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艰难的战斗岁月里 - 范文中心

在那艰难的战斗岁月里

01/03

  刘邓大军真哟勇敢,南渡黄河鲁西南,歼敌六七万。蒋介石在手忙脚又乱,我们又挺进到大别山……”这是谭友良几十年来最爱哼的歌,这歌声常常带他回到在刘、邓首长身边工作的日子,带他重回战斗在大别山区的艰苦岁月。邓政委那慈祥的笑容,平易近人、艰苦朴素的作风时常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谭友良是四川省南充离休干部,1947年2月参军来到晋冀鲁豫司令部担任卫生员,如今,这位经历了解放战争的“红小鬼”已年逾古稀。笔者与老人是“忘年交”。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老人向笔者打开话匣子,回忆起那弥足珍贵的一段段往事――      放水捉鱼挨批评         1947年12月中旬的一天,邓政委带着部队转移到了山东省郓城县赵楼村,决定就地进行休整。   当日下午,谭友良给战友们打针回来,路上就听说晚上要改善生活,会有鱼吃,他高兴得要笑出声来。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好久没有沾荤腥了,他能不高兴吗!可是,回到了卫生科后,没有想到卫生科却没有鱼儿,他大失所望。原来,鱼是司令部一些处室的参谋想尽办法从当地的池塘里捞到的,数量不多,各处室自给自足,没有捞到的自然就没得吃。   当时还是个大孩子的谭友良不甘心,当天夜里他到警卫连借了一把铁锹,悄悄地来到一个大池塘处,用铁锹在水闸下面挖了一个口子,随后,便跑回住宿地蒙起头大睡起来。   第二天天才蒙蒙亮,谭友良便早早地爬起来往鱼塘跑。正值隆冬腊月间,鱼塘里结了一层薄薄的冰,鱼儿在泥水里乱跳,谭友良顾不上池水冰冷刺骨,脱下鞋子便跳下去捉起鱼来。不一会儿,他便抓了一大筐鱼,拿到后勤班后,战士们美美地吃上了一天的鱼。   回忆到这里,谭友良老人拿起那本毛毛(邓楠)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翻到上卷第580页,读了起来:   “人逢佳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改善生活。有几个战士,放掉了池塘里的水想捉鱼。正在大家看着捕捉到手的活蹦乱跳的几百斤鱼而欢跃时,邓政委从小山坡上走了下来。   “看着这人鱼俱跃的场面,想起这段艰苦岁月,邓政委向战士们走了过去。   “对着这群年轻的战士,他首先表扬了他们在艰苦条件下能够保持饱满乐观的精神状态,然而,他转而严肃地批评道:‘池塘的水是当地群众备旱用的,你们竭泽而渔,贪图了眼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谭友良说,每当看到这里,他就倍感亲切。他感慨万千地说,“当年为了吃上那一顿鱼,只考虑到个人的眼前利益,偷偷地放了鱼塘里的水,结果呢?自己做的事情,反而还让战友们为我背了黑锅,挨了邓政委的批评。”      顺利完成护送任务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中央突破、南渡黄河,直趋大别山”的战略方针,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大军,从山东阳谷以东150余公里的8个地段强渡黄河,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抢渡汝河、淮河进入大别山之后,在没有后方的支援,而弹药和药品等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面对敌人极度嚣张的追击,刘邓大军集中优势兵力,仅仅用了4个小时就在高山铺消灭了国民党整编的第四十师一万余人,并且创造了用步枪和机关枪打下了敌人一架美制飞机的奇迹。   为了取得这次胜利,邓政委号召司直科长、处长、部长亲自抬担架、送弹药到前线,同时,邓政委指定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带队指挥后勤保障和支援。司令部卫生科的全体人员也纷纷冲到前线抢救伤员,并把司令部里零星的弹药和手榴弹一起送到前方,支援前线战斗。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常常昼夜行军与敌人周旋,牵制敌人。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消灭了国民党四十师后,刘、邓司令部开到了安徽省太湖县太平乡进行短期休整。   在这期间,秘书处一个姓王的参谋因患急性大叶性肺炎,高烧昏迷,无法随部队继续前进,而当时部队根本没有什么特效药品。邓政委知道后非常关心,立即决定派卫生科宋家坤医生和谭友良带上一副担架,和一个侦察班的同志一起,把王参谋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治疗。   当时的大别山区到处都有国民党军队和小保队(反动地主、恶霸、土匪相互勾结成立的武装势力)出没,一路上翻了几座山,克服各种困苦,几经长途跋涉,行程两天才把王参谋送到了一位搞地下党工作的副区长的家里。一路行来,虽然没有遇到国民党的大部队,但是时常有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小保队的活动。当时的情况相当的危险。   把病人送到了目的地之后,护送医疗分队便立即动身返回大部队并向邓政委做出汇报。邓政委说:“你们把病人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就是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事过境迁,这一真实的历史被搬上了电影《挺进大别山》中,亲历这一事件的谭友良老人说起这些往事是那么自豪。谭友良说:“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比电影里描绘得更加艰辛和危险。”      药品奇缺,羊屎蛋也来助阵      部队中北方人较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由于水土不服,战士们患皮肤病、疟疾及腹泻的人很多。加上部队经常作战、转移,战斗激烈时期,为了轻装上阵,只保留必需武器和用品。在这样的情况下,卫生科连带木塞的药瓶都没有剩下,只留了几只铁皮盖子的药瓶。   卫生科根本没有那么多治疗疟疾的奎宁注射液。药品缺,设备又没有,为此,谭友良每天都要想办法紧张地配制2%的盐酸奎宁注射液。由于没有药品盛放工具,他只能每天用多少配多少。配制盐酸奎宁注射液需要蒸馏水,然而,部队有时整天行军作战,别说是蒸馏水了,就是水有时都很难找到。   部队经过和驻扎地常常连一口水井都找不到。有时,到外面找水源还要担心小保队的突然袭击。一次,为了配制蒸馏水,谭友良和一位警卫员一起步行了二三里路,才从一块低凹处找来了水,并且还是沉积的雨水。取回雨水后,将其烧成白开水,再经过沉淀、过滤和消毒后,才代替蒸馏水来配制盐酸奎宁注射液。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给部队行军作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每天司令部都有三四十名(有时达到五六十名)战士身患疟疾,司令部首长对此非常重视和关心,要求卫生科竭尽全力想办法预防和医治。   在药品最紧张、生存环境最恶劣、战士病情最严重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地医治好战友们的疾病,确保部队的战斗力不受影响,卫生科的同志四处想办法。一次,宋家坤医生听当地老乡介绍说“百草丸”可以治疟疾。于是,就向李达参谋长作了汇报。李达参谋长听了汇报后说道:“行啊,行啊,你们不妨试一试。”得到首长的同意后,宋家坤医生马上派谭友良去找“百草丸”。   所谓的“百草丸”其实就是羊拉下来的粪便,掺和一些红糖捏成的小丸丸。由于羊吃的草杂,当地百姓就把这种羊粪蛋制成的“草药”唤作“百草丸”,并要求必须是那种羊刚刚拉下的、软乎乎的粪便才行。   于是,谭友良跑遍山坡、草地,四处寻找有老乡放山羊的地方,并且跟在羊屁股后面等着去捡刚刚拉下的羊屎。忙了半天,他才办妥事情。然后,谭友良又从乡亲们那里找来红糖将其化成糖水,拌入羊屎后,再用手捏成一小坨一小坨,稍稍晒干后,药丸就制成了。   然而,究竟“百草丸”能不能治疟疾呢?现在已无法考证。当时的情况是,一些战士吃了这东西后,真的不再“打摆子”了。但也有一些同志吃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谈起这件往事,谭友良老人说,这件事如今说起来像是个笑话,战士们的健康应该说是自身免疫力强的原因吧。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足够的药品,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医治官兵们的疾病。   不仅如此,当时,战士们得了皮肤病没有凡士林就用猪油当药物,没有升华硫磺就用黄色炸药做原料,制成软膏治疗疥疮等皮肤病。   为了使病员不掉队,邓政委指定司令部机要处林处长带队,由专人负责,在出发前两小时为战士们治疗,就是这样,当时的一批又一批伤病员得到了及时的治疗,最后,司令部没有一名战士掉队或死亡。      一包粉剂药一片爱兵情      由于部队常常昼夜兼程行军打仗,不仅战士们很容易生病,首长们的健康状况也受到了影响。每次给首长看病、打针,谭友良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邓政委总是那么平易近人,三言两语就把病情说得清清楚楚。看病时,他既不问你用的是什么药、打的什么针,也不说打针痛不痛,完全听从医生的安排,配合医生的治疗。此外,邓政委从不用“特殊药”,稍微好一点的药品他也要节省下来留给有病的战友使用。   有一次,邓政委感冒了,部队里的各级领导们都为他担心。于是,组织上就吩咐谭友良和宋家坤医生一起去给邓政委看病。一走进邓政委的办公地点,邓政委便很亲切地把他们请了进来,当询问他病情的状况和原因时,邓政委三言两语便把病情说得一清二楚。根据诊断出的结果,谭友良给他静脉注射了一针“阿握纳丁”和“福白龙”(当时药典规定静脉注射),并开了三小包阿司匹林粉剂。邓政委只用了一包病情便好转了。   过了几天,邓政委见到卫生科的同志时,把精心包好的两包粉剂又退还给了谭友良他们,他说道:“这药挺起作用的,我用了一包就见效,剩余的两包你们保存好,现在药缺少,又有许多同志患了病,你们就给其他病员使用吧。”谭友良说:“邓政委就是这样,时时刻刻与战士们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一双皮鞋和一颗普通心      在大别山那段日子里,大家都很少有鞋子穿,更不用说要换洗鞋子了。邓政委发动大家自己动手打草鞋。谭友良不会打草鞋,脚上穿的都是战友们帮助打的。那时,部队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发津贴了,谭友良手头仅有的一块银元,还是李先念副司令员从解放区带来一批银元后,给每位战士分发的。   谭友良用这块银元买了一双新皮鞋,但是他不舍得穿,行军的时候就经常背着这双皮鞋。有一天,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王忠同志看到了他的皮鞋,王科长就对谭友良说:“小谭,你把你那双皮鞋卖给我好吗?我有重要用途……”起初,谭友良不舍得把皮鞋卖了,他想等到环境条件最差的时候,或者是到了全国解放那天再去穿它。可是,一想到王忠说“有重要的用途”,就不再坚持了。谭友良后来听战士们说,那双皮鞋是给邓政委准备的。   但是,在以后的行军途中,谭友良始终没有看见过邓政委穿这双皮鞋。记得有一天,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洒落,地上的积雪已有两尺多厚了,晚上行军时,邓政委也没有因为天气的恶劣而穿上那双相对保暖的皮鞋。   1947年冬天,为了解决部队过冬用的棉衣问题,部队首长发动大家自己动手做棉衣。战士们把当地产的土白布用草木灰和锅底灰染成灰色,然后又买来了棉花(多数是籽棉),由于没有弹花机,他们就用树条抽打,用手撕剥后,制成棉絮,自己动手做棉衣。   当时,司令部卫生科的隔壁就是刘、邓两位首长的办公和起居地。在工作和生活中,谭友良时常看到首长们自己动手和警卫员一起做棉衣。有时候,首长们工作已进入了深夜,然而,工作结束后,他们又坐在灯下,不辞辛苦自己动手制作棉衣。刘、邓首长的这种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在广大干部战士当中起到了极大的教育作用。部队不仅做出了大量的棉衣过冬,而且提高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当时部队还流行着一首陕北小调,当谭友良老人叙说着那段难忘的革命经历时,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艰苦的战争年代,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当时那首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流传甚广的歌谣:   “刘、邓首长生活艰苦/睡觉打地铺/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还给同志们讲/哎嘿哟,粗布衣最革命……”


相关内容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Word文档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诗歌(1) 七十年来 无数革命先烈和爱国的仁人志士 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为振兴中华 抛头颅,洒热血 前仆后继,英勇牺牲 谱写了一曲崇高的爱国主义赞歌 曾记否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
  • 对长征精神的调查报告
    1:您的性别(单选) A. 男B.女 由饼状图可见, 我们调查的对象女生居多,原因可能是因为我们学校是师范院校,女生比较多,所以我们结识的朋友中女生比男生多,另一个原因是女生的与生俱来的性格所致,参加问卷调查的积极性比较比男生高.调查的对象 ...
  • 精选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两篇
    精选纪录片<军工记忆>观后感两篇 本次播出的<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包括<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巨浪一号潜地导弹>.<红箭8反坦克导弹>.<052型导弹驱逐舰>.& ...
  • 诗朗诵 共和国的同龄人
    诗朗诵:共和国的同龄人 ――庆祝建国666周年 我们在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中呱呱坠地, 我们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霞光中茁壮成长, 我们用理想和热血唱响青春之歌, 我们用智慧与力量铸就祖国六十六年的辉煌. 六十六年是一曲不平凡的歌, 六十六年是 ...
  •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和 现实意义 关键词:巨大成就,先进性,八荣八耻,面临问题 摘要:90年光辉历程,90年艰难奋斗,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在为国家.人民谋利益, 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建国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现代化 ...
  • 荷花淀女人诠释中国妇女的完美
    摘要:孙犁的<荷花淀>对中国妇女的塑造就异常独特,从这些纯真.健美的青年妇女身上挖掘出时代精神的美:展现的女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她们的大度.大气,大仁.大义,诠释了中国女性的完美! 关键词:荷花淀 女人 典型 完美 [中图分类号 ...
  • 全面实现民族复兴
    全面实现民族复兴:任重道远.前程似锦--庆贺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09年,伟大的祖国迎来了盛大的60华诞.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在60沧桑岁月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 ...
  • 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是我军一项"永久工程" 请输入标题     bcdef 今年是建军90周年,回顾我军走过的峥嵘岁月,军队人大代表充满骄傲和自信,谈论的内容经常围绕两个关键词:"变了"和"没变&q ...
  • 关于长征的作文15篇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 1933年,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便是长征的开始.在经历了两年的艰苦路途后,1936 ...
  • 老一辈革命家的至孝情怀
    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去世后,毛泽东深深沉浸在悲痛之中.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赞扬母亲的贤良美德,他怀着十分崇敬和沉痛的心情,写下了<祭母文>.文中写道:"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