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 - 范文中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

07/21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1. 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 使用价值的质与量 2.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3. 价值

● 价值的概念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形成价值。 ●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首先,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 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1)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 3)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得到解决。

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劳动的目的、对象、手段和结果都是不同的,这种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即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着人与自然地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不以社会形态的变化为转移的

(二)抽象劳动:撇开其具体形式的同质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为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形式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联系

● ●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 差别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反映劳动的自然属性,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反映劳动的社会属性,形成商品的价值。

(四)劳动二重性的重要意义

● 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

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的价值量

(一)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简单劳动: 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

复杂劳动: 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 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各种自然条件等。

●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例如:在1只绵羊=2把斧子的价值形式中,绵羊起主动作用,它通过斧子表现自己的价值,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起被动作用,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绵羊价值的表现材料,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

(二)综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等价形式 (四)货币形式 五、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六、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 ●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标准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上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

(二)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是一种价值符号

(三)贮藏手段

●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

●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观念上的货币;在信用不发达的条件下,也不能以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代替,而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银制品等 (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的职能 (五)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七、货币流通规律

●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②商品价格水平; ●

③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印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出现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

象叫做通货膨胀

● 通货紧缩: 由于纸币供应量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八、价值规率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 ●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 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现象,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做价格。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其表现形式。 影响价格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值量; 货币本身的价值量; 供求关系变化。 九、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 ● ●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 —G —W 资本流通公式G —W —G

准确的资本流通公式G —W —G' 。其中G'=G+∆G 。△G 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 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 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商品外,一无所有,既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现成的生活资料,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

有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力抚养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③劳动力为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所花费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④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为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其特殊性表现为: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 当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一定点,即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了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必然有剩余价值产生,从而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四、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划分的依据: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 划分的内容: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称为不变资本,它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带来了价值增殖,称为可变资本。 ● 划分的意义: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五、剩余价值率

● ●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 )

剩余价值率(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依靠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三)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其商品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作为资本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资本积累

(一)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利用占有的剩余价值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积累的原因:动力为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压力来源于竞争。 二、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 ●

在剩余价值量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积累和消费的分割比例。 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已定的情况下:

(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二)劳动生产水平

(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四)预付资本总量

三、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 ● ●

资本的构成包括两个方面: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非重点,不解释) 资本有机构成

(一)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 (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意味着生产资本中C 所占份额增大,从而C :V 比例提高;反映着生产中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注意: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并不都是由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生产条件不同

(四)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个别资本增大的两个基本形式: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一)资本: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即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二)资本集中: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竞争和信用是推动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

(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相互促进 (四)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1)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的积累;而资本集中是社会总资本的合并和联合。(2)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依靠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则是通过原有资本的重新分配来实现的。(3)资本积聚方式下单个资本规模扩大速度慢,而集中则快得多。

四、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相对剩余人口的产生的原因: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减少;另一方面,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劳动力的供给却日益绝对地增加: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的广泛使用,许多工作大大减轻了体力劳动的繁重程度,并且操作也大大简化了。资本家便大量使用童工、女工来代替成年男工,大量的使用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工人。②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发生两极分化,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③随着资本注意竞争

的激烈进行,一小部分中小资本家在竞争中破产而沦为无产者,也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中来。 ● 力

(二)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资本还可以加强对再也工人的剥削

● 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

失业是个世界性问题:除了有机构成提高导致的失业外,还有:1)结构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3)摩擦性失业4)体制性失业5)市场竞争导致的失业6)劳动力绝对过剩导致的失业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由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所形成的产业后备军,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随时都能获得可以榨取的劳动

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 产业资本是投放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 ●

A (劳动力)

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资本的购买阶段G −职能形式:货币资本

A

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资本的生产阶段

„P

„W

'

Pm

职能形式:生产资本

'−G'

职能形式:商品资本

A

总公式G −W „P „W '−G'

Pm

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互相连接、有机统一的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只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索采取的三种不同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

● ● ●

不同类型的独立资本

● 在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但是,流通过程也不可或缺,它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和实现剩余价值。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

● 货币资本的循环:G −W „P „W '−G' 指从货币资本出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的循环形态 ●

生产资本的循环:P „W '−G '−W „P 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最后又回到生产资本的循环形态

● 商品资本的循环:W '−G '−W „P „W' 从商品资本出发最后又回到商品资本的循环形态。 三、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 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四、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是资本的流通时间 劳动时间 产品性质和技术水平 (一)资本的生产时间

Pm

非劳动时间 产品特点、自然力等 设备维修等 购买时间

(二)资本的流通时间

销售时间

周转次数

U u

资本周转速度公式n =五、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U 代表年,u 代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n 代表资本周转次数(速度)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个部分。 ●

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等形式而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与生产过程,而他的价值却随着厂房、机器、设备等的磨损,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逐次收回

● 流动资本是指物质形态上参加一次生产过程后,全部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①二者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②二者的周转时间不同③二者的价值收回方式不同④二者的实物更新方法不同 ●

六、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

固定资本周转的价值总

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划分和流动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划分的不同 额+流动资本周转的价值总预付总资本

例题

一年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速度=

(10+35+25)+1800200+350+150+180+60⨯2

=1. 87次

● 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取决因素

(一)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流动资本粘的比重愈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愈

快。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的速度 七、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 意义

(一)加速资本周转,可以节省资本的投入量

(二)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率

M '=

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年剩余价值量年剩余价值率

M =m '⋅V ⋅n M '=

m '⋅V ⋅n V

=m '⋅n

(三)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流通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资本家的生活、生产和再生产。 ● ●

途径(略) 例题

某私营企业投资固定资本10万,使用10年;投资流动资本5万,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10人,每人月工资500元。年产6000件商品,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50元。计算: (1)预付资本周转速度 (2)剩余价值率 (3)年剩余价值率

10

+5⨯12

(1)预付资本周转速度=

10+5

=1. 4次

6000⨯50-1000000=

500⨯10⨯12

剩余价值率m '=

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

(

+50000⨯4

)

=150%

(2)

(3)年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率m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n =150%⨯4=600%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一、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 社会总产品(W' ) 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是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运动的出发点。

●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以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

基本理论前提。总结为: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

社会扩大再生产及其前提条件

(一)基本前提:生产资料余额Ⅰ(c+v+m)>Ⅰc+Ⅱ

c 即Ⅰ

(v+m)>

Ⅱc

(二)第二前提条件:消费资料的余额Ⅱ

(c+v+m)

>Ⅰ(

v+ m/x)+ Ⅱ(v+ m/x)即Ⅱ(C+m-m/x)>Ⅰ(V+m/x)

●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基本实现条件Ⅰ(V+∆V+m/x)=Ⅱ(C+∆C)

(二)第二实现条件Ⅱ(C+V+m)=Ⅰ(V+△V+m/x)+ Ⅱ(V+△V+m/x) (三)第三实现条件Ⅰ(C+V+m)=Ⅰ(C+△C )+Ⅱ(C+△C )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 ●

根源: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成本价格范畴的形成

商品价值W 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 、可变资本的价值V 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W=C+V+m。如果用K 表示成本价格,那么,商品价值W=K+m。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以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为前提的。当剩余价值转化为例利润后,如果用P 表示利润,W=K+m就变成W=K+P. ● ●

利润率P′=m /(C+V )=m/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

(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 :V 越低,利润率越高;C :V 越高,利润率越低 (三)资本周转速度。利润率同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例 (四)不变资本的节省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部门内部竞争与社会价值的形成

部门内部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资本主义企业,他们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商品生产和销售条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 ● 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主体是部门;对象是最有利的投资场所;主要手段是资本(或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结果导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这种竞争是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 平均利润率,按照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投入资本量

● ●

平均利润率的影响因素:①各部门的利润率高低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各部门的剩余价值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就按

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分配剩余价值。

第七章 信用、银行与虚拟资本

一、借贷资本

●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一种通过货币的接待关系来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资本形式

● 闲置资本的来源:①固定资本折旧的价值②在资本周转的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流动资本成为闲置资本

③资本家预定用于积累部分的剩余价值 二、利息与企业利润 ● ● ●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G −G' 。G'=G+∆G , ∆G 即为利息。 利息率=

利息量借贷资本量

⨯100%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所以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地租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农业超额利润 二、级差地租

●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和原因

级差地租的产生是由于在农业中存在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固定化了。 级差地租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的远近。 ● ●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条件生产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

级差地租是由经营较好土地获得的转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一部分超额利润,由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

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级差地租又分两种形式

(一)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或距离市场远近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从而形成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获得超额利润

第一,投资方法与经营方法不同

第二,引起两种地租的具体条件不同 第三,级差地租归谁占有不同

● 农业工人的劳动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源泉。 三、绝对地租

● 由土地私有权垄断所决定的,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 ● 产生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 产生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 四、土地价格 ● ●

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土地价格

=

地租利息率

第九章 资本社会化与国内垄断

一、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 通过金融联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兴资本就是金融资本 ● 掌握金融资本的最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又叫财团)就是金融寡头 ●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进行的。参与制就是垄断资本家通过掌握一定数额股票对企业实行控制的一种制度

● 金融寡头还操纵着国家的政治,金融寡头通过“人事联合”来对社会进行统治 二、垄断组织形式的新发展

早期出现的是最简单的短期价格协定,后来出现较稳定的垄断组织形式:

①卡特尔(Cartel)。这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为划分销售市场而建立的垄断联盟。

②辛迪加(Syndicate)。这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为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而建立的垄断联盟。 ③托拉斯(Trust)。这是由许多生产同类产品或者在生产上的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型垄断企业。 ④康采恩(Konzern)。这是由以实力最雄厚的一两个垄断企业为核心,把许多不同部门的企业联合起来而形成的企业集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混合联合公司。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产生原因

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2. “二战”后经济的恢复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3. 为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4. 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表现形式

(一)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典型形式的国家所有的垄断资本,即由国家直接经营和掌握的资本。有两种形成途径:一是国家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开办企业;二是通过将私有企业国有化 (二)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础的国家与私人共有垄断资本。形成途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二是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办新的企业;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企业;

(三)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企业。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如给私人企业补贴;投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开辟国内外市场等等。 (四)国家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干预和调节 1. 市场调节的局限

市场调节难以解决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难以

解决公平问题,无法抑制微观经济主体拼命扩张而导致垄断、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市场调节也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再生产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产业结构和经济协调发展等诸多矛盾 2.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微观方面,反对垄断,实现公平竞争

宏观方面:一是通过实行“松”、“紧”不一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衰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进行调控

二是国家通过制定金融政策、参与金融活动来影响社会再生产。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存款

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实行调节

三是通过产业政策调价经济。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以产业和企业为对象实施的以产业结构转换盒生产集中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包括展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四是运用收入调节政策。国家通过工资和税收政策,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控制失业上升和经济衰退。 五是计划调节。计划调节是指国家通过编制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及其实施来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相关内容

  •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
    http://hhbvic.blog.163.com/blog/static/[***********]358495/?fromdm&fromSearch&isFromSearchEngine=yes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 ...
  • 中国文科大学排名及TOP10重点专业
    中国文科大学排名及TOP10重点专业 (2011-04-27 12:32:22) 名次 等级 单位 1A++北京大学 2A++北京师范大学 3A++南京大学 4A++复旦大学 5A++中国人民大学 6A++四川大学 7A+浙江大学 8A+清 ...
  • 政工考试内容
    一.单选 1.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是由党的"宣传工作"这一概念逐渐衍变而来的. 2.在1951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思想政 ...
  •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两学一做"学习安排的具体方案]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两学一做"学习安排的具体方案>的通知作者:人教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5-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 ...
  • 大政方针 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 1. 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 ...
  • 20**年高考复习[政治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2016高考复习<政治生活>问答题必背重点 (特别提示:在做问答题时,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取舍,不能一味照搬答案.)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P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
  • 记忆大师的考研政治记忆方法
    记忆大师的考研政治记忆方法 摘自袁文魁著作<记忆魔法师课堂> 分享嘉宾: 刘大炜 武汉大学记忆协会副会长.2010年获得"中国记忆大师"称号,三个月时间轻松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 考研政治所考内容包括四本书:&l ...
  • 常修泽:谷书堂教授对价值规律理论的探索与贡献
    <价格理论与实践>编者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教授于2016年3月27日与世长辞,享年91岁.谷书堂教授长期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按要素贡献分配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等方面有诸多建树.改 ...
  • 兰州交通大学马原重点(1)
    1.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 ...
  • 中心"两学一做"实施方案
    发放镇双树中心学校党总支 关于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发放镇党委和发放学区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现就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