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团结教案民族简介 - 范文中心

民族大团结教案民族简介

05/24

第一课 德昴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德昴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民族经济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德昴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唐宋时期被称为“朴子”、“茫人”,元明时期被称为“金齿”、“蒲人”。

清代史书称之为“崩龙”,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沿用了这个名称。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1985年9月21日起更名为“德昂族”。 4民族姓名文化

德昂族习惯于按属相和排行给孩子取名,也使用汉族的十二生肖:查(鼠) 、包(牛) 、衣(虎) 、卯(兔) 、光(龙) 、沙(蛇) 、牙(马) 、麻(羊) 、新(猴) 、收(鸡) 、灭(狗) 、交(猪) 。生日的属相是什么,

德昂族

就以什么为名。男孩的属相前加“阿”,女孩的属相前加“立”。

例如,牛日生日男孩叫“阿包”,牛日生的女孩叫“立包”。若按排行取名,则不分男女,称呼为腊所(老大) 、腊左(老二) 、腊约(老三) 。

德昂族结婚生下孩子后,便有讳名的习惯。凡有了孩子并已取名的年轻夫妇,包括他们的长辈在内,不管什么人,此后都不能直呼他们的名字了。

德昂族家里若长子或长女早死,则以次子或次女的名字代替称呼其父母。有的还没有生儿育女,但也可以预先取下子女的名字,而按此名来称呼。德昂族以为,对已有子女或虽死子女但年龄较大的人,再去直呼他们的名字如“何阿呆”、“李腊翁”等,是不礼貌的。 民族语言文字 德昂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该民族除说本民族语外,还能讲附近民族的语言,如傣语、汉语、景颇语和佤语等。

德昂族语言(以南伞硝厂沟为例) 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从音位上看,有31个辅音位;元音9个,都有长短之分,共有18个元音音位。

(2)从语音结构看,德昂族的音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一般音节或叫主要音节;一类为附加音节或叫次要音节。

一般音节的结构有声母

49个,又有两种情况:所有31个辅音音位均可单独作声母;复辅音声母又有双唇塞、舌根塞音与I 结合;双唇塞、舌根塞音与r 结合;双唇塞音与j 结合;舌根塞音与V 结合四类。有韵母159个,其中单元音韵102个,复元音韵57个。次要音节的结构是在主要音节之前,一种是出现在主要音节的声母为其同部位的辅音前;一种在辅音之后,通常有弱化元音(音节) 。

民族文学

民族经济

德昂族人以农业生产为主,也善于种茶,素有“古老茶农”的美称。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经济来源。德昂族很早以前就有自己的银匠,能用碎银铸造银手镯、银排扣、银项圈、银烟斗等,还善于在各种银制品上雕刻花纹图案,花纹细致、简朴。早在隋唐时期,德昂族就“披五色裟罗笼”,至今仍为自己纺线、染色和织布,作成极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他们还擅长编织竹器等生活用品。

德昂族民间有着绚丽多彩的刺绣、建筑和雕刻艺术。建筑、雕刻艺术在德昂人的历史上有过光辉的时代,如今在一些地方仍留有许多德昂人精湛的建筑物遗迹,如陇川县城东的德昂女王宫殿、德昂城、德昂路、石拱桥等遗址,都是古建筑的代表。图案雕刻一方面是反映在古建筑上,如潞西佛寺中的挂枋、板壁上常见的浮雕;另一方面则普遍反映在日常用品上,在德昂人的腰箍、耳坠、银手镯、银烟盒、衣服等用品上大多绘有图案。图案多为对称的双手、双鸟、双虎、花草之类。

德昂人还有很高的制砖和制陶艺术。德昂女王宫殿、德昂城附近的砖瓦结构住宅所用的砖瓦都是德昂人自制的。德昂人的陶器有陶罐、陶花瓶、陶纺轮、土碗等。常见的上釉陶罐制作精细,有的呈鸭蛋绿和紫红色,有的为咖啡色,有的还绘有云纹或罐胫压制凸形图案花纹,外表光滑美观,表现出高超的制陶艺术。

德昂族还有丰富多彩的口头民间传说、故事、诗歌、谚语等,通过世代相传,保留下来。有揭露反动统治者罪恶的,如《兔子制土司》;有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如《芦笙哀歌》、《彩虹》等。傣族的若干民间传说和汉族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故事也在民间流传。乐器有象脚鼓、芒锣、葫芦笙、笛子、小三弦等。德昂族的舞蹈有象脚鼓舞、水鼓舞等。

三、听了上面精彩的内容,你是不是对德昴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呢,那你能不能把你今天的听到的讲给你的德昴族的亲朋好友。

四、小结。

第二课 傣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傣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民族经济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傣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语言文字

傣族一般信仰

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

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南传上部座佛教为主,也兼信原始崇拜宗教;丽江、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文山等地的傣族以信仰原始崇拜宗教为主,也崇尚儒教文化。

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岁以上都会参加受戒修行,不再杀生,参加每年三个月的“豪沙”(关门节),到佛寺安居,诵经赕佛,直到过世。

起源

傣族源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及云贵高原地区的濮人,在公元前后吸收了大量越人及越文化后,

形成现代傣族的雏形。 简史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傣族先民在、中上游地区创立了达光等国家。 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处在达光王国时期的傣族先民,开始与汉朝接触,因当时的达光王叫“哀牢”,汉朝开始把达光王国称作“哀牢国”,又因傣族先民善骑大象,生活环境又与汉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汉朝误以为是越人的一支,把达光王国也称作“滇越乘象国”。

公元一世纪,澜沧江、怒江上游地区的达光王国(哀牢国)将统治中心转移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达光王国开始被中国(东汉)称为“掸国”。 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达光王国的统治中心已经南移到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的蒲甘姆一带,被中国统治的傣族各部(云贵高原中西部地区)也因中国大乱纷纷独立。此时,靠近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傣族(云贵高原中西部地区)被中国称作“僚”、“鸠僚”、“哀牢”等,离中国较远的傣族(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达光王国)被称作“掸”。

公元六世纪至八世纪,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达光王国被果占壁王国取代,靠近中国的傣族也在洱海附近形成蒙嶲、蒙舍等几股比较大的势力。

公元八世纪至十世纪初,靠近中国(唐朝)的傣族蒙舍国在洱海地区称雄,吞并了果占壁王国及云贵高原上大大小小的部族,建立了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蒙舍国开始被中国(唐朝)称作“南诏国”。

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三世纪中,傣族先民失去南诏政权,逐步迁离南诏的政治中心洱海地区,伊洛瓦底江、怒江流域地区的傣族恢复了“果占壁王国(后果占壁)”,澜沧江流域地区的傣族先是归附大理国,后又脱离大理国成立“勐泐国”。

公元十三世纪中至十五世纪中,是傣族大发展时期,因蒙古大军的铁骑,傣族大量南迁西进,南部、西部的傣族小邦国在得到众多傣族充实后,逐渐强大起来。兰纳王国统治了今泰国西北部、缅甸东北部地区,素可泰王国统治了今泰国中部、北部地区,阿瓦王国统治了缅甸中部、北部地区,澜沧王国统治了今寮国大部分地区,阿洪王国统治了今印度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公元十五世纪中至十六世纪中,各地傣族政权开始走向衰弱,麓川王国在与汉族明帝国的战争中逐渐落下风,缅族东吁王国吞并了傣族的麓川(阿瓦)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勐泐王国、阿瑜陀耶王国,唯一强大的阿洪王国开始了印度化进程。

公元十六世纪中至十八世纪中,北部傣族完全被汉族明帝国控制,之后又被满族清帝国控制;南部的阿瑜陀耶王国则脱离缅族东吁王国再次崛起,兰纳、澜沧都成了阿瑜陀耶王国的属国。 公元十八世纪中后期,缅族贡榜王国兴兵入侵阿瑜陀耶王国,占领兰纳、澜沧,南部傣族又陷入缅人的奴役统治。1767年,披耶郑信将军赶走缅军,在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国”,兰纳、澜沧也趁机脱离缅族独立。1782年,披耶却克里推翻吞武里政权,在曼谷建立“曼谷王国(暹罗王国)”,统一了吞武里王国、兰纳王国、澜沧王国等南部傣族政权。

公元十九世纪,傣族的阿洪王国因宗教冲突元气大伤,逐渐衰弱。1822年,缅人趁机出兵攻占阿洪王国,两年后,英国人又将缅人赶走,将阿洪王国收为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英国征服缅人后,占领缅北的傣族地区。1893年,法国强占了暹罗的属国澜沧(此时已分裂为琅勃拉、万象、占巴塞三国)。

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企图统一傣族地区的暹罗与日本结盟,出兵占领缅甸北部的傣族地区。原澜沧琅勃拉王也利用日本势力,宣布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治下的傣族地区独立,建立老挝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北部的傣族与缅甸南部的缅族联合组建了“”,并由傣族贵族苏瑞泰出任缅甸联邦第一任总统;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印度东北)的傣族被独立后的印度统治;原勐泐、麓川的傣族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统治,成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各级地方自治政府;老挝因世界冷战爆发,

成为东西两大阵营角力的场地;已改名为“泰国”的暹罗成了美国最主要的盟友,各领域得到一定的发展。

历法

傣族历法有两种,分别是大傣历和小傣历。

文学

傣族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古歌、神话、创世史诗产生和发达的时期;二是英雄史诗、传说、歌谣形成和昌盛的时期;三是故事、叙事长诗兴起和繁荣的时期;四是新文学蓬勃的时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谣》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时期傣族先民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状况。天地起源神话有《英叭开天辟地》、《古老的荷花》、《费梅嘎帕》(《大火烧天》)等,人类起源神话有《葫芦人》、《葫芦生蛋》、《人类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话有《葫芦传人种》等,图腾神话有《鸟姑娘》、《象的女儿》、《神牛之女》等。史诗有《巴塔麻嘎捧尚罗》、《变扎贡帕》(《古老的荷花》)、《细木过》、《天地万物的来历》。英雄史诗有《厘俸》。歌谣主要是情歌、习俗歌、劳动歌、童谣等。

傣族人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述长诗。佛教的传入,傣文的创制,都对叙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傣族民间艺人接受、翻译和传播外来的佛经文学,同时还把傣族民间故事吸纳进来,创作了大量的民间叙事长诗。据研究,仅阿銮叙事诗(即以佛本生经为核心内容的佛祖轮回转世的修行故事)的数目就多达550部。

总的来说,常见的傣族叙事诗有《金蛙阿銮》、《口袋阿銮》、《大叶子阿銮》、《金羚羊阿銮》、《香谷阿銮》、《酸鱼阿銮》、《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兰嘎西贺》、《相勐》、《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头七尾象》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三、同学们,今天的收获不小哦,请你说一说吧。

四、小结。

第三课 景颇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景颇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宗教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景颇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语言

景颇人文字

历史

景颇族称“姓”为“波桑”,含有类、种、姓的意义。也就是说景颇族历史上同种、同类之人,也即同姓之人,均有血缘关系[3],不得通婚。至今仍严格遵守这种“同姓不婚”的制度。在历史上,景颇族实行“普那路亚式”的族外婚制度,即甲族一群女子与乙族一群男子互为夫妻的族外群婚,现今景颇族实行的单向姑舅表婚姻,即是这一族外婚的遗迹。姓氏在景颇族中起着“姓别婚姻”的功能。因而景颇族姓氏与家族历史密切相关。景颇族姓氏中有大姓与小姓之分。大姓共26个,均为氏族社会部族或家族标志。其中木日(彭、李) 、恩昆(岳) ,勒托(童、徐) 、木然(尚、杨) 、勒排(排) 五大姓,是世袭山官的子孙,称为5大官姓。由26个大姓衍生出300多个小姓。景颇族称小姓为“亭郭明”,即户名。由户名再发展为姓氏(即小家族的名字) 。大姓和小姓常常连用,小姓在前,大姓在后,由同一大姓分出的两个小姓可以通婚。景颇族的姓氏,丰要来源于七个方面:1来源于官位、职业;2来源出生或居住的地名;3来源于动物名称;4来源于植物名称;5来源于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6来源于食物或事物名称;7来源于某种动物行为。景颇族这种姓氏起源,与汉族姓氏起源十分类似,与图腾崇拜有关。而大姓、小姓之分及其社会功能,与汉族早期的“姓”、“氏”之分,和“姓别婚姻”,“氏明贵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可以从中看出姓氏发展的基本规律。

宗教

景颇族(图5)

崇信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的鬼灵都能对人起作用,给人以祸福。供奉的鬼分三类,即:天鬼、地鬼、家鬼。天上以太阳鬼为最大;地上以地鬼为最大;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凡遇插种、收割、婚丧、械斗等均请巫师宰牲祭鬼,主持祭祀的巫师被称为“目陶”(音译),最大的祭典“目脑”,就是为祭“木代”鬼而举行的。现在主要信仰基督教。

第四课 傈僳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傈僳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宗教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傈僳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僳僳族图腾

历史由来

3分布情况 僳僳族现今可分为南、北两群,南、北僳僳语也有些差异。在中国境内约有73万人口,北群为白僳僳和黑僳僳,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其它分布在

丽江、迪庆藏族自治州,僳僳钢板族是维西县僳僳族的一个分支,是僳僳族和藏族的后裔,大理白族自治州,和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以及西藏的察隅县;南群主要为花僳僳,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保山市、临沧市。信

[2]4语言文字 僳僳族操僳僳族语言,属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有西方传教士创制的大写拉丁字母及其倒写变体作字母的文字,还有一种自己创造的没有字母的音节符号,均因结构不完善,未通行。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5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前,僳僳族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居住在、维西、永胜、云龙、兰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僳僳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社会。居住在大小凉山周围的僳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隶主,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猎。居住在怒江的僳僳族生产

三、你今天是不是对僳僳族的历史渊源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呢,你能写一下你的感受吗?

四、小结。

第五课 阿昌族的民族简介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阿昌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宗教等相关民族简介。

2、让阿昌族的同学更多的了解本民族的习俗。

二、教学过程

35代。早慨制定“铁印券”,规定以长子继承,开始了世袭制。早慨以后十余世,“俄昌”人日益强盛,与金齿、僰国皆通商。约10世纪,受大理王段氏封诰。当时外来商人教会阿昌人民种田,农业逐步发展。元、明设云龙州,大量白族、汉族人民相继迁入,这里的“俄昌”人,部分西迁至腾冲一带,部分融合于白族、汉族中。

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阿昌族地区主要是封建领主经济,同时封建地主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普遍发生典当、抵押和买卖土

民族文化

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如长篇叙事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长篇叙事诗《曹扎》、《铁匠战龙王》;风俗故事《谷稷》、《亲堂姊妹》、《胯骨》;动物故事《麂子和豹子换工》、《老熊撕脸皮》等。这些诗歌、传说都十分朴实,生动感人。

“对歌”是青年男女在业余时间十分喜爱的活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对唱的山歌,一般是融景生情,即兴作词,山、水、云、树等都可入歌;一种叫“相作”,是在夜深人静时,男女青年在林间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感情真切,常常一唱就是一个通宵;还有一种“相勒摩”,也是一种对唱的情歌,曲调幽雅亲切,歌词含义深刻,比喻生动。

舞蹈以象脚鼓舞和猴舞最流行。民间体育也丰富多彩,如荡秋千、赛马、射击、舞阿昌刀和武术等。

《阿昌族舞蹈》

工艺美术有刺绣、髹漆、染织、雕刻、银器制作等,制作精细。尤其是雕刻具有较高的水平,在家具、建筑物、佛龛等上面,都可看见雕刻着的各种动、植物。此外,建筑、绘画等也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被阿昌族称为“我们民族历史的歌”的神话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共有2000多行,内容宏大,情节奇异而又曲折生动。史诗不仅以阿昌人的历史经验、生活体验和文化思索解答了宇宙起源、人类诞生、民族由来、习俗形成与文化缘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且对于为什么男人无乳,女人无须?为什么牛犁田?马驮货?大地为什么凸凹?日月为什么旋转等等人类生存状况问题,也作了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回答。在阿昌族社会,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古往今来一直作为一部完整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史而被解读与传承着。[1]

宗教信仰

户腊撒地区的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每年有定期的“进洼”、“出洼”;“烧白柴”等宗教节日和活动。梁河地区的阿昌族过去多信鬼神,每年春耕和秋收前要祭三次“土主”(地鬼) ,全寨人都要去田间洒鸡血、插鸡毛,以祈求鬼灵保护庄稼。此外,因受汉族影响,也崇拜祖先。

三、今天我们又了解关于阿昌族的一些民族简介,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四、小结。


相关内容

  •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 ...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品社全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学计划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 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 ...
  • 7.1[同一首歌]教案
    课题:<同一首歌> 一.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 ...
  • 杜甫诗三首教案i
    杜甫诗三首教案 余中田玖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 .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 .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 .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 ...
  •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下[筑起血肉长城]WORD教案
    12.筑起血肉长城 永嘉县岩头镇蓬溪小学 谢银芬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强国, 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勤奋学习.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 ...
  • 美丽少年梦·你我共畅想中队会教案夏
    2013学年第二学期五一向日葵中队主题活动教案 美丽少年梦·你我共畅想 一.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 引导少先队员感知十八大精神,了解"中国梦",队员结合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在交谈中切身感受美丽中国,美丽少年梦想的远景: ...
  • 学雷锋活动主题教案
    <学雷锋活动>主题班会 教案 班会主题:学雷锋活动 活动时间:2012年3月5日 第五周 星期三 活动地点:嘉定区曹王小学 五(2)班教室 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主 持 人:班主任季晓岑老师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介绍雷锋的生 ...
  • 四年级专题教案
    第一课 正确对待成绩 [教学内容]<专题教育>教材第1页--第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难过,要正确面对成绩.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正确面对成绩. [教 ...
  •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九级语文上册[蒙古草原狼]教案长春版讲义
    <蒙古草原狼> 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究小说主题. 3. 了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理解 ...
  • 民族团结计划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下库拉斯小学 2016-2017学年 第1学期民族团结工作计划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下库拉斯小学 2016.09 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下库拉斯小学2016-2017学 年第1学期民族团结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