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实验思考题 - 范文中心

光电效应实验思考题

07/15

光电效应

1. 什么是光电效应

答:(1)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也就是光能量转转成电能。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

(2)定义:

定义1:物质由于吸收光子而产生电的现象。

定义2: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发射电子或电导率改变,或者两种材料的界面上产生电势的现象。

(3)分类:

A. 外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物质受光照后而激发的电子逸出物质的表面,在

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真空中的光电子流。这种效应多发生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

B. 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是指受光照而激发的电子在物质内部参与导电,电子

并不逸出光敏物质表面。这种效应多发生于半导体内。内光电效应又可分为光

电导效应、光生伏特效应、丹倍效应和光磁电效应等。

2.光电效应为什么可以测普朗克常数h?

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认为对于频率为 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Eh

式中,

为普朗克常数,它的公认值是

=6.626

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当光子和电子相碰撞时,光子把全部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所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约束,其余的能量则成为该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动能。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方程:

h1

2mv2W (1)

式中,为入射光的频率, 为电子的质量, 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的初速度,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1)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阴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阳极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光电流才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为负值的阳极电位

显然,有

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压。

(2)

代入(1)式,即有

heUW (3) 0

由上式可知,若光电子能量 hW,则不能产生光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是 0Wh,通常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逸出功,因而 0也不同。由

于光的强弱决定于光量子的数量,所以光电流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又因为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光电子获得的能量与光强无关,只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将

(3)式改写为

U0heW

eh

e(0) (4)

上式表明,截止电压

是入射光频率的线性函数,如图2,当入射光的频率0时,截止电压

,没有光电子逸出。图中的直线的斜率

是一个正的常数:

(5)

由此可见,只要用实验方法作出不同频率下的U0曲线,并求出此曲线的斜率,就可以

通过式(5)求出普朗克常数

。其中

是电子的电量。

3.普朗克常数h的重要性?

答:金斯说:虽然h的数值很小,但是我们应承认它是关系到保证宇宙存在的.如果说,h

严格地等于零,那么宇宙间的物质能量将会在十亿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全部变成为辐射.

(1)h ---量子力学的基石与灵魂:,如果没有普朗克常数h ,量子力学是无法建立的.无论是海森堡、狄拉克创立的矩阵形式的量子力学,还是德布罗意、薛定谔创立的波动形式的量子力学,普朗克常数都起到了基石与灵魂的作用.

(2)h---量子概念的基准:普朗克常数h的量纲是〔能量×时间〕,这正是作用量的量纲.这说明h是作用的最小单元,因此h也称作“作用量子”.无论是普朗克的能量子,还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最小能量与频率之比总要等于自然常数h.

A. h是不确定度的基准

B. h是波粒二象性的基准

C. h是量子化条件的限度

4.光电效应的理论历史和实验历史。

答: 理论历史:光电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对发展量子理论起了根本性作用。 1887年,首先是赫兹在证明波动理论实验中首次发现的。当时,赫兹发现,两个锌质小球之一用紫外线照射,则在两个小球之间就非常容易跳过电花。

大约1900年,马克思·普朗克对光电效应作出最初解释,并引出了光具有的能量包裹式能量这一理论。他给这一理论归咎成一个等式,也就是Ehv,E就是光所具有的“包裹式”能量, h是一个常数,统称布兰科(普朗克)常数,而v就是光源的频率。也就是说,光能的强弱是有其频率而决定的。但就是布兰科(普朗克)自己对于光线是包裹式的说法也不太肯定。

1902年,勒纳(Lenard)也对其进行了研究,指出光电效应是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而从表面逸出的现象。但无法根据当时的理论加以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26岁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进一步推广了布兰科的理论,并导出公式,Ekhv-w,W便是所需将

电子从金属表面上自由化的能量。而Ek就是电子自由后具有的动能。

实验历史:

1887年,赫兹在做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火花放电实验时,偶然发现了光电效应。

赫兹用两套放电电极做实验,一套产生振荡,发出电磁波;另一套作为接收器。他意外发现,如果接收电磁波的电极受到紫外线的照射,火花放电就变得容易产生。赫兹的论文《紫外线对放电的影响》发表后,引起物理学界广泛的注意,许多物理学家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霍尔瓦克斯证实,这是由于在放电间隙内出现了荷电体的缘故。 1899年,汤姆孙用巧妙的方法测得产生的光电流的质合比,获得的值与阴极射线线粒子的荷质比相近,这就说明产生的光电流和阴极射线一样是电子流。这样,物理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实质是由于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到金属表面使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获得最大动能,因而从金属表面逃逸出来的一种现象。

1899—1902年,勒纳德对光电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首先将这一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为了研究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具有的能量,勒纳德在电极间加一可调节反向电压,直到使光电流截止,从反向电压的截止值,可以推算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最大速度。他选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用不同的光源照射,对反向电压的截止值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了光电效应的一些实验规律。根据动能定理:qU

得出:h1

2mv212mv,可计算出发射出电子的能量。可2IW

深入的实验发现的规律与经典理论存在诸多矛盾,但许多物理学家还是想在经典电磁理论的框架内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勒纳德在1902年提出触发假说,假设在电子的发射过程中,光只起触发作用,电子原本就是以某一速度在原子内部运动,光照射到原子上,只要光的频率与电子本身的振动频率一致,就发生共振,电子就以其自身的速度从原子内部逸出。勒纳德认为,原子里电子的振动频率是特定的,只有频率合适的光才能起触发作用。勒纳德的假说在当时很有影响,被一些物理学家接受。但是,不久,勒纳德的触发假说被他自己的实验否定。当时,还有一些物理学家试图把光电效应解释为一种共振现象。

5.还有什么方法测h?

答:历史上测量普朗克常量的方法有许多,早期的测量方法概括起来有8种:光电效应法、X射线光电效应法、X射线原子游离法、黑体辐射计算法、电子衍射法、康普顿波长移位法、X射线连续谱短波限法和电子-正电子对湮没辐射法.近代测量普朗克常量的方法有3种,即1962年由约瑟夫森提出的测定2e/h的交流约瑟夫森效应法;由冯·克利青于1980年发现的量子霍尔效应,测定h/e2的量子霍尔效应法;以及由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基布尔等人于1990年采用的直接测定h的通电动圈法。


相关内容

  • 北航双光栅实验
    双光栅测弱振动 在工程技术上,往往需要对微小振动的速率和幅度予以精确的测量,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对微弱振动的研究更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众多测量技术中,"双光栅"测量法以其简单实用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双光栅测弱振动是 ...
  • 实验八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八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酸碱反应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同离子效应 盐类水解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习试管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 3. 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及其PH 的的测定,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性能 4. 学习酸度计 ...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碰撞与动量守恒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 3. 同时通过实验还可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 实验原理 如果一个力学 ...
  • 武汉理工大学感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在电桥中的接法.性能检测及应用 --电子秤设计--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学时数:4 本综合实验涉及的基本内容是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及如何通过金属箔式应变片传感器测量力.压力.位移.应变.加速度等 ...
  • 光的力学效应
    光的力学效应及光阱PN 力的测量 摘 要:利用光镊技术直观地演示了光的力学效应,介绍了光镊原理,装置和光阱力的测量方法. 一. 科学背景与实验目的 光具有能量和动量,光的动量是光的基本属性.携带动量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它们间会有动量的交换, ...
  • 光电传感器实验指导书
    光电传感器技术实验指导 太原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测控技术研究所 2014年10月21日 实验一 光敏电阻特性参数及其测量 1.光敏电阻伏安特性实验 1.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认识并学习光敏电阻,掌握光敏电阻的基本工作 ...
  • 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实验1 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引言 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安排试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光学元器件,正确的使用光学元器件有 ...
  • 南京大学-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 --近代物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测量方法. 2.学会差热分析仪的操作,并绘制CuSO45H2O等样品的差热图. 3.掌握差热曲线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差热分析基本原理 物 ...
  • 实验一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实验 写报告时:实验一图1-1不用画, 1-2至1-4画其中之一就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得出相应 ...
  • 19-超导磁悬浮实验
    实验十九 超导磁悬浮实验 1908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Kammerlingh Onnes)成功地将氦液化,得到4.2K低温,并研究汞在此温区的电阻率变化.1911年发现在4.2K附近汞的电阻为零,并称为超导态.对应超导态的起始温度,称为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