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初稿 - 范文中心

植树问题教案初稿

08/02

植树问题——两端种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端植树”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植树问题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交流、操作练习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谜语导入,直观认识间隔。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2)学生活动:找手上的数学知识,引出“间隔”。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左手,把手指张开,睁大眼睛仔细看,你发现手上的数学知识了吗? 预设: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手指间的距离就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 (3)认识“间隔数”。

问: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观察,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引出“间隔数”) (4)认识手指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问:5个手指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问: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是什么关系呢?(预设: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2.引入

师: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3、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学校准备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二、解决问题,寻找规律。 1、理解信息。

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 ⑴什么是“一边植树”?

⑵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要种) 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 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 2、化繁为简. ⑴化繁为简

师:猜一猜,能种多少棵树?

你有什么简单直观的办法验证?(画图)

师:100米太长了,我们截取其中20米,这样每隔5米画一棵,画的棵数就少多了,问题也就变简单多了。

⑵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

师追问: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4段,为什么可以种5棵树呢?

(3)、举例验证。

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截取不同的长度,完成表格 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填写表格:

“两端要栽”的时候,我发现:棵树比间隔数

我能用等式表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棵数= (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表格)

师: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段数 间隔段数+1=棵数 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 (5)游戏:你问我答

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400个间隔呢?n个间隔呢?

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棵树呢?n棵树呢? 师:如果是种50米,两端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100米呢?1000米呢? 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 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

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 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 5、小结

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 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 三、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从起点站出发到达终点站)

2. 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

3、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36-1)”表示什么?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间隔数 + 1 = 棵数 间隔数=总长 /间距

“两端要栽”的时候,我发现:棵树比间隔数

我能用等式表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棵数=

“两端要栽”的时候,我发现:棵树比间隔数

我能用等式表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棵数=


相关内容

  •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一.组织形式: 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 二.集体备课原则: 坚持"四定"."五备".&q ...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春天来了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执教:小行星 涉及领域: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更好的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2.发展幼儿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3.能围绕主题中的词语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活 ...
  • [森林的故事]教案
    <森林的故事> 孙吴县第二小 鄂娇娜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年级:三年级 下册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不得了>:情景剧表演<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l ...
  •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学大纲(初稿)
    哲学与人生选修课教案 第一讲 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是什么? 二.人生是什么? 三.哲学的价值? 四.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第二讲 哲学的思想方法 一.逻辑 二.语言分析 三.现象学 四.诠释学 第三讲 哲学探寻 一.人活着:出发点 二.如何 ...
  • 节约用水教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六年级数学<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教师:殷孝丽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 ...
  • 临别感言 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课临别感言教案 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第二课临别感言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友爱之情和教育之恩. 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向朋友 ...
  • 盈亏问题·教案 (二)
    盈亏问题 第 二 讲 一.兴趣导入(Topic-in): 趣味分享 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 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 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 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 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 ...
  • 设计师考核方案A-1
    设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方案(试行) 绩效考核方案概况 1.考核目的 ①提高工作效率,为绩效工资发放提供依据: ②完善用人机制,为人员晋升变动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设计人员岗位绩效考核. 3.考核周期 4.考核原则: 综合指 ...
  • [灰椋鸟]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教案以修改后的语文课标提出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教育性质为指导思想,依据教材要求,突出年段语文训练重点,全面落实语文基本功训练,并着力体现读中学写,学以致用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文开篇句"林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