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 范文中心

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09/23

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

冲积扇与洪积扇的区别 2010-10-19 11:41:26| 分类: 工作和学习随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偶尔有问过这样的问题:洪积扇与冲积扇有什么不同?有时一下子还真不好回答,在平常概念中,两者只差一个字,很容易混淆,二者的形成环境还是有一定差异,当然工程性质也有一定不同。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洪积扇 由暂时性流水堆积成的扇形地貌,又称为干三角洲。洪积扇由山口向山前倾斜,扇顶部坡度5°—10°,远离山口则为2°—6°,扇顶与边缘高差可达数百米。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里的河流多为间歇性洪流,有的虽为经常性水流,但其水量变幅较大,也具有山区洪流的性质。同时山地基岩机械风化作用激烈,提供了大量粗粒碎屑物。由于河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散形成许多支叉,因气候干旱,分散的水流更易蒸发和渗透,于是水量大减,甚至消失因此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坡度较大的扇形堆积体。在扇体的边缘需有泉水出露,成为干旱区的绿洲。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叫做洪积物,通常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水流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 洪积扇沿山麓常造成一片,构成山前倾斜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好,由暴发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区尤为突出,通常被视为荒漠地形的特征。冲积扇有几种重要的类似物。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

处是后者在河

流入海或其他水体处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于洋底,由通过海底峡谷搬运

的沉积物堆积而成。研究现代冲积扇,可为辨认古冲积扇,从而为研究地质历史提供线索。冲积扇对人类有实际经济意义,尤其在干旱与半干旱区,它是用于农业灌溉和维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矶,整个都建在冲积扇上。

冲积扇。山地河流在出山进入平原后,坡度骤降,水流突然分散,所携物质大量堆积,就要形成一个从出山口向外展开的扇形堆积体,称为冲积扇。这是因为一条河道堆高了,水流就要转向侧方,以致在山前逐渐“扫”出一个扇面来。山地河流愈长愈大,水流量愈丰富,则形成的冲积扇规模愈大,坡度愈缓,冲积层分为下部砾石层和上部粉土层的层序愈明显,并且砾石硕大、滚圆。北京所在的永定河冲积扇就是一个好例子。如果山地河流短小陡急,流量不定,则所形成的冲积扇规模小,坡度大,物质组成混杂无序,砾石多不磨圆。这类冲积扇有人特别称之为洪积扇。冲积扇与冲积扇之间以及冲积扇前缘相对低洼的地方往往有地下水溢出。这种地方特别在干旱区最为宝贵,是聚落与耕地集中的地方,它们在荒漠区称为绿洲。

冲积扇

alluvial fan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如黄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等。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不同的干、湿气候区与构造活动区,分布着不同特点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发育时期与扇面的几何形态相关。

洪积扇

puluvial fan

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可以看出,二者主要不同在于常年流水还是暂时性流水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季节性洪流引起的山前堆积为洪积扇,常年的水流引起山前堆积为冲积扇。所以说成因基本相同,只是规模形态有差异而已!他们均在水处山口处。

洪积扇——在沟谷出口处,由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同时因洪水出口后不再受两侧沟壁的约束,水流迅速分散而形成的放射状水道,流水搬运能力大大削弱,就在沟口堆积大量的砾石,沙,亚黏土等,形成半圆形的扇形地,小的叫冲出堆,大的叫洪积扇。(因洪水 有较大的石块)

冲积扇——河流出山口,由于坡度骤减,流速减缓,从上游带来的沙石在这里沉积而形成的一种扇形地貌。(成因是正常的流水而不是洪水 沉积物较洪积扇的细小) ======================

冲积扇

常年性的河流出山后,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而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是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面积约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如黄河冲积扇、滹沱河冲积扇等。冲积扇的扇顶坡度陡,多为砾石和筛滤堆积物组成,中间厚、两侧薄;扇中坡度较缓,主要由砂砾石夹粘土组成,横切面似弦切面,中部堆积厚,两侧薄;扇缘坡度最低约1°~2°,一般由粉沙和粘土组成,扇缘常出露泉水或形成沼泽、洼地。不同的干、湿气候区与构造活动区,分布着不同特点的冲积扇。冲积扇的发育时期与扇面的几何形态相关。

======================================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组成洪积扇的泥沙、石块颗粒粗大,磨圆度差,层理不明显,透水性较强,扇面上水系不发育。由于山前构造断裂下降,洪积物厚度可达数百米。从扇顶至扇缘高差也可达数百米。一系列洪积扇互相联结形成洪积平原,又称山麓洪积平原。洪积扇因山地不断抬升,山前平原不断下降,形成上叠式扇体。当山地上升规模、幅度均较大时,老扇随之抬升,在其下方发育新扇体,形成串珠状洪积扇。当山地前缘有不等量的新构造活动时,新扇体向相对下降的一侧移动,使新老扇体并列向一侧偏转,造成不对称形态。


相关内容

  •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5/12/13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以长江为例分析 得胜中学 张永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 ...
  • 一诊专题二,地形,地貌,地质作用
    一诊专题(二)地形.地貌.地质作用等 重点必备知识 一.基础知识: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看比例尺:比例尺大,则坡陡,比例尺小,则坡缓:三看等值距,等值距大则坡陡,小则 ...
  • 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
    第27卷第1期 地 理 科 学Vol. 27 No. 1 2007年02月SC I E NTI A GE OGRAPH I C A SI N I C A Feb . , 2007 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 高 玄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成都 ...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考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 ...
  • ☆地理位置分析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 ...
  •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 ...
  • 东南亚教案
    第七章 第二节东南亚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
  • 2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 2.1 区域环境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1.1 地理位置 新乡县位于河南省中北部,地处东经113°42′-114°04′,北纬35°05′-35°24′.东邻延津县,西邻获嘉县,南连原阳县, ...
  • 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梳理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分类: ①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