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赏析 - 范文中心

秋兴八首赏析

04/07

赏析《秋兴(其一)》

汉教一班 黄莘越 [1**********]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夔州时所做的一组七言律诗。他将自己羁旅的艰难和对长安的思念融入其中,完成这一“联章体”,成为他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秋兴其一》是整个组诗的总序,杜甫在这一首诗中表达了组诗的主题“身在夔州,心在长安”,为整个组诗埋下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枫林已经凋落,凋伤本就有凋落之意,而作者用凋伤则更显凄凉,“伤”会让人想到“伤害”,有被逼无奈的意味在里面。时不待我,已然是深秋。“气”本是自内向外展现的,例如气质、气氛,诗人这样写,是说夔州的秋天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由内向外地觉得萧森,作者的心情也从内到外都深感凄凉。诗人纵观四周,白露剔透,枫叶凋伤,巫山巫峡到处都是萧条悲凉之景。作者客居他乡,身边没有一个知心人,本就感到寂寞凄苦,而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景象,使得诗人的内心倍感孤独,身上又添了一分寒意,寒上加寒。这为全诗塑造了一个悲凉萧条的环境,更显诗人处境的凄凉。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三峡波浪滔天,江水浩浩荡荡,滚滚而去,与天相接,塞上的风云低沉得快要与地接拢,天地也因为风云的低沉而变得昏暗一片。“阴”不仅写了天气的阴暗,还写出了诗人自己内心的阴霾。“塞上”有两种解释,一是“要塞”,要塞多是一些地势险要之地,所以在这里可指多山的地势险要的夔州,李白就有“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容川地的地势凶险。二是“边塞”,在中国众多的古诗中,“塞”多指边境之地,王维《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边关风景。结合这首诗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败,已经没有了当年雄霸天下的威风,边境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势力不断侵扰边境,忧国忧民的诗人从江间的秋景联想到塞上的秋景,虽身在南方,但却心系北方,担忧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可以说通的。杜甫俯瞰江间波涛汹涌,

仰望风云阴沉,作者用自己的视觉见证着夔州灰暗的秋色,思考着国家的未来。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两联作者直接写秋景,这一联作者直抒胸臆,将自己内心“系故园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丛菊两开他日泪”菊花已经开了两次,泪却依然是往日的泪水。离开成都也已经两年,想到两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而自己却还是没能够回到家乡,没能够报效国家,仍旧在外,所以伤心。菊花本就是孤单之花,诗人看到只有菊花盛开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孤苦无依,难免落泪。孤舟,一叶扁舟,形单影只,也含有孤单寂寞之意。“系”乃系舟上岸之意,“故园”指长安,而长安乃唐朝之国都,系孤舟,心系故园,看着一只只的船离开,诗人的心也随之飘去,等到泊舟靠岸,好似已经回到了长安。而诗人似乎忘记,乘舟是不能够到长安的。“丛菊”对“孤舟”以多对少,更显孤舟的凄凉,“两开”对“一系”更显作者思念的专一,花开两度,作者的思乡之情却并没有发生转移,只是愈加的强烈了。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一联作者写的是一个生活景象,人们赶制冬衣的情境,作者从“催刀尺”“急暮砧”进行的侧面描写。深秋来到,天气已然变的寒冷,人们忙碌起来,开始制作御寒的衣物,到了傍晚,白帝城也还传出为赶制棉衣,敲击砧板的声音。“寒衣处处催刀尺”,夔州的每个地方,每家每户都开始制作御寒的衣物,唯独诗人没有,在夔州,诗人没有亲朋,没有好友,既没有人会为他缝补制作御寒的衣物,也没有他想要为其制作寒衣的对象,这是多么的孤独悲凉。“白帝城高急暮砧”,到了傍晚,还有敲击砧板的声音不间断地传来,声音在三峡久久回荡„„“急”是写敲击砧板的声音频率快,连接不断?还是写人们想要快点把冬衣赶制好的急迫心情?还是写作者内心的急迫之感?

诗人从早上(白露)站到了傍晚(暮砧),无事可做,只能闲游,但这样的生活与作者内心的真实愿望不同,在整首诗中还充斥着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可命运就是如此,满怀报国之志的杜甫只能在他乡遭受羁旅之苦,这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让诗人内心更加悲伤孤苦,又加上无人倾诉,所以只能寄托于周边的事物,

这才有了《秋兴八首》。


相关内容

  • 杜甫诗三首教案i
    杜甫诗三首教案 余中田玖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杜甫的诗风. 2 .掌握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用典,借古讽今等: 3 .学会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4 .学会结合作者生平际遇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内容 ...
  • 描写秋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古诗知识竞赛题0
    高一级古代诗歌知识竞赛200题 1.<蜀道难>中既像是描写蜀道野兽凶猛,又像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是哪四句?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2.<咏怀古迹>中写了哪位古人?王昭君. 3.杜甫诗中有&qu ...
  • 采薇 必修二
    采薇 相关链接 王夫之<姜斋诗话>:知"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国"之妙,则知"杨柳依依""零雨其濛"之圣于诗,司空图所谓"规以象外,得之圆 ...
  •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白首如新 倾盖如故 1935年,梅兰芳剧团演出于南京中华大戏院,票房火爆,戏院门首铁栅栏都被挤坏了.梅兰芳很尊重新闻界,对南京各大报社及通讯社的总编.主笔.主任等知名人士,均由戏院预制红绸胸佩,每晚虚席以待.名记者均有此赠券,自己不去时,便 ...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
  • 高一语文必修三古诗文
    13.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诗歌的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诗歌是文学文体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宋代文论家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到:"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显示了文体对于诗歌阅读鉴赏的意义.文体是文章的构成体制.格式和样式,有着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的内涵.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