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选粹5 - 范文中心

时文选粹5

12/10

父亲,我的老师

赵 畅

七十八岁高龄的父亲,曾经是一位有着四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言老父是我的老师,缘于其做过我的语文老师,更缘于其一直以来亦师亦友教育护佑我成长。

父亲早年初任教时,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更兼语文教学崭露头角,颇是斩获了一番“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意韵。然而,终究是好景不长。知识分子的耿直秉性,以至偶尔的“口无遮拦”,其被划为“右派”。

我的父亲,一个曾经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师,瞬间从天堂被打到了地狱。当父亲以瘦弱的身躯挑一担沉甸甸的稻谷,跌跌冲冲行走在田间阡陌上时;当我在学校读书,被同学指指点点,以至被人吐唾沫、扔石子时,真正痛心疾首的,还是父亲。每一次,只要我偷偷地跑到他的住地,他都会紧紧拥抱我并泪如雨下。

可有一次,不知为何,他竟一反常态,用双手托着我的脸颊,以十分顶真的口吻对我说:“儿呀,爸让你受苦了,但你要相信,爸是被冤枉的。要相信爸爸一定会被‘解放’的,爸爸多么希望重返教师岗位呀!”我看到,靠墙隅的一块小黑板上,竟被父亲写满了粉笔字;一张简易的桌上,还放着课本和备课笔记。

一旦被摘去“右派”帽子,意味着父亲可以重新回到教育岗位,可以像以往那样挥洒自己的浩荡才情,然而未必。细细观察,我发现除了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父亲说话似乎更小心谨慎了,也不再业余操笔。

当父亲再也不轻易涉足写稿以后,他自希望将这种爱好移植到我的身上。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他便教我记日记,且要求一天写一篇。他不仅给我出题目,指导我写,而且还经常检查我写的日记。有一天晚上,我觉得没什么可写,加上身体犯困,就早早睡下了。当父亲发现我当天没记日记后,二话不说,绷着脸就一把将我从被窝里拎起。在父亲“逼迫”下,我终于想起了白天发生的一件事。原来,去乡下参观时,一位同学离开队伍从机埠的涵洞中穿越了一回,当他出洞的刹那间,我顺手捡起地上的一根麻杆,抽了他的头,以示训诫。于是,两人发生了躯体的冲撞。“你的动机是好的,但做法不可取,效果也不好,你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在父亲的启发下,当晚我以《动机与效果》为题,写成了六百余字的日记。从此,我便养成了每天必完成日记才上床休息的习惯。

伴着记日记,父亲还时常辅导我写作文。无论带着我去野外观察、外地参观积累生活,还是具体指导我审题选材、遣词造句,他都不厌其烦。自然,父亲的每一次辅导,恍若在我的脚下垫起了一块块砖,让我的作文从立意构思到结构表达都得以登高望远、骐骥一跃。

记我被高考录取的那一天,正是父亲错划“右派”被平反的消息传到家的一天。双喜临门的这一天,从不喝酒的父亲,喝了满满两盅女儿红,看着他微微泛红的脸色,我刹地觉得,父亲此时早已将二十多年来的愁闷、苦涩一齐儿化作了今天扬眉吐气的喜悦。“共产党伟大啊,她不仅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失,而且能下决心纠正过失。不是说太阳亦有黑子吗?可区区黑子又怎能掩盖太阳的光辉呢?”

自此以后,父亲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思想观点的话明显多了起来。有一天晚上,我更发现父亲打开了新买来的台灯,借着黄晕的光开始重操旧业。继而,当一篇篇浸润着他的语文教学思想、班主任智慧光芒的文章,飞驰在大江南北各大教育教学报刊上的时候;当《一课多式教例》、《赵老师教作文》等教学专著公开出版,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热捧的时候;当他的事迹登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会刊,并被各地纷纷邀请前去讲学的时候,父亲陶醉了!他醉得热烈,为取得这么多丰硕成果;他醉得清醒,为曾经的坚守和自信;他醉得深情,为自己的无

怨无悔。

后来,我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自然,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里,父亲的这份情愫亦在我的心里枝枝蔓蔓延伸。虽说我教的是中学语文,但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不免有着太多的因果关联。于是,父子俩的研究与写作,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而超越父子关系的“面红耳赤”,各各获得的则是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成果。

尔后,因为工作需要,我调离了学校。到政府机关工作以后,因为忙,也因为需要“另起炉灶”,我暂时中断了写作。父亲见状,拉长着脸找我谈话:“你工作忙,我是看到了,但至于放弃写作吗?你到机关工作,接触的东西多了,积累也多了,题材更宽了,写作当是水到渠成的产物,且定然对你的工作有帮助。”渐渐的,当我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拾掇笔杆,并涉足时评、杂文、随笔,继而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报刊上频频发表时,他笑了。可以说,我所写的每一篇文章,出版的每一部文学专著,以至每一次获奖,都令他兴奋和自豪。

父亲退休已二十年。记得他曾给上海一位同行写信时提到:“我未退休时与退休一样,退休时又与未退休一样,唯一的差别是,我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度,舒心地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是的,已经退休在家的父亲,除了继续自己的写作,还与人合办了课外写作辅导班。报名者众,好评似潮,那是不用说的了。写作班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父亲教得甚是辛苦,但令他欣慰的是,即便是那些“差生”,经了他一段时间的精心辅导,也写出了美文并在报刊上发表。

可毕竟是近八十的老人了,经常不午休,一讲就是二三个小时,且风雨无阻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家人们不放心,多次劝他该歇一歇了,可他不愿。尤其当有的人误以为他是为了赚几个钱时,他气得不行。有一次,他在家里发脾气,说:“我们家里并不缺钱,这不,我还常捐款做好事哩!我之所以热心辅导孩子,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你看,现在的孩子喜欢上电脑,有的连字都写不端正,遑论写作了。替他们补补写作课,这不也是老有作为的体现吗?”

又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父亲依然按亮了那盏用了几十年的旧台灯。那正襟危坐的姿势,让我想起了当年他坐在办公室的背影;而那蓬早已花白了的头发,则令我想到了他写满黑板的粉笔字。蹑手蹑脚来到父亲的背后,我发现他正在修改写作班学生的作文,而红笔划出的特殊符号,分明告诉我其修改有多顶真。不经意间,我更发现,案头一侧还放着我刚发表的一篇杂文,旁边竟也密密麻麻写满了评语。看着,读着,我不禁潸然泪下——不为别的,只为父亲园丁般的辛劳、春蚕般的奉献 。

恩 师

周荣池

村子里的小学就在庄台南面的一块空地上。几间简陋的房屋里几十个调皮的孩子和三个老师构成了这个学校的全部。除了屋前空地上的一根竹竿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之外,这里和平常人家的屋舍没有什么区别。它淹没在了村庄里,成为村庄的一个部分。尘土飞扬的操场上,我们蹦跶之中开始了求学之路上的起点。

学校里的三个老师都是村里人,他们初中毕业以后就在村里教书的。吴老师教幼儿班,另外两个冯老师分别教一三年级和二四年级。学校里校长由女冯老师担任,男冯老师除了教学以外负责每天用那一根铁棒敲挂在屋檐下的那一块铁,校园里就有了钟声——这真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他们下课之后就是农民,我们的教室外面就是大片的农田。坐在教室里可以听到农人的叫喊,也偶尔有人趁闲时站在窗外羡慕地看着

读书的我们。我们就在庄稼的味道里大声地朗读那已经卷了边的书中的课文。

那时候家里穷,连三十块钱的的书杂费都凑不齐。父亲的性子急在教师外面大声地和老师吵起来,他粗鲁的叫喊声里尽是酒味。教我的是女冯老师,没有交齐学费她照样答应我进教室上课,并且在课后不止一次地和我说要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学门都买新华字典的时候,我只能用和高年级同学借来的没有了检字表的旧字典查字。她把我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那本崭新的字典送给我。

老师整天和我们在一起,只有起早贪黑地去做农活。体育课的时候我们一起溜到老师的地里帮忙扛稻把。她也不阻止我们,只是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看着自己懂事的孩子一样欣慰。我们鼓足了劲在地里跑来跑去——帮家里做事情也没有过这样卖力。现在想想,这可是充满着一种情感的,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报答老师。我们慢慢地长大,到四年级结束的时候就转到大一点的学校里上学。而他们依旧在村子里守侯着新来的孩子。村子里每一个人都叫他们老师,他们几乎是村里每一个读过书人的老师,父母们然后是一辈辈的孩子。

岁月流变,我们都出息了,小学校也因为孩子太少而被其他学校并掉了。房子还空在原来的地方,长满了野草,朗朗书声已不在。他们因为清退的政策回家做了农民,他们本来就是农民。他们没有水平去大的学校继续教书,只有永远在村子里的路上来来回回,默不作声。见到我们从外面回来还是会微笑着问我们学习怎么样,然后关照那句话要好好念书,“吃得苦中苦,放为人上人”。笑容和关怀没有改变,只是脸上的皱纹深了一些。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高厚明先生的名字,这个名字在村子

里简直就是一个传说。父亲总是喝得醉醺醺地朝我喊:“你要是能像高厚明一样,老子就是拆屋卖瓦也要供你上学。”先生出生贫寒,几近家徒四壁,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后家里又遭火灾,更是雪上加霜,但是先生的父亲坚持供他读书。热心人帮助先生的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悉数用来买书。最终,先生考上大学,做了教师——虽不是显赫的职务,可在我们那个穷困的村庄已绝对是“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了。因此,先生成为我们村子里是勤学成才的典型,家长们教育子女总是以他为榜样的。

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坐着父亲请来的拖拉机开到了学校,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先生。他个子不高,一身朴素的衣着,脸上也总是挂着朴素的笑容。父亲离开学校的时候,大声地对他说:“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就打。惯儿不惯学。”他总是这么粗鲁,声音里都能听出粗鲁的酒气。

先生教政治,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素有“高克斯”之称,就连爱女也起了“燕妮”的名字。他的“抄写”读书法,虽然辛苦但是效果很明显。据他介绍,他考上政治系之前将政治书抄写过不下十遍,所有内容了如指掌。上课的时候根本不用打开教材,所有内容熟稔于心,娓娓道来。他学习上的勤奋给我们极大的感染,那时候早读课的时间早,寒冬腊月里他总是第一个坐在教室前面开始备课,学生们一个个地在他之后进入教室,很是感到愧疚。因此,向来以懒散著称的文科班,早读是没有人迟到的。

他上课语言极其幽默,有一次突然变声叫道:“我有钱上买天,下买地,中间买空气的啦……”其滑稽的表情令全班大笑不止,大家便记住了剥削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嘴脸。他上课内容翔实,绝无虚言。尤其是先生设计的“地毯式轰炸”的练习题,令人喘不过气来,久之我们便训练有素,大受裨益。他注重点滴的积累,从不夸夸其谈。教室前面的墙壁上设计了一块园地,他每天在上面写一句励志名言从不间断,高考期间则是每天将收集到的报刊上的招考资讯剪贴在上面供大家参考。那一年,他的头发突然白了很多,为了我们文科班,他真是呕心沥血。

他让师娘辞职在家照顾生活,孩子的学习也顾不上,教学楼里只要灯亮着却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先生思想也有“顽固”的时候,甚至不近情理。班上有城里来的孩子,穿着怪异,他便严厉批评,毫不留情面。女同学只得换上平常的服装。那时,班上有出名的调皮鬼闯了祸央人到他门上求情,被他断然拒绝,来者所带特产被他扔在门口的地上。大家都认为先生清高得有些不近乎人情,很多人甚至恨其“顽固不化”,并且找到了根源:先生的父亲也极讲原则,在世的时候学校请他当门卫,按照学校的时间到了夜间十二点后任何人不得进门,先生的父亲把握得很严格,师生们都不敢迟到,否则便是“一只麻雀也别想飞进来”。据说有一次校长先生夜间迟归,无奈只得偷偷地翻过铁门进来。

班上同学大多来自农村,生活费经常是青黄不接。他在班上设了规矩,凡是吃饭有困难可以向他借生活费,从来不曾吝啬。我的母亲病重卧床,父亲身无分文,他了解情况之后带头捐款,并在班级动员募捐,还找到校长为我减免学费。拿着充满爱心的捐赠,我几度热泪盈眶。

毕业那年,先生鼓励我填报师范学院,我一口气将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师范院校。我拿到高校的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正好在外学习回来。站在路边就迫不及待地让我打开信封,看到我的通知书他很兴奋,露出宽慰的笑容,这种笑容好像他自己当年从村庄里走出去一样快乐。

大学毕业以后,我回到了母校任教。其时,先生已经调离学校。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勉励自己做一个正气、勤奋的教师。当班上的孩子叛逆出走的时候,我会陪着家长在寒冬的深夜里去网吧寻找;当有学生生病的时候,我会陪着他去医院,并垫上医药费;当学生静静地休息的时候,我会幸福地从宿舍前走过……我做这些心中总是幸福的,就好像是报答自己的老师多年前对自己的关爱。

上大学之后,我的生活稍有改观。可是面对当时所有志愿里的中文系,我曾经觉得很有虚无缥缈的。中文系这个听起来浪漫的名字在现实中显得有点空虚。我经常在学校外的路边停停走走,寻找那份很不踏实的梦想。当我找到自己那支还能写字的破笔的时候,似乎找到了行走的拐杖。这一切因为一个诗人,一个老师——陈义海先生。尽管他似乎并没有给我很多直接的对话和帮助,但我在他诗人的长发和气息里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义海教我们西方文学和比较文学。他站在教室的过道里,中等的身材几乎被学生的目光湮没。他语调深沉,讲到激情的地方,忘情地朗诵莎翁的诗文。他流利的英语和深情的朗诵让我们为之陶醉,尽管有时大家未必能全听懂。有一次教室里全部安静下来,沉默之后爆发出掌声。他浅浅地一笑,有些羞涩地推推眼镜,继续介绍缪斯女神。

义海老师学外语有一个很神奇的经历。他上初二的时候外语都一窍不通,偶然有一天顿悟似的理解了那些豆芽一样的文字,发狂似的要学外语。父亲咬牙给他买了收音机,听了半天的英文节目也没有听懂一句,后来才知道听的是日语节目。他的学英语的热情很高,放牛的时候牛吃草,他读单词,大有“对牛弹琴”的意思,以致村里人觉得他有精神病。他带一块七毛钱去买英语书,为了省五分钱举着衣服游过一百米宽的河水,为了去县城买英语书,他甚至隆冬的午夜就悄悄出发。

这些事情从书上读来,泛黄的纸上好像仍有他执着的脚步声。义海毕业于外语系,却有在学校墙壁上写诗的疯狂。他长长的头发就好像是一首诗。他读的是英文,研究的是新诗,后来又师从孙景尧研究比较文学,他的骨子里有的却是传统文人的特质。这大概是家族基因遗传。先生祖父少读诗书,到八十多岁时两耳失聪,老眼昏花,却仍能诵读《四书》《五经》,且很有意味:天气晴好的时候,他经常提着一面小铜锣,走村串户唱古书。这让我想起先生朗诵诗歌时的样子,他的那首深情

的《西茉纳之歌》:

西茉纳,时间将温柔下去/为了你也为了我/我站在山顶上/看见你和麦浪一样/骄傲,布满山谷

他沉醉地朗诵的时候,其实内心一定和他的祖父一样是孤独的。我们这些80后和那些愚昧的村夫一样不能懂得这些纯美的东西。诗人是孤独的,诗人也只能孤独。先生那深情的声音和那小铜锣的声音一样具有孤独的特质。可惜我等也是美的失聪者,听不到那些天籁一般的吟咏。

先生是一个绅士,为人和善,对学业的要求却很严格。他从来不布置学生之间可以复制的作业,考试之前也不做任何提示性的复习。这在学生之间引起很多的怨愤,但是他仍然只是浅浅地一笑。他不需要成为那种“好好先生”式的教授,那些先生大概会担心学生们不及格,他的课程及格率却很高,因为大家都很认真地去温习,现在想来这对学业大有裨益。

先生去英国期间,发电邮鼓励我继续读书考研,我当时在偏僻的乡村教书,物质精神都很匮乏。我于是拼命地读写,最终也没有能考上研究生,但是因为读书写作离开了那里。(并不是埋怨乡村的不是,可是离开对于我个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

他在英国的酒吧里也吟诗,作为来自中国的诗人,他用自己原创的英文诗歌征服掌声和英镑。我想,在朗诵结束时他一定还有浅浅的微笑,那是诗歌一般的微笑。一直记得先生的号码,却久不去打扰他。他不需要无谓的问候,他是一个诗人,和诗歌一样是用来怀念的。他说他的手机通常放在家里,等下班的时候看一下,他知道有人记得他就好。

读懂义海,我是在深夜那些泛黄的纸上,在他的那些优雅绅士般的文字里。这样的义海,像秋风里飒飒作响的叶子,能把风最美的声音表达出来。这样的老师也让一个糊涂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奋飞出美丽与坚强

周伟兵

说起蝴蝶,许多人的脑际里都会闪现出美丽、轻盈、柔弱

等字眼,并且联想到温室里的花朵,小家碧玉似的美女,还有人世间种种缠绵绕怀的爱情故事。的确,蝴蝶色彩绚丽的花翅和翩跹翔舞的秀姿,一直在拨动着无数情爱男女炽热的心弦。蝶恋花胜花,蝶化人动人,想一生一世温柔同眠的爱侣们,心里怀揣的,总是这种成双成对地翻飞于花前月下的痴情精灵。

然而,说蝴蝶美丽可能会众口一词,道蝴蝶柔弱那倒未必一个声音。不错,蝴蝶个小身轻,天敌无数,它们中的多数品种确实弱不禁风,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度着无聊的岁月。但凡事总有例外,帝王蝶的存在,让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不能蔑视蝴蝶这个种群,即便是高贵的人类,也会为帝王蝶的美丽与坚强脱帽折腰。

我是在国家地理电视的《大迁徙》节目中认识帝王蝶的,之后,又在书本杂志和互联网上加深了对它的印象。这种全身着橙黑两色花纹、体重不过0.4克、主要生活在北美的蝴蝶,不仅能让全世界大吃一惊,而且能让许多人自愧弗如。帝王蝶是一种迁徙性的蝶种,每年都要由墨西哥飞向美国,再飞向加拿大,之后沿路返回,全程长达六万公里。往北飞,帝王蝶是为了春暖花开后的乳汁草,那草上,有它们的衣食,还有它们生命的繁衍;向南翔,是为了躲避加拿大和美国的寒秋冷冬,能在墨西哥相对潮暖的欧亚梅尔杉树上,幸福地享受生命的轮回。

帝王蝶的美丽在于它的坚强。它的生命不是以分秒计算,而是以飞翔的公里数度量的。每一天,它都几乎是在飞翔中度过,日均130公里路云和月,头顶是悬挂日月星辰的苍天,翅下是波涛汹涌的汪洋,如果是金属锃亮的飞机进行这样的长征,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即便是羽翼宽大的候鸟走这样

的路线,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叹。但是,我们眼前呈现的这个在海天间长驱奋飞的金凤般的强阵,却是由这种我们平常瞧不起的轻飘飘、小不点的帝王蝶构成,怎能不让人瞠目结舌,如入梦中。当年红军长征只不过二万五千里,就已经算得上人间奇迹了,而帝王蝶所面对的海之浪、天之风、路之险远远超出红军长征,胜于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凡此种种难道它知晓?不惊怕吗?事实上,它既知又晓,它担惊受怕。但是,它仍然勇敢地展开双翼去蹈难而进,临险奋飞,而且是世世代代,不屈不挠,义无反顾。这种小小生物所展示出来的无比强大,确实令天也低头,地也俯首。

帝王蝶的高贵在于它的执着。据了解,从墨西哥到加拿大的往返迁徙中,没有一只帝王蝶能够完成全程的飞行,它们往往要历经三至四代,才能完成一个回合。也就是说,有许许多多的这种蝴蝶,一生一世都在劳累的飞行中度过,既没有享受到加拿大春天里的阳光,也没有挂在墨西哥温暖的杉树上。它们有的飞着飞着就被大风卷去,被海浪吞噬,被天敌猎杀,有的生育了子女后慢慢老去,终于追不上那个一往无前的群体,在一个黎明或者黄昏,堕落海洋或者岛屿,化作了碧浪点点或者芳草萋萋,接着于来年复来年,继续目睹自己的后代去横掠海空。

我不知道这种小小的蝴蝶是否有伟大的信仰与追求,但是我无比地敬佩它们。你看,只要它们活着,就会朝着一个遥远而既定的目标不懈地奋飞,并且飞出霞一般的美丽,飞出山一样的坚强。

人要有所畏 雷抒雁

人生在世该不该有所畏惧之心?

古人有,或者说,人类从一开始就有。畏天畏地,畏神畏鬼,畏狼虫虎豹,畏因果报应;畏现世,畏来生,畏官府,畏上级,畏黑暗,畏不测……所 以,古人在门楣上总会写上两句话:出畏之,入惧之。事事小心,在官场则提醒自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做事,宁为善不为恶,头顶三尺有神灵。即使一个人独 处,也讲究慎独。所谓,耿耿青天不可欺。

这些畏惧自然有可取处和不可取处。可取处,是让人自我约束,自觉不做坏事。不可取处,是让人畏首畏尾,不敢解放思想,变得胆小迂阔。

到了近现代,人的行为和思想都现代化了,皇帝没了,神呀,鬼呀更没有,因果报应是欺世之言,也没有什么现世报来生报了。至于天堂,地狱更没有 了。人死如灯灭,留下的不过是一把灰尘。世界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什么可畏惧的。老领袖的名言,更让人肆无忌惮,“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说什 么要五不怕,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老婆离婚云云。

这有点像唐及五代间,皇帝为那些功臣们所“赐无畏”。有了这个尚方宝剑似乎什么都可放胆直言了。“凡事皆尽言”。很像后来我们所说的“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引用了这些轶事一番说:“由此观之,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然君臣之间,乃许之无所畏惮,是何义理?” 深表疑虑。其实,这些都是花招虚言,真以为无所禁忌,可以事事放言,那是傻子。唐以后,贬谪,坐事罢官流放的,岂在少数。近、当代里,因信了可以无畏而吃 亏吃苦的还在少数吗?

我觉得人还是要有所畏惧的。首先你作恶时,就要有畏惮之心,想想后果。因为脑子里一味想着钱,贪欲使人越来越无畏,牛奶里放三聚氰胺,药物胶 囊里含有有毒元素,食品里放入致癌物质,一切都如同谋财害命。这些人,是真正的有私而无畏者。他们想不到天地鬼神因果报应,想不到下地狱或来生托生成猪 狗。唯一可以令他们有所顾忌的应该是政府和公检法。可是,政府许多部门监管疏漏,法律的失缺,加之一些

执法部门失察或枉法,都使这些作恶之人的恶行得逞影 响全民,动摇社会。

宗教的教育有一点是可取的,就是奖惩分明,优者可上天堂,劣者必然下地狱。我们从孩子教育时,就该把握好这两方面。我觉得只说好话,只是正面 教育,多半靠不住。让孩子从小就去参观监牢,让他们知道作恶的代价和后果,一生都远离坏事。我们的社会,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看,可以称为盛世,但从社会 犯罪看,有些近乎乱世。“乱世用重典”,万不可称一时心慈,姑息养奸。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北部队当兵。有一位营职干部妻子领着两三岁的女儿来探亲。西北的冬天,寒风刺骨,很是难熬,那时又无暖气,平房里 都有一个取暖火炉。炉火有时旺得能把炉子烧红,就放在屋子当间。这位营长看见女儿在屋子里玩,总想靠近炉子,如果真的碰一下,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心硬的 父亲有一次就拉着女儿的小手,把一个手指在炉子上轻轻触碰一下。孩子像让火烧了一般尖声哭叫起来,那小指头上,即刻起了一个水泡。母亲心疼地抱起女儿,骂 丈夫心狠。当父亲的说:“必须让她留下深刻记忆,知道那里是不能碰的,走路必须躲开那里。否则,她哪一天也许会张开手去抱火炉,那代价就太大了。人不能什 么都不怕,一旦无畏了,祸事就可能到来。”果然,这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完了那个冬天。

人应有畏惧之心。谨慎行事,至少不做伤天害理之事,要畏惧报应。如老元帅陈毅诗中所言:“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要畏惧舆论,须知:“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谁斩断了传统文化的根

课间休息时,一位教英语的女同事跟我打招呼:“林老师,你喜欢舞文弄墨,有个素材能不能写一下,题目我都替你想好了,就叫:《历史在哪里》。”

原来前不久,她去上海阅卷,来自全国各高校200多位英语老师批阅26万份专业英语四级试卷。其中有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共4问。一问屈原性别。因为人类基本只有男女两性,回答非男即女,所以没答出更多花样。二问屈原生活的年代。我国历史过于悠久,花样陡然增多:或答东周西汉,或答南唐北宋,甚至出现清末民初等“雷人”之语。三问屈原之死。考生们的文学想象力在此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答被国王一刀砍了脑袋者有之,答被皇帝绑上绞刑架者有之,答被御林军投入江中者有之,答屈原自己失足落水者有之。四问投粽之意。这回答案相对集中:因为粽子是屈原的生前至爱。有人意犹未尽,现编了一屈原托梦给朋友,说他特馋粽子,而水晶宫里只有海鲜的段子……

女同事说:“你能相信吗?考生们可全是大学生哟!”我问:“答错的占多大比例?”“接近一半,至少也在2/5到一半之间吧。”女同事接着补充说:“可是问到他们自己——不是屈原——喜欢穿什么戴什么的时候,这下好了,外国名牌如数家珍,英语表达本身也变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简直看得见男生女生眉飞色舞的鼻子眼睛!”

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若问晏子重耳管仲乐毅而得此答案倒也罢了,而关于屈原和端午节,答案怎么可能如此五花八门呢?以古代史言之,屈原是辅佐楚怀王的佐徒(地位仅次于楚相)、三闾大夫;以文学史言之,屈原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堪称千古绝唱;以民间风俗言之,端午节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传说,差不多可以说是常识。即使对于“90后”,屈原也是哪条路都绕不过的历史人物啊!

不禁感慨“历史在哪里?”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说:“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作为中国人,连春秋战国那段群星灿烂的历史、连屈原那样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尚有这么多大学生答得笑话百出,我们又如何认识自我呢?而若不认识自我,不知道自己是谁,就算英语说得不亚于英国人,又有多大价值

可言呢?“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看来,汉水果真西北流了,不,西洋流!

说起来,抛弃“屈原”们不是从“90后”开始的,早在他们的祖父、曾祖父那个年代就开始了。经过“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100多年来我们亲手斩断了传统文化这条自己的根。“文革”期间尤其荒唐和惨烈,别说屈原,连孔子的墓都被掘了,巨大的墓碑被拦腰弄断,至今断痕清晰可见。那其实是文化传统的断痕。上世纪80年代人文学科一度东山再起,文学甚至成为文科考生的首选专业。但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攻城略地,特别是全民功利化风潮的重兵压境,教育越来越趋于急功近利。在这种情况下,屈原“缺席”端午节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但是毫无疑问,“屈原”们才是我们的文化血脉,才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DNA。文化上的混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固有的血脉被渐渐“透析”。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们只知道圣诞节而不知道端午节,只晓得风骚而不晓得《离骚》,那么,我们算什么呢?

当卑微遇上卑鄙

马德

这个世界,更多的人是卑微的。

一个人的高贵,只是灵魂的高贵。倚栏听风,檐下赏雨,灵魂有着诗意的栖居,方成高贵的气象。若灵魂少了韵致,即便权倾一方,即便富可敌国,在精神层面上,终究还是个卑微的人。

然而,在世俗的价值体系中,卑微的含义是去精神化的。人卑,势微,言轻,构成了卑微的全部线条。几千年的经世哲学的浸淫,使我们的身体习惯低眉于权势,心性习惯俯首于功名利禄。于是,我们仰望的高贵,便也只是位置的高贵,而非灵魂的高贵。

在通往世俗高贵的路上,有些卑微的人最终走向了卑鄙。他们愈发不把高洁的灵魂当回事:一切无耻与下流,一切奸佞与阴险,一切龌龊与恶毒,卑鄙者都可以做到。卑鄙的人所为之事,不全是损人利己,有时候还损人不利己。也就是说,卑鄙的人有时候会卑鄙到没有道理的程度。这是他们的可恨之处,也是可怕之处。

卑微是把人生的价值降低了给人看,卑鄙是把人性的价值污损了给人看,而污损却是一种毁灭。

卑鄙的毁灭性在于,看似一盆脏水泼向自己,最后,玷污的,或者颠覆的,却是人类纯净的天空。

卑微的人,诗书养之,智慧养之,恬淡的心态养之,可最终从尘俗突围,一步步走向高贵。但,卑鄙的人,即便之后悔悟,之后革面,之后洗心,之后极尽救赎,也不能让灵魂如最初般光亮。

所以说,人可以卑微,但不可以卑鄙。卑微,不过是活得凡俗;而卑鄙,却是活得肮脏,并最终,生命再难回到初始的澄澈和洁净。

尘世阡陌间,开满细碎的小花,它们摇曳着底层的素香与微光。这,便是卑微生命的价值,以及,灵魂的质量。卑微与卑鄙的区别是,前者始终是灵与肉的结合体,而后者,只是撇下灵魂的行尸走肉。

一个陷入生活窘境的卑微者,面对着钱和权的诱惑,完全可以通过卑鄙的手段,让自己活得风光和体面,然而,他一遍遍地抚摸着良心,最终还是把卑鄙扔得远远的。我以为,这个卑微的人,在灵魂深处,已经有着令人无法企及的高贵。


相关内容

  • 让琅琅的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气氛沉闷,琅琅读书声与之绝缘.我们应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寻找各种朗读机会,加强朗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朗读兴趣,让琅琅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关键词]朗读 朗读方法 朗读兴趣 高三语文 复习 ...
  • [诗海选粹] 现代诗(122)情人节(2)二呆小辑
    作 者 简 介 高兴岐:笔名二呆,现住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退休干部.喜欢读诗.写诗,陶冶情操,锻炼大脑,丰富晚年生活. 情人节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 伦泰节,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 ...
  • [宗经]与[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作者:詹福瑞 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04期 <文心雕龙>的前五篇是书的总论,<宗经>为总论之一.<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 ...
  • 古代家训中的作文教育现
    摘要:中国古代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训诫形式出现.人们以各种形式和合乎家庭社会需要的内容训诫子弟,促其做人.读书和作文,从而道德文章兼长.写作训练是其中一项十分重妻的教育内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今天的作文 ...
  • 20**年版英美名篇选读课程大纲
    <英美文学名篇选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名称:<英美文学名篇选读> 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适应专业:全校大学英语学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英美文学名篇选读>将文学 ...
  •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看什么书做什么题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看什么书做什么题 来源:智阅网 在备考考研英语的过程中,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不仅因为其难度大,还因为其分值大,考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攻克阅读题的过程中,选择一本好的参考书做资料是十分重要的.一本好的参考书起码要达到以 ...
  • 20**年考研英语双语阅读:中国移动支付领跑世界
    2018考研英语双语阅读:中国移动支付领跑世界 来源:智阅网 2018考研复习进行时,考研英语阅读真题中的文章,多摘自英美主流外刊,有时候你认识所有单词.搞清全部语法还不够,还需要了解英美文化,掌握他们的表达方式,这就是阅读的潜台词.中国的 ...
  • 名著测试卷(一)--[西游记]参考答案
    名著测试卷(一)--<西游记>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ACCD CBACD BCBBC CACBA 二.填空题: 1.猪悟能 天蓬元帅 福陵山云栈洞 净坛使者 2.白骨精 三 芭蕉扇 3.吴承恩 射阳山人 江苏淮安 4.金蝉子 ...
  • 东刘小学学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小结
    东刘小学学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小结 我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责任"为核心.在时文仲校长带领下,进行对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消防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为打造平安校园打 ...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读书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比读书: 书目 著者/出版社 1 甲虫西西弗斯 文洁华/壹出版 2 生命果真如此轻易 王慧君/张老师文化 3 随想 三毛/皇冠出版社 4 闹学记 三毛/皇冠出版社 5 岑逸飞的文化探索 岑逸飞/次文化堂 6 傅雷艺术随笔 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