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哪里"多妻"了? - 范文中心

鲁迅哪里"多妻"了?

08/03

近来,所谓“从课本中撤除鲁迅”的传闻,引发了质疑,也引来不少叫好之声。“尊鲁”与“反鲁”的争议,再次呈现在国人面前。日前葛红兵贴出一篇博文《鲁迅:老石头,还是?》,宣称自己是“尊鲁的”“不是反鲁的”,仅仅是反对“把鲁迅作为文化神来尊”。因而,他不但赞成“当下各种教材开始撤换鲁迅作品”,说“这是一个文化神去魅的过程”;而且还提议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去寻找“疑点”,以便让这个“神”慢慢老去。并不无庆幸地慨叹说:“神也有老去的时候,孔子之老用了千年,鲁迅之老用百年……”

作者还在文章中带头贡献了一条鲁迅“个人生活”的“疑点”:“他一生事实上是多妻的,你不能睁眼说瞎话,说他没有。”网易博客首页便把这题目推荐成《葛红兵:鲁迅一生多妻》,访问量直线上升。

这就很让人纳闷了。“多妻”与“再婚”,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用“模糊法”把它混淆起来,故意抹黑鲁迅呢?

事实上,二十六岁的鲁迅,在东渡日本求学期间,忽然连续接到催促他归国的家信,说母亲病了。一向孝顺的鲁迅赶紧回到故乡,才知母亲并没有生病,只是在媒人的撮合下为他订了一门亲事,骗他回来举行婚礼。女方叫朱安,老实本分,思想守旧,身材矮小,发育不良,但是鲁迅的母亲很喜欢她。对这场婚礼,陈漱渝所著《鲁迅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作了如下描述:

族人知道鲁迅是新派人物,估计要发生一场争斗,便排成阵势,互相策应,七嘴八舌地劝诫他。鲁迅心中自有主张,便不动声色地简单答道:“都可以的。”完婚的第二天,鲁迅没有按老例去拜祠堂;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从家中出走,重新回到日本去了。

直到若干年后,鲁迅与许广平自由恋爱而结合为止,此前他跟朱安都只是维持着形式上的夫妻关系。正如陈漱渝在书中所形容的,鲁迅此前过的是“古寺僧人般的独身生活”。这对鲁迅来说无疑是残酷的,对朱安又何尝不是如此。但这怪不了鲁迅,作为家中的孝子,鲁迅当时的反抗只能到这一步。所以鲁迅多次对友人提起自己的发妻朱安,都感叹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再婚的爱妻许广平,虽然与他志同道合,毕竟是大家闺秀出身,所以在正式结合之前,鲁迅是事先征得了母亲和前妻的同意并解除了婚姻的。只不过他并没有强迫朱安重回娘家,而是答应了她要继续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以便照顾母亲的合理要求。鲁迅自己,除了在经济上继续赡养母亲和前妻之外,一直是和许广平另筑爱巢,独立生活与工作的。

你看,无论是用现在的观念或当初的道德来衡量,这种离异再婚都是合情合理的。而且鲁迅自始至终处理此事都比较人性化,他一生也就再婚过这么一次。再婚之前及之后,鲁迅从来就没有同时拥有过两个、更别说两个以上的妻子。怎么这一切合理又合法的客观事实,到了葛红兵的笔下,居然就成了鲁迅“一生多妻”的证据,成了必须对鲁迅的“个人生活”乃至道德人品提出“质疑”的重大问题呢?究竟是葛红兵于事实本身另有特殊发现,还是他比过去的“老封建”还要古板、还要守旧?

此外,鲁迅也许确实在某个时期被人当成过“神”。但那不是久居泉下的鲁迅自己所能控制的。而现在,还有谁把鲁迅当成“神”呢?反正我是没有感觉到。所谓要把鲁迅“请下神坛”甚至逐出“教科书”的呼声,我看与鲁迅本人在文学与思想史上的固有成就一点都对不上号。这就如同过去不论有没有出现过把屈原、杜甫、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大师当成神的情况,都肯定影响不了这些文学巨匠的固有成就与精神品格。更不必说以这些文学巨匠作品本身的厚重分量,不论经过何种风风雨雨,必将永远辉耀于历史星空,被世世代代的人民所珍爱、所景仰、所传诵。我相信在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里,都不可能为了某种“莫须有”说法或缘由,就把上述这些历史上公认的第一流作家作品,统统“请下神坛”、逐出“教科书”,而只让孩子们去读当代人的作品或者古代二三流作家的作品。

我这样发议论,不知是我自己在理解的逻辑上出了问题,还是提出这种动议的某些人士本身在逻辑上存在毛病?

还有一点,葛红兵的文章称鲁迅为“老石头”(而且字里行间都在倡导应该“搬掉这块石头”),未免太不礼貌,太不尊重已故的文学大师。退一步说,不管你认为鲁迅的文学成就是大还是小,哪怕是一个普通人吧,只要他不是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有什么权力去平白无故地污辱他、鄙薄他?何况鲁迅不论以其作品还是人品,都值得后人永远尊敬,永远爱戴。他当然有缺点,但优点和成就肯定是主要的。我们喜爱的正是鲁迅无人能及的优点和成就。选教材也只能是选他的优秀之作。别说鲁迅只是有过一次合情合理的再婚,就算真的是“重婚”了,又怎么样呢?难道就因为有了这一假设的“缺点”,便有理由非得把一位杰出作家的作品,从现在和将来的文学视野中“搬掉”,让他彻底“老去”吗?

最后,请允许我摘引我在葛红兵博文后面写的两条评语,来结束这篇短文:

从古至今,始终有一些写手的成品,是值得辈辈代代的人阅读的。鲁迅的大多数成品,都应该归入这一行列。抽时间仔细读读,就明白了。

鲁迅是国人中少见的硬骨头、纯爷们儿。不管面对何方神圣,他都绝对是一个男人。当今之世,像鲁迅那样硬气而又睿智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所以,继续让孩子们从小多读一些鲁迅的作品,很有必要。


相关内容

  • 专题:走近鲁迅
    专题:走近鲁迅 鲁迅是谁 钱理群 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好像问"我是谁"一样.老师可能会告诉你,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有革命家,这都不错.不过,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看看鲁迅是怎么称呼自己的 ...
  • [回忆鲁迅先生].
    执教:张沧梅 教学目标: 1. 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2.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由<纪念刘和珍君&g ...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直不敢妄自谈论鲁迅,在我看来,鲁迅是我始终不能触摸的一座丰碑.但是,有一天,当我结束沙漠边缘的生活,重新回到绍兴,开始在鲁迅故里穿行,远在北方的一位行者竟羡慕地说:你每天陪着鲁迅,还整日被一种文化所浸染,真是一种福!朋友简单的话语,竟不由 ...
  • 我眼中的鲁迅
    我眼中的鲁迅 旷新年 鲁迅出生在一个历史大崩溃的时代,不仅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彻底的崩溃--这是"千古未有之变局",而且西方的历史也发生了彻底的崩溃--尼采高呼"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这个世界的基础已经从 ...
  • 鲁迅作品中人物原型摭谈
    鲁迅作品中人物原型摭谈 王春忠 王月灵 鲁迅作品中的许多人物,生活中都有原型,有的还和鲁迅一同生活过. <阿Q 正传>中阿Q 的原型是鲁迅家的短工谢阿贵.阿贵原来人很好,老实厚道.当鲁迅从日本回来时,发现阿贵变了,他住在一座土谷 ...
  • 鲁迅之子周海婴去世
    那个致力于还原鲁迅的人 2011/04/08 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张玉洪 ■简易灵堂设在周海婴先生不大的书房里 ■鲁迅53岁时合家照 鲁迅之子周海婴昨日凌晨因病在京去世--- 虽然是鲁迅和许 ...
  • 我与鲁迅对话
    我与鲁迅对话(转载) 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着许多光彩熠熠的星辰.一颗明星,就是一座照亮后人前进的灯塔.于是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在历史的太空,去寻找那一颗星.题记 我四处寻找着,忽然,我隐隐约约看见一位穿黑色长袍的先生正在桌上埋头写作.我走过去 ...
  • 我之鲁迅观--浅析鲁迅的自由注意思想
    我之鲁迅观 --浅析鲁迅的自由主义思想 胡雪丹 摘要:鲁迅是一个致力于追求真正自由的人.他自由主义中所内涵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发.鲁迅身处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能够发出 ...
  • 假如鲁迅活到今天
    假如鲁迅活到今天,很多人都用这个题目写过文章,假设如果鲁迅长寿能一直活到今天他会是怎样的一个状态,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但大部分人都认为鲁迅一定还会是鲁迅,因为他的骨头"最硬".著名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还有一部专著,书名就 ...
  • 宋庆龄致信病中鲁迅内情
    旧闻揭秘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责任编辑 徐录录 宋庆龄致信病中鲁迅内情 进入1936年,鲁迅的健康每况愈下,肺病日渐加重. 1月,鲁迅的肩和胸时常感到剧痛.5月15日,他的病情加重,一直高烧不退,打针.输液未曾间断.6月15日,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