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俭的作文:节俭是一种美德 - 范文中心

关于勤俭的作文:节俭是一种美德

02/06

  节俭就是勤劳和俭朴,指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珍惜劳动成果,用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自己动手制造劳动财富。诸葛亮曾说过:“静以修身,俭以美德。”这不正体现出节俭对于提高自身道德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备勤俭节约这一美德。

  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粮食和节约时间,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锅粥,等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平,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虽然现在他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明代清官海瑞死后,人们清点他的家产不过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段,旧衣数件。”他节俭的美德,是值得我们赞叹的。

  而今,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以“简朴”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民敬佩的领袖。由此可见,节俭对于我们修身养德是大有益处的。

  节俭这一美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随之发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连,不正是体现了这个观念?他们以前的“三件宝”:草鞋、纸糊信封、针线包。现在已被学习包、贮存各种资料的u盘、帮助官兵消费的阳光卡的“新三宝”所代替。可见社会的进步,节俭这一美德也随之而发展。

  如今,处在21世纪的我们又该如何发扬节俭这一美德呢?似乎在这幸福和平的社会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淡忘了节俭这一美德。衣服旧了换新的、饭吃剩了就倒掉……节俭在被奢侈多代替吗,而我们是否即将要遗失节俭这一美德呢?

  不,我们要肩负起发扬这一美德的使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使节俭这一美德深入人心!


相关内容

  •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题班会
    勤俭节约 杜绝浪费主题班会 曾几何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常在耳边回响: 曾几何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仍在心头萦绕: 曾几何时,伟大领袖毛泽东掷地有声 ...
  • 节俭美德征文
    节约是一种美德 正宁县宫河小学 燕小凤 近来,"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不少人在闲谈时都说,去酒店或餐馆吃饭时,看到有些食客餐毕后留下一盘盘剩菜被倒掉,真让人心疼.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几 ...
  • 俭以养德主题征文
    勤俭节约.共筑中国梦 "俭以养德" 铜陵市柴塘小学 主题征文 作者: 高纯 电话:[1**********] 说起勤俭节约话题,似乎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但仍有不少人特别是学生会疑问:什么是勤俭,又因何而节约?在建成小康社 ...
  • 节俭养德论文
    勤俭节约 人人行动 实验三小 李得芳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这两句话是中华民族节俭的传统美德,已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当 ...
  • 三年级--不盲目攀比
    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勤俭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辽国宰相张俭的事例让人很感动. 辽国宰相张俭,很有才华,公元996年,考取状元,在地方为官,得到辽圣宗器重,一路上升到相国的位置. 张俭不只是有能力,为人正直,而且生活极其节俭,人们尊称他为&qu ...
  • 家风家规作文700字
    家风家规作文700字一:优良家风家规伴我成长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 ...
  • 三爱三节演讲稿
    三爱三节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三爱三节>.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 如今有一种风气风行全国,有一种理念深入人心,"三节三爱"已成为 ...
  • 中国梦童谣诗歌大全
    关于中国梦的童谣:爱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 从小养成好品质, 立志苦学长本领, 勤俭节约是美德, 光盘行动我先做, 环保卫士我们当, 文明素质在提升, 和谐社会新风尚, 团结友爱暖心窝, 儿女共圆中国梦. 关于中国梦的童谣:好少年 我们是祖 ...
  • 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
    勤俭节约标兵事迹材料 我们是**小学**年级**班的学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是延承这一高尚美德做事的. 在学习时,我们节俭地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不浪费铅笔,有的同学用的铅 ...
  • 关于勤俭的作文:勤俭
    关于勤俭的作文:勤俭 古人云:勤俭不可分,也就是说勤与俭两者缺一不可,说起这个,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汉,他有两个儿子.他们整日辛勤劳动,生活俭朴,日子过得还不错.村里人特意送给他们家一个大匾,而老汉也一直以这块'勤俭'匾为荣.老汉死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