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 范文中心

地表形态的塑造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09/21

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梳理

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包括了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分类:

①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②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含有化石。(形成岩层)

如石灰岩;(煤炭,石油,砾岩,砂岩,页岩)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石灰岩地区可能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等 ③ 变质岩:如大理岩(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运动结果

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断裂带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板块构造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断裂构造带(海沟、海岭)分割成许多单位,叫做板块。六大板块:2.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所以多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地热资源也比较丰富。

1.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火

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出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 2.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的

高度不断升高;红海、大西洋的面积不断扩大;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

3. 我国多地震原因:位于三个板块(亚欧、印度洋、太平洋)交界处,两个地震带交汇处 4. 地震多的国家有: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

西海岸,秘7鲁,墨西哥,新西兰,智利

三、地质构造

(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A 褶皱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

判断依据(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背斜:良好的天然气、石油储存构造;修建隧道工程。

向斜: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修建水库大坝

B. 断层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破裂+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基本形式:

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 常形成块状山地(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常形成谷底(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

断层线附近常受风化、侵蚀,有利于地下水的释放,形成温泉;不利于建设大型工程;易找到地热资源、矿产资源

(3)火山爆发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4)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

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修筑公路的原则: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四、河流地貌的发育 1. 河流的侵蚀作用

三角洲形成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冲(洪) 积扇——发育在山前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多呈狭长的带状 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呈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沿河聚落带,有沿海聚落带--------呈带状、团状

3、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4、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

向心状---- 盆地 辐射状----

山地 5、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①含沙量大, 说明上游植被覆盖不良, 水土流失严重

②若有结冰现象, 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③若出现两次汛期(春汛, 夏汛), 则说明在我国东北地区,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 6、更具河流的河床宽度判断地形

河床较宽,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典题探究

1、图1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 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 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 .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 .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 .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3-5

题。

3、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 .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 .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4、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 .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5、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

A .冰川与岩浆相映 B.极昼 C.成群的企鹅 D.台风

读图3,回答6~7题。

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A .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 .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A .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8-9

题。

8、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A .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 9、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第10

题。

图4

10该沙丘位于( )

A . 冲积扇 B . 洪积平原 C . 三角洲 D . 河漫滩

演练方阵

读图5回答第13、14题。 11. 甲地为峰林12. 图中

( )

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⑤ D. ⑤⑥

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图3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13.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A .岩石圈 B .地壳 14.图3中 ( ) A .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C .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15.该区域 ( ) A .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C .典型粮食作物为水稻

( )

C .地幔

D .地核

B .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D .夜晚时,风从丙地吹向乙地 B .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地形的形成仅受内力影响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读图2,完成第4~6题

16.地震发生时,某地的区时为13日15 时49分,则该地的经度可能是() A 0° B .30°W C .90°W D .120°W 17.此次地震 A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B .位于大陆内部断裂带 C .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所致 D .由于下地幔地应力的强烈释放所致 18.此次地震震后救援难度大是因为该地

①高寒缺氧②生态环境脆弱③正值多雨季节④交通不便⑤缺乏预警机制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⑤ D .③④

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导游温馨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②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③去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④游泳一定带好防晒用品。 19.上述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均弱,气温日较差大 B .②——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 C .③——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沙滩吸热快 D .④——正午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皖江城市带主要包括芜湖、铜陵、安庆、池州、巢湖、宣城等城市,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读图5,回答7-9题。

20.皖江城市带主要分布在

A.铁路沿线地区B.河流交汇处C.沿江平原D.山间盆地 21.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①科技力量雄厚②劳动力廉价③距离长三角近④土地价格低⑤海陆交通便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22.图中甲为黄山,夏季去黄山旅游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A.带墨镜、防晒霜、羽绒服和防高原反应的药品B.遇到雷雨时,用手抓紧路边的铁链以防滑倒 C.在险要处拍照时,不要随意移动以防失足跌落D.尽量沿陡坡攀登,以缩短登山的路程和时间 23.(26分)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或称东盟10+1,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

已有2000年历史的菲律宾水稻梯田由于其一直保留着原始而古老的梯田文化,于199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

遗产。这里的梯田多修在海拔2000米的高地上,坡度大、梯田面积小。 (1)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说明修筑水稻梯田的原因。(10分)

24.(26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对全球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引发了人类的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日本继3月发生大地震以来,又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说明其地震多发的原因。(4分)

(2)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并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具体说明自然灾害的特点。(6分)

25. (34分)建设中原经济区(图中虚线圈所示范围)正式写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16 中原经济区示意图

材料一焦作是中原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著名的云台山、青龙峡等风景名胜区;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中药在国内享有盛名。历史上因煤而兴,资源型产业比重一度超过90%。20世纪90年代,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集中暴露,焦作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1)提出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10分)

26.

水利工作主要包括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历史经验证明,在我国的自然条件背景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国西南地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198mm, 大部地区年雨量的70%—90%集中在5-10月,年雨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从农业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西南地区水利工作的主要措施。(6分)

云南哀牢山中的哈尼梯田始建于2500年前,仅集中连片的梯田达上万亩,级数多达3000 多级,2009年大旱中依靠其完善巧妙的灌溉系统保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3)评价云南哈尼梯田的游览价值。(8分)

27.

目前全球共有30余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为400余座,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图11 世界运行核电站分布图

(3)概括世界核电站分布特点。(6分)

答案

1B 2D 3D 4A 5A 6C 7D 8B 9B 10D

11C 12C 13C 14D 15C 16D 17B 18B 19A 20C 21B 22C

23.(26分)

(1)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分)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2分)劳动力丰富;

(2分)山地地形、坡度大;(2分)修筑梯田可增加耕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2分) 24.

(1)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相碰撞,多发地震。(4分)

(2)破坏性: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区域性: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链发性:地震-海啸、火灾;突发性:地震、海啸持续时间短。(6分)

25.

(1) 治理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从单一的资源型工业为主转向工、农、旅游协调发展; 发展四大中药等特色产业;利用著名风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资源主导型工业转向科技主导型工业(提高工业技术水平)。(10分)

26.

(2)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蓄水工程;修建调水(引水)工程;提高灌溉(喷灌、

滴灌)技术水平;加强森林植被保护;防控水污染。(6分)

(3)景区特色突出(景区规模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

济价值) 组合性差(结构单一)。(8分)

27.

(2)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地区,尤其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6分)


相关内容

  • 自然地理学考试内容及答案(整理版)
    名词解释: 1.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 2.潮流:海水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而发生潮位升降的同时,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 3.大气湿度 ...
  • 地学基础思考题答案
    地学基础思考题 第一章 1. 大爆炸宇宙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哈勃发现星系的光出现某种系统性红移,这说明了光波频率降低,星系正在远离我们,并且光源越远,远去速度越快.这一现象被总结为哈勃定律:v=HD,即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 ...
  •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地球 地球轨道面:在地球轨道上并通过地球中心的一个平面,地轴并不垂直于这个轨道面,而是与之成66o33´交角.(P28) 黄道:太阳位于地球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终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 ...
  • 考点6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点6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例1] 右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砂岩 页岩 ...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随堂练习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随堂练习 第1课.地球内部有什么 一.填空: 1.从地面到地球中心有(6000)多千米,最先进的钻机钻探深度不过( 10)千米. 2.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心).地震波碰到不同的物质,就 ...
  •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 .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目前 ...
  • 南极东部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
    作者:李栓科 地理学报 1995年04期 提要 拉斯曼丘陵地处极地永久冻土带,风力作用频繁.各种冰缘过程主宰了现代地貌特征的形成,无冰区历史短暂及南极东部古老结晶地盾的相对稳定性,使风化微弱,并以寒冻风化为主.风力地貌.冰缘地貌.冰川地貌. ...
  • 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
    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 态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2011-04-22 19:37:38| 分类: 存文库 | 标签:溶蚀 喀斯特 地貌 丹霞地貌 石芽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 ...
  • 24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