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重点内容 - 范文中心

毛中特重点内容

10/14

注意: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多项选择、简答、论述、材料四种题目。

复习大纲以每章后面的思考题为依据。试卷的答案85%以上在教材上。请同学们不要夹带任何复印的材料。违者以作弊论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 书本3-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又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极大的挑战,更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 书本5-7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传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3. 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P 书本9-1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党的建设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 书本13-16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四,《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4.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P 书本18-2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P 书本22-24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5.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 书本27-29页)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 书本29-3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

答内容)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最后,实事求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 书本38-43页)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 书本41-42页)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 书本43-46页)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P 书本47-48页)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

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2)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P 书本48-49页)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历史证明,沿着这条道路奋斗,革命形势就能够发展;背离这条道路,革命就会遭受挫折或失败。

第二,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探索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这条革命新道路的现实意义于:过去搞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领导人民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四,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照抄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 书本49-53页)

统一战线:就是不同的阶级阶层, 党派和社会集团等等, 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行动。 武装斗争:通常指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是被压迫阶级推翻反动统治, 被压迫民族推翻殖民统治主要斗争形式。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结合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相互关系(P 书本49-53页)

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就前进一步了。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饿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斗争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党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准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他进行坚决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

三大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 书本56-57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究其本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仍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也没有废除,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 书本57-61页)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 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 书本66-69页)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4.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P 书本71-73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

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 书本75-85页)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第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 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 书本85-86页)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3.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 书本86-90页)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严重后果,留下深刻的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 书本96-98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概念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第一,从社会性质上说,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从发育程度上说,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它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P 书本98-100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以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2. 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P 书本100-101页)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3.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P 书本106-107页)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 书本107-109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七大、十八大又对基本纲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在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P 书本109页)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 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P 书本111-114页)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2.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 书本115-116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3. 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P 书本120-121页)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这一战略部署就是: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4.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P 书本121-122页)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

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

第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上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5. 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 书本122-125页)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远的奋斗目标。

第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二,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第三,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回答内容)


相关内容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Economics 课程编号:XJ01505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总学时数:68学时 总 学 分:4 开课学期:春季或秋季 参考教材:< ...
  • 放射物理与防护大纲.doc
    <放射物理与防护>教学大纲 适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三年专64学时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掌握将来工作所需的放射物理学.放射剂量学.放射防护学的基 ...
  • 体育教学大纲
    第一学年上学期体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体育与健康知识.队列队形练习(共8个学时) 一. 体育健康知识 教学内容: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 体育对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 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 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锻炼, 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 ...
  • 矿山环境保护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山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0814013409 课程名称:矿山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Mining)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 ...
  • 看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找对策:审计大纲变化应对
    会计 审计 财务成本管理 经济法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税法 综合阶段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1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给中华会计网校各位学员提供了今年注会复习总的思路.具体说到各科目的考试大纲情况,今年的注会审计科目的考试大纲变化有些特别, ...
  • 银行信贷管理 教学大纲
    <银行信贷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职业方向选修课 学 分: 3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48 实践学时: 0 主撰人: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银行信贷管理>是工商管理(金融企业管理方向)的职业方向选修课.本课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一.备课的步骤(种类)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 ...
  • 03130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课程代码 0313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信息时 ...
  • 小学教师如何说课
    小学教师如何说课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上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 说课与上课既有相同点, ...
  •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方法例谈
    例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教材分析是教师剖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优选教学方法.拟定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计划的教学准备活动.它是备好课.上好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关键.教材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