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 - 范文中心

特别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

01/24

作者:郑淑杰

启蒙 2003年07期

  情感是指人对自己与环境有意义事件的关系的反应,它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出来。例如,儿童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受到批评则很沮丧。儿童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常常忽视儿童的情感。“喜形于色、怒显于表”是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在有些中国人的观念里,就是从他的脸上读不出任何内心的东西,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忧伤。这种教育观念过分强调儿童要约束自己的情感,以至于我们培养出了与儿童实际年龄不符的“懂事”的“小大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与年龄相符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标志,如果说一个成人表现出儿童的行为是不正常的,那么一个儿童具有成人的特征无疑也是异常的。

  那么,儿童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儿童情感的年龄特征0~1岁

  情感是生而有之的。我们用“呱呱坠地”来描述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早行为,婴儿的哭表达了他的消极情感——不舒服。在母体内,他过了10个月的寄生生活,而且温度是恒定的,但现在他需要自己呼吸、吞咽,温度不再恒定,所以他感到不舒服。

  刚出生的婴儿情感的产生与消失主要是与其生理需要相关,如饥饿、衣服的柔软度、尿布的干湿等。给饥饿的婴儿喂奶他就马上不哭了,换上干爽的尿布,婴儿就会停止哭闹。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一些其他具有社会意义的刺激也能引起婴儿的情感反应,3周左右,婴儿可以把哭作为手段吸引成人的接近和注意。4~6周时,婴儿出现了社会性微笑,即能区分人和物,对人的微笑增多。6个月开始有了“认生”的表现,母亲比其他人更受婴儿的欢迎、更能抚慰他。与“认生”相伴随的是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不愿意与母亲分离,分离之后婴儿往往表现为哭闹、焦虑。8个月左右的婴儿有了害羞的表现,知道“不好意思”。近1岁时有了最初的同情感,看见别人哭自己也跟着哭,看见别人笑自己也跟着笑。

  总之,1岁以内婴儿的情感主要是与生理需要有关,社会性因素导致的情感有了初级表现,但很肤浅,情感有了一定的分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完全表现于外部。

  1~3岁

  与前一阶段相比,婴儿与生理需要相关的情感在减少,与社会性需要相关的情感显著增加,婴儿会因为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而自豪。婴儿对自己的微笑在减少,对社会交往对象——老师、同伴的微笑在增加,此时,婴儿只能接受赞许和表扬,一听到批评就不高兴。

  前一阶段产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发展,情感体验在加深。如对父母的依恋,婴儿生理需要成分在减少,心理成分在增加。婴儿有了一定的情感控制能力,哭的次数明显减少。但情感体验仍很肤浅,如看到图书上的大灰狼就用拳头去打,或者把图画书上的大灰狼撕掉。情感还具有易变的特点,破涕为笑是这一阶段儿童的常事。

  2岁婴儿出现了新的情感:怕黑、怕狼、怕坏人,到3岁时基本具备了成人期的各种情感。

  3~7岁

  该阶段幼儿的情感主要与社会性需要相关,由生理需要产生的情感占很少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幼儿产生了新的情感。幼儿有了与别人交往的需要,成人和同伴的不理睬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没有朋友的幼儿很孤独。幼儿有了初步的道德感,知道对与错,会因为将食物分给同伴而高兴。幼儿开始喜欢鲜艳的颜色和漂亮的小朋友,知道爱美,喜欢穿新衣服,喜观提问,并因为提问得到满意的答复而感到愉快,这是理智感最初的表现,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幼儿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伤心时可以不哭出声音,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可以等到回家再哭。虽然因为老师的表扬很高兴,但可以装成不在意的样子。能接受合理的批评。

  儿童情感的表现

  人的情感的内在体验具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表情、动作和言语。

  表情 面部表情主要是由额眉、面颊、口唇等部位肌肉的变化所构成的。愉快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悲伤时,额眉紧锁,上下眼睑趋近闭合,嘴角下拉。面部表情模式最能精细区分不同性质的情感,是鉴别儿童情感的主要标志。在3岁以前婴儿的情感表现往往与面部表情相伴随。

  行为 行为是儿童情感表达的另一种方式,年龄越小使用的频率越高。儿童明显的情感行为,如哭喊、摔玩具、手舞足蹈等是很容易被父母觉察到的,但是有些时候,儿童的情感表现具有隐蔽性,特别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隐蔽性会增加,这需要父母特别的留意。如果儿童的行为与平常差异较大时,可能是他情感变化的信号。记得女儿在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我去接她,她都会高高兴兴地跑到我身边来,可是有一天她表现得很平淡没有任何表情,接她回来后我忙于做饭,没有太留意她。她终于忍不住了:“妈妈你为什么不问问我为什么不说话?”原来她在幼儿园一向被老师认为是好孩子,但是那天她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就是因为不高兴,她才不说话的。一般来讲,3岁前的婴儿情感行为表现比较明显,3岁后由于言语能力的提高,幼儿使用动作表达情感的频率在降低,使用语言表达情感的频率在增加。

  言语 儿童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3岁以后的幼儿偶尔也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需学会“听”幼儿的谈话。如有外人在场时,幼儿对自己喜爱的食物往往问长问短,而不是像平时那样伸手就拿。在女儿6岁时,我们出去散步,看到几个小朋友在玩网球(用废弃的网球当玩具),她说:“我们班上的小朋友也在玩网球,张爷爷也在打网球。”我没有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她又说:“妈妈,你听见我说什么了吗?”我回答听到了,而且把她的话复述了一遍。她回应道:“其实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你去张爷爷那儿给我要几个他不用的网球玩一玩。”别看孩子年纪小,已经学会绕“弯子”了。

  父母应时刻关注儿童的情感

  这是因为情感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是人类适应生存的需要。婴儿在出生时,由于脑的发育尚未成熟,还不具有独立行动和觅食等维持生存的基本能力,他们靠哭传达自己的需要,得到成人的哺育。

  情感是儿童交际的手段。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婴儿能从母亲的脸上“读”出母亲对自己行为的赞成或否定,能从母亲的脸上看到自己的对与错。比如,当婴儿遇到陌生人递过的一个玩具时,会犹豫不定,这时他会抬头看母亲,试图从母亲的面孔上搜寻信息从而“决定”所采取的行动,如果母亲点头微笑,婴儿就会接过陌生人的玩具,否则会拒绝接受陌生人的玩具。

  情感对儿童的活动具有动力作用。有的儿童能很长时间从事一种活动,其原因就是因为儿童喜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儿童最好的老师。

  情感能影响儿童的智力活动效果。儿童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低落和亢奋时其智力活动的效果差,只有在中等程度的情绪唤醒状态下,儿童的智力活动效果上是最佳的。如有的儿童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当被老师叫起时却答不上来,这是因为被老师叫起来后,儿童因紧张(情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造成的智力活动效果下降。

  情感会影响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据研究表明,父母、亲人的长期爱抚、关注有助于儿童形成活泼、开朗、信任、自信的性格特征,而长期缺乏父母、亲人的关怀和爱抚,则会使儿童形成孤僻、抑郁、胆怯、不信任人等不良性格特征。可见,儿童的情感在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关内容

  • 浅谈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的影响
    浅谈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摘 要: 本文在同伴关系各成分的特征.功能总结基础上,分析了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心理健康和取得学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积极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让 ...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社会体制的滞后,使成千上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得不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接受教育,农 ...
  • 20**年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复习题 简述题及论述题
    简答题(参考)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2. 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多样化问题. 3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通过那两方面体现 4.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5.改革开放后,中国学前美术教育开始注意到哪些方 ...
  • 留守儿童相关制度
    双胜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 ...
  • 刍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
    一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其歧途.正如古希腊医学家希波 ...
  • 小学语文6-10知识点(1)
    小学语文(29)2011年暑期培训复习提纲 朱志明:<写字教学要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 1.理解写字教学应遵循的规律. 有效,就是要不断提高写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生动,就是要使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 变得直观.形象.有趣,使教和学轻松 ...
  • 让生活教育成就留守儿童的花开梦想
    主持人语 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梦,憧憬美好的生活:也应该有共同的梦,改变我们的生活.当下,一些成年人因为价值取向的扭曲,也会做些异化的"梦",那不应是"中国梦"--对于儿童来说,他 ...
  •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年)
    目 录 从需求出发,促进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 3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 ............................................ ...
  • 青少年社会性发展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一.人格结构 早期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机制视为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期人格结构的核心.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 ...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小抄
    名词解释: 1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其特殊的需要包括:特殊的教育场所.特殊的教育方法.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育者和教学手段等. 2训练中心模式是指在固定的场所内有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专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