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 范文中心

静待花开--[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03/25

静待花开——《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感谢校领导,为我们这个日益壮大的教师团队再次地推荐了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此书的封面正如书名“静悄悄”一般,设计简洁素淡。先撇开对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偏见不说,我本人对这个国家还是感到由衷地敬佩,钦佩他们设计的精美而又精密的电子产品,高品质的生活水准和日益发达的科技水平。我想,这些都离不开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果不其然,当我打开书本静心阅读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日本对于学校和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书中例举了日本很多小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实例,而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我被日本教师这种敢于创新和改革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被他们这种务实求真,讲求实效的教研活动所启发;被他们所追求的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老师与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所惊叹。读完整本书,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

一、营造相互聆听的课堂氛围

书中第一章第四节有这么一段话这么写到:“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多么精辟,多么形象的比喻啊!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认真倾听呢?感慨特别多的就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在公开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前脑子里已经准备好教学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需要讲的话,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的教学流程中来,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是老师预设的答案,我们心里就很急,一急就随便给学生找个理由让他坐下,或者干脆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并说道:“你是不是也这样想的?”这样的对话不是倾听,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一样,整个课堂让我们感觉学生始终被老师、被教学设计所牵着走。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会让学生失去个性发展的机会,学生就容易陷入一种“齐步走”的框框中。左滕学先生也提到:“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老师的倾听,不单单是倾听学生的发言,更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被隐藏的心声,从内心显露出的真实的想法,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也只有做到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

二、敞开教室大门,积极参加公开研讨

想要改变一所学校,最根本的就是改变教师。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并不是单纯的靠几次有意义的培训,几次精彩的演讲就能有所改变的,因为大部分理论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得到。想要改变教师,需要的是不断的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而且是老师自发自愿的敞开教师的大门。在书中佐藤学也提到,作为一个教育的实践者,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虽然重要,但远比不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和现实中来得印象深刻而有意义。校内的教研活动,一般是指在学校内同组老师互相听课,然后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有些老师对于上公开课总是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怕自己的缺点被人揭露,被人指责。然而,我认为频繁地开展这种教研活动其目的是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的。如果永远把自己的教学局限在自己封闭的教室里“闭关锁国”,永远都得不到进步和提高,特别是我们这些没有经验和资历的青年教师。关于听课和评课,我也一直认为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授课者在上课时容易犯的一些小毛病可能自己从未注意或引起重视,然而听课者坐在下面却能够一目了然地观察学生的反映和老师的语言以及一些细节问题。针对一些授课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听课者进行指正,同时也可以向授课者学习一些上课技巧,共同学习!总之,有效的校内教研活动,对于改变教师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三、积极开展“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提高协作能力

在本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合作学习”。每个班里的每位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现有的知识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与进步。不单单是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相互讨论交流,以此来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书中这么说到:学校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这样的活动机会。在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哪些教学环节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在我的音乐课中,我也会积极地开展合作学习,如在学好一首新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第一组学生进行演唱;第二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三组学生加入声势律动和和声伴唱。但是,很多时候的这种小组合作很容易流于形式。我认为每一次的活动老师应该给予正确的示范,然后给学生们一点准备的时间,这

样一来,合作活动才能顺利地展开,不会只流于形式。

四、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就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班级中健康成长。”这是我读完第四章后最感同身受的地方。同时让我想起了一年级一班的一位问题学生沈煜安,这位学生最近的行为确实很反常,甚至还影响班级里其他学生正常上课。他的这些反常行为让其班主任和一些任课老师都束手无策,因为他的性格比较怪异,根本就不能大声的呵斥和批评,这样只会让他变得更加肆意妄为。最近的一节音乐课,他在课刚开始不到几分钟就离开了座位肆意走动,表现出对课堂的厌恶和不耐烦,于是我改变了平时严厉批评和恐吓的态度,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盒彩笔和几张白纸(因为了解到他喜欢画画,只有美术课才会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走到他身边拉他坐下,把笔和纸递给他:“我听美术老师说我们沈煜安画的画都挺好看,我也想请你帮我画一幅画,关于我们今天唱的歌曲《小小的船》,把你心目中的月亮船用彩笔画出来好吗?”他接过彩笔就开始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画起来了。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让他认真安心地上我的音乐课,但至少可以让他有事可做,不会因为他的反常行为而影响到我的课堂秩序。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时间,相信他们会有所改变,也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读完这本《静悄悄的革命》,它让我能进行更冷静、理性地思考,让我这个年轻老师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倾听学生与同行老师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也许,很多令我们看不惯、不满意的教学现状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改变,也是困难重重,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课堂开始改变,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去!


相关内容

  • 雪花飘飘,迎春花开静悄悄
    作者:育苑春泥    编辑:喜好喜好 雪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雪花,晶莹洁白,美丽可爱,轻盈优雅.一觉醒来,白雪皑皑,眼前的世界颇有些令人发呆,昨日的世界竟被一地白雪覆盖,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描写南瓜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描写南瓜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描写南瓜花开的优美句子,描写花的优美句子 1.太阳暖暖的,天蓝蓝的,山高高的,树绿绿的.风呼啦啦过来又过去,满坡苞谷林在过山风中哼山歌跳摇摆舞.不过,最吸引你的还是那些不时飞来眼底的南瓜花.每到苞谷 ...
  • 单向度的人译文及读后感
    单向度的人译文 第二章 政治领域的封闭 在工业文明最发达的地区形成的全民动员的社会,在生产联合方面,具有福利国家和战时国家的特征.与先前的社会相比,这确实是一个"新的社会".传统的污点正被清除或孤立,各种导致分裂的因素正 ...
  • 等待绽放作文
    篇一:等待绽放的花朵 今天,天空中飘着茫茫细雨,昨日的炎热终于被压下来了.无意中看到挂在墙上的挂历,才发现已经到了四月份了,再过两天,不就是清明了吗?这时,我顿时想起李白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到清明节,又使我勾起了对革 ...
  •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热情,带来思索
    来不及摘下一片夏天的绿叶,它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走得那么寂静,宛如夏天的那一缕清风. 过去的那许多夏天,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多少呢?在脑海中搜索半天,能记起的都是少年时代的夏天:爬树,游泳,捉知了:抓鱼,摸虾,折荷花,很多很多的童年欢乐,充满着 ...
  • 五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第一课.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四.1.轻抚 柔和的春风轻抚着迎春花儿,让她绽开了微笑的脸庞. 西湖抱着阮公敦,哼着摇篮曲,哄他入睡. 2.踏.洒.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五.此题建议不做,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 1.第三小节.第 ...
  • 舟中看霞生命的枝头[散文欣赏]
    我们学院联系了几家国企,校企合作开展职工的岗中提升培训,急需几种培训教材,下午,冒着霏霏细雨,我和培训科的几位教师一起到新华书店挑选教材.没过多久就来到位于城区胜利四路与东山大道交汇处的新华书店.走过几级台阶,一座崭新的书城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
  • 黄巢[菊花]鉴赏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作"不第后赋菊",大概是根据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引<清暇录>关于此诗的记载.但& ...
  • 雨巷]教学设计(共1课时)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 ...
  •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近期,我读了一本革命书籍<青春之歌>颇有感触,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故事是以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青春之歌的读后感.当看完之后,深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