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案 - 范文中心

[那树]教学案

07/18

《那 树》教学案

王鼎钧

设计人:张秀华 审核人 :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散文《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

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那树》作为一篇哲理性散文。教学重点是品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

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难点是品读课文,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的情感,以及文中的悲剧色彩。本文作为台湾散文的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许多专家的好评,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教学之前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了解到本篇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

自身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妙,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应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

2.品读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主题探讨,正确认识发展与自然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主题探讨,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深刻焦虑与忧思。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树的生命历程;分析语言,感知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有一棵树经久屹

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绿化大地、隐蔽百鸟、保佑人类、无私奉献。它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是大自然的王者,是人类文化的丰碑,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它在大自然灾难(哪怕是两天两夜的台风)面前也“毫发”未损,岿然不动。然而,它却被碾压在了人类文明的车轮下。

下面,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的《那树》。(板书《那树》)

《那树》是王鼎钧的散文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许多专家的好评。

作者简介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

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王鼎钧的散文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他的文章揭露社会种种流弊,引发深沉思考。他是一位富有责任感的作家,是人生、社会的冷静思考者。文章富有思辨性、哲理性、审美性,有着作家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领悟。

二.课前设计:

1.出示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树的形象与命运;

(2)品读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主题探讨,正确认识发展与自然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预习检测: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倒坍(tān) 引颈受戮 ( lù ) 虬须(qiú) 周道如砥 ( dǐ ) 碾压( niǎn ) 刽子手 ( ɡuì ) 佝偻(ɡōulóu ) 踝骨 ( huái) 荫庇( yìn bì ) 屹立 ( yì )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那树怎样的故事。(预设)

生1: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路的主旨。

生2:本文写了一棵老树绿着生,生为人类、生为大地而最终绿着死的悲剧生涯,揭示了人类文明造成的灾害,表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

生3:本文写了一棵老树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和思考——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

教师帮助明确总结:

这篇散文描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

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请用文中语言给大树“画像”)

学生回答后明确:

那树立在那很久很久了,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

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有树根的伏脉。

3.互动阅读课文,结合阅读体验说说那是一棵 的树。

示例:从第二节“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

样繁密。”可以看出那是一棵古老而又茂盛的树。

(要求:拿起笔来做一些勾画和批注,后交流。)

总结:

那是一颗古老茂盛、坚忍顽强、充满灵性、富有爱心、胸怀豁达、无私奉献……的树。

四.问题探究:

1.作者对大树的结局持怎样的态度?如何从文中看出来的?

例如,学生可能会找到例1:

A、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

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B、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根部锯下去,锯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锯末 。

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A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被B句中加点的词语替换?指

导学生从中体会人类对那树的残忍,感受那树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要求用轻声读,读出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的品质,更读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层的痛苦之情。

学生可能会找到例2:

A、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B、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个长满根须的大树根,人们贴近它做了个陷阱,断了所有的根须 。

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B句的用词是否比A句更好?在肯定A句更能体现人

类的残忍及作者的愤恨之情后,指导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出作者的悲愤与痛惜之情。

……

●文中设计蚂蚁王国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两人为一组,假设你们分别是蚂蚁和大树,想象他们在临别时会说些什么?

2.大树被砍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从文中看出来的?

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

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

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计程车像饥蝗拥来

车轮扬起滚滚黄尘

焦躁恼怒的喇叭声

明确:

树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树的存在受到质疑。

3.随着树一起消失的还有什么?

 鸟语、孩子的歌唱、乘凉的人们、驻足的情人。

 随着树消失的,不单单是自然景物,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生活方

式的消亡。

4. 《那树》仅仅讲了一棵树吗?

树是象征——是人类的古老文明与传统文化。

五.领悟主旨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

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六.体验反思

(一)这样破坏历史文化的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无数起。现在,许多地方还正

在发生。

“古城保护神”——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的同济

大学教授阮仪三:近年来因建设导致的对古建筑的破坏,甚于文革。

法学蔡定剑博士:如果一个普通百姓盗挖了一座古墓,他会被判刑,甚至被判死刑;而

一个城市的领导犯错误毁掉整个历史文化古城,我们的法律却无从追究!

例如:1.南京的梧桐树近年来因城市的发展被大量砍伐

2.北京原来有周长几十公里的内外城墙(如右图),这是我们的祖宗留下的一笔珍贵

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为“交通”考虑,有700年历史的城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野蛮的拆

除了,目前仅存南侧东端五百米与西端数十米残迹

3.被野蛮拆除的,还有它47座巍峨壮丽的城楼中的44座。仅存的,是正阳门、德胜门

和东便门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等中国传统佳节日渐冷清,许多传统习俗已经失传。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在,富有韵味的吆喝早已被取代。

5.砍伐森林的严重后果:泥土滑坡、沙尘暴、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洪涝灾害等。

思考:

难道我们所追求的文明,就是温情缺席的“文明”?

(二)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定文明吗?

“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

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王鼎钧

保护环境,人类共同的责任!

人类完全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只是要看我们怎么走。

人与树和谐共存,构筑着田园诗般的美好生活。

七:作业:(1.2题选做,3题必做)

1.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例: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2.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将怎样处理那棵树?

3.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人与自然应该怎样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内容

  • 882篇英语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初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连动式.兼语式的汉英比较 新教材新特点引发新思考新探索 英语非谓语动词的表层 ...
  •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当代教育科学 2005年第20期 反思教师的教学生活 罗儒国 摘要:教学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然而,由于教师的"物化",教学技术化.日常化.剧场化等现象长期存在,教学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被遮 ...
  • 怎样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进行体育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提出了体育教学设计的要求,这就是从 教案走向教学设计的开始,文章论述了体育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诸要 素的设计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转变 体育教学设计的 ...
  • 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1
    如何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环节的优化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程度日益深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学媒体的日新月异.反过来讲,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媒体保障.现代教学媒体所处的媒体环境也较 ...
  • [如何观课与评课]专题讲座
    如何观课与评课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观课评课既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中小学教育中,观课评课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教育文化. 一.观课评课的定义 1.什么 ...
  • 考研体育综合学
    第三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体育教学包括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实践课教学,并且以后一种教学为主.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体育实践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根本区别是: 其 ...
  •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辞海>对"生成"的解释为"变易",即对"无"的否定或对"有&qu ...
  • 小组教学模式
    小组教学模式 一.前言 随着21世纪社会对人才标准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其缺陷,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和群体能动性为教学宗旨的小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小组教学 ...
  •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措施具体.积极稳妥 ...
  • 教学方法有哪几种20**
    教学方法有哪几种2009-11- 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目前,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