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 范文中心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05/19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几位才女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比如张爱玲,比如萧红,比如林徽因„„前两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写的,却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的确,将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见,然而林徽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解之缘,却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与诗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传奇,她自身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也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

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不妨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认识林徽因。

把林徽因定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基于她的创作,虽然文学对于林徽因来说,并非主业,著述数量不多,却不为小格局所困,其造诣并不亚于现代文坛的诸多名手,而她作为建筑师的特殊素养和身份,以及颇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气质,也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多集中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这时的她正是开始成熟但依然多梦的时期。《你是人间四月天》将林徽因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择精汇编成集,形成纯粹的文学读本,集中体现了林徽因的创作成就和文学才华。

诗歌是林徽因创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书中收录了25首诗作,其温润柔美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细腻、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她善于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诗性,以寄托情怀,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运用之娴熟,意境创造之幽长,已是现代诗风中较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诗歌的影响,可见一斑。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袭来,伴以音乐般的明快节奏,使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如果在文人分类中再给林徽因定位,则她首先应该是一位诗人。

散文的创作更能明晰地窥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两篇是怀念徐志摩的,可见这一题材在林徽因创作及读者心目中的重要。虽然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过后的沉静、理智,但字里行间的感伤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动。也许徐志摩对她来讲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倾注如此赞誉的特殊“朋友”,但众人却为他们之间勾勒出一幕楚楚动人的情感悲剧,这一空间实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诱惑力,而且确有动人的故事蕴藏其间,引得读者不懈地进行更为生动的、理想化的补充和演绎。这是文坛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为她与徐志摩之间灵魂深处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缠绵,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这一段情缘才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才让人对林徽因的一段段动人文字咀嚼再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徽因的确是一位文学家,她身上有着文人专有的素质和眼光,而非是牵强附会,附庸之举。

小说之于林徽因,与其说体现的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种文学素养。她掌握了小说的真谛和理论,比如她在《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一文中说道:„„一个作者,在运用文字的技术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着活力真诚。

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创作论述,她对文学的理解是具有理论基础的。然而,她却未能讲出更加精彩动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注重表

现一种细腻的生活情状,因而显得沉着和平淡,但文笔间流露出的语言功底、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和作品中不经意的诗意营造,使她的小说,具备了一定水准和价值,也仅此而已,这并不妨碍林徽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出色的作家,本书所展示的作品,已经可以说明这一点。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价值还在于图片的配排和链接,将林徽因家人,友人及所处时代的背景影像,提供给读者,给人一种新颖立体的阅读视角和审美参照,其中她与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中国近代巨擘梁启超及现代诗坛才俊徐志摩等的合影照片十分珍贵,而链接文字又使图书的信息量加大,丰富拓展了书的文化底蕴。

这是诗人、建筑学家、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一部文学传记。这部传记以诗的语言、散文笔法,描绘了林徽因早年游学英伦,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一段恋情,成为文坛千古佳话。她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也正是她的爱造就了作为诗人的徐志摩。然而,她最终成了维新派首领梁启超大公子梁思成的夫人。青年时代,林徽因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本书以鲜为人知的资料,详实地记录了林徽因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相关内容

  • 活在四月的诗里
    活在四月的诗里 **公司 * * 仲春四月的晨,就像刚被唤醒的梦,清新又朦胧.探春的柳,早已在晨光中撒下斑驳:知春的花,鲜妍在微风中交舞着变:流浪的猫儿.狗儿不时信步在刚刚被清扫的路面,仿佛这满满的春光都是它们的. 人间四月,将一席风华嵌入 ...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读后感 读后感 读这本书时正是将黑微黑的时候,图书馆有着令人舒服的安静,灯光柔柔的.我在书架中徘徊,随意一看,眼光便再也不能离散.也许正如这本书中的语句:这样的一个夜幕是为了这样的一本书也是为了这样的一个我, ...
  • 话说人间四月情
    话说人间四月情 沿着岁月的脚印,行走在这花开的岁月深处,我生怕自己因为一时的疏忽而丢掉眼前的景色!便小心翼翼地将眼前看到的一草一木收藏在自己的文字里! 春天的四月走进我的视线,视线里的我似乎再也离不开这春的眷念!于是,在闲暇的那一刻,我总想 ...
  • 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读<人间四月天>有感 一本<人间四月天>,掀起了我心中的情感巨浪. 少年时代初知徐志摩时,就对他那句"我将穷其一生去追寻我生命的另一半,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爱情箴言奉为座右 ...
  • 家长-[山村教师的人间大爱]读后感
    <山村教师的人间大爱>读后感 武玉祺家长 教师可以说可以是一份很伟大的工作,文章中的山村教师用他无私的爱去救她的学生,使他身亡,他的女儿跌落山沟. 在社会中,有许多无私的爱在默默地奉献着.山村教师张老师他对所有的孩子都在奉献他无 ...
  • 古诗词与春天气候(桥头镇中心小学)
    古诗词与春天气候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涉及气象.气候知识的为数不少.其中借气象.气候景观表达真情实感最为亮丽,或热情奔放.直抒胸臆,或诙谐.暗喻,有浓郁的生活色彩 . 在我国古诗词中,写四季和与四季有关的内容占了很大部分.作为世 ...
  • [长生殿]读后感作文1000字
    小编导语:这是<长生殿>读后感作文,<长生殿>是清代作家洪升的作品,书中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洪升将人间的这段爱情写入文学作品中,让我们共同感受至死不渝的凄美爱情.多关于<长生殿>读后感作文尽在 ...
  • 罗生门读后感
    "罗生门"读书笔记 读这本小说完全是一个巧合,有一次到书店闲逛淘书,看到了这本"罗生门",而我记得一个黑泽明的电影也叫罗生门,所以对于大师的信任,掏钱买了这本书.回家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电影只是使用了 ...
  • 六年级下册经典诵读
    六年级下学期古诗词二十四首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 ...
  •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