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 范文中心

综合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09/30

一 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 病人入院后由接诊护士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及时通知医生,协助体检,新入院病人建

立护理病历,并做好入院介绍。

2 新入院病人由责任护士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以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3天;体温

正常者改为每天1次;体温超过37.5℃的病人每天测量6次;持续观察72小时。

3 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病人按需进食,危重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饮食。

4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的变化以及药物作

用、不良反应。

5 新入院病人遵医嘱次日晨留取血、尿、粪常规标本并送检。

6 每日记录粪便次数1次,便秘病人,遵医嘱绐予轻泻药或进行灌肠等处理;每周测体

重1次,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7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确保各项治疗计划落实。

8 根据病人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给予分级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危重病人做好

重症护理,预防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安全防护。

9 开展健康教育,针对病人及家属需求进行健康指导,如疾病防治、饮食及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

二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 按内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多饮水。

4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氧疗效果,

5 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机械通气病人做好气

道管理。

6 严密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剧烈胸痛、意识障碍咯血等应

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7 准确落实纤支镜等各项检查的术前准备.并做好术后观察及护理。

8 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有无血压升高、脉速、肌肉震颤等,发现问题及时通知

医生处理。

9 危重病人做好重症护理。

10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 二 )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

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加强病人休息,注意保暖。

3 饮食护理: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和,避免刺激性食物。

4 病情观察

(1) 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有无发热征象。

(2) 观察咳嗽、咳痰、喘息等,注意痰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的变化。

5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 根据医嘱正确收集痰标本。

7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抗生素和止咳、祛痰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8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咳嗽及有效排痰,劝其戒烟并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

强抗病能力,避免劳累。

( 三 ) 肺 炎

肺炎(pneumoni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实质或间质内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胸痛时取患侧卧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注意

保暖。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尽量多饮水。

4 病情观察

(1) 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如体温骤降,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应及

时告知医生并做好抗休克抢救。

(2) 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注意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并做好记录。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 药物治疗护理

(1) 注意观察升压药的效果,根据血压调整输液滴速,防止药物外漏。

(2) 应用抗生素前应遵医嘱迅速留取痰,血液及其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

验。

7 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8 健康指导:加强体育煅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 四 )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

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导致易感者发生不同程

度的可逆性广泛气道阻塞的症状。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哮喘发作时取强迫体位,并给予支撑物,使之舒适省力.

3 饮食护理:发作过程中,不宜进食,缓解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禁食与病人

发病有关的食物,如鱼、虾、蟹等。

4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发作先兆,特别夜间要加强巡视病房,如病人有鼻咽痒、喷嚏,

流涕、眼痒等黏膜过敏症状,或胸前压迫感,立即告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注

意观察呼吸频率、深浅及节律变化。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痰液、痰栓,必要时做好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

准备,配合抢救。

7 用药护理:应用拟肾上腺素类药物时,注意有无心悸、兴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忌用此类药物。应用茶碱类药物时,应控制浓度及滴速,注意

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可引起水

钠潴留、血钾降低、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停药反跳等,须加强

观察。

8 心理护理:发现病人情绪波动,应及时进行解释和疏导,以消除不良情绪。

9 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喷雾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凉;掌

握发病规律,避免接触过敏源,如某种花粉、粉尘、动物皮毛、鱼虾、药物、油漆等;

避免精神刺激;并劝其戒烟。

( 五 )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临床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

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大咯血时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软食,忌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

水,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大咯血时应暂禁食。

4 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痰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留取全日痰,观察分层并留取标

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 加强痰液的引流,减轻感染.给予药物祛痰和体位引流。

6 大咯血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抢救物品,配合做好抢救工作。 7 如需做纤支镜等特检时,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8 注意口腔卫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新鲜。

9 药物治疗护理:注意观察止血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的应用。 10 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使其安静休息,指导病人轻轻将气管内存留的

积血咳出。

11 健康指导:教会病人体位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呼吸道感染,劝其戒烟,

加强体育煅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 六 ) 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是指在没有创伤或人为的因素下,肺组织和脏

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取端坐或半卧位。避免用力和屏气。

3 饮食护理: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4 病情观察:观察胸闷、胸痛等,如病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发绀明显、大汗淋漓,

四肢厥冷、脉搏速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抢救。

5 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6 协助医生行胸腔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准备和配合工作,做好术后观察与护理

7 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安静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咳药和镇静药. 8 健康指导:避免剧烈运动,稳定情绪,保持大便通畅,劝其戒烟。

( 七 )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简称呼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

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

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尚能代偿时,可适当下床

活动。

3 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者应用胃管鼻饲流质,

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

4 病情观察:观察呼吸节律、频率和深度的变化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发现病人血压下

降、呕吐咖啡渣样液体,并有DIC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5 I型呼吸衰竭根据缺氧程度,可给予低浓度到高浓度吸氧。 Ⅱ型呼吸衰竭应给予低

流量(1~2L/分)、低浓度(25%一30%)持续吸氧。注意观察用氧效果.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积痰,有呼吸道阻塞,窒息严重者做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的准备。

7 使用呼吸机病人做好机械通气护理.注意观察疗效。

8 药物治疗护理

(1) 应用呼吸兴奋药时,注意呼吸频率和深浅度,避免通气过度及不良反应,如

有血压升高,心率过快,面肌抽搐、过度兴奋等表现,立即减慢滴速或告之

医生停用。

(2)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注意二重感染的可能。

(3) 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吗啡。慎用镇静药,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9 加强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0 心理护理:精神安慰,消除紧张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三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 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1 休息与体位

(1) 因病情不能平卧者给于半卧位,避免用力和不良刺激,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或

猝死。

(2) 如发生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2 饮食护理

(1) 低脂清淡饮食、禁烟酒。

(2) 有心力衰竭者限制钠盐及入水量。

(3) 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 病情观察

(1) 测脉搏应数30秒,当脉搏不规则时连续测1分钟,同时注意心率、心律、呼

吸、血压等变化。

(2)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吸入。如有肺水肿则按急性心力衰竭护理.

(3) 如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绀、脉搏骤变、剧烈胸痛、腹痛、晕厥或意识障碍

等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4 药物治疗护理:应用洋地黄类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按时按量给予,静脉注射时间

不应小于10分钟,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0分钟必须监测心率,并注意观察有无耳鸣、

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黄视等,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及时告

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5 皮肤护理:全身水肿或长期卧床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6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及时询问病人需要,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恐惧、

忧虑等不良情绪。

( 二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

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心功能分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心

绞痛等症状。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

上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

出现上述症状,休息较长时间后症状方可缓解。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

亦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 休息与体位 根据心功能分级合理安排休息及活动,尽量减少活动中的疲劳,根据心

功能不全程度,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使病人舒适。

2 饮食护理

(1) 遵医嘱给予少盐(3~5g/天),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

(2) 少量多餐,忌饱餐.

3 病情观察

(1) 观察早期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加重临床表现,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加重应通知

医生处理-

(2) 加强护理观察,—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抢救。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1) 输液速度不超过40滴/分,血管扩张药物一般为8一l 2滴/分,不超过20滴

/分。

(2) 使用洋地黄时,剂量准确,经稀释后缓慢注射(10~15分钟),使用前测脉搏或心

率,若心率或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异常,或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

等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 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及有无头痛;应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并注

意避光;应用ACEI类药物时,应注意肾功能改变。

(4) 应用利尿药时应观察用药效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定期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无

水、电解质紊乱。

(5)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防止大便用力而加重心脏负荷。

5 健康指导

(1) 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2)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3)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严格按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治疗,坚持定期门诊随访。

( 三 )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指心尖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导致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异常。

分类: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颤、房扑、房性逸搏),房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房颤、房扑、室性逸搏),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室扑、室性逸搏),交界性心律失常(结性早搏、结性逸搏)。传导异常: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

1 饮食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软食.

2 心理护理 消除病人恐惧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吸氧

3 病情观察

(1)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

(2) 快速房颤病人要监护心率,脉搏变化,同时测量心率、脉搏1分钟以上。

(3) 发现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心律120次/分等应通知医生,

做好紧急电除颤或进行临时起搏器置入术的准备。

(4) 心搏骤停者按心肺复苏抢救。

4 药物治疗护理

(1)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心率(律)调整速度。静脉注射时,需在严密心电、血

压监测下进行。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强心药时注意不良反应,强心药剂量准确,混合均匀,缓

慢静脉注射,观察洋地黄中毒表现,如出现脉搏

立即停药,同时告知医生。

5 健康指导

(1) 指导病人自测脉搏,进行自我病情监测;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急用。

(2) 如果有明显的心悸、头晕或一过性晕厥要及时就医。

(3) 服药要及时,剂量要准确。

(4) 定期复查。

(5) 要劳逸结合,避免劳累。

(6)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烟、浓茶等

( 四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病变。多见于儿童、青少年,但成年人也不罕见。较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柯萨奇病毒感染心肌炎占40%一50%。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也可间接由毒素引起或侵犯血管影响心肌供血,同时存在免疫反应因素. 1 休息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防

止病情恶化或转为慢性病程。

2 饮食护理

(1)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促进心肌细胞恢复。

(2) 有心功能不全者,限制钠盐摄入。

3 病情观察

(1) 监测体温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体温过高者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2) 急性期应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多种心律失

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做好处理。

(3) 尽量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饱餐、用力排便等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4) 必要时氧气吸入。

4 健康指导

(1) 急性期卧床休息数周至2~3个月,直至症状消失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2) 指导病人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 教会病人监测脉率、节律,如有异常或有胸闷、心悸症状应及时复诊。

( 五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致病菌以细菌、真菌为多见。临床特点:发热、心脏杂音、脾大、瘀点、周围血管栓塞、血培养阳性。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多见)。 1 休息与体位

(1) 保持病室安静,嘱病人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

(2) 高热者及时更换内衣及床单、被套,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燥,使病人

舒适。

2 饮食护理

(1)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2) 鼓励多饮水,补充因发热引起的能量消耗,做好口腔护理。

3 病情观察

(1) 如发热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采取物理或化学降温,观察体温的变化,并

做好记录。配合医生做好实验室检查,尤其是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

(2) 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心脏杂音的变化,注意有无心力衰竭、脏器梗死的症

状体征,及时与医生联系,做好急救准备。

4 用药护理 使用抗生素时注意要现配现用,青霉素类必须严格遵守过敏试验原则,并

观察药物疗效。

5 心理护理 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解除其焦虑心理。

6 健康指导

(1) 教会病人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2) 告知病人坚持足够疗程抗生素治疗的意义.

(3) 告知病人实施特殊检查或手术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5) 定期门诊随访。

( 六 ) 心肌病

心肌病(cardiomyopathy)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原因不明者称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已知原因或有相关因素者称特异性心肌病。按病理生理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未分型性心肌病。其中扩张型心肌病最多见。近年来心肌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男性多见。

1 休息与体位

(1) 症状明显者,卧床休息,取舒适卧位,症状轻者可参加轻体力劳动,避免劳

累。

(2) (2)肥厚型心肌病病人体力劳动后有晕厥和猝死的危险,故应避免持重、屏气

及剧烈体力活动。

(3) 有晕厥病史者应避免独自外出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2 饮食护理

(1) 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饮食,以促进心肌代谢,增强

机体抵抗力

(2) 合并心力衰竭者进低盐饮食。

(3) 戒烟、酒,防止诱发心绞痛。

3 病情观察

(1) 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按“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

(2) 观察心率、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心律失常,按“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4 疼痛发作时的护理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注意血压、心

率、节律血压及心电图的变化。

(2) 疼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安慰病人,缓解紧张情绪。

(3) 持续吸氧,氧流量2~4L/分。

5 健康指导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住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 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就诊,防止病情进展、恶化。

( 七 )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因此也称缺血性心脏病.常见因素有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目前有提前发病趋势;男性多见,女性绝经后发病率增高;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体力活动过少等。

近年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前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向性心肌梗死,也有将冠心病猝死包括在内;后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

1 休息与体位

(1) 确诊冠心病病人,可适当减少体力活动,当心绞痛发作时则应卧床休息,取

舒适体位。

(2)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绝对卧床休息1周,有并发症时相对延长卧床时间。 2 饮食护理

(1) 进食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盐饮食

(2) 进食不宜过饱,少食多餐,禁烟、限酒。

3 病情观察

(1) 注意心率、节律变化,心律失常时测脉搏应数1分钟。

(2) 心绞痛发作时,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面色、表情及用药疗效,

行床边心电监护,注意ST段的变化,如疼痛性质发生变化或心绞痛发作频繁、

加剧,立即告知医生做床边心电图,注意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配合医生

做好急救处理。

4 健康指导

(1)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情绪激动等,

(2) 指导病人掌握自我防护及自救知识。

1 心绞痛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种以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典型心绞痛特点:诱发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后,也可发生在休息时;疼痛部位:胸骨后、心前区,手掌大小;疼痛性质:胸骨后压迫感或紧缩感,压榨堵塞感,也有烧灼感,放射卒左肩、左上肢内侧;持续时间: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l一5分钟缓解。临床分型:劳累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

1 休息与活动

(1) 心绞痛发作时,嘱病人停止活动,立即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解开衣领

(2) 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诱发心绞痛。

2 病情观察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严密观测血压、心率,心律变化

和有无面色改变,大汗、恶心、呕吐等。

(2) 嘱病人疼痛发作或加重时告诉护士,警惕心肌梗死。

(3)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 用药护理

(1) 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犁酯舌下含服,若3—5分钟仍不缓解,可再

服1片.

(2)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应监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注意滴速的调节。部分病人出

现面部潮红、头痛、头晕、心悸、心动过速是由于药物扩张血管造成的。

(3) 应用血管扩张药时,病人宜先平卧片刻;青光眼、低血压病人忌用血管扩张

4 心理护理 安慰病人,缓解紧张不安情绪,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5 健康指导

(1) 指导病人摄入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保持大便通

畅。戒烟、限酒,肥胖者控制体重,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2) 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及发作时应采取的方法.

(3) 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硝酸甘油应放在易取处,且放在

棕色瓶中保存。

(4) 定期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

(5) 告诉病人洗澡不易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适宜,以免发生意外.

(6) 如疼痛较以往频繁、程度加重、服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等,应即

刻由家属护送至医院就诊,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2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特异性的心肌缺血性损害的心电图改变。

心电图改变:(1)急性期可见异常深而宽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2)ST段呈弓背

向上明显抬高(反映心肌损伤);③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

1 休息与体位

(1)绝对卧床休息3-5天,取半卧位或半卧位,有并发症时卧床时间延长。

(2)给予镇静药或镇痛药,稳定病人情绪,限制探视。

2 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半流或软食,忌饱餐。

3 病情观察

(1) 将病人护送入冠心病监护室(CCU),持续心电监护3-5天。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

可行漂浮导管进行监测。

(2) 严密观察心率、节律变化,警惕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

及心力衰竭,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护理‘

4 用药护理

(1) 观察溶栓药物、抗凝血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胸痛缓解情况,注意有无皮肤

黏膜及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

(2) 溶栓后须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① 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

② 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

③ 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④ 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至14小时内出现。

⑤ 冠脉造影直接判断冠脉是否再通。

5 基础护理

(1) 间断或持续吸氧2~3天,重者可以面罩吸氧。

(2) 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 保持大便通畅,3天无大便病人可以给与缓泻药。

(4) 加强皮肤护理,可酌情使用气垫床。

6 心理护理

(1) 危重期间加强床边巡视,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病人恐惧感。

(2) 病情好转后,鼓励病人起床活动。

7 健康指导 除参见“心绞痛”病人的健康指导外。还应注意:

(1) 调整生活方式: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饱餐;肥胖者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

重;防止便秘;克服急躁、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坚持服药,定

期复查等。

(2) 告知病人出院后定期到门诊复诊,进行健康治疗。

(3) 指导病人遵医嘱服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扩张药、钙通道阻滞药、调脂药及抗血

小板药物等。

(4) 告知家属应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

( 八 )高血压病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指原因不明的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特征,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安静休息状态未服药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临床类型:①恶性高血压;②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老年人高血压。

1. 饮食护理

(1) 制订饮食食谱,限制钠盐、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食盐量以不超过6g/天为宜。

(2) 补充适量蛋白质,限制饮酒,多吃蔬菜和水果。

2. 运动与休息

(1) 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2)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

3. 病情观察

(1) 定期测量血压,作好记录。

(2) 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大汗,视物模糊,面色及神志改变。

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4. 药物治疗护理 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并观察降压效果。

(1) 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应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

(2) 用β受体阻滞药应注意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时间延长,支

气管痉挛,低血糖,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

(3) 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下肢水肿、心动过速。

(4) 地尔硫卓可导致负性肌力作用和心动过缓。

(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可有头晕、乏力、咳嗽、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5. 高血压危重症护理

(1)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协助生活护理。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 安定病人情绪,必要时用镇静药。

(4)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硝普钠静脉滴注应避光,调整给药速度,严密监测血压;

脱水药滴速宜快等。

6 健康指导

(1)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因素及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引起病人足

够的重视。坚持长期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2) 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肥胖者控制体重。

(3)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大便通畅,劝戒烟,限饮酒,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

眠,保持乐观情绪。

(4) 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气急等症状

时应就地休息。

(5) 告诉病人及家属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

料。教育病人遵医嘱坚持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降压药物。教

会病人或家属定时测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复查。若有各种不良反应随时就

诊。

( 九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 按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心肺功能代偿期,无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嘱其卧床休息;心肺功能失代

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半卧位。

3. 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钠易消化饮食。

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明显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谵妄、性格改变

或出现意识障碍,一般提示有发生肺性脑病或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应立即告知医生处理。

5. 低流量(1~2L/分)、低浓度(25%—30%)持续给氧,并观察用氧效果。

6.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帮助病人正确排痰。

7. 药物治疗护理

(1)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药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有无皮肤潮红、出汗、血压

升高、脉速、肌肉震颤、抽搐等不良反应。

(2) 慎用镇静药、强心药、碱性药物、利尿药。

(3) 长期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真菌感染。

8. 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9. 注意口腔卫生,加强皮肤等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10. 健康指导: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及长期氧疗,避免受凉,劝其戒烟。

四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 一 ) 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

1 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

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

3 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其他病

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限酒。

4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5 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做出相应的调整。指导并协助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

6 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

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检查洽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 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 二 )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感染性胃炎和腐蚀性胃炎等。按炎症分布部位分为慢性胃窦炎、慢性胃体炎和全胃炎。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因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

3 饮食护理:饮食应有规律。以进食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温

凉饮食为宜,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

4 病情观察:病人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

时间;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5 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告知病人应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吲哚美

辛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胶体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应饭前半小时服用,为避免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取。

6 健康指导:加强保健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病因,并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

( 三 ) 消化性溃疬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具有节律性上腹疼痛、周期性发作和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合并有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3. 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饮食规律。溃疡活动期病人不适时可少量进食,不宜过饱。选择

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饮料,戒烟、酒,食物勿过热、过冷。若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穿孔时,应禁食。

4. 病情观察

(1) 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重点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

性质、次数和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处理。

(2) 并发症的观察: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提示有

出血;若上腹剧痛、腹肌强直伴反跳痛提示穿孔;若感上腹饱胀不适,疼痛于餐后加重,反复大量呕吐带酸臭味食物,提示幽门梗阻;若上腹疼痛失去规律且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进行性消瘦、贫血,提示有癌变可能。若怀疑有外科急腹症时,禁用镇痛药,待排除后,方可行腹部热敷或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5. 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用药,解痉药行餐前1小时服用;抗酸药应饭后2小时和睡前

嚼服,避免与奶制品、酸性食物及饮料同服;H2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药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注意有无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

6. 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焦虑、急躁情绪,保持其乐观心态。

7. 保健指导:指导和帮助病人去除诱发疼痛的因素,实施缓解疼痛的方法,建立合理的

饮食习惯和结构,戒烟、酒,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禁用或慎用非甾体抗感染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其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

( 四 ) 肝硬化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

人以卧位休息为主,可视病情安排适量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

3. 饮食: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植物蛋白为主)、高纤维素、低脂少渣软食,避

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每天1000ml左右。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

4. 病情观察

(1) 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观察粪便及呕吐物的颜

色,以判断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嗜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

(2) 有腹水者,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定时测量腹围、体重观察腹水的消长,

做好腹腔穿刺放液前后护理,标本及时送检。

5. 药物治疗护理:用利尿药者,需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

质失衡。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为宜;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服药时应将药物

磨成粉末,以防止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出血。

6.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病人遇事豁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

7. 保健指导:肝硬化病人皮肤干燥、水肿,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防

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有黄疸者皮肤瘙痒时,轻者每晚临睡前行温水浴,重者局部可搽

止痒剂;保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预防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

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复诊。

( 五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全防护,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昏迷病人应采取

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3 饮食护理: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天内遵医嘱禁食蛋白质,每天供

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病人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

每天20g,短期内不要超过40~50g/天,以植物蛋白为好。

4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性格、行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有无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快速利尿和大量放腹水、便秘等诱因存在,尽早发现肝性脑病

的早期症状,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水、电

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监测血氨、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24小

时入液总量不超过2500ml为宜。

5 用药护理:避免使用催眠、镇静、麻醉药物。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乳果糖

时注意病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用精氨酸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不

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使用;禁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灌肠。

6 心理护理:昏迷病人按昏迷常规护理。病人清醒后,安慰病人,尊重其人格,切忌嘲

笑病人的异常行为。

7 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知道病人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早起征

象,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

( 六 )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

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性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注意防

范病人由于疼痛而烦躁不安导致坠床。

3 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性状,

做好口腔护理。待腹痛症状基本消失后可从少量低脂、低糖流食开始,逐渐恢复饮食。

4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发现神志改变、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

急促、发绀、心率增快、心律失常、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表现,及时告知

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2) 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3) 频繁恶心、呕吐、腹泻者,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量及性状。注意有无水、

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准确留取检验标本、及时

送检。

5 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使用抗生素时,注意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疼痛剧烈时

可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注意用药后疼痛有无减轻、性质和特点有无改变,禁用吗

啡。禁食病人每天的液体入量在3000ml以上;应用生长抑素时,应注意使用的连续

性,注意观察滴注速度。

6 心理护理:关心和鼓励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7 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养成规律进食习惯,戒烟、酒,

避免高脂肪饮食及暴饮暴食。

( 七 )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是指Treti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

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

血。临床上以呕血和(或)黑粪为主要特征。

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休息与体位:少量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大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并下肢

略抬高,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做好安全防护,防止直立性低血

压引起晕厥。

3.饮食护理:活动性出血期应遵医嘱禁食,加强口腔护理,出血停止后,给予无刺激、

易消化、温凉流质,逐步过渡为半流质、软食,注意规律进餐;少量出血无呕吐

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软食,出血停止后渐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

半流质或软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4.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如有头晕、口渴、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情

况,及时告知医生,紧急处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迅速实施各种抢救措施,

配合输血等。

(2) 观察呕血、黑粪的颜色、量、性状及伴随症状,正确估计出血程度,判断出血

是否停止。

(3) 动态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尿素氮等。

5.用药护理

(1) 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准备好急救用品。若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

张破裂出血者,应配合医生行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或急诊内镜止血,并做好

相应护理。

(2) 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的病人应注意静脉输注速度以及有无恶心、腹痛、便意、

腹泻、心悸、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渗。

6.做好胃镜检查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多主张检查在出血后24-48小时进行。检查前

需先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7.心理护理:安抚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其有安全感。

8.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生活起居及饮食要有规律,

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 八 )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

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缓解期病人应主意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急性发作期或疾病严重

时应卧床休息。

3. 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应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进食质软、易消化、少纤

维素又富含营养、有足够热量(2500~3000kcal/天)的食物,进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牛乳和乳制品,宜少量多餐。病情严重者应禁食,按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忌食高脂

肪、高产气的饮食。

4. 病情观察

(1) 注意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若腹痛性质突然改变,

应注意是否发生大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2) 观察粪便的次数、量、性质,有无腹泻、便血、粘膜脓血便等,准确留取标本送

检,加强肛周护理,大便后用温水清洗,必要时涂鞣酸软膏,若剧烈腹泻者,应

及时补液,以防止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留灌肠宜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CM.。

5. 用药护理

(1) 腹痛者可遵医嘱用镇静药及解痉药,应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结肠扩张时,

禁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

(2) 使用柳氮磺砒啶时,注意病人有无头痛、厌食、恶心、呕吐、皮疹、腹部不适、

粒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应嘱病人餐后服药,定期复查血象。

(3)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停药或增减药量,防止反

跳,注意预防继发感染。

(4) 若行电子肠镜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6. 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及家属本病呈慢性过程,易反复发作,使其了解精神刺激、过

度劳累可使病情恶化,给病人予以安慰与鼓励,减少焦虑等不良心理,正确对待疾病。

7. 保健指导:合理休息与活动,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坚持治疗,减少或避免复发,教会病人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不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育龄妇女病情活动期避免妊娠,定期复查。

( 九 )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

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痛等,可引起肠杆菌、肠穿孔和形成楼管等并

发症。

1 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

2 休息与体位:保证充足的睡眠,轻症者可适量活动,重症伴有腹水者须卧床休息。

3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腹水者给予

低盐饮食,保持口腔清洁。

4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若骤起急腹痛要考虑是否并发肠梗阻和

肠穿孔等。

(2) 观察腹泻的次数、量、性质。

(3) 定期测量腹围,若行腹腔穿刺放液治疗,应做好腹穿前后护理。

(4) 监测体温、脉搏的变化。

5 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结核药物,观察其不良反应,如有耳鸣、胃肠不适、头

晕、恶心、呕吐、眩晕等中毒症状及出血、过敏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药物和药

量;定期检查病人的听力及肝、肾功能,嘱咐病人切勿自行停药或改变服药剂量。

6 心里护理:关心和安慰病人,告知只要坚持正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消除病人紧张、

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7 保健指导:指导病人保证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坚持治疗,按医嘱服药,定

期复查。

五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

统。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

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多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泌

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 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2 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 3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

4 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5 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 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 二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

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 体位与休息 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合并甲亢心脏

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 饮食护理 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

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病人腹泻时应

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3.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

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

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

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当白细胞低于3.0*109/L时,

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隔离制度。

6. 突眼症护理 有恶性突眼、眼睑闭合不全者,应注意保护角膜和球结膜。日间外出可

戴墨镜,以避免凤、光、尘的刺激;避免用眼过度,保持眼部清洁,合理使用眼药水;

睡前可适当抬高头部以减轻眼部肿胀,还可涂眼膏、戴眼罩以防感染。

7. 手术或放射性131I治疗的病人 应做好术前宣教和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

8. 健康宣教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 三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

成、生成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畏寒、纳差、便秘、水肿

和嗜睡。

1 体位与安全: 重症病人应遵医嘱卧床休息,有嗜睡或精神症状时应加强安全防护。 2 饮食护理 : 摄取平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

鼓励病人进食含粗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 药物治疗护理: 观察甲状腺素药物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如出现心悸、心动过

速、多汗、消瘦等甲亢症状,应遵医嘱减量或暂停用药。

4 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

(1) 体温偏低或畏寒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经常便秘者,应多吃蔬菜水果,适当活动以增加胃肠蠕动,必要时遵医嘱服

用缓泻药。

(3) 皮肤干燥、粗糙者,应加强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适当涂搽润肤霜。

(4) 合并心包积液、冠心病、高血压者,应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变化。

(5) 合并水肿者,应遵医嘱记录出入液量,定期测体重,观察水肿消退情况。

(6) 如病人出现嗜睡、体温下降(

提示可能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及时配合抢救。

5、心理护理: 多与病人交流,提供心理支持。

6、健康指导

(1)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类感染。

(2) 解释终身服药的必要性,并向病人说明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3) 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监护意识和能力。

(4) 指导病人定期到医院复查。

( 四 )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有遗传倾向。是由于多种

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

代谢紊乱。除糖类外,尚有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等。即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

统损害,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

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1 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合理分配每天所需热量,禁烟禁酒。

2 运动护理:病情稳定者应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避免肥胖,有严重并发症

者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3 用药护理

(1) 胰岛素应根据起效时间在饭前5~30分钟皮下注射,注意药量准确,无菌操作,

并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引起皮下脂肪硬化。

(2)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应在餐前30~60分钟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在进餐时或餐后

30分钟至1小时服用;a-糖苷酶抑制药与第一口饭同服。

4 每天定时监测手指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5 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低血糖:如病人有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强烈饥饿感、抽搐、甚至

昏迷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并测量手指血糖,口服含糖食物,必要

时静脉补充高渗葡萄糖。

(2) 酮症酸中毒:如病人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且伴有烂苹果味、

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和胰岛

素的输入。

6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常用温水泡脚,避免烫伤;穿舒适透气的鞋袜,不要过紧过硬;修剪脚趾甲不宜剪的过短,以免损伤皮肤、甲沟而造成感染;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水泡等。

7、做好健康宣教:指导病人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监护意识和能力,

并坚持定期检查心血管、肾脏系统及眼底有无病变,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1

( 五 ) 痛风

痛风(gout)是一种异质性疾病,由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

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结石。

1 饮食护理

(1) 急性发作期应选择无嘌呤食物,如脱脂奶、鸡蛋等,全天液体摄取量应

在3000ml以上,两餐之间可饮用碳酸氢钠类液体。

(2) 慢性期或缓解期应选择低嘌呤食物,如饼干、稻米饭、蔬菜水果等,嘌

呤的进食量每天限制在100~150mg,饮食中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及铁

质,限制脂肪摄入(每天小于50g),即进食低热量、低脂、低嘌呤、

高维生素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饮酒,易多食偏碱性食物,

并大量饮水。

2 休息与功能锻炼

(1) 急性发作期遵医嘱卧床休息。发作时抬高患肢、局部冷敷,24小时后

可行热敷或理疗,关节疼痛缓解3天后可恢复活动。

(2) 慢性及缓解期应先进行理疗,如冷敷、按摩等,以促进关节血液循环,

减轻肌肉痉挛,然后进行以伸展与屈曲动作为主的功能锻炼。应避

免劳累,以防诱发急性发作。

3 病情观察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监测尿pH,尿酸的排出量,保持血尿

酸的正常范围。

4 用药护理

1、 应用秋水仙碱时,应注意有无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口服秋

水仙碱片必要时时静脉推注,但速度要慢,一般不少于5分钟,并严防

药物外渗。

2、 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或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时,应遵医嘱小剂量给药,

逐渐加量,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1) 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情绪,配合医生治疗,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指导病人学会监测与调节自己的尿液酸碱度,学会使用PH试纸,定

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象。

5用药护理

(1) 关节疼痛肿胀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2) 使用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若出现严重的

胃肠道反应、头晕、肝肾功能损害、继发感染、神经精神症状等应做对症

处理。

6 心理护理:本病病程长,病人多因症状缓解而忽视坚持治疗,护士应告知长期治

疗的重要性,培养其良好的遵医行为。

7 健康指导

(1) 恢复期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2) 晚期关节僵硬,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生活护理,预防压疮。

(3) 注意避免或去除各种诱因,如寒冷、外伤、感染、受潮、营养不良、精神

刺激等。

(4) 指导合理应用力学原则,注意保护受损关节。


相关内容

  • 护理培训计划
    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为了加强我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特补充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第一阶段(毕业后1-5年或护士) 一.培训要求: 1.巩固在校所学的基础医学理论及护理专业知识. 2.初步 ...
  • 大学排名分析二
    大学排名分析二 一.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1首先是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虽以"中国"命名但现在实力更应该被称为"东北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署院校.国家重点学科5个2012年学科评估临床得分7 ...
  • 优质护理院长查房记录
    2013年3月院长查房记录 时间:2013年3月5日 地点:优质护理病房内一科 查房的主要内容: 1.医疗及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及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 2.优质护理示范工作落实开展情况 参加人员: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办公室主任.药局主 ...
  • 浅谈分级诊疗现状及思考
    分开来i2一.另外在疾病的治疗上.某些疾病已经通过大宗病例的多中心研究.制定 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直接面对疾病和病人,对病人直接施治的一门学科,我们 了我国具体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如常见病突发性耳聋,教科书诊疗指南主要参考循征医学及国际发达国 ...
  • 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
    [摘要]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面向妇产护理人员,着重论述了临床路径 ...
  • 护理部主任工作总结2
    护理部主任工作总结 2010年是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是我院建设新型一流专科医院关键性一年,护理部紧紧围绕卫生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和医院"216"目标,在院党委和分管院长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护理任务,现对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
  • 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病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足和腿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导致感染.残废和截肢.糖尿病足最常见的是溃疡和坏疽.溃疡可以深浅不一,并有或不并有感染.坏疽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个足.少见的足病变为Charc ...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鼓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多点执业 2015-09-11 16:04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分享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 ...
  • 20**年上半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5年上半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5年为贯彻落实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活动,我大内科认真学习其核心精髓.积极响应.全力以赴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不断转变服务理 ...
  • 护理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护理实习总结报告范文]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已是四月,我们护理实习快接近尾声了,护理实习总结报告范文.回顾这一路走来,心里满满地装着丰收的喜悦,每天都在进步中,日子过得忙碌,倒也安静踏实.想起刚进临床时候的自己,带着对实习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