城市人口比重等指标分析。

第(2)题,该区域城市化是工业化推进的结果,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靠近港澳,地处侨乡等条件,吸引大量外资企业进入该区设厂,从而促进工业飞速发展。

答案:(1)a 、该地区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1980年——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缓慢;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加快。b 、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2)外资企业 建立工业化

4、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读图,完成9—11题。

GIS 技术的

A .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C .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

B .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 D .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

( )

5、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下图,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12—13题。 12.区分两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最佳

遥感图象应拍自播种 ( ) A .30天后 B .75天后 C .100天后 D .140天后 13.该卫星图像可能拍自 ( )

A .江汉平原 B .松嫩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太湖平原

反射强度

▲ 30 天 ● 75 天

■ 100◆ 140

1

反射强度


相关内容

  •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1=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 ...
  •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精讲-知识结构详解
    地理必修1高考复习之知识结构详解 第一部分:如何复习好必修1(自然地理) 一.抓住主干,夯实双基──基础 由于自然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海水的温度与盐度和洋流.自然灾害与自然资 ...
  • 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 说 课 稿 说课人:李志华 单位:开封尉氏三中 时间:2009年10月 <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 ...
  •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说课稿 今天我陈述的内容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以中国东部季风区为例>.本课内容是我根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 据教学需要自行组织的,实施于高中地理必修三教学起始阶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一.分布类问题 1.点状地理事物 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 ...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